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缘】战胜自我(随笔)
曾经在很多文章中读到过“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这句话,认真的想一想,还真是那么回事儿。既然“最大的敌人是自己”,那么就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战胜自我,只有战胜了自我,才能战胜其它。
战胜的目的不是要打败自我,而是要超越自我,只有超越自我,才有可能超越其它。
一
说老实话,我这个人没有什么文化水平,小学只读了三年半就辍学了。因为舍不得把自己从小学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还给老师,就一直没有放弃过自学,目的是想在老师教我的基础上再增添一些知识。那时,即使被生产队派到基建队做劳务,也没有放弃过自学。可以这么说,那时候对一切有字的纸片都非常珍惜,像旧报纸呀,旧书呀什么的,我都舍不得丢掉,总会反来复去地读上好几遍,仿佛非要把旧报纸和旧书上的字都吃进肚子里才甘心。
后来参军到部队,我又偷偷地报名参加了“《绿洲》文学创作函授班”学习,像在农村闹副业一样,拼命地把有用的知识都扒拉到自己肚子里。我之所以这么拼了命地学习,也不是想要在什么地方出人头地,而是要战胜那个没有读到多少书的自我,想要充实自我。在部队有一段时间,我向连队要求担任饲养员,其实就是想逃避训练,利用养猪的空闲时间多学一点知识。当时,连队的猪圈旁边有一口闲置窑洞,我在连队找了些旧报纸给糊了糊,又弄了一块旧铺板在窑洞里支一张床,名义上是要照顾将要下崽的母猪,其实也算是图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这件事当时只有当司务长的老乡耿忠健知道,后来居然被连长知道了。不过连长并没有批评我,也没有表扬我,只是嘱咐我如果有需要可以去找他,他会给我一定的帮助。你还别说,我那么发奋地自学并没有白费,虽然不是系统地学习,学得也没有什么章法,但也确实让我积累了很多有用的知识。1986年我们营要到山东胜利油田参加援建施工前,营长要求我帮他写一篇动员报告,我居然忽忽拉拉地写了近万字,把援建胜利油田的意义、目的和任务写得有理有据,很有鼓动效果。
这件事让营长对我刮目相看了,那一年是我服役的第四年,那年年底,当我要求退伍时,营长做了我几个小时的思想工作,希望我能留队,如果到时候真的没有突击提干或转志愿兵的希望了,再批准我退伍。
二
1987年年底,营连首长终于批准了我的退伍申请,在退伍之前,他们让我到军部153医院参加伤残评定,并说他们已经通过师卫生科联系好了评残小组,让我去一趟,只不过是再做一次伤残鉴定。
说到我的伤残,那还是我刚从新兵连下到连队,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受的伤。那时,我们高机排隶属于营部直管,有一天,营部接到通知,说有一车大米从湖北沉湖农场运到巩县火车站,营部派我们高机排和二连一起去火车站卸大米。等我们跑步来到139货场时,师部一位首长说,分给我们高炮营两车皮大米。当时,车门是用碗豆粗的铁丝拧着的,我们必须拧开铁丝才能打开车门。很多战士上前都没拧开,我接过老虎钳,上前去拧了几下给拧开了。拧开铁丝后,我扒着车门往开拉,后面的战友却帮倒忙,我往开拉,他们却往拢拉,结果“哐”地一下,把我左手的食指和无名指生生给卡断了。幸好现场有军医,他赶紧将我的断指连同手套包扎在一起,教导员背着我跑步到师部医院。经过师部医院的急救,将我的两根断指给接上了。不过,这些都是战友们后来告诉我的。他们说,我当时就已痛晕过去了,是教导员一口气把我背到师医院的。后来我想了想,教导员可真是不易啊!从139货场到师医院足有5公里路程,他是凭着一股什么精神把我背到师医院的?军医告诉我,教导员是凭着一股兄弟情义把我背到师医院的,中途根本就没有停歇过。
伤好后,按说我是无法完成高射机枪的手动击发训练的,因为击发杠杆是方形的,捏一下都会痛彻心肺,但是我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因为我必须成为一个全能枪手,一个人必须完成装填枪弹、计算诸元、射击等一系列战术动作,以备战时的需要。负责训练我们的班排长告诉我们,如果在战场上其他战友都牺牲了,一个班只剩下一个人了,这个人必须单独完成防空作战任务。
为了将自己训练成一个全能枪手,我必须战胜伤残的自我,使自己成为一个全能枪手,从而成为未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于是我咬牙训练,再痛也不吭一声儿。有时班长见我痛得头上冒冷汗,让我歇一歇再练,可我只是戴上一双手套也要继续练,因为未来战争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军人就应该时刻准备打仗。
在下连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已经达到了能单独熟练地操作一挺双管高射机枪的技能,而我们的高射机枪至少需要两个装弹手、三四枪手和一二枪手共六个战士配合才能正常操作,我们练的是战争状态下的全能枪手。
我那时只有一个想法,要想使自己鹤立鸡群与众不同,就必须对自己狠一些,只有对自己狠得下心,才能真正的战胜自我。
三
1987年秋,我光荣地退出现役,按照兵役政策回到了生我养我的故乡——郧西县店子镇天宝山村。到县武装部报到后,又带着党组织介绍信到镇党委组织委员那里报到,然后又到村党支部报到。那时还是阮英明任支部书记,他见我回来了,高兴地不得了,逢人便说他可以卸担子了。我当时也没多想,但是他却在我参加的第一个党员大会上做了手脚,那是一次支部改选大会,由于阮书记提前做了不少工作,全村四十多个党员居然投票将我选为新一任村支部书记。
接任村支书后,我才发现村上已经成了空壳子,可供支配的资金不足300元。怎么办?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我首先在五组创办了副业组,一个副业组里又分为砖瓦组和建筑队,好在那时还没有多少人建砖瓦房,基本上都是干打垒的民房,也就是用土筑墙盖房,不需要多少含金量。给农户盖三间房,劳务收入才一千多元。那年冬天,我们一共承建了11户民房,烧制土瓦两万多匹,副业收入达到1.8万元,除去上交村委会和组上的提留,副业组纯收入8000多元。
正当我准备在来年大展鸿图时,镇民政办的吴主任上门通知我,让我到县民政局退伍军人安置办报到,我当时也不知道去报到干什么?只是养成了一个服从的习惯。
第二天到退伍军安置办一报到,退安办的陈主任将一份安置文件和一个《革命军人伤残证》递给我,让我到县林业局报到。到林业局报到后,按照领导安排,在林业局办公室工作了一个多月,又被分配到关防乡林业站工作。
从部队到地方,是两个不同的工作生活环境,一切都得从头再来。再加上没有长辈和亲戚可以帮到我,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包括人际交往。我得尽快地适应这个全新的工作生活环境,尽快地适应工作角色。由于没有任何捷径可走,也没有可以借力和借鉴的地方,我得发狠地学习工作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出人头地。不过我那个时候仍然没有当官的想法,只是想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打开一个局面。
报到后的第二天,便受命查处一起森林火灾,寄给县林业局的结案报告,居然得到局领导的认可和大力表扬,这也极大地增添了我努力工作的信心。不到半年时间,我基本上适应了我的本职工作,也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乡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我也能有声有色圆圆满满地完成,从而得到了乡领导的普遍认可。
四
到一个全新的环境里工作,仅只是干好本职工作还不行,还得有自己的特色才行。正在这时,乡上新调来一个姓张的宣传委员,这个宣传委员是我的同村老乡,他动员我学着写新闻,把关防乡的各项工作成绩写成新闻稿寄给党报和广播站(那时县里还没有电台,只有一个有线广播站)。虽然我学过文学创作,但是还没有写过新闻,这对我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考验。
为了不辜负张宣委对我期望,我得首先战胜不会写新闻的我,力争在报纸上发表一篇像模像样的新闻。那时还没有关于“分量”的想法,只是想把新闻写得像模像样而已。记得我发表的第一篇新闻只有几句话,也就是报道我所在的回龙管理区帮助贫困户搞秋播的事情,只是如实地报道了管理区如何给贫困户某某买种子、化肥多少,又在某一天帮这个贫困户播种小麦多少亩。业内把这种几句话新闻叫作“韭菜叶儿”,好在我终于发表了第一篇新闻,总算没有辜负张宣委的期望,张宣委也及时地给予了鼓励。之后,张宣委将稿纸和邮票源源不断地带到回龙管理区,这也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从此以后,我算是被张宣委带上了写作之路,文章也从“韭菜叶儿”到“豆腐块儿”再到“显著位置”,最后冲着头版头条和好新闻奋斗。从1993年到2015年的22年间,我一共发表了3000多篇新闻文学作品,其中有1篇获得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有两篇获湖北新闻奖一等奖,1篇获全国好新闻奖,有近百篇新闻登上省市党报的头版头条和显著位置。
2015以后,我改弦易辙地鼓捣起文学创作,并且入驻了江山文学网,在江山文学网累计创作发表各类文学作品360余篇,其中有140余篇获得该网站的精品推荐。
从辍学回家到现在,四十多年的时间里,我一直没有忘记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初心,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距离我给自己设定的超越目标还相差着一段不小的距离,但是我有信心战胜曾经的自我,有信心超越现在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