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诗词古韵 >> 【晓荷·人世间】梅之小品(诗词古韵)

编辑推荐 【晓荷·人世间】梅之小品(诗词古韵)


作者:高令亚 秀才,1133.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89发表时间:2019-12-14 13:16:58


   梅者,古花木也。其花艳而芳,香而清,时人怜之,遂为国中名木也。冬春之际,梅绽先于他花,独天下而春,报春之讯,乃早梅也。汉初,始兴观梅之风,据《西京杂记》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姻脂梅。”
   梅开二度,一腊月,一阳春,故有腊梅、春梅之分。腊梅,花绽于腊之隆冬之时,寒风凛凛,霜天冻地,凉气彻骨。而梅傲雪迎春,独秀幽枝,故人慕腊梅之品,羡其风骨也。
   梅者,春之使,雪之梦。古之人,大凡爱梅者,皆喜梅之不畏严寒而怒放也。以梅寄品,譬之坚贞傲骨。梅兰竹菊,文人喜列之四君子,盖感其德操,清高自律,以示君子。文人赞松竹梅为岁寒三友,皆因其坚贞、高洁之义,有君子之风。
   梅之形,其曲,其侧,其斜,枝虬蟠曲,特立孤状。梅之色,或红,或白,或黄,瓣洁蕊润,清新脱俗。梅之香,幽也,暗也,馥也。嗅之,清香扑鼻,沁人心脾。
   文人赏梅,附风雅之趣。观其形,赏其色,闻其香,舒心悦目,怡神提气,兴之所至,诗情雅意塞乎膺中,作诗赋歌以宣之。自隋唐以来,佳咏频出。元王冕《墨梅》尤传神,其诗曰:“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赞墨梅高风亮节,不喜人矜,遗清香之气。
   文人尤喜雪梅。雪覆梅枝,白色晶莹;红梅吐蕊,艳光点点。白雪映梅,红梅映雪,两相衬也。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颇得雪梅之意,之趣。踏雪寻梅,至境也。寻梅,寻春也。以冬之久寒,体难久适,故冀春之早至,觅报春之梅,以慰苦冬也。
   滁之醉翁亭有古树曰“欧梅”,传欧阳修所手植也。欧梅有“花中巢许”之誉,乃后世重欧翁品节之高,以梅譬之。其间筑观梅亭,一北一南,曰古梅亭,曰影香亭。欧梅干粗,合围而抱,苍颜多瘢,枝杈繁密,花期不先腊梅,亦不与春梅竞丽,独伴杏花绽,故曰“杏梅”。古梅树基立一碑,刻“花中巢许”四字,此乃清顺治九年(1652年)提督江南学政李嵩阳于欧梅台壁题刻。花中巢许,赞欧梅有巢许之品,喻其为隐者贤士,实称欧翁品节之高也。
   宋元明清时代,梅文化大盛。梅诗、梅文、梅书、梅画皆传世。北宋林逋(和靖)隐杭州之孤山,植梅放鹤,号称梅妻鹤子,其梅花诗词甚多,尤以《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句为佳。北宋苏轼、秦观、王安石等,南宋陆游等,皆多梅花诗词传世。文人好梅,筑梅园,植梅树,建梅溪、梅台、梅亭等,使喜梅、植梅、赏梅为风尚。古今梅画多大家,传世之作亦多。

共 102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梅,古由以文人墨客赞美甚多,写梅、画梅、多见诗词古典作品表达,其精神感染世人,闻梅,品梅,其魂,古今歌颂。欣赏老师以文言文写作,难能可贵。文人骚客喜闻乐见,观其形,望其态,修性养身,尤其是雪中的梅花,怡人梅香,抵御严寒。老师引用了很多古人代表作,深入浅出的诠释,给人犹如踏雪寻梅的感觉,仿佛那淡淡的梅香,勾勒出了一副美丽动人的画卷。欣赏之余特别看到一组词,耐人喜欢,比如梅台、梅亭、喜梅等,在古韵诗词创作中这是非常值得借鉴的。感谢老师用心良苦之作,给晓荷添衣添帽,温暖了整个冬天,推荐阅读。【编辑:聆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聆雨        2019-12-14 13:27:41
  最近抖音上有个谣,以喜人名冬梅,什么梅?马冬梅,听了如爆笑虫子。
2 楼        文友:聆雨        2019-12-14 13:28:46
  读梅,品梅,如望梅止渴,感谢带来不一样的文字品味。
3 楼        文友:高令亚        2019-12-15 04:48:49
  感谢老师的细致点评和编辑,敬茶!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想太累。
4 楼        文友:王祖锋        2019-12-15 10:20:43
  品读老师佳作.赞!五星好评★★★★★
回复4 楼        文友:高令亚        2020-02-05 19:59:19
  谢谢老师鼓励,祝您愉快。
5 楼        文友:聆雨        2019-12-15 15:20:27
  高老师的作品情感又风趣又饱满,读后回味无穷。
回复5 楼        文友:高令亚        2020-02-05 19:58:48
  谢谢老师鼓励,问好。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