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行走的快乐(随笔·家园) ——怀念史铁生
一只鸟儿在空中自由地飞翔,扇动着灵巧的翅膀,上下翻飞左右盘旋,在蔚蓝的天空中滑过一条又一条优美的弧线,给岑寂的长空平添几分灵感,也赋予人们的眼睛几多惬意的畅想。鸟儿在空中飞行,除了捕食昆虫,填饱胃囊,难道没有别的思想?呼朋引伴卖弄歌喉,寻找相濡以沫的伴侣,抑或是和同伴玩耍嬉戏,饱览旅途中的大好河山,鸟儿们的这诸多行径也是我们猜想而未可尽知的。尽管翅膀给鸟儿带来了种种快乐的体验,可是一只健全的鸟儿似乎并没有感觉到翅膀的重要性。拥有的东西无论对于一只鸟,还是我们人类来说,都好像是那么无足轻重那么可有可无。直到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不幸降临,健康不在,才感觉健全的肢体是多么弥足珍贵。
试想一只鸟儿失去了半边翅膀,等待它的结局将会意味着什么?
固然人类的结局也许要比自然界的鸟儿要强。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必然的,但一个人失去了双腿的行走能力,而生命还在延续。无论由何人照料,照料得多么周全,个体身心的痛楚却永远无法代替。
健全的双腿可以行走。
爱山,就蹬上一双户外靴,到山间攀爬,丈量山的高度,也丈量生命的强度;感受山的厚重,也感受自身的微茫。当一个人登上山巅,远望一山更比一山高的伟岸挺拔,看“千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美景,读山泉奏响高山流水的序曲,听鸟虫合唱生命不凋的乐章,想人生如蝼蚁行走人间,多少的不快,层层的失意,万千的落寞,一下子被料峭的山风吹得无影无踪,被来去匆匆的山雨冲刷得一干二净。我常想,山就是大地母亲隆起的饱满的乳房,当她的儿女依偎在那结实的胸膛,漂泊的灵魂就找到一份宁静的依靠,无助的心灵就推开了老家那扇熟悉的大门。
爱水,就搭乘长车,游遍五湖四海。着一身明艳的泳衣,蛙一般展开四肢,鱼一般在水中游弋,和水做最亲密的游戏。让轻柔的波浪洗涤内心的烦愁,让洁白的浪花带走尘封的记忆,让清澈的河水,让腥咸的海水,以水的活泼,水的快乐,水的明净,水的幻化,水的气魄,涤荡灵魂的污垢。累了,就披着一身水珠走上岸边的沙滩,让阳光把肌肤上晒成小麦的颜色。或是躺在沙滩上看水,一波波坦然地来,一波波又坦然而去,永无止息,是否人也如此,一拨拨地诞生,一拨拨地老去。水永远一波波地唱着不倦的歌,不是叹息,不是沉郁,是哗哗地来,是哗哗地去,一层层的浪花欢笑着,扑向岸边,从容消失,一波波地浪花追赶前浪的踪迹,也都那么坦然地从眸子里匿迹。看着这层层的波涛,人生的来去显得如此平易真实。波在水中,就荡起层层浪花,簇拥起波涛的美丽。等到波尽水失,也那么无怨无悔坦然地抱着泥土安息。人生在世界上,是否也在茫茫人海中创造着某种类似浪花波涛的东西,等到要与泥土为邻,长眠安息的时候,也这么自然而然地离去呢?
亦或是还俗尘世,只要是拥有健康的双腿,可以邀上朋友逛大街,买上一堆又一堆有用无用的东西,装点家里也装点自己。可以去菜市场,买来萝卜白菜鸡鸭鱼,再钻进厨房,哐哐当当做一桌美味佳肴,和家人朋友一起吃吃喝喝看看电视。然后,想想上班的事,骑着车子风里来雨里去准点按时。其实,拥有这种平平常常的幸福就足够了,能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食其力,不累及别人也磨练自己。不设想大福大贵的生活,也清楚富贵背后的苦楚也是无人能及,“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是最好的写照。也不要企求盛名豪利,名和利是把双刃剑,一面威风凛凛,一面殃及自己。跑跑腿动动手,布衣素食,却有着天长地久自然和谐之快意。
只是,当一只鸟儿折断了翅膀,不能飞翔不能跳跃,生命给予它的只能是完结。当一个人的双腿完了,不能行走,只能面对床和轮椅,内心的悲凉更是难以触及。坐吃坐喝总让人想起活着就剩下一张嘴巴。
除了床,没了腿脚的力度,呆在什么地方都不再合适。是啊,床的平面更大些,行动的方式可以采取手脚并用挪移法,就地十八滚滚动法,艰难地把自己从一个地方转移另一个地方。就这样三四平米的面积,在上面挪来挪去,滚来滚去,除了这里,哪儿也去不了,哪儿也不能去。这时候,就会让人想起史铁生,在他二十一岁那年,从一个欢心准备迎接爱情的人,好没影儿的先迎来了残疾。他一觉醒来,看看天,天还是蓝的,看看地,地也并未塌陷。可是一举步,形势不大对头——他与地球的关系发生了一点儿变化。是的,不能以脚掌而是要以屁股,要不就以全身,与它磨擦。他的腿反正是完了,但他不能象鸟一样等待死亡。他知道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瘫在轮椅上的史铁生,失去了行走的快乐。当他左右苍茫时,总也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走,便只能用笔去找寻。他把缠绕的思想洗了又洗,梳了又梳,理了又理,终于找到了另一种行走方式,用思想行走,用文字行走,重拾行走的快乐。
健全人由于肢体的完整,行动的灵便可游山可玩水,俗务的纠缠要吃饭要持家,而升官发财的欲望也做着循循善诱的纠缠,从而失去了沉思的机会,整个人附着在凡俗生活的皮囊之上,茫茫然让时光日进年复岁月更替。而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用文字行走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思想行走的快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用文字行走,一如既往地思考着人生的意义。
没有山的伟岸,没有水的浸润,史铁生居住在自己的内心,用文字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用文字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用文字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用文字行走的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二零一零年的最后一天,史铁生迎来了那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与世长辞。在这长达三十八年丧失双腿行走能力的岁月,他就那样瘫在轮椅上,用文字行走,爬上了一座又一座文学的高山,畅游了一片又一片文学的海洋。他教我们如何认知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相生相克的关系,他用思想和文字烙下的脚印,将如巨人般引领着我们向前向前,追求的脚步向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