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看戏(散文·家园)

编辑推荐 【八一】看戏(散文·家园)


作者:漂泊 布衣,310.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46发表时间:2019-12-14 08:24:44

【八一】看戏(散文·家园)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的农村除了不缺孩子,其他好像什么都缺。在那个物质与精神比较匮乏的年月里,人们白天下地,天黑上炕,单调的文化娱乐跟钞票口粮一样的少。
   我的记忆中,除了过年的正月里能在千户镇看几晚屈指可数的露天电影外,剩下的,就是弥足珍贵的等着庙会时候看大戏了。
   在我的故乡千户镇,一年有三场庙会,三月三云雾山,三月十三胡家渠,三月二十八永乐庙。这三场戏,唱的都是秦腔。因为都在阳春三月里,农活较少,戏场又是难得的耍玩聚会拉呱聊天的好场所,可谓老少皆宜,人人爱去,所以场场都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那时,我的年龄还小。只要是唱戏,邻近的小学为了迎接这个“庙会”的到来,上午都会提前放学,下午直接不用上课了,美其名曰放“看戏假”。我们一群小屁孩,只要等到午间最后一节课铃声一响,便前拥后呼一窝蜂般地冲出校门,飞奔回家往肚里刨点饭,换上自己最好的衣服,再从父母手中接过省吃俭用凑出的几毛看戏钱,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立刻约上小伙伴,一路推推搡搡下就上了山,转了弯……
   绵延起伏的山路上,十里八村的父老乡亲们穿红披绿,拉着家常,抽着旱烟,一路说说笑笑,密密麻麻地像蚂蚁一样向会场涌去。那情景,比过年赶大集都喜乐热闹了好多。
   大戏一般唱四天四夜,在这几天中,各地货郎们早就闻讯赶来了,他们拿出所有压箱底的东西摆了出来,真是琳琅满目,让人看得眼花瞭乱又垂涎三尺,什么卖凉粉凉皮的、冰棍雪糕的、锅碗瓢盆的,还有卖布的、算命的、套圈的、打气枪的,各种各样的小商品样样俱全,应有尽有。
   几乎每一次庙会看戏,都是我们孩子们玩乐的天堂。只要一进戏场,那还有心思听吹拿弹唱,再往戏台上嘣半眼呢,早就成群结队地在人海中挤来挤去,手心攥着毛毛钱,跑到这个摊子上看看,那个位置上瞅瞅,你喝瓶汽水,我啃个冰棍,买个两三毛的塑料小水枪,很快,钱花光了,戏也就看完了。于是,你追我逐,打打闹闹下都欢欢喜喜地出了戏场……
   后来,我一天天的长大,进入九十年代后,农村的生活也相对丰富了一点,收音机、电视先后进了农家,村里基本解决了温饱,每顿饭可以放开了吃,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虽然有了收音机和电视,但人们依旧爱赶会看大戏。在唱戏的那几天里,街头路尾只要一碰面就会问看戏了吗?昨天的戏唱得可怎么怎么的好,包拯怎么铡的陈世美,窦娥是怎么怎么的冤啊,还有,还有那夜戏中游西湖的电打布景是怎么弄出来的,跟真的一样啊,现在的人可真能,弄得怪吓人的。几个老人就因为一台戏靠着墙角能热热乎乎地聊上一个上午。
   那时的我太小,所谓看戏也只是凑热闹,根本不懂戏,也分辨不出戏剧里面的人物。什么叫生、旦、净、末、丑。什么是好、歹、坏、恶、毒。所以,总是没有耐心完整地去看一本戏,可每次去戏场,又总喜欢在戏台前趴一会,看着演员们说唱弹跳的忘我表演,身后的大人们则跟随着剧情的发展,一会笑,一会悲,一会儿长叹,又一会儿喝彩。
   看会戏,我们就转到戏台子后面,撩开幕布,看看戏台子里到底是什么样子。只见戏子们有的在化妆洗脸,有的在抽烟嗑瓜子,有的整理道具。我们正晃头探脑地看得津津有味,突然,被一声呦喝吓得心惊胆颤,原来是看场的会长发现一个小孩窜到里面推倒了挂着的戏装,他抡着巴掌从门口追了过来,我们立刻跳的跳,跑的跑,全部都鸟兽样的散开了。
   在永乐庙戏台的后面,摆满了一张张台球桌。台球,在那时是刚进农村的新兴产物,算得上是很时髦的娱乐了,价格也贵,一盘三毛,都是年轻小伙叼着烟排着队的在玩,我们根本沾不上边,也没有多余的钱去打,只好站在桌案前,看着人家捣来捣去的。
   戏场下面的几个大点的打麦场里,都搭满了五颜六色的彩棚,有照相的,演录像的,还有啤酒摊和茶摊。闲人们坐在麦垛底下三五成群,有的唠家常,有的掀牛打扑克,热闹至极。当然,这样的地方,也是是非频发之地,喝多酒的人都爱逞强显能,所以常常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打架斗殴在唱戏时几乎是常有的事。
   上了初中以后,学校基本不放什么“看戏假”了。好在,永乐村离我们就三四里路,步行穿山路走更近,于是,约上几个发小,又去看夜戏了。
   少年自有年少的乐趣。走进戏场,站在人堆里,东瞧瞧,西看看,看什么,当然是看漂亮姑娘了,看见了,跟上去默默地站在人家的身后,问叫什么名字啊?那个村的?女孩不理,往前移了移,站在了人多的地方,叫不理,没办法,只好糧几毛钱的麻子,装在衣兜里,时不时往人家脸上身上打去,我们将这就叫“挂麻子”。有时碰着胆大点的男孩,耐不住性子,便直接上前去拉,吓得那些姑娘们,扭头便跑,我们又立刻跑着追了上去,满戏场地赶追,上上下下好几趟,像鬼子捉鸡一样的粘前撵后的。
   记得好像是上初二时,有一次看夜戏,我的同行发小二楞是瞄上了个扎麻花辫的女孩,那女孩长得十分俊俏,头发黑黑的,脸白白的。我们挪前挪后地跟了整整一晚上,快散戏时才从她身边的小女孩问到了她的芳名,叫什么秀的,现在我真的记不起来了。
   别看二楞比我小一岁,平时看起来也傻傻乎乎的,可胆子比我大得多了,我们平时偷鸡摸狗他都是第一名。那晚,我跟着他一直站在那个女孩的身后,看他有一搭没一搭地和人家搭讪,你上几年级啊?喜欢什么颜色的头绳?搭着搭着,他就把人家叫出了戏场,来到了卖杂货的摊子上,黑灯瞎火地给姑娘挑了两根松紧头绳。
   戏散场后,我就跟着二楞去送人家。女孩一起有一个小姑娘,后来在聊天中才知道,小姑娘是女孩的妹妹。那晚我们走走停停,说了好多的话,反正都很高兴,但到底说了什么,现在我一句也记不得了,只记得把女孩送到了她家门口,记得二楞和她相约明晚还来看戏。
   第二天晚上,二楞给女孩写了封“情书”,他一边走,一边掏出那份在作文本上写着的“情书”,在黑漆漆的有一句没一句地念给我听,什么“亲爱的,我爱你……”反正写得非常肉麻,念完后,他就交给我让我给女孩送去。可惜那晚,我们把戏场翻了个底朝天,也没看见女孩和她妹妹的身影。
   回去的路上,二楞好像很沮丧,用仅有的几元钱,买了一包烟,一瓶啤酒,我和他在崎岖的山路上,换着把一瓶啤酒喝来喝去,进村时,二楞给我说,等星期天了让我陪他一起去女孩村里找,我不想去,但抽了人家的烟,喝了他的酒,只好答应了下来。
   星期天的傍晚,我正在家里吃晚饭,二楞找我来了,非要让我去外面吃,于是,我端了碗去了门外。二楞说,早上他找我来时我出去玩了,他就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去川珠村找女孩,碰到了女孩的妹妹在一个打麦场里打沙包,说她姐姐在家洗衣服,最后是她妹妹把姐姐叫了出来。二楞说,他把那封“情书”给了那个女孩,女孩脸红得很,没看,装在了兜里。
   后来,她妈妈发现了他们,问女孩他是谁,女孩说是她川珠中学的同学。他还去了女孩家,喝了水,吃了饭。二楞讲得兴致勃勃的,停了半晌,他突然问我,你说,要是跟女孩子睡觉该怎么说啊?我想了半天,也想不出该怎么说,就说,我也不知道啊!二楞皱着眉头苦思了片刻,说我知道了,应该说,现在我们该生个娃娃了吧!我听完,吃进嘴里的一口饭吐了出来……
   那年初二升学后,二楞就转学跟着他爸爸去了城里读书。从此,我再也没有见过他。初三时,我辍学去打工,就再也没有看过故乡的戏。
   如今,二十多年又过去了,虽然岁月沧桑几经变迁,但是这些尘封的往事,已经深深地刻在心底,也注定了我今生都无法忘却那些天真烂漫的旧时光。
  

共 299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描写了年少时看戏的场景以及趣事,用生动形象的词汇描绘出看戏前后以及戏场的情景,给文章增添了鲜活感。作者善于选取感情色彩丰富的片断来刻画人物的神貌、内心,比如后半部分发小追女孩的描写,是极成功的。文章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选材上。作者善于抓住年少时看戏来表现出当时的生活条件以及精神面貌。第二、文章的语言简洁优美。比如:“冲出校门”、“往肚里刨点饭”、“一路推推搡搡”、“嘣半眼”、“被一声呦喝吓得心惊胆颤”等等,也足见作者文学之功底,具有苦心锤炼后的魅力,精确、凝练而又含意丰富。好作品,推荐共赏,感谢赐稿八一社团,期待更多佳作。问好老师,祝创作愉快。【编辑:黄金珊瑚】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19-12-14 08:25:58
  一篇生动鲜活的作品,珊瑚欣赏学习了。老师将看戏写活了,写神了,真精彩。感谢老师赐稿八一社团,期待老师更多精彩作品,问候老师早上好,遥祝冬祺,并祝创作愉快。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回复1 楼        文友:漂泊        2019-12-14 10:54:31
  谢谢老师百忙之中的厚爱!
2 楼        文友:闲妹        2019-12-14 14:44:05
  回忆性散文,击中同时代人的共鸣,为作者点赞。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回复2 楼        文友:漂泊        2019-12-14 21:15:31
  感谢老师百忙之中的阅读和点评,谢谢!愿您及家人一切安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