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刘庄参观记(散文)
学习史来贺,助梦新时代。
——题记
乘着“国培计划"集训的东风,我们国培队员结队前往新乡市七里营乡刘庄村参观优秀共产党员史来贺同志纪念馆,纪念馆共有九个展厅。主要回顾了史来贺同志辉煌的一生。从开始生产自救,带领群众致富,到走向幸福生活的新时代,资料翔实,内容感人。这让我想起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钱学森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使我们再次重温红色经典,加深了我们的红色记忆,坚定了我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学习史来贺,助梦新时代。我们感到信心百倍。
史来贺同志1930年7月出生,1949年8月6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12月起担任河南省新乡市刘庄村党支部书记。2003年4月23日因病逝世,享年73岁,在农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干了整整51年。他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创业;他无私奉献,一心为民,披星戴月,清正廉洁,带领人民群众致富;他从不计较名利得失,从不享受党和国家任何好的待遇。在此期间,他连任四届全国劳模,受到毛主席九次接见,历届国家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和地点都接见过他。他十六次参加国庆观礼;当选第三、五、六、七、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担任第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常委;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他与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钱学森并列,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誉为“解放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2009年9月,被评为“双百”人物。(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一路跟着讲解员,史来贺、刘庄、七里营这些课本里的专有名词逐渐变得生动而清晰起来。历史仿佛回到了建国初期,往事不禁跃然眼前。
史来贺同志一生扎根农村,一身心系百姓。上世纪50年代,时任村党支部书记史来贺为摘掉“穷帽子”带领刘庄人民起岗填沟,改造盐碱荒地;研究提高棉花亩产,解决温饱问题;办理畜牧场、机械厂、食品厂等村办企业脱贫致富;创立药厂、高科技工业园区逐步从贫困小村庄一步步发展成全国闻名的新型工业化富裕村,率先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多少年来,老书记矢志不渝艰苦奋斗,坚定信念勇往直前。这不正是共产党人先进性本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吗?现在他走了,十多年过去了,然而他伟岸的身躯和一个共产党员崇高的形象活了,活在了百姓间。
当我们走进纪念馆的大厅,正中央矗立着老书记的塑像,他神采奕奕,满面春风。四周围上鲜花,他端坐着愈发显得精神抖擞。他是共产党员的一面光辉旗帜。他的崇高品格和公仆精神永远值得后人敬仰。
大厅两侧,悬挂着老书记的铮铮誓言,读来令人感佩不已。他说:"共产党员的称号不是索取,而是奉献。吃亏也要带头。事在人为,路在人走,业在人创。创大业,作大难;创小业,作小难;不创业,穷作难。”他还说:“一辈子认准一个理,千方百计为群众谋利益,群众富了,家就富在其中。"坚定信念,共同富裕。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无私奉献,忠贞为民。这正是老书记精神的写照啊!他追求共同富裕;他恪守为官为民;他站得高、看得远。他的精神永垂不朽,将为世人模楷称颂。
这次参观以后,我觉得我的身心受到了一次很好的革命洗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认真学习史来贺精神,学习他自力更生的决心、艰苦奋斗的毅力和放飞梦想的担当。应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脚踏实地,践行初心使命担当,永保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发扬史来贺精神,传承红色经典,助梦新时代,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回首昨天,正是因为有像史来贺同志这样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吃亏,不为索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才有了我们美好而幸福的生活。
展望明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踏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今后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党,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