
【八一】冬意凌冽,浮生阑珊(散文·家园)
午后的风,轻轻从眉眼间掠过。这样的季节,即便是在阳光下,依然能感觉到丝丝冷意。初生的冬阳,挂在疏疏落落的梧桐树上,本该是空灵剔透,意象鲜明,偏偏是谁以景结情,执笔题红,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吐露心事,层层深化出浓郁的冬愁。
只隔了一夜的时间,我所在的城,就呵气成霜。笼罩了整座城市的雾,也迟迟不肯散去。阳光需拼尽全力,才能毫无保留的与这座城相拥。
向来怕冷的我,随着年华的老去,这种感觉愈发明显。每次出门前,我都会将自己从头到脚的全副武装了起来,只露出一双用来辨识方向的眼睛。
其实,我的城,依然未见雪落,此情此景,让我想起风烟俱静这个词来,倒是与天气之间存在某种契合。
越来越喜欢一些简单的东西,譬如文字,譬如感情。如果,能一眼看穿,便是最好。在烟火岁月里行走久了,心,就多了一份安然。
雪小禅说过,一座城市的菜市场,最能代表这座城市的味道。一次又一次的路过与光顾,让我对这句话深信不疑。真的喜欢了与烟火有关的时光,少了风花雪月,多了安稳妥帖。
十一月,行将尽。
我在记忆的掌心,写上不紧不慢。于光阴,不紧不慢都是一种合适的姿态。煮一壶茶,写一段文字。轻摇时光。听,十二月的脚步,渐行渐近。
总觉得,少了雪的冬天,到底还是一种残缺。张小娴说,残缺也是一种美好。如此,且把还未抵达的雪,当作一场正在路上奔赴的希望吧。而我,可以满怀期待。落雪融融。光阴,妖娆又清喜。我烹雪煮茶,饮一壶春色袅娜。等到风起时,茶香缭绕。那场景定会长成喜欢的模样。一念微醺。再念成瘾。等雪,我与季节不醉不休;等雪,我与等候歃血为盟。
向晚的风,越来越薄凉,如同这个季节。薄凉,是个有些孤傲,有些清冷的词,会把一场浩浩荡荡的过去,变得瘦骨嶙峋,在光阴里的故事里,最后也一定会被光阴篡改。
受朋友邀约咖啡屋小聚。要了一杯蓝山,第一次尝试。甘中有苦,苦里带酸,喝到最后,会有一种浓厚的醇香,溢满唇齿间,心间。朋友说,咖啡喝的是一种心境,此刻,蓝山的味道,一定触动了你的某根心弦。我笑了笑,不说话。某些人,某些事,终究奢侈得只适合回忆,就像我面前的这杯蓝山。
灯影,暗黄。
捡起一本读旧了的书。读一些句子,依旧有惊心动魄的喜欢。读书有收获,便是一件再美好不过的事了。
下了许久的雨,终于停了下来。
有薄薄的阳光,穿透云层,倾泻而来,落满我的案头。冬,到底是凛冽的。这样的季节,伫立于尘世,会有寒意渐次袭来。我是个怕冷的人,即便有阳光加身,也需要时间才能捂暖我。
与友谈及做人的底线。我说,我的底线就是,爱来不来,爱走不走,随便。他说,这不叫底线,是姿态。好吧,且当姿态,我行我素。冬的夜,有彻骨的冷。
阳光,微风,影子,安静的老荷,移动的飞虫。一首悠扬顿挫的古曲,寻找一份遗落的冷艳,浑厚的老茶在红泥炉上轻煮慢煨,香气四溢,和颗粒珠垂的弦音相互缠绕,把整个午后撩拨的旷远深远。
躺在窗前的地板上,枯黄的枝叶睡一树阳光,被挤进来的风摇着,摇着,瑟瑟晃动,影子印在地板上,印在沙发背上,印在身上。此时,只想如此,撩拨冬声,模仿无边浅薄风雅,直至心意阑珊。
歌手中,越来越喜欢李健,喜欢他音质清澈透亮,总给人带来一种空灵的韵味;更喜欢他的作词作曲,词曲里有着诗意般的画面,质地辽阔而富有禅意。
最近迷上了他的《水流终生》。冬日。窗台。阳光。耳机里仙音袅袅。有谁看见转山转水转不出自我,看不完的尘世里看不出辽阔,唐古拉山崎岖路上从不缺勇敢,谁能逃脱花前月下转身难……山路崎岖,流水潺潺,众生寻求自我,流水慈悲,上善若水,水流众生。欲罢不能。
冬已明朗,黄昏早至,在清冷的空气中,还能传来清脆的鸟声,落在叶上,落在地上,落在风中,滴滴答答,嘤嘤成韵。
窗外流光暗换,瓶内四季更迭,春花秋月,芳草斜阳已是风姿摇曳,形似天涯,在时间和空间的转移中,小而美的存在,退步生活可以简单,但永远不能苍白。
举手投足的赏心悦目,眉梢眼角的风调雨顺,想到这句话,就无端端的想到你。
在行走的冬里,听着春光美,无端的总有一句话在跳动,好久没有以小步紧跑的去迎接一个人的那种快乐了。
袋子里装着几年前的红酒,走走停停,窗外,是无尽的黑,穿透这黑,我已经看到,高脚杯中有冬天的影子微漾,似乎是真正的暗香浮动,真正的地久天长……
走在路上,会不会有久别重逢,一声鸟脆,会不会叫来春风十里。起霜了,冬阳下凝眸,你成了迷人的表演家,说着四季的无数悲欢,薄雾中恍惚着人的情绪,如饮下经年的红酒,暖浴周身,低沉,醇厚。
风穿过额头,蓦然惊醒,这依旧是那个凛冽干脆的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