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宅家盼春来(散文)
一
阳光透过车窗,贴在脸上,暖暖的。县城大街车少人稀,道路两旁的电杆上悬挂着红红的中国结,平添了过年的喜庆气氛。偶尔小汽车面包车疾驶而过,转眼不见踪影。大年初一,除了超市,街道的店铺像以往过年一样关了门。路过十字路口拐弯处,卖年货的摊位让人眼前一亮,但顾客寥寥无几。
自从1月23日武汉封城以来,短短两天时间,局势发展之快超乎我的想象。平常看到街道车水马龙嘈杂热闹的场景,有点心烦意乱。但眼前的大街小巷骤然呈现出来特有的空旷和安静,让人猝不及防,无所适从。诸葛亮曾巧设”空城计”,抵挡了曹军的长驱直入。过年人们为了抵御新冠状病毒的侵袭,蜗居在家,也是迫不得已。
或许是亲情的强大召唤,驱使我硬着头皮冒险回娘家,为天国的父亲烧香点蜡。回到镇上,那条熟悉的主街上,有人在购买年货,只是没有往年那么拥挤热闹,镇政府门前的十字路口也不存在堵车现象,来回路上畅通无阻,顺风又顺水。
晚上回到家里,看到单位微信群里转发了从武汉回来的老乡名单,一共45人。看着这些名单,我心里咯噔一下,看来病毒不光在天边,有可能就在眼前。我暗自后悔,不该大年初一轻举妄动回娘家。仔细回想,还好,初一回家没有和来自武汉的熟人接触。
我很少仔细看疫情方面的信息,尤其是微信好友转发的文字,很多都是千篇一律。但非常关注每天的感染人数、治愈人数和死亡人数。少看不为别的,只为减少恐惧感,担心自己看了那些数据后会惶惶不可终日。但还是了解了很多战胜肺疫的感人事迹和防疫常识,因为孩子她爸非常关注这方面的内容,天天讲给我听,我的耳朵不会寂寞。
初四那天,雨过天晴,天气晴好,微风不燥,吸引着人们出行的脚步。有人经受不住白亮亮的阳光的“诱惑”,认为太阳能杀菌消毒,新冠状病毒也不在话下,纷纷走上街头,奔向广阔的田野,吐故纳新,放飞自我。表姐晒了田间地头挖荠菜的照片,有一张孙子的特写镜头:“家里没菜吃了,到地里挖荠菜,今天挖到荠菜大王了!”孙子手里举着个头特大的荠菜,开心的眼睛咪成一条缝。我留言道:“当心冠状病毒,赶快回家!”
第二天,表姐打来电话说:“儿媳妇姨妈的儿子大明在西安,全家三口人感染了新冠状病毒,儿子让母亲送他们去医院,母亲哪敢去?去了就会被感染。无奈之下,打了120急救电话,救护车拉走了大明一家去了医院。”表姐给儿子娶媳妇,我见过大明。表姐的话让我很震惊,没想到熟人会得这种病,而且是一家三人。“儿媳妇还说了我,不该昨天领着孙子到地里挑荠菜。以后不敢随意出门了。”表姐很后悔。
昨天春光明媚,今天寒气逼人。“的确太可怕了!以后都不要随意出门,安心宅在家里。”大明一家感染新冠状病毒,让人好几天心神不宁。我和老公用微信语音给亲戚朋友一一提醒,千叮咛万嘱咐。“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忽然想起曾国藩的这句话。
二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不能为突如其来的疫情多做什么,那就安心宅在家里,也是为他人为国家做贡献。休息好,身体抵抗力增强,才能抵御病毒的侵袭。不用出门上班,睡眠质量大大提高。一觉醒来,阳光灿烂,穿过阳台窗户,钻进推拉门的缝隙,照亮我的头顶,心情也跟着明亮起来。
奔向阳台,阳光肆意流淌。打开南边半扇窗,和空气交换消息。抬头望着天空如雪的云朵,悠然自得飘来飘去。看看花园里,蜷缩的枯枝败叶,随风吟唱。不远处小草偷偷探出了脑袋,绿意点亮了寒冷的冬季,传递着春天的温暖。
在阳台散步,和盆里绿植与花儿对视,我看花儿多妩媚,料花儿看我应如是,相看两不厌。和花儿一起感受阳光的脉脉温情也别有一番意趣。花草一动不动,兀自生长,坚信自己也能度过这段冠状病毒肆虐的日子。
初七那天,忽闻在我们的县城发现了一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患者所在的小区被封闭,好在离我们小区比较远。但有人传言说这名患者被隔离在隔壁酒店,我们小区的窗子不能打开。后来又有人出面辟谣,澄清了事实:病人不可能被送进酒店隔离,而是县医院接收了病人。但小区门禁制度更加严格,测体温,登记信息,限制出门次数和时间等等,最近又给小区居民办理出门证。我们家,老公每两天出小区一次,负责采购。
混沌的日子随着孩子网上学习而暂告结束。每天早上9点以前去学校家长群要打卡,向班主任汇报孩子的体温和身体状况,时刻关注家长群里的动态,生怕漏掉重要的信息。我们做家长的说话轻言细语,蹑手蹑脚,按时做饭开饭。家里俨然成了学校,书房就像教室。
孩子说她现在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学校,在网上听课和现场听课的氛围、效果不能同日而语,学校有同学陪伴,和同龄人交流互动,很充实很热闹。她看着窗外树枝上跳来跳去、叽叽喳喳的小鸟,痴痴地久久凝望,露出羡慕的表情:“小鸟多自在逍遥!”“过了这段时间,人们就可以自由出行了。”我跟随着她目光,轻声安慰了一句。
疫情就像一面镜子,让人看到很多,感受很多,也想到了很多。看到了生离死别,疫情离散了很多相守,看到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助……我们更看到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逆风而行的英雄,也看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大爱。
我们为逝去的生命悲伤痛惜,为逆行的英雄擂鼓助威,为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的中国精神而振奋。我们更应该透过这面镜子,深刻反思自己,才不枉穿越这次火线之旅。
三
好友在空间说:“每天除了捣鼓吃的还是捣鼓吃的。”我们家里也是这样,一日三餐,几乎都是纯手工烹制。以前过年很少做的油饼、油果子、菜合、甑糕等美食花样就像雨后春笋一样一个个冒了出来,翻出藏在橱柜最底层的擀面杖,洗去尘灰,擀出各种各样的手工面,又细又长哨子面、又宽又薄的biangbiang面、口感滑爽的提花面,天天换花样,顿顿吃的香。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红尘世俗,好日子从烟火中熏出来。一粥一饭,亲力亲为,似乎能回味起童年时光妈妈做饭的味道。在网上学会了好几种美食的做法,像纸包鱼、香酥鸡等。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勤劳的人儿总会做出精致的美食,让厨艺发挥到紧致。这是以前上班时根本无暇体验到的。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读书虽然做不到像于谦那样专心致志,如饥似渴,但书就像久别重逢的朋友,再次相遇,无比欢喜。手捧一本心怡的小说,低眉垂眸,静静坐在阳台上,阳光暖暖的贴在背上,让思绪跟着书中的故事一起漫步。脚步到达不了的地方,眼睛可以到达;身体到达不了的地方,心灵可以到达。据说,背靠阳光是最好的养生方式,身心放松,陶醉其中。既能保护眼睛,又能愉悦心情。
“人生自有诗意,诗意美在四季。”《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开播让昏暗焦灼的心情得以缓释和放松,选手们答题的沉着冷静,嘉宾老师的精彩点评,引人入胜,美不胜收。和孩子一起拿起久违的画笔,画几张意境唯美的彩铅画,笔随心转,境随心生,陶冶性情,乐在其中。只要热爱生活,诗情画意的心境也是有迹可寻。
元宵节过后,全国各地纷纷传来好消息,新增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数量逐渐减少,治愈人数越来越多。“我们陕西省增加的患者人数越来越少!正月十六有三人。”孩儿她爸高兴地说。“离上学上班时间不远了。”我浏览了网页消息,精神也为之一振。看来群防群控措施成效非常显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聚全国之力量,集结武汉,相信武汉会像英雄一样,凯旋归来!
四
有疫情的日子,不急不躁,许自己一段慢时光,仔细品味生活的点点滴滴。泡一杯茶,沐浴着窗外射进来的阳光,茶香袅袅,时光不老。看着茶叶在水中渐渐舒展开来,仿佛在诞生一个杯中的春天。清澈明亮的色彩给人一种精神饱满、朝气蓬勃的力量。
从二楼飘来如行云流水般悦耳动听的钢琴声,我侧耳,似乎听到了冰雪消融,河水哗哗流淌,一路欢歌奔流向前。似乎看到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唤醒沉睡的万物,草木萌动,春花烂漫。似乎看到人们纷纷走进广阔的田野,欢声笑语,去拜访美丽的春天……
(原创首发江山)





思忆自春节以来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而宅在家里,疫魔笼罩,乌烟瘴气,信息横起,真假难辨心里压抑的感受人心绪难平。
读老师《宅家盼春来》,心随文字听都来春天的脚步声,嗅到到春暖花开的芬芳气息。心绪随薇薇飘来春的乐曲,抚平不安的心绪。
赞你,郭秀玲老师推荐好文章!
赞你,云彩老师好文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