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缅怀郭世城烈士(散文)
在西埠后和东埠后两个村子的正南面,纵横着一座黄土岭,村子上祖祖辈辈的人们,称黄土岗为南岭。
革命英烈郭世城与他的母亲的尸骨就被埋葬在南岭东坡上这坐很小很小的,非常不起眼的,被荒草覆盖着的土丘里。
小时候,我在小学读书,每逢清明节,每个班级的老师都要组织学生,去为郭世城烈士扫墓。同学们脖子上围着鲜艳的红领巾,扛着红缨枪,排列着整齐的队伍,迎着朝阳,站在郭世城烈士的坟前,凭吊纪念。参加祭扫的人员有各个班级的老师,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老刘,村支书居庭华等一行人。
每次主持会场的是我们学校的校长,他让我们首先向烈士脱帽,庄严默哀三分钟,以此表示对革命先烈郭城的敬仰。
致哀仪式完毕,紧接着有老支书居庭华向同学们讲解革命英烈郭世城的英雄事迹。
郭世城出生在一个苦大仇深的农民家庭,祖居河南省。他还在很小不记事的时候,父亲就饿死了。他的母亲带着郭世城,来到东埠后村安家落户。郭世城十六岁参加敌后武工队,也就是在这一年的秋天,由锦屏敌后武工队组织一批干部,在东埠后吉姓圩子里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刚刚开始不久,驻守在白塔埠的还乡团闻风吸气,派遣三名还乡团分子,先行前来打探消息,还没有进村,就被负责站岗放哨的郭世城发现,当场开枪击毙两名还乡团武装分子,还剩下的一名敌人急忙回头就跑,郭世城拿着长枪,跟腚就追。
听到枪声,地下交通员梁超带领数名敌后武工队员,从圩里追赶出来,梁超当即下令:“抓活的!”
郭世城当时凭着自己年轻灵活,始终追赶在最前面,他越追越勇,眼看离开敌人还有不到二十米远,越追越近,只有五六米远了,情急之下,被追赶的还乡团分子,把拿在右手里的盒子枪,挟在胳膊窝里,盲目地向后扣动了的扳机,这最后的一颗子弹,穿过了郭世城的心脏,郭世城仆倒在地,英勇地牺牲了。
前赴后继,梁超带领武工队员们,一鼓作气,抓住了逃跑的顽敌。
噩耗传来,郭世城的母亲郭大奶用手紧紧抓住胸窝,她咬紧牙关,默默无语地看着脱帽致哀的敌后武工队员们。见此,梁超走到郭大奶面前,说,“大姐,想哭你就痛快的哭一场吧!”
郭大娘没有流下一滴眼泪,她仰首挺胸地说:“革命流血不流泪!“
郭大奶早期参加革命,并且加入了共产党。她开始跟随大部队作战,一直是连队里的卫生员。居支书当年曾经听郭大奶讲过,在那段血雨腥风难忘的日子里,她与赵一曼肩并肩地战斗在一起。在革命的转折关头,她们的大部队北撤,在途经一条流沙河的地方,所在部队遭遇国民党地方武装的袭击,部队首长当机立断,指挥部队迅速强渡流沙河,立即占领了流沙河北面的一道一米多高的田坎,杀回马枪,阻击敌人,当场全部消灭了这支反动的地方武装。
战斗结束了,郭大奶感染急性水肿关节炎,她浑身发高烧,双腿肿胀难忍,动弹不得,负责卫生队工作的赵一曼做出决定,让郭大奶留在附近一个小村里,暂且由村上一名大夫为她治病。安排她以后回归地方,参加地方武装。郭大奶无条件服从了组织的决定。临分别时,赵一曼拿出一张她与郭大奶在一起的一张照片,送给她,说,“郭大姐,假如咱们能够有命活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彼此再相见吧!”
在当地一名大夫的精心治疗下,她的的伤势略有好转,就回到了家乡,与当地民兵,组织敌后武工队,坚持武装斗争。
郭大奶回到村里不久,首先让寄养在张铁匠家里的儿子郭世城参加了敌后武工队。郭大奶的腿部因为受到重创,那时候她的腿部虽然经过地方土医生的不断治疗,好了许多,能够走动,但时常复发。再加上为我们队伍的日夜操劳,饥寒交迫,她患上了痨病,弥留之际,她强打起精神,对郭世成说:“儿子,我这一辈子没有吃过一顿饱饭,我多么想吃一顿饱饭,为的是攒一身劲,死后变成鬼,也要跟随我们共产党的队伍,继续走没有走完的革命道路……”
地下交通员梁超和武工队员得知这一消息,当即做好一大碗山芋夹大米干饭,送到郭世城家,郭世城也给母亲端来了一碗青菜炒肉丝,香味满屋,郭大奶奶吃完饭,又喝下半碗水,闭上眼睛,上路了。
事后,村上人才知道,郭世城割下了自己腿上的一块肉,来孝敬他的母亲。
郭世城和他的母亲都殉难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当地的人们只是短时间内没有忘记他们娘俩。
郭氏是孤门独户,郭世城英年早逝,家中没有后人,那些与他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们,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常来母子二人的坟上化纸钱,添上几铣土,祭扫革命的母子俩。
为了昭示人们铭记历史,巩固革命红色政权,如今,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新建了一座座烈士陵园。那些烈士的后代们,纷纷协助地方政府,将烈士的骨灰搬迁到烈士陵园里,以供后辈人们瞻仰祭扫。
再来说说今日南岭,一条条用水泥钢筋混凝土浇铸成的金光大道,取代了旧时的黄尘古道。一些土地种植大户,在南岭上钻出了百米深井,喷洒出千万道亮丽的彩虹风景线,来浇灌庄稼。纵观近处十里八乡的村民,一改五千年来的风俗习惯,不再实行土葬,将亲人的骨灰,都供奉在大理石构成的的文亭阁榭里,墓碑四边搭配些许苍松翠柏秀竹,偶尔还有两只石兽守候在墓门两旁。这些墓碑散落在革命英烈郭世城坟地四周的田野里。
为有牺牲多壮志,青山处处埋忠骨。郭世城与母亲的坟丘依然坐落在一家农户的责任田里,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两座坟丘光秃秃的,一年比一年瘦小,四季八节也很难见到人间烟火的燃烧了。
今天是2019年4月5日,清明节,为了缅怀革命先烈郭世城,为了忘却的纪念,我再次写下这篇儿时多次写过的祭文。
祝福老师新春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