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清明忆爷爷(散文)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追忆至亲。相册里存着他的照片,日记里有与他的故事,回忆里有他慈祥温和的笑容。在他去世十四年后,在异地他乡的第十个清明时节,才敢提笔写有关他的文章。
记忆中的爷爷魁梧、精瘦,能文能武,拿起枪杆子打得了仗,提起笔也写得了好文章。村里人都称呼他为“老先生”,作为“老先生”的长孙女,自懂事起,我就是爷爷的铁杆粉,爷爷就是我最崇拜的人。我希望像爷爷一样,读很多书,能上知国家大事、下知人世百态,能有军人般刚直的性格和坚毅的品格,成败无惧、宠辱不惊。
大西北的冬天是特别不好过的,西伯利亚的寒流往往让整个村子都战粟。不去上学的时候,我们就会围坐在热炕上,听爷爷讲他当兵的故事。爷爷说每到冬天,河水结冰,没有水洗脸的时候,他们就去砸冰,砸开了一人拿一块儿开始搓手,一直搓到冰融化了、冒热气了再开始搓脸。他说这是老方子,用冰水洗了脸和手后就不会生冻疮了。听爷爷说得这样神乎,我和哥哥、堂弟堂妹们也尝试过,但终是忍不了那份刺骨的寒凉而作罢了。
爷爷知识渊博,讲故事的时候抑扬顿挫,就像电视剧里的说书先生,情绪、语言拿捏的十分到位。尤其是听他讲解放兰州那时候的事儿,我们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当他说到他和战友们攀爬在铁索桥上匍匐前进、穿梭在枪林弹雨间时,觉得惊险,刺激又深深震撼。每每听完这段,我都会特别感激爷爷从战场活着回来了;生命,总是值得敬畏的。
或许,上苍会提前安排好每个人的命运轨迹,有时候也会给你改变的机会,但为了某些情愫,很多时候,我们都不得不学会割舍。爷爷曾说,战争结束后,部队里也组织过文化考试,考上的就可以留在部队。当年他考了第一名,但是因为家庭牵绊,他放弃了留队机会。他说这些的时候眼神会有一丝落寞,他的心里装着梦想,却最终向生活低了头。爷爷选择了回归故乡,生活也赐予了他一份厚礼。他一生育有三子五女,最淘气的幺女总喜欢称他“老头子”,有时他也会假装生气,但更多的时候,他都是宠溺地看着他的小女儿,仿佛她的淘气、顽皮就是他年轻时的激情,他是那么向往,又是那么珍惜。但他对孙子、孙女的要求却是极其严厉的,他从小就告诉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知百味人生。”他希望他看书、读报、看新闻的习惯能影响我们,可是,儿时的我们更喜欢动画片,所以很多时候,都是爷孙们抢电视,小时候觉得他很霸道,现在想想,特别能理解他为什么要跟我们抢了,因为新闻联播里有他对梦想的执着。
还记得他去世那年,二零零五年腊月一直不停地飘雪,他病倒了。我回家探望他,好多天吃不下饭的他枯瘦如柴,我有一丝不好的预感,但总觉得他可以挺过来。我跟他说了很多的话,基本上都是我在说,他用眼神示意我他在听。后来,他颤抖着塞给我一把零花钱,让我好好学习,然后摆手让我出去。再后来,大人们都哭了,我知道,他走了,永远地离开了。他的丧礼办了10天,头七恰好是在小年,家里处处弥漫着哀伤的味道,至亲的离开,让每一个大人和每一个小孩都像丢失了最宝贵的东西一样,茫然无措,失魂落魄。
十三年了,每年清明时节,回乡祭祖的人很多,我却一次都没回。“所谓近乡情更怯”我想,这一份“怯”里有害怕失去和害怕承认已经失去吧。今年此刻,就让这一篇絮絮叨叨的小文,为敬爱的他带去我的哀思吧!
——写于2019年清明节
从文中,给读者留下的记忆便是如此。一位善良的人,此生不会差到哪去。遥祝有一路阳光与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