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粉条书记(小说)
杨桃一回到家,儿子赞赞就高兴地扑了过来:“妈妈抱抱!”杨桃抱起了儿子,听到厨房传出来一阵锅碗的碰撞声,公公婆婆竟然在家!
以前不到周末或者节假日,公公和婆婆从不来自己家的,虽然杨桃给了公婆一套钥匙并交代他们可以随时来家里住,可是公公婆婆认为年轻人有不同于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跟儿子和儿媳住在一起,会让孩子们觉得拘束,所以他们除了节假日或者孩子们有需要,几乎不来杨桃这儿。
“杨桃下班了?快坐下歇歇!赞赞过来,奶奶抱!”婆婆从厨房里走了出来。
“不嘛,我就要妈妈抱!”赞赞紧紧地搂住了杨桃的脖颈,婆婆只好作罢:“杨桃,饭马上就好,等田鑫一回来咱就开饭!”
“妈,您和爸爸今天怎么来了?事先也不跟我说一声……”杨桃说。
“咳,今天我们没事,溜达到了幼儿园,就顺路接了赞赞,给你们送到家,顺便给你们做好饭,让你们吃个现成饭。”婆婆笑着说。
“哦。”杨桃冲婆婆不失礼貌地笑了笑,心里却一点儿也不相信,她知道,公婆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他们今天来这儿一定和田鑫调动的事有关。不过杨桃想好了,不管他们怎么说,自己一定不会松口。
屋门开了,田鑫走了进来,他身高一米八左右,肤色白净,浓眉大眼,整个人显得高大阳光。时值初冬,夜风已然很凉,他一进门,就带进来一股凉风,他的两颊也因为受冷现出一片绯红。
“爸爸!”赞赞看见爸爸进屋,从妈妈怀中挣脱出来,搂住了田鑫的腿:“爸爸抱!”
田鑫把外套挂在门边的衣架上,一把抱起了儿子,高高举过头顶:“好儿子!爸爸抱!”赞赞开心地叫起来,一家人都笑了起来,屋子里洋溢着一片温馨。
田父忙碌着往外端菜,杨桃开始盛饭,一家人围着桌子团团而坐。
除了赞赞偶尔说句话,其他人都低着头默默吃饭,气氛显得有些压抑。
“我听说田鑫准备报名下乡当驻村干部,大家发表一下意见。”田父喝完一碗粥,把筷子放到碗上,慢吞吞地说了一句。
“对,大家畅所欲言,发表一下看法。”田鑫赶紧附和,杨桃偷偷瞪了他一眼,田鑫调皮地吐了吐舌头,继续吃饭。
“我没啥意见,唉,就是赞赞还小,会想爸爸的……”田母轻轻叹了一口气。
“杨桃,你呢?”田父把目光转向了杨桃。
“我不同意!”杨桃把吃了一半的馒头扔进了碗里,气呼呼地站起来说道,她想自己的猜测果然不错,公婆就是田鑫搬来的救兵,他们是来说服自己同意他下乡驻村的。
“杨桃,坐下,咱慢慢商量。”坐在她身边的田母拉了拉她的衣角,轻声说道。
杨桃坐了下来,她再也没有心思吃饭,背对着饭桌,眼泪也开始不争气地流出来。
田鑫站了起来,来到杨桃身边,轻轻拍了拍杨桃的肩膀:“桃子,别这样,爸妈在呢,好像我欺负了你似的。”赞赞跑了过来,小拳头只往田鑫身上打:“爸爸把妈妈气哭了,爸爸坏,爸爸是个大坏蛋!”杨桃一把拉过赞赞抱在怀里,赞赞伸出胖乎乎的小手为妈妈拭去了眼泪。
田父说:“杨桃,你说说你的看法。”
杨桃说:“田鑫想下乡驻队,这是组织号召,是好事,按理说我不应该反对,可是做事总得切合实际,不能只靠满腔热血,一时冲动。田鑫从小生活在城市,没吃过什么苦,现在一下子到农村那种落后的地方去,出力受罪不说,还能有啥出路?再说赞赞还小,我今年又是毕业班的班主任,事特别多,田鑫一走,赞赞谁负责接送?家里的事谁管?”
田母说:“赞赞我和你爸负责接送,家里的事我们也可以过来帮忙,我就是心疼赞赞……”
“你心疼孙子,也应该心疼一下儿子,田鑫现在是团市委宣传部部长,前途无量,如果留在市里,说不定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晋升。现在跑到那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前程一片渺茫,再说农村生活又苦又累,你这倒不心疼了?”杨桃的声音虽然不高,可是充满了怨艾,田母叹了一口气,不吭声了。
“我来说几句。”一直沉默的田父站了起来:“我承认,田鑫留在市里肯定会过得很舒服,也可能很快得到晋升。但是作为年轻人,要勇于挑战自己,敢于接受生活的磨炼。现在我们国家正在建设新农村,农村更需要田鑫这样的新型干部人才。至于说发展和出路,我认为农村比城市更能展现一个人的才华,只要是金子,到哪里都会闪光的,我相信田鑫一定可以在农村大有作为!”
“田鑫从来没到过农村,他在宣传部干得顺风顺水,现在一下子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他能适应吗?听说农村的人素质很差的。”杨桃说道,她的声音没有了刚才的愤怒。
田父说道:“我以前当兵的时候,经常去野外拉练,有时候一出去就是好几个月,我们曾经住在农村的老百姓家里,虽然我们和老百姓素昧平生,但是老百姓都把我们当做亲人,这是因为我们的军队历来跟人民建立的鱼水深情。为什么老百姓不喜欢现在的干部?那是有些干部高高在上,没有用真心去为老百姓服务!只要干部真诚地对待老百姓,老百姓就会把干部当做亲人!只要田鑫一心一意为村民服务,他就会在那儿做出一番大事业!”
“是啊,我以前也在农村做过知青,村里的老百姓可好了,对我就像亲闺女似的,那时候家家都缺吃少穿,可是那些百姓家里有了好吃的,都会送给我们一些,说我们是城里的孩子,在农村受委屈了……感动得我们稀里哗啦的!”田母回忆起了自己年轻的经历,大发感慨。
杨桃不再说话,田鑫一看她心理防线放松了,马上趁热打铁:“桃子,我去农村驻队,又不是出国,只要有时间,我会回来看你和赞赞的,你放心,我不会不管你们的。”
“算了,既然你们都认为田鑫下乡驻队的做法可行,我再反对,就显得我的觉悟太低了。田鑫,以后你在农村干不下去了,可别怪我没劝阻你。”杨桃无可奈何,只好给田鑫发“通行证”。
这是一个初冬的早晨。
一辆面包车停在了牛角岭的村口,车门打开,走下来两个人,一个是乌山乡的副乡长马知途,一个就是田鑫。
田鑫嗅着大山里的新鲜空气,只觉得神清气爽。
牛角岭位于豫西山区,是太行山脉向华中平原过渡形成的丘陵地带,因村西有一座形似牛角的山故名牛角岭,山上多石,少树,再说现在进入了冬季,野草枯萎,所以显得光秃秃的。几十座房子依山而建,不时有几声鸡叫和犬吠从村子里传出。
村委会就在牛角村的村口,跟村小学在一个院子里。
马知途带着田鑫一进村委会,一位黑红脸膛的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就从挂着牛角村村委会标牌的屋子里迎了出来,他先跟马知途握了握手,然后一把握住了田鑫的手:“田部长吧?欢迎欢迎!我代表牛角岭全体村民欢迎您来我村驻队指导工作!”一旁的马知途介绍道:“这是牛角岭的村长牛庆国。”
田鑫紧紧握着牛庆国的手:“牛村长,叫我小田就行,以后还请你多多帮助我的工作。”
“好好,我们一起努力!”牛庆国憨厚的脸上露出了真诚的微笑。
“那好,乡里十点钟还有一个会,我先回去了,如果有事你们跟我联系。”马知途说完就往外走,副乡长马知途是牛角村的包片干部。
送走了马知途,田鑫跟着牛庆国进了村委会办公室。
牛庆国有些尴尬地说:“本来我准备召集村委会全体干部给你举行一个欢迎会的,可是其他人这几天都有事,还有几个在外面回不来……”
田鑫说:“没事,以后大家慢慢就会认识的。”
两个人简单寒暄了几句,牛庆国就开始向田鑫介绍牛角岭村的基本情况:
牛角岭村下辖两个自然村,共有三百多户近千人,是典型的山村,耕地面积六百多亩,荒山面积却达到了四千多亩。因为土地面积少,缺乏水源,贫瘠加干旱,完全靠天吃饭。由于粮食产量低,村民们觉得种地不划算,所以村子里的很多人都在外地打工,留在村里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残。随着农村逐渐城市化,有一部分年轻人在城市里买了房子,安家落户,这几年村子里的人越来越少了……
田鑫一边听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他说:“牛村长,我想挨家挨户去村民家里走走看看,更深入地了解一下咱村里的情况。”
“好,我陪你去!咱啥时开始?”
“你要是没什么事咱现在就开始,就从村东开始!”田鑫指了指不远处的那座房子。
时近正午,他们已经走访了二十几户村民。有几户人家没人,牛庆国说有几家搬到城市里了,还有两家人在外地打工。
牛庆国抬头看了看太阳,又拿出手机看了看:“十二点多了,咱先去吃饭吧,这样,你跟着我去俺家吃饭吧!”
田鑫想自己的东西还留在乡里没拿过来,村里也没有饭店,只能先去牛村长家蹭饭了。
正走着,忽然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一边叫着“牛村长”一边匆匆赶过来,他来到牛庆国和田昕面前,微微喘着气:“庆国,今年咱村里还进不进环保煤球了?”牛庆国说:“乡里还没说,大爷你别慌,如果煤球来了我第一个通知你!”
“那就好,那就好!要是煤球来了,你记得给我报一千块啊!……哎,这个年轻孩儿是谁?”他看了看田鑫。
“哦,这是刚分到咱村的驻队干部,田鑫,以后就是咱村的书记了!”
老人热情地看着田鑫:“田书记,都过晌午了,还没吃饭吧?你们去俺家吃吧?”
田鑫笑着说:“谢谢您老人家,我有地儿吃饭了。”
牛庆国拍了拍老人的肩膀:“大爷,俺奶奶这几天怎样?没难受吧?得空我去看看她老人家。”
“好着哩,能吃能喝,除了不能动,哪儿都正常!”老人说道。
“那你赶紧回家吧,老人那儿离不了人,我和田书记下午去你家看看。”
“中,下午我哪儿都不去,在家等你们!”老人说完就匆匆走了。
“俺村的大孝子,牛天保,他老娘都九十多了,是俺村年龄最大的老太太。”看着老人的背影,牛庆国说道,他的语气里透露出深深地赞赏。
“是吗?我说呢,我看他都七十左右了,没想到他还有老母亲。”
“唉,天保大爷命苦啊,下午我们去他家看看。”
他们两个来到了村子中央,牛庆国的家就在村子里,牛庆国说他的这五间房子是以前的老房子翻盖的,现在村子里的人都不愿意在村子中央盖房子,都在村子边盖新房,村子的中央都空了。再说现在年轻人结婚都时兴在城市里买房,就是盖房子的人也不多了。
一进门牛庆国就喊道;“秀玲,饭好了没?”
“整天也不知道忙个啥,不吃饭还不知道回家呢,一进门就催……”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从屋子里走出来,她身材微微发胖,腰间束着一个花格子围裙,留着短发,行动敏捷,一看就是个干练的农村妇女。
“别咋呼了,快端饭,有客人!”牛庆国低声“训斥”着。
看见丈夫后面跟着的田鑫,秀玲不好意思地嘿嘿笑起来,她向田鑫笑道:“过来了?快请坐!家里乱,您别嫌弃……您咋称呼?”
“这是新分到咱村的田书记。”牛庆国说。
“哎呀,让田书记见笑了!”秀玲的脸上现出一丝羞色。
“大嫂别客气,叫我小田就行。”
“好,我去给你们盛饭!”
一会儿,秀玲就端过来两碗大米饭,一盆白菜炖粉条。
“田书记,不知道你来,没做啥好菜,你就凑合着吃吧!”
“大嫂别忙乎了,挺不错的,我最喜欢吃粉条菜了。”田鑫说道。
秀玲又端着一碗大米饭走过来坐到饭桌前,三个人边吃边聊。
“这粉条跟我以前吃的不一样,特好吃!”田鑫一边吃一边说。
“这粉条是咱自己种的红薯做的,红薯不用化肥,只上农家肥,做粉条也不加什么添加剂防腐剂,自然口感好。”牛庆国说。
“唉,在城市里要是能买到这样的粉条就好了,我母亲在超市里买的那些粉条,做烩菜炖不烂,吃起来硬硬的,很难吃!”田鑫说。
“田书记,俺家还有很多粉条,你回家时送给你几斤!还有,俺家还屯着好多粉条呢,你看你城市里的朋友谁要,你帮忙给俺卖了吧?”秀玲突然插嘴说。
“去去,别捣乱!田书记刚来咱村,你就给人家添麻烦!”
田鑫笑了:“没事,我回去问问我的亲朋好友,帮你们把粉条卖了,有多少斤?”
“你先吃饭,吃过饭我带你去看看我家的粉条。”牛庆国卖了一个关子。
吃过饭,牛庆国带着田鑫来到他家的西厢房,当他推开门的一刹那,田鑫不由得发出一声惊呼!
哇!在厢房的里间,整整齐齐码着一摞摞粉条,足足占据了半间屋子。
“这要有好几百斤粉条吧?”
“岂止几百斤?一千斤也称不完!”牛庆国自豪而无奈地说:“我们这儿的山坡多,只能种红薯,收了红薯不好保存,就都做成了粉条,可是我们又找不到销路,就只好堆在家里,不但老鼠糟蹋,时间一长还要发霉,烂掉……”
田鑫惋惜地说:“这么好的东西卖不掉挺可惜的,我来想想办法,帮你卖出去,换成钱补贴家用。”
“那敢情好,咱村的粉条好得很,就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你要是能给联系上买家最好。”牛庆国不胜感激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