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六年】赵州桥,你老得真年轻(散文)
喜欢给心灵放个假,含笑轻风,掬一捧清洌,与山水相拥,放飞最真实的自我。
这是第二次来赵州桥。
第一次是在二十年前。那时赵州桥景区还未开发,石桥庄重老旧,散发着非常原始、非常古老的气息。桥下有水有船,我们租了只船,划了划,桥上走了走,看了看,踩了踩驴蹄,算是来过了,对于千年历史的探寻,终于因时间关系而定格在那里。
那时我在一家从事钻井服务的单位从事政工工作,周六组织去井队做志愿服务,往回返的途中,恰好路过赵县,组织者顺路“犒劳”我们,得以一见古桥真容。
很小的时候,在小学课本上读到过茅以升爷爷写的赵州桥,这桥的影子便扎根在了中华少年的心上。这是中国人的骄傲。
如今的赵州桥景区,顺应时代潮流,扫描二维码,在微信上支付,靠刷脸就行。我也赶了赶时髦,点了六十元的套餐,支付成功,门口一站,系统认识我,刷的一声,门自动打开,我便进了景区。
如今的赵州桥,今非昔比,华丽蜕变,已然变成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大公园。隆冬时节,树木萧枯,如果别的季节,应该更美。
顺着八仙塑像的林荫路往前走,心目中的赵州桥出现在了正前方。这还是我从前见到的神桥吗?她变美了,变新了,似乎翻修过。但不变的是,她依然轻盈地横跨在洨河之上,像一道彩虹,凌空而过。
”缓步同行过小桥,春风吹暖卖饧箫。忽惊背后来游客,退入垂陰折柳条。“心里默诵着清代女诗人范荑香的诗,脚便急切地登上了古桥。
踩着光滑的石板,那首歌谣,不由自主地在心中唱起:”赵州桥来鲁班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压了一趟沟嘛咿呀嗨“。
在桥顶东侧,我的心激动得快跳出来了,那两道沟赫然出现,一个是柴王爷的膝盖印,一个是车轱辘印。想必古时候是独轮车,要不怎么是一个轱辘印呢?
来此游玩的人都去踩,磨得锃亮,我也把脚伸下去,比我的脚大多了。
驴蹄印,想必是那位喜欢倒骑毛驴的张国老留下的。
据说,鲁班一夜成桥,张国老便约上柴王爷和赵匡胤一探究竟,三仙载着三山五岳和日月星辰,压得桥剧烈摇晃,鲁班赶紧飞身桥下托住桥体,便留下了这些仙迹。
桥的栏杆上,雕龙图,多姿多态,活灵活现,生动逼真,龙的双目,炯炯有神,谁见了都禁不住伸手抚摸。一千四百年前,工匠全是靠手工来凿,这不是绝活是什么!
歌谣里说,赵州桥是鲁班修的,这只是传说而已。
其实,真正修建赵州桥的人叫李春。景区里立有李春的塑像,有文字记载,李春系隋代造桥匠师。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初(595~605)建造赵州桥(安济桥)。唐中书令张嘉贞著《安济桥铭》中记有:“赵州蛟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为赵州桥题词:历尽沧桑一千三百余载李春的安济桥依然为中华民族文化大放光芒。
可见,古时候的工匠,干一行钻一行,手工制作,精雕细刻,那种认真踏实的作风,那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今天的工匠,是不是需要面壁思考思考呢?
赵州桥对面就是千年古刹--柏林禅寺,门口对联:寺藏真际千秋塔,门对赵州万里桥。我想,历史古迹之所以得以保存,还应该得益于赵县古城人民骨子里具有的敬畏意识和尊重文化的意识。如果遇到败家子,再好的东西也不知道珍惜,砸掉卖掉,不是常有的事儿吗?
到了赵州桥科技馆和古桥展览馆,细细观看。一路走来,不得不叹:没有李春,便没有赵州桥;没有梁思成,便没有赵州桥的举世闻名。赵州桥能与金字塔齐名天下,对这一著名世界遗产的发现、研究和推广,梁思成功不可没。
想当年,梁思成是听到民谣发现的赵州桥。可见,好东西,在民间。
在对赵州桥的研究中,我看到了我喜欢的才女林徽因的照片,她站在梁思成的身边,对于古桥的研究,一定有她的心血和功劳。
赵州桥的美,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桥的美,不愧为”天下第一桥“的美称。而发现赵州桥美的人,也完全称得上是东方女性最美风采的代表。两美相得益彰,足可以向世人彰显我巍巍中华大国女性的风采。
在景区公园,见到了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女士为赵州桥写的诗作《赵州桥一千四百年华诞记》,洋洋洒洒,畅古博今,撰著讴歌。千年古县出才女,为家乡而歌,当击节而赞。
桥是文化的积淀。有了桥,路便通达。有了桥,心便凝聚。有了桥,大胆走四方。
看过一些桥,走过一些桥。桥,水粱也。我喜欢江南古镇周庄的小桥,也喜欢家乡的衡水安济桥,更喜欢具有皇家气派的颐和园玉带桥,看过钱塘江大桥,去过南京长江大桥,也走过独木桥,桥在我心,我心有桥,桥是连接的象征,是文明发展的象征。
今天,我站在千年古桥上看风景,站在科学、工艺都不发达的一千四百年前打造的世界之最的桥上看风景,我无法变回古人,只能站在冬天的河岸,看眼前绿柳枝残,但不妨碍天下第一桥展示她优雅的美;看河里残荷枯萎,但不妨碍神桥的无限魅力,要知道,欧洲最早的敞肩拱桥比我们的赵州桥晚了足足1100年。
1100年什么概念?我不说,你懂的。
脚踩在千年的历史上,心便庄严起来,扶着栏杆,眺望远方,想象曾经的熙熙攘攘,这桥上,发生过什么故事,这桥上,走过什么样的仙风道骨,这桥上,来往过什么样的文人墨客?谁也不知道,只有桥记得。
一千四百年的历史啊,沧桑了多少容颜,见证了多少变化,只有桥记得。
她不惧风雨,在这里站了一千四百年,经历了多少朝代更迭,兴亡了多少万户侯,生了谁,走了谁,来了谁,去了谁,只有桥最清楚。
赵县古城人民,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不断开发古桥价值,与”中国梦“同向同行,更加焕发生机,并与高科技相结合,举办画展、民俗展、桥博物馆展览、科技馆体验,同世界各国交流桥梁文化。
赵州桥啊赵州桥,你哪里是桥,你分明已经得道成仙。时光赋予你神奇的灵秀,你虽历经沧桑,可你依然身手轻盈,你是老迈的,又是矫健的。你老得真年轻!你老得真精彩!你老得真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