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路】解读吉州窑(散文)

精品 【柳岸•路】解读吉州窑(散文)


作者:李湘莉 进士,6197.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253发表时间:2019-12-01 23:16:36

吉州窑是宋元时期国内外著名的民间烧瓷窑场。窑场内遗存的24座窑包如山似岗,文物丰富,是世界上已知现存最大的古窑包遗址群,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吉州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永和镇境内,也称永和窑,距今也有1200多年的历史。我与好友相约,领着孩子,怀着对其无比崇敬与自豪的心情来到了吉州窑。
  
   一
   刚进景区,走在古樟掩映的青石路上,微凉柔软的风迎面吹来,树叶上挂着细碎的阳光,清浅的光影,透过枝叶,兀自的晕开一抹又一抹温暖的颜色,让人感到无比的清新爽朗。
   我和好友以及孩子们信步来到“宋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颗苍翠欲滴、风骨道劲,让人叹为观止的榔榆树。为什么说“叹为观止”呢?——榔榆树的根部以及树干以满腔热情的拥抱姿势兼容了另一棵树,而这树在榔榆树的包容之下,从榔榆树的根部窜出,挺拔昂首地舒展着身姿,喷吐着青春的翠绿。我不由自主地围着榔榆树来回端详,细细地品读。她,树形优美,姿态潇洒,树皮虽然斑驳,但看得出她的茎皮纤维强韧,细密的枝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若隐若现,似乎在顽皮地眨着眼睛,那斑斓的树影,抚触着略显苍老的地面,仿佛交织出冥冥的云烟氤氲。站在树下,我的思绪在飞:当初这棵榔榆树完全可以,以一种挤压的姿势占领属于自己的沃土,完全有能力不给另一棵树种生存的空间,可她没有这样做,而是以宽大的胸怀,以接纳、拥抱,以一种最美的姿势把自己所有、所得与另一棵树种分享,她把自己活成了一副生动的画,一首浓郁的诗,以闲庭信步笑看花落花开的姿势,安然地走过无数个四季轮回。而被接纳、拥抱的树种是乎以一颗感恩的心,蓬勃地向上,或低眉浅唱,或浓荫如盖,展现着她那旺盛的生命力,为人们送来绿荫。
   面对这棵榔榆树,我像扑进了千年智慧老人的怀抱,充分地享受着那种心灵阳光的沐浴。实质上那是一种慈祥,一种抚摸,一种虔诚。头脑里蓦地没有了时常缠绕世俗的浮躁,我慢慢地移动脚步,在一块块青石砖的瞩目中,在一棵棵古樟的身影下,但我无法走出这棵榔榆树的目光,也无法忘却她那宽容的气度。当我再度细细翻阅着这目光、这身姿、这部智慧之书、心灵之书时,真正地发现了自己的贫乏和渺小。读“有字之书”可知大千世界,读“无字之书”可懂人生百态,然而,唯有读“心灵之书”,才能守住内心方寸之地。我掏出手机,以榔榆树作背景,按下快门,留一个纪念,其实,何止是纪念,在这里,我是乎已经领悟到一点什么。
   是呀,我想说,宽容是一种美德,包容是一种智慧。如果我们人生有了这种宽容的气度,用一颗包容的心,去感触生命中的人和事,用一颗感恩和感动的心去感激你身边的人和事,你会觉得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美丽,用心品味人生,用爱成就事业,从而使人生充实而有意义。
  
   二
   挂着“宋街”牌匾的高大木质牌坊出现在眼前,彰显着吉州窑作为宋代八大名窑之一的荣耀。据说吉州窑极盛时期呈现连殿峻宇、舟车辐辏的繁荣景象,致使吉州窑所处的永和镇和湖北汉口、广东佛山一起获得了“天下三镇”的美称。走在“宋街”的青石路面上,看着两旁老宅区那木质的门窗,雕梁画柱和飞檐翘角,四周有茶馆、酒肆,车马粼粼、人流如织,点点滴滴仿佛是往昔繁荣的印记。我透过这俯拾皆是的古瓷片、窑具,还有那一条条用阻坛和窑砖铺成各种图案的长街古巷,纵横交错,仿佛看见了传说中的千户锦绣铺和万家百尺楼,还仿佛依稀看见了工匠们来回运泥、练泥的忙碌身影,又仿佛传来了当年商贩颇具穿透力的吆喝声……
   我走进一家门面上写着“永和窑”的瓷器店,老板热情地介绍了各种瓷器。
   “永和窑以黑釉瓷和彩绘瓷为代表,黑釉瓷中的各种釉斑、木叶纹、刻花和剔花等,独树一帜,尤具特色,从南宋起,永和窑的黑釉变瓷器,生产了我国陶瓷史上独一无二的“瑰宝”——黑釉木叶天目纹盏和青花瓷的陶瓷。永和窑的木叶天目盏属国内外首创,极为名贵。”
   老板热情洋溢,他似乎不是介绍他的产品,而是在自豪地在演说着一段骄傲的历史。我望着摆在橱柜里的各种精致瓷器,其中形如倒扣斗笠的木叶天目盏深深地吸引着我。木叶纹装饰在黑釉碗内,有单片的木叶,有半叶挂于碗边的,也有双叶萱落或三叶散点的,给人一种质朴的野趣。老板看到我在全神贯注地观看着木叶天目盏,他饶有兴致地在碗内注满清水,我平视碗口,发现树叶“脱离”碗底,宛如轻舟在水面漂浮,黑釉温润如缎,平滑如镜,映衬着静静飘零在水中的叶子,脉络愈发清晰,卷舒有致,飘逸灵动。我惊叹着人的智慧,一片普普通通本该随风飘零的树叶,被人植入碗底,经过泥与火的锻烧,在黝黑的碗盏之中焕发出重生的光彩,怎不叫人遐想万分?老板接着说。
   “木叶天目盏的形成,是将天然桑叶置于盏中,叶片舒展不翻折,经过高温烧制,木叶残留的灰质成分在釉面上钙化,留下的痕迹形成了叶子最真实的形态。”
   是呀,一片留下永恒生命的树叶,成就了木叶天目盏。我想,每件器物背后都是一个精神世界,它不仅是物质化的展现,还创造了对于人生品质的不懈追求。据民间传说,木叶天目盏这种朴实无华的自然融合,是先民不经意间巧夺天工。
   吉州窑在晚唐就极负盛名。当时有位匠工刚在胎上施完黑釉,一阵风吹来,树上的叶片不经意的飘落,姿态曲卷,如熨帖碗底,当时匠工心想——就一片柔叶,随它去吧,如果将叶片取下,必然会将施好釉之碗的釉色搞糊,需得返工,误了其它成品,这柔叶在窑火中一定会灰飞烟灭的。当碗底有落叶的这只碗出窑的那一瞬间,让所有的窑工都惊呆了,这片柔叶,不仅没有灰飞烟灭,相反,其美丽的纹路、形体、脉络永恒而完整无缺地保留在了漆黑的碗盏上,当注满水时,叶片似乎飘荡于水中,若沉若浮,叶影逼真,米黄色的叶子像是舞动着的生命的灵性。
   后来,先民便信手取来,取“贝叶”之意境,而不在于形。就此,让我们是否又领悟了什么?
   其实人生不必刻意追求完美,有时顺其自然反而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也正如于丹在《庄子心得》中所说,人性应该是自然的,不应有很多刻意的羁绊和外在的雕琢,只有这样才不会失自我。
   木叶天目盏呈倒扣斗笠形,足小,圆底,敞口浅腹,风格厚重粗朴,蕴藏着颇具宽广的包容性。这难道不是与“宋街”门口那棵榔榆树的蕴意不谋而合吗?
  
   三
   我携着一颗无比崇敬的心,走进了吉州窑博物馆。吉州窑博物馆按照国家二级馆标准建设,建筑面积约6100平方米,陈展主题主要包括七个方面,但我影响最深刻的要数“埏埴成型·筑窑烧瓷”了。
   我仿佛走进了宋代社会的历史画卷。望着那一尊尊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雕塑,一幅忙碌有致的画面不经意间已在我眼前铺展。他们在凿泥、运泥……我仿佛听见了铁锤敲碎的声音。他们用水碓舂打成粉状,淘洗去杂,他们练泥,用双手揉搓,或用脚踩踏,我又仿佛看见了他们的脸上泛着红晕,镶嵌在额头上的汗珠子,晶莹剔透、闪闪发光,在抬头低头的那瞬间,汗珠滴入泥中,与泥浆渗杂、融合,化为智慧的结晶。他们拉坯,将泥团摔掷在辘轳车的转盘中心,随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体大致模样。我仿佛看见他们那双灵巧的手,像在变着戏法,一件件精致美妙的器件在我的眼前浮现,我又仿佛听见辘轳车那转动的美妙之声。晒坯的“人”小心翼翼,把拉坯成形的湿坯,摆到坯板上,双手小心地托起,放在露天坯架上进行“日晒风吹”,使其干燥。我又仿佛看见他们疑神静气,小心谨慎,生怕自己的一不小心,把成型的胚摔坏了。有的刻花、贴花,有的施釉,每一个“人”都聚精会神,一丝不苟……这不是雕像,是人生品质的不懈追求,是一种精神世界。那窑包,整个建筑面错落有致,有不规则的窑棚,墙体上排列整齐的小窗口,就像是观火口。我又仿佛看见他们将陶瓷装入匣钵,进进出出搬运、装窑、砌窑门、点火烧窑、测看火候……
   当我恋恋不舍地走出博物馆时,夕阳已接近西山,落日余晖与落霞满天,把吉州窑的轮廓清清楚楚地勾画出来,并且镀上一层金光,像极了那不灭的窑火。我坚信,吉州窑那千年不灭的窑火,在新的历史时期燃烧的愈加旺盛,炽热!

共 322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用细腻的笔墨,叙述了“我”和好友及孩子们一起参观吉州窑的经历。文章首先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吉州窑的概况:吉州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永和镇境内,也称永和窑,距今也有1200多年的历史。窑场内遗存的文物丰富,是世界上已知现存最大的古窑包遗址群。接着,笔者用欢快的语言形容了参观时的场景:宋街上叹为观止的榔榆树,树形优美,姿态潇洒,给人美的感受,又让人感到了向上的力量,面对这棵榔榆树,我像扑进了千年智慧老人的怀抱,充分地享受着那种心灵阳光的沐浴。让人有了心灵的触动。在宋街上,看着街两旁的雕梁画栋的古代建筑,四周茶馆、酒肆,车马粼粼、人流如织,点点滴滴仿佛是往昔繁荣的印记。我透过这俯拾皆是的古瓷片、窑具,还有那一条条用阻坛和窑砖铺成各种图案的长街古巷,纵横交错,仿佛看见了传说中的宋代那繁华的街市场景……在“永和窑”的瓷器店,听着老板热情洋溢的介绍,望着摆在橱柜里的各种精致瓷器,我惊叹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尤其是惊艳那形如倒扣斗笠的木叶天目盏瓷器,令人浮想联翩,赞叹不已。我携着一颗无比崇敬的心,走进了吉州窑博物馆。在这里,我仿佛走进了宋代社会的历史画卷。望着那一尊尊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雕塑,一幅忙碌有致的画面不经意间已在我眼前铺展。古代劳动人民制造瓷器的过程在我的眼前浮现。当我恋恋不舍地走出博物馆时,回首望着夕阳中的吉州窑,金光闪闪,像极了那不灭的窑火。散文通过描述参观吉州窑的经历,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和瓷器艺人的聪明才智,通过心灵感受,抒发出对祖国悠久灿烂历史热爱之情,也反映出当地的深厚历史底蕴和人文景观,令人叹为观止!散文描述生活,贴近生活,文笔细腻,场景描述栩栩如生,回荡着悠久的历史纵深感,令人眼界大开,增长见识,受益匪浅!推荐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1203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19-12-01 23:18:53
  欣赏佳作,为佳作点赞!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19-12-01 23:20:55
  随着作者笔墨游览美丽的吉州窑,令人大开眼界!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3 楼        文友:刘柳琴        2019-12-01 23:21:42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4 楼        文友:李湘莉        2019-12-02 08:55:01
  感谢刘社熬夜编按,辛苦了!敬茶!
5 楼        文友:李湘莉        2019-12-02 08:56:19
  为刘社精美编按点赞!遥握祝冬暖!
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19-12-02 09:00:51
  文章极具文学价值,有诗情画意,对食物的感知很新颖。吉州窑,虽然窑火早就熄灭了,但艺术的火焰还在燃烧。怀才抱器拜读点赞。
怀才抱器
回复6 楼        文友:李湘莉        2019-12-02 09:18:46
  感谢怀才老师的到访鼓励!遥握祝冬安!
7 楼        文友:柳岸编辑部        2019-12-02 11:09:36
  佳作,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8 楼        文友:圈圈是句号        2019-12-03 16:01:10
  千年不灭的窑火,如同中华千年不灭的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日出东方永不落。
随性而活,性如流水
回复8 楼        文友:李湘莉        2019-12-03 18:46:25
  感谢句号老师到访留墨,祝冬暖!
9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19-12-04 09:45:32
  就像是搭便车,随着湘莉君一家去了一趟天下名窑,吉州窑。风物人情这边独好,在榔榆树面前驻足沉思,悟千年絮语,逛宋街目睹八大名窑的风采,慕木叶天目盏的巧夺天工,阅尽琳琅满目的古窑古迹。让作者心中的火种,重新点燃起吉州窑那千年不灭的窑火,在新的历史时期燃烧的愈加旺盛。好文点赞,拜读分享!
回复9 楼        文友:李湘莉        2019-12-04 20:10:27
  谢谢习之老师到访留墨,你的点评总让人心生美意!遥握!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