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感谢(随笔)
敲打着两个再也熟悉不过的字时,心底有股暖流在涌动着,脑海中一个形象跃然而上,微笑着的,和善着的。他没有丰功伟绩值得称颂,没有豪言壮语值得铭记,也没有感人肺腑的事迹值得宣扬,然而,我仍然要感谢他——一位平凡的老师,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一位虽已远去却仍让人怀念的老师。
“你把学生当敌人?!”反诘中流露出不解。
我还清晰地记得,那是四年级的第一次单元考试,巡视时,我发现有的学生连题目都没有审清楚就着急着完成,结果丢三落四;已经听写过三次的生字新词,竟然还有好几个学生写得一塌糊涂;阅读题中“理解句子含义”时,更是缺少大脑思考,就连一贯以来引以为傲的作文如今也是让人头疼……到底学什么?学什么?我简直气爆了,下课铃声一响,不再去理会那些做事慢腾腾的孩子,毫不留情收齐试卷。抱着那一叠考试卷,带着满肚子不满回到教研室,脑海里学生那考试时的一幕幕还挥之不去。大伙儿对刚才的考试议论纷纷,我嘟嚷着:“这次,一定要让他们死得很难看,还有好几个没全部完成,我也照样收齐。”说完这话,心里有股幸灾乐祸的感觉。“你把学生当敌人?!”他反拮中流露出不解,“你想过没有,他们才刚升上四年级,也才只有十岁呀?你的要求会不会太高了?”他用不解的目光望着我,许久,许久。没有华丽的辞藻,就是这么一句平常而简单的话语在我心头重重一捶,一时间里,我哑口无言,我能说什么?我该说什么?面对着眼前微微发福的他,我真是汗颜。一个即将走出教育战线的老教师都能用一颗平常心看待学生的一切,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包容孩子的一切过失。年轻的我,应是童心未泯,按理说,应比他更懂得孩子的心,而那时的我似乎跟他们有什么血海深仇,恨不得将这些仅仅十岁的孩子拒之千里。此时,孩子们疑惑的神情,渴求的目光再次映入我的脑海里,心里确确实实像打翻了的五味瓶似的,什么味儿都有:惭愧的,内疚的,后悔的,难受的……
“你把学生当敌人?!”
这句话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缭绕着。“要把学生当什么?”成了我现在要思索的问题。从他和善的眼神里,从他朴实无华的语言中,从他和风细雨地谈话中,我读懂了许多:我知道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学会如何摆正自己,如何来看待学生的一切。那一刻起,我释然了,心中莫名的包袱也轻松地落下了。得到的,是课堂教学中一次次感动,一次次欣慰。
屈指算来,来实小已二十载,实小,是我心中最美的家。曾记否,刚入校不被家长认同时,无奈地望着一年级的新生来了又走,走了又来,面孔不断更新,谁都知道,去的与来的意味着什么。当我把心中的小小不满流露出来时,我的搭班老师却莞尔一笑,不轻不重地告诉我:“没事,人数越少越好教!”淡淡的一句话抚慰我受挫的心,同时也让我肃然起敬——娇小的她竟然有如此了不起的包容心!面对不公,她思考的角度不是立足自己的面子工程,而是落在“好教”,落在孩子身上,落在教育教学的质量上。一个好老师,胸中应该有学生。如此高的站位,让年轻的我汗颜。曾记否,承担公开课教学茫然无措,独自黯然落泪时,是她,一个看似大大咧咧,实则感情细腻的她笑盈盈地跟在我身边,用她丰厚的文化底蕴为我解读文本,用她丰富的教学经验帮我梳理教学流程,用她乐观开怀的处世态度化解我的悲观情绪。她用姐妹般的情怀,带我从迷茫走向清晰,从胆怯走向自信,从稚嫩走向成熟。她的举动让我真正领悟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与包容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可还来不及郑重其事地和她说声谢谢时,她却拂袖远去,阴阳两隔,留给我漫长的思念。曾记否,课之余,一块简单的方桌,一个简易的茶座,那位资深美女老师娴熟地为我们捧杯沏茶,举手投足间透着优雅娴静,一种文化的修养,一种人格魅力令我们膜拜。在氤氲缭绕的茶香中,我们对茶品头论足,说什么茶如小桥流水,茶似大江磅礴,道什么水是善变的,绰约时若仙子,刁钻时如鬼魅。她任我们海聊,以慈者之胸怀接纳了我们的年少轻狂,以长者的智慧为迷茫的我们指点迷津。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沉淀的是深思,是忘年情谊。
或许他或她,早已淡忘这些陈年往事,但我仍然要感谢!感谢他们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指导,感谢他们的包容与鼓励,感谢他们的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