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亲近一座城(散文)

编辑推荐 【八一】亲近一座城(散文)


作者:秦声显 布衣,221.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45发表时间:2020-02-26 22:41:10

【八一】亲近一座城(散文)
   我这人不会自驾车辆,虽然有游山玩水的雅兴,可是身边并没有几个可以结伴说走就走的同道。足迹践踏的地方全凭机会缘分,无非家乡周边的青山秀水和普通村落。虽说十步之内也有芳草,但是见闻感悟与读万卷书且行万里路的行者比起来,自然要浅薄空泛得多。好不容易逮到一个机会,跟着文联的大部队出县,去“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九华后山寻幽揽胜,我顾不上老伴的关心,执意报了名。
   初冬,昼短夜长,不到六点便红霞满天,华灯初上。透过车窗,只见一大片亮晶晶的平面灯影幢幢,与明亮的灯光撑起的高大楼群交相辉映,仿佛天上星辰灿烂的街市,又如一面巨大的魔镜将偌大的楼群揽入怀中。几个月没下过透雨的家乡,河塘见底,吃水都成了问题,想不到这里仿佛水乡泽国,竟有这般水光潋滟的尤物。如果不走出来的话,绝对看不到这般美仑美奂的景致,受点累算得了什么呢!
   饭桌上,文友得意地说:你们今晚住的维也娜3好酒店正对着芙蓉湖,它是城内的人工湖,也是我们青阳人心目中的西湖。西湖像西施那样,淡妆浓抹总相宜,怪不得朋友赞不绝口,而且我们就餐的客厅就叫“芙蓉湖落雁”。
   早起,我撩开厚厚的窗帘眺望,沐浴着朝阳的远山群峰巍峨,云雾缭绕。群山之间一排排高楼大厦直冲云霄,宽阔洁净的道路上车来车往,湖对面的广场上,大妈们正在挥动着道具精神抖擞地晨练。漫步在花草夹道的沿湖路,昨晚楼灯辉映、平如明镜的湖泊呈现在眼前。巧妙的是,它不是石堰或混凝土大坝,而是液压升降坝,像自卸车的杆子般明亮多节,支撑着稍微倾斜的厚钢板组。汛期到来,坝体倾斜,可以泄洪削峰,城市不会内涝;而今,雨水稀少,竖直坝体又能蓄水成湖。湖的下游,清波荡漾,两岸边的石埠上,几个衣着亮丽的洗衣妇敛衣下蹲,抡着棒槌捶打着搓洗中的衣服,“笃笃笃”的敲打声在远山近坳间回荡,那爽爽的感觉洋溢着烟火生活的情趣。这种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围堰造湖设计,使曲折东流的青通河如同长发及腰的女子盘起发髻,缭绕着芙蓉仙子的灵气,让修身福地的青阳逾发秀美。超前规划的大手笔,巧夺天工的改造如同神来之笔,让“两山一湖”的格局中,增添了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走过陵阳公社人民大食堂,在各展示馆之间流连,扑面而来的是似曾相识的旧物件:依次摆放的石碾,直立的石滚,磨盘为子的大地棋盘,扶着由木犁,耙梃、算盘等等农耕时代的当家农具、生活器具构成的护栏行走,似乎时光倒流,我正在乍暖还寒、布谷鸟鸣声阵阵的春季,扶犁打耙,赤脚走在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水田,播撒希望的种子;仰视由算盘、印子粑模板精心组合的天花板,木桶围就的灯罩……我读懂了渐渐走进历史深处的农耕文化的物语,它承接过去、烛照现实、洞见未来,见证了青阳人长于收纳、善于提升的大智慧,开发利用传统文化的良苦用心。
   农业机械化使犁、耙、耖、石滚等农具退出历史舞台,解决了国民吃不饱的难题。记得小时候,父母用干薯丝、干萝卜片、南瓜搭着大米吃,才能解决全家吃不饱的问题。在天下粮仓1949主题展览馆里,计划经济时代,工农商学兵,东西南北中谁都离不开的粮票、肉票、糖票、布票等供应券琳琅满目,上了年纪的人自会感慨万端。那时节,粮票等票证是钱的兄弟,须臾分不开,纵使你有一块钱,没有粮票,面对身躯饱胀在油锅中翻滚,两分钱即可来一根的油条,也会难过英雄汉,只能咽咽快要流出来的口水,三步一回头地怅然离去。那时下派干部作风正派,吃派饭照例会丢下三毛五分钱和半斤粮票,母亲与他谦让不过,往往只会收下粮票。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历朝历代都是一样的。民以食为天,哪次改朝换代,不是由于天灾人祸民不聊生才揭竿而起。流连在这个集文化观光、休闲旅游、科普教育、农耕文化诸体验馆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文化主题园,我佩服青阳人打造“天下粮仓”的旧物利用,鉴古知今的远见卓识。
   在都市生活久了,你可以换一种方式生活,梦回徽州。徜徉在千年古镇陵阳老街,踏着坚实的石板路,经过巷子两旁旗幡招展的弹棉花店,粉丝铺,豆腐坊,修补铺,听着南流桥下哗哗流淌的水声,慢生活的温馨氛围弥漫在即时通讯中,哪怕相隔千万里视频都如在当下的我心头,想必从远古流淌至今的河水,曾映照过南来北往行色匆匆的徽商身影,也聆听过流放在此生活多年的屈原忧心忡忡在河畔徘徊,行吟《九歌》《天问》时响亮悲怆的呐喊。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但到底怎样推陈出新,乃是摆在各地的大课题。亲近这座古城,我才猛省,文化自信原来可以这样建立。越是地方的,越有传统的,才越是世界的。我们脚下的土地,一代代先民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因地制宜,在利用中开发,在开发中放大使用的效应,传承发扬才不至于掉链子而成为一句空话。青阳人就地取材进行绿色发展,犹如烹调“八鲜一品锅"的神厨,将当地的特色原料和山珍,五花黑猪肉、手磨豆腐、金针菜、陵阳豆腐干、山芋粉丝、豆角干、笋干及上等米粉烩于一锅,佐以常用调味品,做出口感鲜美的特色锅子,既愉悦了人们的味蕾感官,更启迪人们建立文化自信传承文化遗产的思路。
  

共 203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亲近一座城》这篇旅行游记散文,作者按照时间行程,先后的参观游览顺序,采用镜头特写的手法,用生动有趣具体形象的语言,比喻夸张排比等多种修辞方法,描写了初冬时节九华后山的美丽景色。九华后山的芙蓉湖,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让作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人工巧夺天工的设计,无论是风景,还是浣衣女子,都让作者感受到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神来之笔。当然,作者描写的重点是陵阳公社人民大食堂,这似曾相识的旧物件:石碾、石磙、磨盘,木犁耙梃,这些散发着时代气息的农具,勾起了作者深深的回忆,儿时的记忆重又一帧帧翻出晾晒,粮票布票,象征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深深地扎根在那代人的心里,而这里,将一代人尘封的记忆打开,积文化观光,休闲旅游,科普教育、农耕文化于一体,让作者梦回徽州,怀念从前的慢生活,叩问历史,进而生发出建立文化自信传承文化遗产的宏伟蓝图。旅行,看到的是一片风景,温习的是一个时代,思考的是民族发展的历史和将来,这就是本篇游记眼光的高瞻远瞩之处,不同一般的地方。感谢作者秦声显赐稿八一,为八一带来眼前一亮的游记散文,欢迎常来!【编辑:郭秀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郭秀玲        2020-02-26 22:44:18
  一篇好的游记,看到的不止是风景,还有背后沉甸甸的历史,深深挚爱的这片土地!
郭秀玲
回复1 楼        文友:秦声显        2020-02-27 09:18:13
  有见闻有自以为是的独特感悟,才好落笔,与人交流。是否恰当,恭请方家见仁见智,坦诚交流。
2 楼        文友:秦声显        2020-02-27 09:20:44
  出门少,珍惜游览机会,将见闻感想诉诸笔端,为生活留痕。感谢郭老师点评推介。
3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20-02-27 10:23:45
  都市的生活,有时也很有趣。外出旅游,有时也需要有个时机。九华后山,还真没有去过,跟随着老师的笔尖,浏览一番,也是极不错了。好文章,珊瑚欣赏学习了。 问候老师上午好,遥祝春祺。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4 楼        文友:墨林        2020-02-27 12:34:26
  一篇游记见闻,抒发了途中的思考感悟,特别是对文化自信的再认识。感谢赐稿八一文学,祝创作愉快!
墨林
5 楼        文友:普通公民        2020-02-27 17:19:34
  赏美文,游九华后山,芙蓉湖,美丽神奇,大自然巧夺天工,作者笔锋生辉。
   陵阳公社,重游故地,碾磙耙犁,粮票布证,依然散发着时代气息。
   赏读散文《亲近一座城》,让读者心旷神怡,领略华山风景,回忆经年过去!
   郭老师,谢你,编辑举荐好文章!
   作者老师,赞你好文笔!
回复5 楼        文友:秦声显        2020-02-27 17:25:25
  普通公民不普通,点评丝丝入扣,合乎时代要求,作者构思意图。
6 楼        文友:蕴儿        2020-02-27 20:22:09
  秦老师文字功底深厚,一篇游记绘声绘色,蕴儿拜读,学习!
文字是美丽的值得一生追求!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