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项梅清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清韵】共和国的功勋,人民的公仆(散文)                

编辑推荐 【清韵】共和国的功勋,人民的公仆(散文)                 ——怀念敬爱的舅舅李晋藩


作者:齐林生 白丁,10.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87发表时间:2020-01-11 13:59:58
摘要:我的舅舅李晋藩1936年十三岁参加革命,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枪林弹雨,炮火硝烟的洗礼和历练,是一位有七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老革命。是国家的功勋,人民的公仆,也是值的我们永远尊崇和怀念的亲人。

【清韵】共和国的功勋,人民的公仆(散文)                 在国庆七十周年的阅兵方阵中,有300多位抗战老兵,英烈子女和支前模范,这些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分乘两辆敞篷车经过天安门前,接受习近平主席的检阅。当时那振撼人心的场面,使我瞬然想起了我们德高望众,革命一生的舅舅。2019年5月9日舅舅因患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95岁。如果他的生命只要再熬过4个多月,他也会在电视机屏幕前,看到这些当年和他一起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在战火硝烟中浴血奋战的老战友们的风采。
   岁月苒苒几盈虚,青山巍巍树丰碑。我们敬爱的舅舅李晋藩,十三岁参加革命,七十一岁从工作岗位上离休。他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炮火硝烟的洗礼,是建立新中国的功臣,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他也是这个队列中功勋赫赫的一位老兵。
   舅舅李晋藩,原名吕鸣岗,(为了与封建家庭划清界线参加革命后就改了姓名)1924年出生于山西省岢岚县石家会村。舅舅小时候家境盈实,生活富足。1936年在县立高小上学,年仅13岁时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进步团体牺盟会,并在其组织领导下的抗敌先锋队任股长,和同学们积极投入到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活动中。
   姥姥生了五个孩子,舅舅上边有两个姐姐,下边又是两个妹妹,舅舅是吕家唯一的长子长孙。当时吕家的家业正在兴旺阶段,生活条件十分优越。姥爷为了把舅舅留在身边,培养他读书成材后,或为官或经商,光宗耀祖。在他上高小的时侯,姥爷姥姥就给舅舅买了他心爱的小提琴和自行车,这些东西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普通老百姓的眼里,那可是非常珍贵的奢侈品,他们想以此来收笼住吕家独子那颗倜傥不羁的心。但在舅舅上学时,正值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扶持傀儡政权,建立了伪滿洲国,肆意侵略践踏我国国土,杀戳沦陷区的数以百万的无辜同胞。在这关系民族命运的危难时刻,父母亲给他买的这些在当时所谓希罕贵重的东西,根本动摇不了他追随中国共产党驱逐倭寇,抗日救国的决心与热情。正可谓:弱龄小山志,怀期大丈夫,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抗战初期(1938年春),舅舅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革命解放先锋队,在隶属的山西总队岢岚分队担任分队长,并在县抗日儿童团任付团长兼组织部长。就在当年的秋天,他约了十几个同学,没有从家里拿一分钱,也没有带一件行李,毅然决然离开家乡,跋山涉水日夜兼程直奔当时山西省兴县蔡家崖八路军晋绥军区司令部,投笔从戎。这也是舅舅特别尊崇的爱国诗人陆游在其《独酌有怀南郑》一诗中的情怀:
             投笔书生古来有,
             从军乐事世间无。
             秋风逐虎花叱拔,
             夜雪射熊金仆姑。
             白首功名元未晚,
             笑人四十叹头颅。
   从这首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的诗词名句中,可以看到舅舅当年义无反顾,立志抗日救国,投笔从戌,驱逐倭寇的豪情壮志。
   1939年他先后在山西新军陆军暂编第一师和牺盟中心区工会负责宣传和组织工作。1940年春季,党中央在山西创建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只有16岁的舅舅调到了晋西军政干部学校工作,同年5月学校改编为晋西北军政学院,学院位于山西省兴县城关镇郭家沟村里。主要培养晋绥边区军队和地方行政,民运,教育干部,在学院任教期间,舅舅先后担任过教育干事,指导员,以及四大队中队长。                                      
   母亲在世时跟我们讲起过舅舅的一些往事。那是1942年舅舅18岁的时候,姥爷,姥姥为了让舅舅留在他们身边,娶妻生子,光宗耀祖。就瞒着他在家乡定了一门亲事,并以母亲病重为由骗他从军校回到村里,回村后,舅舅看到家里张灯结彩,亲朋满座,很是诧异,问明原由后,才知道姥爷当天就要逼着他与从没有见过一次面的一个外乡女子成亲,非常生气。他原本在革命队伍中已接受了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进步思想,所以对这门父母包办的没有一点感情基础的婚姻,态度坚定,根本不答应。但苦于婚期已定在当天,家中正大宴亲朋,准备迎亲。他只好在白天真戏假做,与父母选定的新人拜过堂后,就在当天深夜,乘着家人都入睡后,只身逃出家门,翻山越岭走了整整一天一夜,步行120多里,于第二天太阳落山前终于重返军校。从此,一别家乡20载,全身心的投入到了驱逐日寇,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的伟大革命事业中。
   1943年整风时期,晋西北军政学院改名为晋绥党校二部。在舅舅的回忆录中,记载了当年在抗日战争的炮火硝烟中,军校的教学和学习条件非常艰苦。学员多的时候,教室和课桌椅不够用,学员们就在院子里,树荫下,每人坐一块石头,膝盖上放一块一尺长的木板当课桌,没有笔,就把蘸水笔尖绑在树枝上,墨水就是黑豆熬成的汁,纸也是学员们自已用秸秆制做的,一些重要的箴言和笔记就写在桦树皮上,以便长期保存和学习。吃的粮食以黑豆和小米为主,在春冬季几乎吃不到一点蔬菜,有时候甚至二,三天都吃不上一点粮食,学校只能给每人发一小块盐巴舔舔。粮食也是学员走几十里的山路到很远的地方去背,没有装粮食的口袋,只能脱下自已的裤子扎紧裤腿,把粮食装进去扛在肩上,途中还要想方设法巧妙的躲过敌占区日寇伪军设立的层层据点的封锁,背一次粮,少则走二天,多则要攀山越岭,绕道走上十几天,衣服也是边区织的粗布,用黑豆水染过后,做成军装。做饭烧的柴禾都是男女学员走十几里山路上山砍伐好后,再背驼肩扛回学院,冬天取暖用的木炭也是学员们用泥士筑窑自己烧制的。
   如今健在的四姨还跟我们讲过一件往事,有一年姥姥大概有二年多没有见过舅舅的面,想儿子想的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就从岢岚启程坐着马车去兴县军校看望过一次舅舅,到了军校看见舅舅身上穿着破旧的粗布军装,两只鞋是用麻绳捆绑在脚面上,脚趾头和脚后跟全在鞋外边露着,正和同学们汗流浹背的在土窑前烧木炭。姥姥看着心疼,哭诉着让舅舅跟她回家,过衣食无忧的好日子,但舅舅根本不听姥姥的劝说,用毫无商量,坚定的口气回绝了姥姥的央求。姥姥只好泪眼婆娑,一步一回头看着儿子,不舍的离开了学校,从此,家人再见到舅舅的时候,已经是二十多年以后了。每逢国难乱世必有英维豪杰扬眉出剑,泱泱华夏国土岂容倭寇肆意践踏。此刻,我不禁想起了陈毅元帅在被敌人重兵围困在广东南雄的梅岭上写的三首绝命诗《梅岭三章》: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舅舅就是这样一位不羡慕荣华富贵的生活,在国难当头之际,舍弃安逸舒适的生活,心系民族解放,一生追求真理的人。
   从全国各地的抗日前线和城市乡村汇聚在晋西军政学院的学员们,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怀着一颗颗赤子之心,住在自已挖的士窑洞里,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孜孜不倦的学习政治,军事,经济理论等救国为政的每门课程,他们的革命意志和理论知识经过战火硝烟下的刻苦学习和革命大熔炉中的历练,也更加的坚定和成熟,在思想上和军政理论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军校的学员在每天的课余时间,都要集合在一起高唱抗日救亡歌曲:
            工农兵学商,
            一起来救亡,
            拿起我们的武器刀枪,
            走出工厂田庄课堂,
            到前线去吧,
            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
   这些慷慨激昂的战歌极大的鼓舞和振发了学员们抗日救国,驱逐日寇,争取民族解放的决心和士气。舅舅也于1945年7月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军校工作期间,舅舅和军校的师生还配合地方武装,多次参加了对日寇的反扫荡战斗。舅舅年轻时长的英俊帅气,举止儒雅大方。他曾奉上级指示,多次乔装打扮成商人和教书先生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敌战区,与我党安排在敌人内部的特工人员接头,获得了日伪军据点的布防图和图谋进攻解放区的重要军事情报,这些勇敢机智用生命换来的情报,为我军大部队果断出兵歼灭日伪军,有力的粉碎日寇对我解放区所施行的清野扫荡的阴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晋西抗战军政学院是晋绥边区培养军队和地方行政,民运,教育干部的最高学府。学校几易其名,一直到1948年学院创建八年来,为军队和地方培养精英干部5000多人次。这些学员学成返回部队和地方后,很多都成为了抗战前线英勇杀敌,功勋卓著的指挥官和解放区各级政府及地方武装优秀的干部。
   1945年8月15日日寇宣佈投降后,中共晋绥分局和行署,立即组织了两个工作团,南下太原,北上绥远,当年北上工作团由郑林(解放后曾任山西省付省长)担任团长,他们的任务是在日寇宣布投降后,跑在国民党之前,迅速接收被日寇长期占领的归绥地区。但时任国民党剿总司令的傅作义已命令其部下董其武在绥远地区屯兵六万余众,北上工作团在山西右玉县中共缓蒙区党委和政府驻地,对北上工作团的任务做了新的战略佈署,对300名北上干部也因人而宜做了合理的工作安排。舅舅被任命为山西省左云县四区区长兼武工队队长,带领当地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武装斗争。当时四区已经沦为国民党的统治区。在这期间他带领战友们,组织民兵负责给前线运送粮食,弹药,组成担架队救护伤员,先后配合大部队参加了解放大同市,左云,口泉等几个大的战役。他所领导的武工队用地雷战,游击战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利用山沟丘陵复杂地形,抓住有利战机,通过外围攻防夺城,不断收复失地,以少胜多消灭国民党的残余势力,有力的促进了绶远和平解放的进程。同时宣传号召解放区的人民开展惩治汉奸恶霸,减租减息,回赎土地的一系列士改工作,把在日寇侵略沦陷八年期间,当地汉奸恶霸疯狂掠夺农民的土地财产,分发给那些房无一间,地无一昽,饥寒交迫的贫雇农。
   绥远和平解放后,舅舅又调到绥远公安局任秘书,干部训练队队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绥远省公安厅秘书科科长。舅舅在解放初期公安战线工作期间,为肃清国民党潜伏在绥远省的敌特残余分子,以及严厉打击扰乱社会治安的反革命分子,反动坏道门等工作中恪尽职守,呕心沥血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54年在毛主席,周总理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蒙绥合并后,舅舅被任命为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办公室主任。1957年到1963年又服从组织分配到呼仑贝尔盟农牧场管理局任付局长,党委书记。后来又先后担任过内蒙古自治区农委,呼和浩特市郊区,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场管理总局处长,郊区党委付书记,区长,总局党委书记兼总局局长等职务。1983年担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协秘书长,党组成员,常委,1995年72岁的舅舅光荣离休。在担任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场管理总局党委书记兼总局局长期间,深入基层,忘我工作,使自治区农垦系统多年来累积的数千万元亏损扭亏为盈,受到了自治区党委和国家农垦总局的表彰。在自治区政协工作期间,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加强民族团结,推动和发挥人民政协参政议政,多党合作,民主监督的工作中不懈努力,贡献了一名资深的老共产党员毕生的心力。
   舅舅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在党的旗帜下,矢志革命,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平凡而辉煌的业绩已被载入了《晋西北抗战教育史》,《左云县党政组织史料》,《内蒙古农垦场志》,《内蒙古呼伦贝尔农牧场管理局志》,《中华英贤》,《红色晋绥》等史籍中。舅舅虽然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英名将炳辉千秋,与日月同辉,与他挚爱着的祖国同生共荣。
              中华大地瑞气生,
              建国七十国盛荣。
              回眸英烈赫赫业,
              九旬老兵国之勋。
   舅舅在离休前为自治区付主席行政级别,离休后享受自治区主席级医疗待遇。在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时候,时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和时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主席任亚平等自治区领导亲自到家里慰问了舅舅这位老党员,老革命。2019年5月9日舅舅去世后,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为他举行了隆重而庄严的追悼大会,时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自治区政府主席布小林,自治区政协主席李秀领和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各部委办厅局和舅舅生前的老战友,老同事都送了花圈。党和国家对他的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人民服务的一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荣誉 。
   在大型文献《火红的年代》里,以《〈在共和国的沃土上踏出的闪光足迹〉一记共和国的功勋人物李晋藩同志辉煌的业绩》为标题。记载了舅舅的革命历程。在《中华英贤》网页上用《以实际行动向祖国汇报》为标题,报道了舅舅精彩的人生。现在只要在电脑和手机上,我们只需轻轻的点开"百度"官网,舅舅李晋藩的名字和他不平凡的一生,就会显现在屏幕上,如今先进的视频和读写工具让舅舅的光辉形象,永远伴随在了亲人们的身边,也铭记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他必将会长久的闪现在我们近在咫尺的视线中。
  

共 525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纪实性文章,记述了舅舅这位老革命老党员不平凡的一生,正如作者最后的总结: 在大型文献《火红的年代》里,以《〈在共和国的沃土上踏出的闪光足迹〉一记共和国的功勋人物李晋藩同志辉煌的业绩》为标题。记载了舅舅的革命历程。在《中华英贤》网页上用《以实际行动向祖国汇报》为标题,报道了舅舅精彩的人生。现在只要在电脑和手机上,我们只需轻轻的点开"百度"官网,舅舅李晋藩的名字和他不平凡的一生,就会显现在屏幕上,如今先进的视频和读写工具让舅舅的光辉形象,永远伴随在了亲人们的身边,也铭记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他必将会长久的闪现在我们近在咫尺的视线中。对于舅舅除了敬重之余,更多的是感动!祝他老人家天堂安息!【编辑:项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项梅        2020-01-11 14:03:45
  作者对于舅舅的怀念,让我们又认识了一位国家的功勋,人民的公仆,也是值的我们永远尊崇和怀念的老革命老党员。
项梅
2 楼        文友:齐林生        2020-01-11 14:24:50
  谢谢项梅社长的精心编辑。这篇文章不但倾注和承载了我们后代对舅舅平凡而辉煌人生的尊崇和敬畏,也了却了对舅妈一家的承诺。
   遥祝冬安编顺!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