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缘】走近校尉张村红色文化大院(散文)

编辑推荐 【看点·缘】走近校尉张村红色文化大院(散文)


作者:明月松间照 秀才,1532.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518发表时间:2019-12-24 16:55:50

农村文化大院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或是农民自办文化,或是民办公助的利用自家院落、住房,自发建立的集业余小剧团、文艺演出队、书画创作组、图书室和电影放映点等于一体的文化活动组织。最早在吉林省德惠、永吉和东辽等地零散出现,随后在全国各个乡村蔚然成风。不同地域的文化大院又有不同特色。文化大院的成立,对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许昌市建安区张潘镇的校尉张村的文化大院,既是村里的文化活动中心,又是毛泽东主席艺术品收藏馆。馆内不仅毛主席的雕像、毛主席诗词的字画、书籍,更主要的是这几天收藏有表现红军长征的100副画作。因而被称为红色文化大院。整个大院具汉魏风格,呈回字形,建筑面积1500平米。始建于2012年,2013年正月十五开始对外免费开放。
   2019年12月22日下午,骑行张潘镇营王村。想去看看那里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华佗槐。进村一打听,不仅那棵大槐树早已不在,连又长出的小槐树也早没有了。悻悻而归的途中,路过校尉张村,走进那里的道教圣地“中王府”,参观后出来天色已晚。路过村里的文化大院时,大门紧锁。大门两侧的墙上白底红字,字迹虽模糊但还能辨认:“东边是社会主义好,西边是人民公社好”。酱红色大门两侧黑底金字。东面是“校尉张村文化大院,西面是毛泽东艺术品收藏馆”。门额是黑底金字“文化大院。”大门旁的柱子旁挂有两个木牌子,白底黑字。东面的牌子上写着“许昌建安区特色文化基地”西面的牌子上写着“张潘镇校尉张村文化大院。”正看时一中年男子告诉我说:“这大院每天九点到下午五点都开门,想看了明天再来。”
   本想着再过几天到12月26日毛主席诞辰那天来,但是因为打工的原因,不知道那天是否有空。因而,12月23日早饭后骑车前往。虽是大雾弥漫,虽是寒风刺骨,但阻挡不了我前行的步伐。到那红色文化大院门前,门还没开。停车西行到对面的村委会打听。刚好一中年妇女打开了村委会的大门,说明来意后她很热情地说:“开门的还没来,先到屋里喝杯茶吧。”随后随她来到一楼北面的便民服务站。看看手机才八点五十。与那位女士聊了几句后,在村里转了一小圈。再次来到村委会时,一身着绿色棉袄的中年男子也来到村委会门前。与他一起走进服务站,说起慕名前来看看咱村的红色文化大院,大门还没开,看看谁拿着钥匙时,他随即接通了联系人。随后他说:“今儿个拿钥匙的在家安装电,你不能久呆,你去大门口等着吧。”
   再次来到文化园门前,一身穿蓝棉袄的中年男子的,姓刘的师傅给我开了大门。迎面是一睹镶有红色五角星的金色影壁墙。绕过影壁墙,看到影背墙背面的一副《东方红》的图画。画面上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染红了天空,染红了海面,也映衬了海边的船只、山峦上的树木。影背墙前面的地上是一排高低不一的陶罐。北面是一栋两层楼,一刻着“墨香居”字样的酱红色木质门匾挂在门上方。穿堂过道里,东面墙上挂着写有“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宣传画,靠墙摆着一张三斗桌,两旁各有一把椅子。桌上一个白色瓷瓶里插着一束花,一把军号、一盏煤油马灯。东南角靠墙竖着一杆红缨枪。东北角的矮柜上有一唐三彩彩马和一陶俑,北面墙上挂着一副身着灰色服装的毛主席像。西面墙上挂着一副写有“弘扬长征革命精神,永远怀念革命先烈”的宣传画。靠墙也放有一张三斗桌和两把椅子。桌上有一块方形扇面书写的白底黑字“许昌县庄稼汉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牌匾和一块方形石英钟。北面墙上挂着一副身着灰色服装的习近平主席的画像。墙角里放着一面鼓,鼓上放着一对镲和钹。
   过过道,迎面可见砖砌的台子上一尊铜质毛主席半身像,主席像后面的墙上又是一排大小不一的陶罐,陶罐里很有秩序的插着一面迎风飘展五星红旗。台子两旁各有一比较大的黑色陶罐。台子前大理石几案有一金色香炉,几案东西两旁各有四只红色油桶,油桶上写有“不忘初心忠于人民”的金色大字。主席像北面是一栋面积比较大的两层主楼,主楼东西各有一厢房。厢房外的长廊下各立着四尊毛主席铜像。北头的屋子门锁着,只能看看“天赐万福”的门匾和“司马文章元亮酒。香山诗句右军书”的对联。西厢房是红军长征纪念馆,东厢房是红色文化活动馆。西厢房西面又有一大院,大院南面墙上是一幅手绘的万里长城画卷,西面墙上是习总书记讲话“共筑中国梦建设新农村”的画像。空地上中间的花坛里只有绿油油的草坪,和一排排修剪整齐孕育生机的树。大院西面的长廊下面是很有特色十大元帅。的画像及生平事迹介绍文字。特色之处就是每个元帅的画像两旁的对联都嵌着元帅的名字,或藏头,或在尾。更特色的是林彪的画像与其它九大元帅的一墙之隔,成为独立的。东面墙上挂有方志敏、赵一曼、黄继光、李大钊、赵尚志等二十一位革命先烈的画像。院子北头的屋子是文化大院的创立者刘长江手书的匾额“书田历世”和对联“宝月乡云瞻欢度,奇文妙墨炳其华”。东厢房东面的大院是乡村农耕馆,大院里,南面墙上是一幅手绘的有毛主席头像的题为“江山如此多娇”的山水画。东墙上是一幅毛主席讲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画像。地上磨盘上还有一石碾。东面的长廊下墙上挂的、地上摆放的是一件件让人们记住乡愁食槽、太平车、织布机、辘轳井、耧等农具、用具以及一幅幅农耕场面的画像。院子北头的屋子依旧是刘长江手书的门匾“农耕世家”及对联:“诗书名世宝,勤俭治家箴”。
   时间关系,跟着刘师傅来到最有看点的红军长征纪念馆。刘师傅给我介绍:“这个馆里有一百幅描绘红军长征时期的画,只有一副红军“飞夺泸定桥”的那幅是原画,其他的都是按一比三的比例缩影图,这些画都是从小在我村长大,当兵复员后下海经商的北京博玉雅书画商行董事长刘长江从2008年春开始历经四年的千辛万苦收藏的。这些画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集体创作的根据中共党史描述表现红军长征的系列画面。随后用手机拍下了馆内的藏品。馆中,四周的墙上挂着一幅幅描绘红军长征的画卷,下面的矮柜上是一幅幅各个时期的毛主席的画像,以及毛主席著作。站在南面那幅“飞夺泸定桥”的巨幅原画(约四十八平尺)仔细观看,每个红军战士的面部表情都很生动逼真,有的双手抱紧铁锁链,脚踩锁链,有的一手拿着手枪,一手抓着铁索连身后背的大刀的红绸清晰可见、有些战士或弯腰或匍匐前行,不禁让我想起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诗句。
   拍完门口上面的最后一幅画,刘师傅说:“我几乎每天二十四小时都在这儿,如果不是今儿个家里忙,能让你多在这儿看看,洧川的朋友经常来这儿。”留了刘师傅的手机号后,不舍地离开大院。也想约约我们建安区诗词学会的会员们在毛主席诞辰那天来搞个采风活动,一是来通过参观一幅幅描绘红军长征的画卷回味历史,领悟长征精神,同时用诗词文章宣传一下建安区这个独特的红色文化大院。
   离开的途中想到了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一句话“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是农村几千年的历史沉淀,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在习总书记大力倡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今天,传承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成为每个人的责任。校尉张村的红色文化大院,不仅让更多的人从一幅幅长征组画中看到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工农红军走过的那段路程,记住了那段历史,更让人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之一的“长征精神”的内涵:坚定信念、奋斗不息;灵活机智、顽强拼搏;不畏艰险、艰苦奋斗;勇往直前、无坚不催;严守纪律、爱国为民的革命精神精;从而更坚定了习总书记的说的四个自信。更增添了身为中国人的幸福感!自豪感!

共 313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向读者详细介绍了校尉张村红色文化大院,一幅幅记载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从艰难困苦中走过来的画作和藏品,从这些画和藏品中,让人深刻体会到了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顽强拼搏、不畏艰险、艰苦奋斗勇往直前、无坚不催的长征精神。诚如作者在文中所写的:“文化是农村几千年的历史沉淀,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作为现代人,我们缅怀历史才会更深地感悟到身为中国人的幸福和自豪。佳作荐读。【编辑:兰花悠悠香】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兰花悠悠香        2019-12-24 16:56:33
  感谢老师赐稿看点。期待精彩不断。
回复1 楼        文友:明月松间照        2019-12-25 18:57:43
  谢谢编辑老师辛苦编辑!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