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采飞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采】云之梦(散文)

编辑推荐 【文采】云之梦(散文)


作者:孙彩文 举人,3001.3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16发表时间:2019-12-31 21:15:53

这是2019年的最后一天,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
   起床看晨旭,我和一抹红的距离如此的近。那样的红,也只有那样的红,才能敲开一座山的门。
   守着无终街的寂静,看晨旭红了一次又一次。
   邀约一束光照进办公室,打开电脑,红色越来越大。
   我试着用键盘敲击激动与豪迈,就如窗外的鸟翻阅枯黄叶脉的深情,试着将信念注满文字,也将自己的心灌满红的光焰。
   让这红再红一遍。
   《医者晨旭》自2019年6月23日写序开篇,历时半年,年末收稿。辍笔束卷,但觉不安。
   《医者晨旭》写了中医世家传人张晨旭的成长故事,从幼年、少年、青年到壮年,至中年,共9章,涵盖脉诊、中药、针灸、推拿等医学医理。
   深知自己中医药知识浅薄,虽研读了一些书籍,也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亲身体验了张大夫的医术,但中医莫测高深,故不敢忝居创作者之列。然张大夫的亲诊经历曲折有爱,舍不得搁置,所以集闲暇时间串接故事,意在遥祝一众志趣中医,传承之人频出!
   初读、校准,再读、再校,重读,贴心上去,与晨旭站在一起,那红,便有了我的份,便有独特的感觉生发出来。
  
   感觉,中医像麻山的石,静谧而有灵性。
   张大夫老家在东北,改革开放初期来玉田行医。玉田是无终古县,古有八景,明代中期应时而生,麻峰种玉、龙穴甘泉、暖浦飞沙、唐水涌蓝、层崖石鼓、燕山迭翠、无终丹灶、灵洞涪风,随着时间的流逝,有的容颜初见,有的风韵犹存,也有的已成为遗址。麻峰种玉,乃“玉田”名字之起源,麻峰漫步,今日还能见“种玉”碑矗立,像饱经沧桑的老人孜孜不倦讲述阳伯雍种玉的传说。
   和张大夫相识,我对中医学产生了兴趣。每每与他畅谈,收获颇多,他说:“中”,包括天、地、人,上面无限延伸连接天,下面无限延伸连接地,这个无限延伸的势头就是生生不息。所以,中医是医“生”的,医这个生生不息。当人的生机被重新焕发,病的势头就会改变,加上望闻问切,“病”理一目了然。至于选择针灸、中药、艾灸、推拿,依从个人的方便。
  
   感觉,中医让麻山的石变回光明,照耀着一行诗的走向与归宿。
   找来唐代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对照,发现这么一句重要的话。他说: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张大夫是否称得上苍生大医?我不敢说,但北京、天津、蓟县等地,被某某大医院判“刑”的那些患者眼中,他是救星。我想说,苍生大医以生命的原点为基准,包含了医术本身,还要全心全意,要具有“医者父母心”的道德要求。
   张大夫做到了。
  
   感觉,中医是麻山的石释放的每一颗星星,都在布施救赎。
   我是幸运的,站在山腰,张开双臂迎接它落下来。一朵云被染得通红,向四周打开,掠过我的寂静,飞近我的唇,飘出一句诗行: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硫磺。
   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堂。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
   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
   这是辛弃疾写给妻子的一封情书。在这封情书中用了云母、珍珠、防风、沉香、郁金、硫磺、柏叶、桂枝、苁蓉、水银、半夏、薄荷、钩藤、常山、缩砂、轻粉、独活、续断、乌头、苦参、当归、茱萸、熟地、菊花24个中药名。
   我和张大夫学习认中药,把129味中药的药性药效摘录在纸上,练习配伍。因为,我需要中药调理自己的身体。由于多年畏惧中药有毒,于是先从针灸开始,渐渐加入膏方,处于转折期的身体日渐有了变化。
   我的身躯如柔软的云,卷缩,成为一滴水,干净而清澈。我弯腰拾捡自己,展开翅膀跟着阳光飞,带走云彩之羽,不断有词语诞生:血压正常,囊肿消退,呼吸均匀了,胃口打开了,气血充盈了,面部提升了。
   这是艰难的一段日子,我熬过来了。
  
   我把我的体检表拿给张大夫看,他告诉我,“医”的内涵无比丰富,有“一”、“易”、“意”、“义”、“艺”、“衣”之意,中医其实就是医“中”,以“中”来指导“医”,以“医”来调整“中”。他教我搭脉。我右手放置在自己左臂的寸、关、尺,再读《类证治裁》:诊其脉细如丝,度必劳力伤精,脾肾两惫之症。似乎读出《诗经》的味道:
   “昔我往昔,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把这四句译成现代文是:“从前我走的时候,杨柳正在春风中摇曳;现在我回来,天已经下大雪了。”
   朱光潜说:“这样翻译,原诗的意义虽然大致还在,它的情致就不知去向了。义存而情不在……”。
   “摇曳”是物理的,“依依”是情动的。“脾肾两惫”很像“摇曳”和“依依”的关系。一般大夫日常惯用“功能低下”,而“惫”不同,有人性化的内涵,有诗的情趣缠绵不尽。《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中医学蕴含了“和”、“平”、“顺”、“应”、“适”的生命时空,关注以个体生命为实在的“和”的恢复,实现“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的目的。此刻,我的思维不是病态,而是带有心物交感的悲悯了。
   窗外的红早已褪出云层,穿过松针的眼,由上向下,为云,镶嵌金边,如麻山石,供养我的身体。
   医者晨旭,反复练习麻山石的佛意。真的。张晨旭大夫的故事是我们没有看过的,保存在透明的信仰里。种石得玉的山敞开着,露出的光打着旋,向左,向右,缝补岁月的翅膀,将现在和过去从一只手传到另一只手。
   山外,有一群鸟飞起来,在枯黄的树枝上言说。
   山外,一切都飞起来,阳光簌簌落在屋檐下。
   山外,和晨旭,守初心,守璞真,守中医。
   传承,是我们永不言弃、旖旎缱绻的梦!
  

共 235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彩文老师的文字,就如读诗。丰富的意象,简练的表达,适度的跳跃,让你的思维随着她的文字飞。 我一直以为,西医是“西方医学”,中医自然就是“中国医学”。看了彩文老师的文字,才发现自己对中医的理解不仅狭隘更错的离谱。更震撼于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中医究竟有多么的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包括天、地、人,上面无限延伸连接天,下面无限延伸连接地,这个无限延伸的势头就是生生不息。所以,中医是医‘生’的,医这个生生不息。当人的生机被重新焕发,病的势头就会改变,加上望闻问切,‘病’理一目了然。至于选择针灸、中药、艾灸、推拿,依从个人的方便。”——这里有中医的“初心”所在。 而唐代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中对“苍生大医”的描述,更是包含着中医圣手的“初心”与“使命”。 “中医像麻山的石,静谧而有灵性”;“ 中医让麻山的石变回光明,照耀着一行诗的走向与归宿”;“中医是麻山的石释放的每一颗星星,都在布施救赎”;“山外,和晨旭,守初心,守璞真,守中医。传承,是我们永不言弃、旖旎缱绻的梦!”这是晨旭医生通过他的医术、医德带给作者的感悟,以及逐渐融入骨髓的使命感。 一篇文章,让人赏心悦目,如饮甘泉,还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激发心灵感悟。佳文共赏,推荐阅读。 【编辑:郑昌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静听岁月        2020-01-01 03:42:07
  散文贵在神,即作者对天地万物、人生百态的感悟和思考。慧眼一双,灵机万般。彩文老师之神就是对传统医学的直接质感和独特领悟,传统医学之所以式微,是因为我们过多厚饰与铺垫,把中医推到了玄学的空间。彩文老师从那山、那石、那水为切入点,感悟传统医学之根脉,恰是回溯到传统医学的源头,那就是“天人合一”的中国朴素唯物哲学。传统医学的五行之说恰是中国朴素唯物哲学的反射,不惟文字之工,不尚技巧之灿,精骛八极,神游万物,读来有醍醐灌顶之妙。
回复1 楼        文友:孙彩文        2020-01-02 06:29:40
  宗兄才思过人,简短文字,字字珠玑,透析传统中医与东方智慧天神合一,似乎打开一扇门,这扇门是内心与世界联系的通路,永远客观存在。世界内外贯通,本心皈依!
2 楼        文友:孙彩文        2020-01-02 06:21:07
  谢谢昌军编按!辛苦了!
3 楼        文友:郑昌军        2020-01-02 08:40:45
  宗师才学智慧之渊博如海,文字功底之扎实深厚,远超我想象。本以为彩文老师的文章涉及中医,令我有所感悟,遂不揣冒昧动手编辑。然宗师一出手,顿时令我汗如雨下。感谢彩文老师让我有缘与宗师同行!
我是一名普通教师,但即使身陷沼泽泥潭,我依然爬行着找寻真正的教育。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