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有爱,生命就会开花(散文)
大好春光,不成想,全国人民都让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疫病堵在了家里。宅,必须宅,而且还得宅得心平气和,不可动气,动气坏情绪,情绪坏了伤身体,身体不好免疫力就会低下,免疫力低下就会降低对病毒的抵抗能力,这个反应链条似乎很能说明问题。
宅在家里要想不急不躁,我以为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读书,读那些能让人平心静气的书。
正月十三这一天,也就是公历2月6日,立春的第三天,一大早,窗外就飘起了雪花。外出赏雪已然是奢望,只能想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细密的小雪花从窗口悄无声息地飘落。
窗外雪花飘着,天却不甚阴沉,室内映衬得也很亮堂,趁着光亮,正好坐在沙发上静下心来读书。案头一本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已经放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一直说细读,也没抽出功夫,今天正好。
正当渐入佳境之时,忽而一股股沁人心脾的清香,阵阵扑鼻而来,直把人撩拨得忍不住掩卷释书,顺着香气飘来的方向寻去——哦,米兰又开花了。
我的这盆米兰已经养了好几年,当初是花了十元钱从花市买来,填补原来一盆枯死的米兰的空缺的。我喜欢养花,尤其喜欢养那些不开花的花,应该称作绿植的,大多为观叶植物,而米兰却是我的钟爱,它,开花,只是那花朵很小,比小米粒还小,如果不细看,你只能看到它繁密的卵圆形的叶子。这也是我喜欢米兰的一个原因。前些年临摹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有一联句是“读书身健方为福,种树花开总是缘”,显然,老先生种树是为了看花,而且,还把开花提升到缘分的高度,并将种花与读书、身健一处作比而讲缘分福报,可见老先生的追求方面。
不过,在这些方面,我并不敢与老先生苟同。一来,我的名字叫做“晔”,给自己取了笔名也姓了“叶”,还曾经写过几篇关于叶子的文字,尤其喜欢林庚先生的文艺性随笔《说木叶》,每每讲到这一课时,我都会兴奋异常,而且情不自禁地说出自己对叶子的偏爱,算是情有独钟吧。二来,家养花的花朵是极易凋落的,我们人人都喜欢鲜花盛开的美艳,可是,你注意过那些花朵的凋谢时的惨状吗?我是断然见不得那花朵枯萎瑟缩以至于凋零败落的样子的,所以干脆就不养了。
米兰却不同,米兰开花,只是很小,凋谢的时候也不难看,像是没有熟好的谷子粒儿,或者秕谷,或着狗尾草的种子,并不讨人厌烦,还稍微有些小可爱。
我养的这一盆真的很好,很茂盛,一直油油绿绿的,一年四季都有花开。为了防止它肆意生长,占据我过多的生活活动空间,我把它发散开来的长枝压弯了,使下垂,做成瀑布型,于是,一层层椭圆的小叶子,油油的,绿绿的,就日夜流淌着了。
米兰的花朵很小,起初是从枝条的顶端,那一丛细密的叶子中间,伸出一柄纤细的花柱,淡绿或微青的小圆花苞就均匀地散布在花柱上,如夏天雨后小蜗牛在绿叶间探出的小小触角,圆圆的,比小米粒儿还要小得多;盛开时稍微大一些,有的堪比黄米,也是圆圆的;不见花瓣,黍黄色,更像是新谷碾出的小米。米兰花朵虽小,可香气却丝毫也不逊色于那些名贵的兰花。——这大概就是米兰得名的由来。
其实,盛开的米兰还是有花瓣的,五瓣,只是太过细小,不留意便看不出罢了。你得俯下身子,到那小米粒儿的顶端去仔细辨认,看到几个小小的如刻刀划下的褐色印痕时,那便是了。
己亥春晚,一首清代学者袁枚的小诗《苔》唱响大江南北,更让人记住了“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里描述的,那平日里不起眼的、励志的苔花形象。苔是否也开花,不得而知,然而如米小的花,也要像国色天香的牡丹花一样绽放,那的确是要有雄心壮志的,我们不由地要为诗人善于发现的眼光而由衷赞叹!然而,那苔花有香气么?
米兰有,而且香气四溢,极适宜于室内或庭院栽植,跟名贵的兰草兰花的香气一样,清沁心脾,又是灌木或小乔木,也比兰花兰草好侍弄得多,价钱也便宜得多,尤其是,米兰的花,才是名副其实的“如米小”的花呀!但她并不向米兰去学习花开,而是寂寞独开,四时都开,而且其香气远远超过牡丹,却从来都不像牡丹那样张扬炫耀,惹人眼目。这就是米兰!
记得当时,我是写下一首五言律诗《米兰幽香》,来记述这件事的。
密叶绿如云,天寒白日勤。
着光知意适,得水孕花欣。
小米含苞蕾,幽香吐郁芬。
人前多隐逸,不似牡丹君。
在晴天多于阴天的冬日里,米兰花细叶如绿云翻滚,给一点光就灿烂,给一滴水就滋润,绽放出小米一样的花蕾,馥郁芬芳,可是她并不像牡丹花那般张扬,人前从不显山露水,如隐士一般,颇有谦谦君子风范。
我不是个好诗人,不知道自己拙劣的文字能否抒写出尽人皆知的情意,但至少可以确定,我,本人,确实是发自内心地喜欢米兰的,因而,在我的居室,自始至终都会养着一盆米兰,给她一隅空间,精心养护,让她纵情尽力挥洒自己的芳香。
今天也写诗了,七绝,卷帘体,一共四首,在此只录其轴,聊与去年意会做比照。
闲居宅静漫翻书,一抹幽香过草庐。
堂上米兰窗外雪,明朝南亩动禾锄?
——《初春宅居》其一
宅居陋室,闲翻书卷,窗外雪花飘飞,室内米兰芬芳,严冬将逝,一年的春天就要开始了吧?
米兰,多好的名字,形神兼具,雅俗共赏。“米”为其形,是指她的象形,“兰”喻其香,是她的精神意会。在这个人类活动的星球上,再也没有比“米”更能为人所熟知的事物了,它是食物的代名词,也往往可以替代所有的粮食,因而泛指通俗的物质生活,谚语“人不能单靠吃米活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米”是极普通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非常接地气”;而“兰”呢,不能不说其形象与气韵,已经远远超脱世俗范围,进入到高层次的艺术领域,有时候还会上升到意识形态,成为人们标榜的精神楷模,实属大雅之物。米兰,形与神,俗与雅,就这样自然而然赋予了这一植物,让她既穷形尽相,又气质非凡,真可谓自然和谐,相得益彰,文质彬彬也!
你能想到吗?米兰花的花语是:有爱,生命就会开花。这样一种从来就不被人重视,一直销形遁迹,不动声色,非常平凡普通,渺小到小米粒一样的小花,却能拥有如此厚重的精神担当,你不能不说她渺小里蕴含着的伟大了!
苏轼曾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里的“粟”,就是谷子,“米”的前身,是没有脱壳儿的“米”。当年苏子被贬黄州,也就是现在的湖北省黄冈市,目前疫情重灾区之一,那是他的政治生涯里,遭受到的第一次重大的打击,也是博学多才的他步入一生坎坷的开始,他面对浩浩长江,以此慨叹人生短暂,生命渺小而脆弱,为自己,也为他人,开解人生难题。通常情况下,人们面对无法预知的灾难,并且确实感到无能为力的时候,就只能慨叹自身的渺小与不足,默然承受灾难带来的创痛和不幸。我不知道在这个非常的春天里,我们每一位是否也会生发这种生命的思考。
有爱,生命就会开花。所幸,我们都还在这个世上活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命,虽然都渺小如米粒,但也都沐浴着茫茫沧海一样博大而深厚的爱,你既是被爱者,也应该释放自己的爱,成为关爱他人的人,只有将我们每个人的爱释放出来,涓滴成海,爱的力量才会无比强大,爱的资源才不至于干涸枯竭,我们才能永浴爱河,生命之花才能永远绽放!
有爱,生命就会开花。在这样一个非常的春天里,这样长时间的宅居,如果能够打开一本好书来读,又有一盆米兰相伴,是不是会让你的生活更加有品位、更加有信心呢?
据说米兰还可以食用,收集米兰的花蕾,制作米兰茶或者提取食物香精;还可以药用,解郁宽中,醒酒清肺,醒头目,止烦渴;还可以净化空气,吸收二氧化硫和氯气,堪比空气净化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