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人世间】针线活儿(散文)
针线活儿那是过去的事儿。可以这么说,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生活在农村的女孩子及妇女们,没有不会做针线活的。她们在十多岁的时候,就学会了纳鞋底,做布鞋,做棉鞋,织毛衣,缝缝补补。有的还学会了裁剪短衫短裤,做简单的小衣服,有的还学会了绣花。没有读过书的女孩子,都有一手好的针线活,人人是巧姑。
我是男孩子,对针线活可从没有摸过。但是,我的母亲和姐妹们都是针线活的能手。在她们眼里,针线活并不难,就是眼见的活儿。不过,好手做出的鞋儿什么的,绝对的好看,穿着舒适。
记得母亲她们有一个小小的针线木盒,是方形的,这还是她嫁过来时,外婆陪送的嫁妆。木盒上有个盖子,可以沿着盒子两边的沟槽抽掉,里面可以放上针,线,钮扣,顶针之类的。
在经济困难的年代里,我们脚上穿的鞋都是自家做的。那时,农村人一般不买鞋,也买不起。家里孩子多,一年下来她们要做上至少十几双鞋。
做一双鞋,需花不少功夫。先准备好麻绳,家里墙上挂着一串一串的。然后,做鞋底和鞋帮。母亲她们趁晚上闲时,在昏暗的灯光下糊疙巴。在桌子上铺上一小块厚点的布,然后,将家里平时积攒的旧布条,旧衣裳,一块块抹平,用浆糊粘在整布上,依布条形状粘贴,不留一点空隙,再用一块整布蒙上。做鞋底的疙巴很厚,糊了一层又一层。做鞋帮的疙疤薄一些,但外面的衬布有讲究,因为它直接影响到鞋的美观,用的布多是黑布,有的是黑色灯芯绒布料。鞋底的衬布多是白色的粗布。疙巴糊好后,需放到阳光下晒干。
做鞋还要用纸剪鞋样。鞋底多大,鞋帮多高,需要根据我们的脚的大小。所以,我们的鞋穿在脚上都很合脚。布鞋有松紧鞋和大口鞋。男孩子和女孩子的鞋的样式有区别,男孩子穿的是松紧鞋,不带鞋袢;女孩子的鞋常常是大口鞋,有鞋袢子,鞋袢子一般的是缝在鞋的内侧,外侧订一个鞋扣,穿上鞋后把带子拉过脚面到外侧,穿到鞋扣里固定,走路不掉鞋子。
纳鞋底必须用麻线,因为麻线结实。那时,农村的家庭会在后园里种植一片蓖麻,麻杆长成后,砍掉,放到池塘里沤上一段时间,然后,捞上来剥皮,将皮晒干后,一丝丝的就成了麻线。家里都有一个牛骨头做的麻绳砣,中间钻孔,用大的铁钉穿过,上面弯成钩,可以系麻线,旋转绳砣,可以给麻丝上劲。做好的麻绳可以绕在砣的两边,这样,麻绳不会乱。麻绳很结实,纳出的鞋底不易磨破。讲究的,有的买来白线,几股扭在一起,也很结实。那个麻绳砣,有的是几代传下来的,表面被磨得十分光滑,摸着很舒服。
做鞋时,用剪下的鞋样子,放在疙巴上裁剪,做到最大利用。纳鞋底是时间活。一个鞋底用密密的针线穿过,所以,做好的鞋底很结实。纳鞋底很费力,因为鞋底厚,母亲她们中指上戴着顶针,将针抵在顶针上发力,引线从鞋底穿过,有时弄不好,针头滑出顶针外,会戳在指头上。针线活好的,鞋底过针,整整齐齐,有行有列,那鞋底简直就是艺术品。
做鞋帮子也很讲究,鞋帮子四周要用针线密密走过,整整齐齐。最后就是上鞋。用麻绳将鞋帮连接到鞋底上。棉鞋,是在鞋帮间衬着棉絮就可以了。一双棉鞋可以穿两三年,毕竟冬天时间短些。没有棉鞋,我们就无法过冬。我是男孩子,穿鞋多,所以,一年至少穿三四双布鞋。家里人口多,一年要做几十双鞋,很正常。殊不知,这要花多少时间啊。母亲她们做鞋常常是冬闲时候多。
我们那儿有个习俗,农村女孩子出嫁前,会为对象及父母做几双鞋子,嫁时带过去,也算孝敬公婆了。
单干后,农村家里条件略好些了,就时兴织毛衣。她们从商店里买来毛线,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女孩子穿的毛衣多是红色,黄色,绿色,男孩子以灰色,蓝色居多。我的姐妹们都会打毛线,还从别人那里学到了很多技巧,她们能在毛衣上编织各种图案和花纹。记得二姐还买来织毛衣的书,上面有各种毛衣图案以及编织方法。打毛衣,开始起多少针,怎样慢慢收尾,讲究得很。穿上姐姐织的毛衣,很暖和,很开心。女孩子有了对象,男家会买来毛线,让她为对象织毛衣呢。毛衣也成了男女定情物。
母亲年轻时会裁剪一些小衣裤。姐妹们穿的短衫短裤都是母亲裁剪,用针线缝的。又漂亮又合身,省去了不少工钱。那时,快过年时,家里买了布料,会请裁缝师傅到家里做,一做两三天,大人小孩子过年的新衣,人人有。
家里的针线不可少。衣服破了,要用布补上;钮扣掉了,要钉上;做鞋绣花不用说了。那时,家里穷,哪件衣服上都会有很多块补丁。
三姐会绣花,是跟母亲学的。绣花是个技术活。先买来花样,贴在白绸布上,白绸布一定要用花绷绷紧。绣花用各色丝线,你要会配色。绣花要有耐心。其实,三姐是个急性子,没想到她绣花极有耐心,很仔细,常常绣到半夜,也不误第二天干活。我的孩子出世时,她特地做了两个枕头,枕套上绣着美丽的花朵和动物图案。三姐心灵手巧。我那时会画画,她就央求我给她画花样。我欣然的为她画了好多幅,有花卉,有小动物,经她手绣出来后,那些图案精美极了,小动物栩栩如生。
以前有货郎挑子到乡下,我们男孩子想的是吃的小麻花,玩的小东西,女孩子专注的是针线钮扣以及丝线之类的,情趣之不同,可见一斑。
后来,生活条件好了,农村做鞋的也越来越少。现在,农村基本上没有做鞋了。衣服鞋子都是买的成品。家里有钱了,孩子穿的都是品牌衣裤和鞋子。现在的女孩子,会做针线活的怕极少了吧。
有时,我还真留恋那个穿家做布鞋的时代。多么想再穿一穿家做的布鞋啊,合脚,舒适,温馨。那一针针,一线线,是凝聚了母亲和姐妹们的手的温度和浓浓的爱。
现在的孩子不会穿布鞋的,觉得土。可像我们这个年纪的,一点不觉得家做的鞋土,这就是时代不同,观念不同吧!
有机会,我再央求姐姐们为我做两双布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