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美丽的乡村,我的家乡(散文)
毕业工作后就居住在莱西市里,与我的故乡——莱西沽河街道办事处的一个村子相距大约20千米。
家里有私家车,偶尔回趟娘家,让另一半儿做次专职司机还是可以的;不用说市里通各乡镇、村庄的公交车,每天流水发车,乘坐也是非常方便。然而,每每回家,我就喜欢骑上我的电动车,优哉游哉,走进一片片风景,把每一趟归程走成风景。
我回娘家的路,恰巧是大沽河旅游观光大堤的一段。那一路上真是风光无限,景致万千。
大沽河是青岛的母亲河。小时候,男孩在河里抓鱼摸虾,女孩濯足、挖蛤蜊的事儿可没少干过。大沽河河水流淌在沿河两岸每一个生命的心里。
我们村位于大沽河的南岸。大沽河流经我们临近这几个村子时,是从东往西平缓地流淌的,河床很宽,有沙滩,两岸还有芦苇。
小时候看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片名一放出来,我就再也没有心思看电影了:河水怎么会往东流呢?应该是向西流呀,电影演错啦!
爸爸纠正了我的错误。他说我太小了,眼界还太浅;等长大了,走出村子,走向更深广的知识海洋,我就会看到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有无穷无尽美丽奇特的山川风貌。大沽河在我们眼前浩浩汤汤,是每天追着太阳从东流向西,可我国总的地势是西高东低,大江大河都是迎着朝阳从西往东流淌的。那时候,爸爸还告诉我,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江,而黄河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大沽河是我们莱西人民的母亲河,她养育了我们沿河两岸的人民,她还将清澈的流水送给更多的人。
大沽河无疑是美的,大沽河沿岸风光无疑一直都是美的。当然,我们一直都希望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祖国能够更美。
曾经,还在外地读书时,每每坐车经过莱西青岛路洙河岸边的那座塑像,看到“振兴莱西,青年当先”八个大字,看到那一对振臂挺胸的青年男女真的是热血沸腾。
现在,我就是走在图画里,我就是画中人,我就是赏画人。
曾经无数次走过春的美丽,可此刻,秋,又给了我万千惊喜。不,没有惊,只有喜。这一路的风光从来都如此美丽。
2013年,青岛重启对大沽河的治理,曾经有几年鱼虾都无法生存的大沽河重新焕发了新颜;而大沽河防洪大堤也得到了重修、加宽、硬化、绿化,变成了观光大堤。何其幸哉!回家是这么美好的事——家吸引着我,一路的风光愉悦着我……
景,迎面走来,又一一退却,去迎接下一位路人;风,迎面吹拂,又调皮地唱着歌,贴耳游走。一树树木槿用红的、粉的、紫的、白的缤纷,接过了春天一树树郁紫李的娇美;硕果累累的桃树,随风摇摆,为在堤上、岸上飞翔、栖息的鸟儿提供着甘美的果实;一片片月季花圃,各色各样的花儿,一茬又一茬,灿烂着,美丽着,从春天开到现在,而且会一直开到深秋;一棵又一棵我叫得上名字、叫不上名字的风景树,绽放着自己的妖娆,团结成共同的美丽,抒写着一路的如诗如画。
如同装扮好的美人舒展了一下腰肢,前方的路拐了个弯儿,大沽河清亮亮地再次闪现在观光大堤的近处。一座大桥横跨河上,沙洲上、沙滩上有一片一片油绿的青草正编织着绒毯……
太美啦!
我下了电动车,捡着堤岸上树、草的空隙,更加地靠近大沽河河床;一路走一路眼不眨,一路走一路手机的摄像头频闪。
河水里有一大群野鸭呢!我放缓了脚步,怕踩疼了野鸭们的自由自在;然而他们根本无视河岸上的我,依然悠哉游哉地玩耍着,随河水自由自在地流淌着。
“清清河水慢慢地流,请把我心中话儿全带走……”凤飞飞的歌声突然响起,这手机的铃声唤回了我差点飞走的魂灵。“大姐,你不是说你今天早点儿到家吗?这都几点了?不是又在拍照吧?中国的山水奇美的多着呢,我看你迟早被勾了魂去……”
挂了小妹的电话,吐了下舌头,自己傻笑了一下,赶紧返身往堤岸上爬去。转头的一瞬,两只美丽的白鹭正互相打着招呼,冲天飞起。
“老同学,今天有空回家啦?”刚刚踏上我村的土地,眼睛还没有从无限的愉悦中收回来,一个毕业后一直留在村子里的同学跟我打起了招呼。
我停下车,随口回答着他的话,由衷地感慨道:“咱们村好美啊!”
“那是,咱们这是自然的田园风光,拍出照来,比城市的公园还要美呢。”
“说的没错。一路走来,我感觉大沽河沿岸的风光如诗似画。”
“哈哈,那你这个大作家可得经常回来采采风噢。”他打着哈哈,跟我开着玩笑。我笑着告辞,身后又飘来他的声音,“以后常回家看看,咱们村现在美的地方多着呢!不止咱们村儿,大沽河两岸哪个村现在都美得不像话。”
美得不像话?
吃过午饭,没有像以往一样待在家里跟父母拉呱,走出家门,信步朝着村东头走去——我要从那里拐弯去大沽河,近距离感受一下大沽河的美景。
一路上跟遇到的、或者刚吃完午饭坐在院门口儿歇息的熟人打着招呼,很快就到了村头。咦,这里是什么时间盖起了一栋三层的小洋楼?这里原先不是村里的东大沟吗?我放弃了去大沽河边的打算,转向了相反的方向,一边欣赏着围墙外花圃里的各种花花草草,一边好奇地探寻着,最后,还竟然让我找到了这座阔大院落的大门儿。
哇,好大的社区啊!原来这里是我们这的社区。一座主体三层的小楼端端正正地立着,社区的牌子和社区警务室的牌子醒目地挂在楼外门楣上。
这占地面积得有多大啊!应该是我小时候记忆中的、那个雨天承接雨水的东大沟全部填平了,摇身一变,全部变成了这个气派的社区吧?也是,村里早有了四通八达的下水道,原来的那个大沟也该退出历史的舞台了。
广场非常大,广场上有篮球场,有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这规模真是震撼。我闭上眼睛,每日傍晚,莱西人民广场上的热闹,仿佛就起舞在面前。
“不知道城里的晚上是怎样热闹的,可咱们村晚上也挺热闹:有一帮跳广场舞的,还有一帮扭秧歌的,还有几个舞剑的;咱就不说看书、下棋、看电视的了。有村民自带音响器材,村委里的锣鼓家什,一到晚上也早早地就搬了出来。天天跟小时候过年一样热闹。”
见到了我这位“客人”,在树阴下下棋的两位村民,放下了手里的棋子,其中一位按辈分我应该叫他大哥的,乐呵呵地跟我说。
“咱们村儿建设得可越来越好了,这个大广场可不比我家小区附近、莱西一村的广场小。”我由衷地说。
跟大哥下棋的另一位是一位姓郝的村干部,他也站了起来说:“国家重视农村的发展建设,许多村子已经借助自己的优势发展起了乡土客栈、农家乐、民宿、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青岛市更是正式印发了《青岛市美丽村居建设实行方案》。根据方案指示,将来在农村要培育一批地域文化鲜明、建筑风格多样、田园风光优美的美丽村居建设示范村,着力彰显‘鲁派民居’新范式。看着吧,未来咱们农村还会大变样,幸福指数有望比城区都高!”
“对啊,对啊,现在就已经看出苗头来了。咱村建设得算一般的,人家河对岸的姜家许村,咱西边的迟家庄村、董家山后、店埠,那建设得更美。”我大哥也频频点头。
“呵呵,老张啊,真得走出家门,到外边多转转啦,反正国家政策好,你这年龄坐公交车也不花钱了。”郝姓干部哈哈笑着,“你说的这几个村发展的是不错,但是啊,要说咱莱西农村建设得好的村子,还得数人家水集街道办的产芝社区、人家日庄镇沟东村这些美丽村居建设试点村。当然了,更远的咱就不说了。”
“对对,现在党的政策好,老一辈的领导人更是高瞻远瞩,产芝村的那个产芝水库在咱整个胶东那真是没顶儿了。”
“人家产芝社区不光有产芝水库,还有千年古槐、进士故居、经典民宿……”
晚上回到家,我给现在仍然居住在农村的、我能联系上的同学、朋友每个人发了信息。很快,他们对自己村庄的溢美之词和各种各样美丽、热闹的图片、视频就反馈到了我的眼前:哪里还有一丁点儿时记忆中狭窄的巷道、破旧的泥草屋?有的分明是一幅幅现实版的、富有山东特色的“富春山居图”啊!
哦,美丽的乡村,我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