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老家不远(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老家不远(散文)


作者:安子川 举人,4207.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981发表时间:2020-02-03 21:06:00


   一、
  
   闲暇之余,和同事们谈论各自老家的情况,一个个神情亢奋,言辞凿凿,好像老家有说不完的故事,寄不完的情思,唯独我,谈论甚少,并常常陷入沉思之中。
   不是因为老家没有精彩的故事,也不是因为对老家没有思念之情,而是和同事们相比,我的老家有许多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既不像他们几个老家那样,不是在偏远的山区,就是在遥远的外地,还时不时地回老家看看,帮老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我呢,离开老家近四十年了,回过几次?帮过几回?乡情多深?
   我无以言表。
  
   二、
  
   老家不远,也就百十公里的路程,可从离开老家的那天起,就庆幸老天的眷顾,让我终于跳出了农门,成为一名人人羡慕的铁路职工,过上了人人羡慕的城市生活。记得走的前一天,早晨拉着架子车去5公里外的粮站交公粮,不知为什么那天的人很多,排的队很长,都12月份了,怎么还有这么多人。这是我近几年来最头疼的一件事,每次排队,都很难顺利过关,不是嫌粮食没晒干,就是嫌收拾得不干净。如此来回跑好几趟,才能勉强通过。所以当时一看这情景,头马上就懵了,站在场外不知所措。好不容易等到验收员从身边经过,赶忙迎上前,发了一支烟,尽量说明我的来意和办理户口的信息,希望给予照顾。也许是同龄人的缘故吧,也许是对我即将成为城市户口非常羡慕吧(这些验收员都是家庭有背景的临时工)!他二话没说,顺利地让我插了队、过了秤、交了粮,办理了手续。当时的我,就好像是穿着新衣的皇帝,那种优越感和幸福感真的有点得意忘形,整个人都要飘飘然了。
   那天晚上,我和年幼的伙伴一直聊天到深夜。我们聊了很多很多,聊儿时玩耍的乐趣,聊住校时的刻苦学习,聊高考的竞争激烈,聊命运改变的艰难不易。当然,聊得最多的还是对我的羡慕,以及“苟富贵,勿相忘”之类的话语。最后,伙伴无不感慨地说:“这下你彻底改变命运了,从此,咱们村再不会有你这个人了。”猛听此话,难免有些伤感,但心里却是甜丝丝的。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
   就这样,我在村里人的羡慕中离开了家乡,开始了我“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铁路工作。
   虽然我所生活的城市距老家不远,但在心里,却与它拉开了一段很长很长的距离。
  
   三、
  
   老家不远,跨过村北的那条渭河就是陇海铁路,距小站也就20公里的路程。可是,自从离开家乡后,就很少回去。即使仅有的几次,也是为了炫耀自己的那份虚荣。就像小时候看到村里参军的大哥哥回家探亲一样,齐齐地围在村口等,或跑去家里看,看那崭新的草绿色军装和威武雄壮的军姿。那时候,我是多么的羡慕,羡慕有一天也能参军,当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如今,儿时的愿望得到了满足,虽然不是军人,但一身崭新的铁路制服,再配上威武的肩章和大盖帽,其身姿神态,完全不亚于一名威武雄壮的军人。
   当我走进村子,热情地和乡亲们一一问好,我又一次感受到了被夸赞和被羡慕的幸福。我被大家像众星捧月似的迎进家里,像荣归故里似的被问长问短,几个小弟弟竟轮流戴着我的大盖帽追逐嬉戏,一会儿比划着学军人敬礼,一会儿捡个柴棒持枪冲锋。他们并不知道我只是一个普通的铁路职工,我的职责就是保证列车的畅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与持枪打仗一点关系没有,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军人。但我并没有纠正他们的做法,仍由他们开心地追逐打闹,让心中的英雄梦在大盖帽的助威下尽情疯长。
   后来,因工作的缘故,有时根本就想不起回家,农村的不断变化,都是从偶然的电话中得知:先是经济作物的盛行,一夜间取代了粮食的种植。果树、辣椒成了人们种植的首选,但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又构成了销售的普遍难题。于是,就有人想到了我,纷纷打电话寻找销路。可我一个普通的铁路职工,又能有什么办法帮助他们。在我婉言拒绝后,一个个又托我购买去外地的车票。那个年代,长途火车哪趟都是爆满,尤其是在当天买票当天就要走的时间里,不要说硬座,就是站票也一票难求,更何况大包小包的行李一大堆。我真是四处托人,八方联系,想尽了一切办法,还是无能为力。我知道,在乡亲们的眼里,我是干铁路的,又在车站跟前上班,怎么会买不到票呢?是不想给家乡人办事吧。可他们哪里知道,铁路有铁路的规定,严厉打击走后门购买车票已经和工作考核挂上了勾。可这些,乡亲们又怎能理解。
   最后,我只能采取先上车再补票的办法,托熟人一个个走便道把他们送上车。
   有一次,刚过完正月十五,就有两个乡亲要去成都,每人还带了三四包干辣椒,说是要去那边卖,让我帮忙买票。我又是找了一圈人依然没有,只好和同事一起帮着送车。那天正好是个晚上,车上人挤人,人挨人,连站的位置都没有,我和同事硬是找空隙相互推着、托着,把他俩及几大包辣椒挤上了车。可是,当列车徐徐开动的时候,他们却是人包分离,其中有两包辣椒被挤进了另外一节车厢。
   望着渐渐远去的列车,我和同事一边擦着脸上的汗水,一边为他们一路上受这么大的罪而心疼,也为他们的货被挤得七零八落而担心。但我只能帮到这个份上,别的再无能力。
   后来,打工潮的兴起,家乡的年轻人一窝蜂地又向外跑,而且都是在过完年返工潮的高峰期,车票最紧张最难买的时候,我又成了他们求助的对象。没办法,只好一次次地托熟人,一次次地把他们送上车,一次次满足乡亲们的需求。有一次,竟有二十多人一起找我,同时去一个地方,同时要一趟车的票,这对我来说可真是个难题。还好,在了解了车站相关规定后,才以民工外出打工为由,享受到了团体票的购买,满足了一次数量最多的购票需求。当我把这一张张难求的车票寄到他们手里的时候,竟有人笑着问道:“买这么多,价钱上没优惠呀?”我苦笑了一下没有回答。这虽是一句玩笑话,可在我的心里,是那么的酸楚。
   这就是我的父老乡亲,一些随时处处都把自身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农民兄弟。
   此后的岁月里,我对家乡的父老乡亲,依然是有求必应,能帮就帮,并竭尽全力。因为,我有一份亲情在心里。
   只是,回家的次数愈加减少,即使很多次坐火车路过渭河北岸的小站,也没有下车回去看看。不是不想,而是有一种说不出的不愿。
  
   四、
  
   老家不远,自驾车也就一个小时的高速,可我依然很少回去。尽管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不但现代化的农业设备代替了过去繁重的手工工具,就连城里人使用的一些家用电器,无一例外的也走进了家家户户,尤其是脱贫攻坚战的实施,多数农村不但接通了天然气,就连老人的退休工资也是一涨再涨,小汽车更是普遍,有的甚至过上了比城里人还要优越的幸福生活。可是,我仍然没有要常回家看看的冲动。加上火车实行了网上售票,坐在家里,就可以手机购票,再也没有人求我购买车票了,久而久之,我和老家的距离越拉越大,回家的次数愈加减少,即使偶然回去一次,碰到的年轻人大多也不认识,他们也在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加之陈旧的老屋没法入住,儿时的村容村貌荡然无存,没有了亲切感和亲近感,有的只有陌生和不习惯,就像来去匆匆的过客,留不下任何牵挂和思念。
   直到近两年参加了几次村里去世老人的葬礼,才彻底改变了以前的看法,深深体会到了生命的短暂和乡情的重要。一个个儿时的爷爷奶奶相继去世,一个个年少时的叔伯婶娘步入中寿、耄耋之年,一个个年长于我的儿时伙伴渐渐变老……真是岁月无情催人老啊!如果再不多回去几次,看看那些可亲可敬的熟悉面孔,听听那些充满爱怜的熟悉声音,那么,留给我的将是永久的缺憾,淡化我的,将是陪我一天天长大的亲情、乡情和友情。到那时,可真是悔之晚矣。
   我是一棵树,长得再高再枝繁叶茂,根,也深深地扎在家乡的土地上。
   我是一纸风筝,飞得再高再远,魂,也被家乡的这根线紧紧地牵连。
   总有一天,我会落叶归根,魂归故里。
   为此,我更加思念家乡,更加亲近我的父老乡情。不论老家红事、白事、大事,要事,都要开车回去,尽一点绵薄之力,增一份深厚情感。为了把自己真正地融入老家,我专门请人把老房旧屋翻新改造,以保证每次回去能多住几天,多和村里的儿时伙伴聊聊天,谈谈从前的故事,多认识一些年轻的少年和儿童,让他们也知道村子里还有个常年在外漂泊的游子。
   只有这样,我才不至于真的退休老了回到村子的时候,像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那样: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知,笑问客从何处来。
   久违了,我的老家。久违了,我的父老乡亲。树高千尺,终不会忘了生命中的根。
   更何况老家不远。
  
   二0二0年二月二日
  

共 343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乡情,乡音,总是难忘的。作者的恋家乡的情结,是可以理解的,自从作者离开了家乡,当上了铁路职工,回家乡的次数也就渐渐少了,虽然也曾经帮了不少父老乡亲坐火车、买火车票的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的家乡也慢慢发展起来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作者的思乡情结也慢慢变浓,最后就把家乡的老旧房子重新修了修,就比较常回家看看了。好散文!倾情荐读!问好作者!期待新续!【编辑:黄江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江山        2020-02-03 21:06:53
  好散文!倾情荐读!问好作者!期待新续!
《江山文学》永远都是最棒的!
回复1 楼        文友:安子川        2020-02-04 10:58:28
  谢谢老师点评
回复1 楼        文友:安子川        2020-02-12 19:20:30
  谢谢老师点评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