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凤香四溢是故乡(散文·旗帜)
香的味道有多种,对于我来说最香的味道是故乡西凤酒的凤香。
初涉凤香我一岁多。母亲说父亲平时总爱喝几口白酒,当年村里大队商店里也只有一种售卖的绿瓶红标牌西凤酒。有天吃饭时,我稚嫩的双手不停地奔着父亲酒杯在空中挥舞,父亲抬头疼爱地看看我用手指在酒杯里蘸了点酒抹在我的嘴唇上,我毫无惧色的两个小手抱着手指就吸吮起来,结果我被辣得咧嘴直哭。能记事后,我在村子里跑来跑去遇到逢年过节、红白喜事、亲戚往来、朋友聚会等等都会闻到那种醇香芬芳的味道。我童年的记忆里,每当闻到这种气味,既熟悉又似曾相识觉得甜美,难免在喉咙里有种吞咽的欲望,懵懂的心未曾体会知晓那就是凤香的味道。
后来,我闻到这种酒香不但出现在家家遇事的饭桌上,还看到出现在乡里四邻的礼品中。说成了媒不忘给介绍人提两瓶西凤酒,过门的女子回娘家女婿少不了给岳丈人买西凤酒,兄弟姐妹互相串门要带西凤酒,朋友往来也一定要送上家乡特产西凤酒……我的眼前,总是被那绿瓶上贴着大红标牌的酒瓶所占有,西凤酒处处都在家乡人的生活里,熟悉而亲切。
真正对西凤酒的了解、认识、深有感触到刻骨铭心是在我当兵后。
当兵前我没喝过西凤酒。在农村除了小孩不能上桌喝酒的风俗外,当年家境经济条件差,温饱还没解决,哪里有钱买酒任性喝?记得第一次喝酒是在我当兵一年后。
那是一个周末中午,连队确定我第二次去部队教导大队参加文化战士培训学习。同乡入伍的战友晚饭前找到我说,午饭打回来去到他们班吃,他给我送个行。这位战友大我三岁,他从小生活在省会城市,家在某部队家属院,是个干部子弟下放知青。那年同我们一起当兵入伍,与他相处间总觉得自己从小生活在农村没见过大世面有些自卑。记得那是换上军装在县城登上同节闷罐火车后,大家都不认识,他那时的一个行为非常惹人眼目,在一字排开用小麦秸秆铺就的通铺被褥旁,一圈卫生纸他频繁的取来放去撕纸擦伤风感冒的清鼻涕及咳痰,然后再把擦完的纸放到垃圾筐里,我感到他晃来晃去有些碍眼,但他的一举一动却十分有修养和得体,与众多新兵不一样,也挑不出什么不是。特别是与他一个知青点当兵的战友相比,眼神中少了不屑一顾的神态,多了主动与大家交流说话的善意,这种印象如今回想起来仍感到温厚。新兵连结束后,我和他非常巧合地分到了一个老兵连队,因为来自同个家乡自然感到倍加亲切,加上有共同语言比同年兵来往多。
饭菜打回到他们班后,因班里其他兵都在食堂就餐,屋里就我们俩个人,我和他坐在马扎上,正面朝通铺床头摆开打回来的饭菜准备就餐,他却很神秘地悄悄从他的储藏柜里取出一瓶酒,我仔细打量,绿瓶红标牌上,草书“西凤牌”下一只白色线条勾勒的凤凰呈半圆在空中侧飞,嘴和目光对着一朵花而去,下方大于上方同样的草书写着“西凤酒”。我一看激动不已,大声说这不是老家的西凤酒吗?他竖起食指“嘘——”示意我别声张,不要让别人发现。部队明文规定不允许战士喝酒,被领导发现是要受处分的,兵们节假日偷着喝酒不但不能让领导发现更不能喝多。他在绿色的军用搪瓷缸里各倒了半杯酒,我虽然是第一次喝酒,但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和仁义之意,大口地喝着,很快脸红心辣头冒热汗,低头端详搪瓷缸里的酒,无色清亮而透明,酒味清清淡淡浓而不艳,清香又似含有浓香,香不刺鼻,辣不呛喉,诸味谐调,饮后回甘、味久而弥芳之妙,非常有诱惑力,不知不觉中一瓶西凤酒我们就下了肚。我觉得头有些晕,不敢回班里,也顾不了怕被人发现,一个人摇摇晃晃到连队后山包睡了一觉。
梦中,我见到了日夜思念的母亲,她还是那样匆匆忙忙的在院子里出出进进忙里忙外干着家务,走路远远的就能听到她踩踏在地上的“咚、咚”声响,我喊她不理会也不吱声,只顾忙自己的;我还看到了哥哥姐姐有的正在锄庄稼地里的草;有的正在给队里牲畜割草;有的正在用架子车给地里拉粪;家里黑白相间的花狗看见门外路过有人汪汪的叫着追出大门;隔壁的三爷、大伯、婶婶、嫂子、一起长大的发小、门前的大槐树……都出现在我梦里。说来也怪,醒来后,头也不疼,胃也不酸,很快恢复了常态。这是我第一次真正领略到了西凤酒的正宗芬芳,在千里之外的兵营尝到了家的味道,梦境里回到了久别想念的母亲身旁,这种凤香使我感受到了拥抱快乐老家的幸福温暖时光。
我当连队文书两年多后,按部队规定终于可以探家了。归队时我不忘带上几瓶西凤酒,把它当作土特产送给了部队战友,每个战友探家回部队都要带上家乡的土特产,其乐融融的围坐在一起吃喝聊天。在我归队前后,连队指导员爱人来部队探亲,我打开了一瓶西凤酒让连长、指导员及连部的人员一起品尝。刚开始连长指导员不喝,说这么好的酒他们不敢喝,我知道他们怕我抱有个人想法讨好他们喝酒,急忙反复解释西凤酒在我的家乡是平常人家最常见的酒,几块钱一瓶,家家都能喝得起,不像大家说的那么名贵,也没想入党上学有个人目的等等。这时,他们才开始举杯为我探家归来接风洗尘喝了起来。酒过三巡指导员嘿嘿笑了笑说,别看你们当地人觉得西凤酒平凡就是个酒,可在我们外乡人眼里西凤酒可是中国四大名酒之一,始于殷商,盛于唐宋,发展于明清,鼎盛于当代,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周公平叛的庆捷铸鼎,秦皇嬴政称帝的天下大甫,唐时裴行俭送别时的千古绝句,宋时苏轼任职凤翔时的推杯换盏,勇夺巴拿马金奖时的为国争光,新中国成立后备受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有毛主席称赞,周总理关怀,他手指点点我说你们西凤酒是有故事的酒,你是当文书的以后还是要先好好学习你们秦人的酒文化历史。
指导员的文笔在我们部队是小有名气的,他的博学广识让我自愧不如,我频频点头虚心称是,顿时脸也红了起来,因大家都在喝酒谁也没发现我难堪的表情及头上冒出的虚汗。说心里话当时真想恨不得钻到桌子底下去,感到从小到大只知道老家有西凤酒,可真正对西凤酒的源远及来龙去脉一知半解,还不如不是陕西人的指导员懂得多。第二天,我到图书室找到了《辞源》,翻阅有关西凤酒的基本信息。知道了历史由来、西凤文化、酒业地位、原料精选、制作工艺、发展历史等等,特别是金凤踏雪、蜂醉蝶舞、赐酒解毒、苏轼咏酒、凤鸣岐山、吹箫引凤、以礼行酒等典故无不引人入胜,如梦如幻,千样美景,万种风情,充满诗诗情画意,让我感叹不已。深切感受到以前只知道自己就是个平凡的陕西关中人,从没想到自己生长的地方深藏着浓厚的各种历史和文化底蕴,这种认识给了我后来在军旅生涯中满满的自信。
我当干部后,年年休假都带西凤酒回部队,箱子底常藏几瓶西凤酒。有一年家属刚随军,团里随军家属住房紧张,我的随军手续正在办理中,住的是闲置没有维修漏风的房子,部队发放主副食品也没有名额,这些我都觉得不是问题,有个热乎乎的家就够满足幸福了,整天乐呵呵地忙上忙下。有时,左右隔壁战友家咚咚敲墙,出门就看到用木板隔的篱笆墙头递过来米、面、鱼、肉等。年三十那天中午,团长到我住的随军家属房来看望,赶上饭时我说在我家吃个便饭吧,他爽快的就答应了没推辞,这让我又惊又喜。惊的是全团这么多部队及家属却专门到我家吃过年饭,这在平时怕是请也没时间来,喜的是团长平时五大六粗竟这么体贴细微,在众多干部中首先想到了我的不一样。妻子做了四菜一汤,我从箱子里取出西凤酒说喝几杯,团长看到我拿出来的是老家酒,高兴地说那就喝几杯。团长是蒙古族人,在部队喝酒表现出的少数民族豪放畅快性格没有人能比,喝起酒来再满的杯也从不打折扣。那天中午,我和他你来我往一瓶西凤酒很快喝完了。他回到家后,倒头就睡。第二天,他对团参谋说,这西凤酒浓而醇香,甘润而挺爽,虽感浓烈,又不适温润,喝多后头不疼心不烧,睡一觉就没事了,真是好酒。
当兵的日子,家乡的西凤酒伴随着我走过军旅生涯,那非饮珍藏的凤香念想,给了我“雄风倍长胆气稠,劈风斩浪精神抖”的军人豪情。我练就的军人风骨,透射出了人生风流,在凤香的熏裛中归隐成对故土的守望。如今,我已解甲归田回到故乡,年年岁岁品味着这香醇浓厚的凤香美酒情随酒香满心头,在凤香四溢的舞飘节拍中,向步入人生的快乐巅峰行走。
感谢老师赐稿八一社团,分享佳作,期待老师更多精彩,问候老师中午好,遥祝冬祺,并祝创作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