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正】富厚堂(散文)
一
双峰县荷叶塘镇,一处古朴的明清回廊风格建筑群,横匾上书富厚堂,这就是曾国藩故居。曾国藩又称文正公,他是清代中兴第一名臣,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号称“千古第一完人”。
我怀敬畏之心,驱车从衡山赶往曾国藩故居。
抵达富厚堂时,天空雨歇方晴。草地被大雨洗涤出一缕新绿,绵密的小草,尖着耳朵,挂着水珠,涌出地面;积水结伴而行,在游客脚下,窜来窜去,调皮捣蛋,时不时蹿上鞋面。
下车前往富厚堂。有孩子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叽叽喳喳,飞过来将我包围,晃动手提网兜里的莲子或几个莲蓬。
孩子们红扑扑的脸蛋,乌溜溜的眼睛,灿烂的笑脸。他们有的戴着荷叶帽,有的戴着野花环,有的头发上沾着几粒苍耳子,就像山野间跳出来一群娃娃鱼,非常可爱。我剥开莲一粒入口,莲子的清香,由内而外散发出来。
穿过一段特产店铺,抬头张望。只见左边的富厚堂,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路旁,迎接南来北往的游客;右边的荷塘,隔着公路与富厚堂并排铺开,荷塘淼淼,似乎有包围富厚堂之架势。荷塘中,碧绿的大玉盘,挤在一起,一个更比一个高;荷苞跳着芭蕾,亭亭玉立,粉红的脸蛋,别样娇羞;更有荷花,从碧翠之间探出头来,尽情地绽放。荷花那热情洋溢的笑脸与孩子们一样,足以治愈我的郁闷困扰、情绪低落。
荷是曾公派来的使者,于富厚堂前迎接游客。荷不争春艳,万花开尽后,坚守酷暑,送来凉爽的荷风清香。荷不染纤尘,淤泥之中濯清涟而出,洗涤心灵的垢浊。“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曾公的话在耳畔响起。只有意志坚定,心智成熟,躬行践履,做事不挑三拣四,才会有所成就。
曾国藩在富厚堂门口栽种荷,折射出自己淡泊名利,为官清廉的品格。都说“世上所有的苦恼,缘于攀比;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荷塘博爱,碧莲洗心,我的心情豁然开朗。
二
凝望富厚堂,它大气而不显豪华,简朴而不失庄重。横眉上“富厚堂”遒劲有力的三字为曾国藩亲笔所题。匾下门联:“清芬世守,盛德日新。”
富厚堂整体为四合院结构。周边附属工程包括门前的荷花池、后山的鸟鹤楼、棋亭、存朴亭,还有曾国藩亲手营建的思云馆。建筑结构分为前排的门楼、主楼“八本堂”,八本堂包括公记、朴记、方记三座藏书楼。
踏过青石板台阶,迈过门坎的花岗石,进入富厚堂。四合院硕大的天井,通往后堂屋的石板路把它分成左右各一。两块羽毛球场大小的天井泥土上,长满各种小草,车前草、铺地草、蒲公英、犁头草,葱茏碧翠。虽没有人为种植绿草的规整,却源于自然,充满生机无限。
从前排门楼往左边,穿过养马房、工具房、磨房、染房,杂物房,再穿过竖排的织房、谷仓、厨房,到达富厚堂正宅又称“八本堂”。八本堂取自曾国藩“八本”家训。有会议室、会客室、卧室、客房,更多的作为曾国藩史料陈列室。左边的大厅是会议室,陈列着曾经参加会议的湘籍烈士图片和简介。会议室的墙上挂着数十块木质横匾,是曾国藩亲笔题字的家训。上书:三省诚身,溯源泽后,弘扬祖德、省身念祖等。
“笃亲锡祜”是富厚堂最大的一块匾额。曾国藩在三朝获取的系列功名,镌刻在匾额:赐进士出身、诰授光禄大夫、钦差大臣、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兵部尚书、两江总督等荣誉。
八本堂被后人称为“千古家训第一堂”。曾公家训分:为人处世篇、励志篇、修身治学篇。
“以廉律己,以勤治事,以公处人。”曾公这条公正廉洁的修身家训,现已作为广大干部和共产党员学习的信条。
“吾人为学,最要虚心。”曾公治学篇指出,虚心为学习进步的首要条件。“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曾公家训明示,持之以恒是成功的要点,没有恒心,将一事无成。
“非道义可得者,则不可轻受。”曾公说,不是在道义上可以得到的,就不可以轻易接受。“俭以养廉,直而能忍。”曾公一生奉行为政节俭清廉,从不为官自傲;勤俭用来养廉洁的品质,正直而能够忍耐。
八本堂每一间陈列室,都是历史的见证。经过花厅、中堂,来到藏书楼。八本堂的精华所在是这四座藏书楼,藏书30多万册。曾氏后人称之为“曾氏精神中心”。看着一册册泛黄的订装本,陈列在封闭的玻璃橱柜,而此时的我,只能走马观花瞄一眼藏书,不能读书本之精髓,甚是遗憾。
走过藏书楼,与左边会议室相对应的大厅,是曾氏学堂。里面整齐地摆放着五十张课桌和椅子,学堂的规模之大,足可见曾氏重学兴教的家风。我手扶课桌,眼前似乎有一群稚童,摇头晃脑读着蒙学,书声朗朗。
三
从曾氏学堂出来,来到中堂的右边。这是一排陈列室,每一间陈列室都陈列曾国藩发明创造的模型和资料。曾公的主持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第一艘轮船“黄鹄号”、第一批工作母机,他是中国近代化的发轫者。曾国藩敢于突破封建传统文化的藩篱,用一种新的目光审视、学习和借用西方先进科学文化,对中国近代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曾国藩遣派了第一批幼童赴美学习,在中国最率先成立翻译馆、译书局、兵工学校等。
“湖湘传承,惟楚有才。”曾国藩是湖湘文化最典型的代表。总结曾国藩一生干了三件大事,他一生的主要精力用于绞杀太平天国与捻军;晚年办理天津教案,恐洋媚外,草菅民命;率先倡导洋务运动,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起了先导作用。曾公一生曲折,命运多舛,是非功过,留给世人评说。
少年时,曾国藩资质平凡。曾家是大户人家,家境殷实。据说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有小偷潜伏在房梁上,只等曾家息灯睡觉后,伺机偷盗。可是,十四岁的曾国藩在苦读背书。小偷一遍又一遍听曾公读书,竟然躺在梁上睡着了。一觉醒来,曾国藩还在读书,小偷睡了又醒,醒了又睡。三觉醒来,已闻鸡叫。眼看偷盗不成,小偷气愤至极,从梁上跳下来,夺走曾国藩手中的书,摔在桌上,把曾国藩苦读一夜尚未熟记的课文,脱口背出,然后扬长而去。
曾国藩从笨孩子,一路成长为晚清四大名臣。他自律、克制、坚持、勤奋,以严励苛刻的终生自身教育,成就他辉煌的人生。想起自己也资质愚钝,后知后觉,不妨就用曾公作为学习的榜样,以勤补拙。即便是笨小孩,只要不懈努力学习,争取能获得成功。
曾国藩经历六次科举考试失败。一次科考后,曾国藩从京返湘时,盘缠耗尽,顺道去找父亲的朋友借钱。朋友与父亲交情非常普通,当时正外出不在家。时值寒冬,阴雨绵绵,佣人招呼曾公在客房等候。等朋友回家时,曾国藩说明来意,朋友爽快借给他一百大洋。那时一百大洋,相当于朋友家三年的开支。夫人惊问,何故借出巨款。朋友告诉夫人,此人在客房等一个多时辰,除房里走进来的脚印外,没有任何痕迹,想必这三个小时,他不但坐姿不变,就连脚也未挪动半步。定力如此好的人,必成大器,故借一百大洋。
“窥一斑而知全豹”从这件小事可看出曾国藩的定力。曾公“忍常人所不能忍,受常人所不能受。”
曾国藩无论才学人品,都为后世之师。“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毛泽东曾说近代所有的人之中,我只佩服曾国藩。就连蒋介石也认为,曾国藩的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
增广贤文中:“富厚福泽,不过厚吾之生;贫贱忧戚,乃是玉汝于成。”富贵荣华,仅仅是生活富裕一些;贫困忧愁磨难,才会成就人生。在富厚堂前,曾公的成长经历,让人们懂得,所有的困难都将是磨炼自己、成就自己,是自己远航的加油站。
人们所谓的心情郁闷、情绪低落,不过是为自己放弃坚持而开脱。往昔有曾公如此坚持,今日更没有理由放弃自己的追求,即便人憔悴,也无怨无悔。
我已读懂富厚堂真正的含义,此刻,无心再看后山的鸟鹤楼和棋亭,还有那大片菜地。从曾国藩故居出来,我走进富厚堂右边的书室,买回一套《曾国藩文集》,将潜心静读。离开富厚堂,我走进富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