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采飞扬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文采】赵州桥(杂文)

编辑推荐 【文采】赵州桥(杂文)


作者:孙彩文 举人,3065.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278发表时间:2020-02-27 17:59:18

“教学设计”被加涅正式提出后,国内外对于教学设计模式的研究相继展开。在19世纪80年代末至19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肖特的“基于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为代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统编教材“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体现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互动性和辩证性,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原有教学设计理念。
   (一)
   《赵州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以及它的坚固和美观的特点。
   2.理解赵州桥设计的独创性和作用。
   3.学习怎样围绕一个句话把段落写完整。
   教学重点:
   1.了解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以及它的坚固和美观的特点。
   2.理解赵州桥设计的独创性以及作用。
   教学流程:
   一、以“港珠澳大桥”通车,谈话导入
   1.师:2018年10月24日,有一座世界性大桥通车,它的名字就是?(港珠澳大桥)现在让我们一起重温10月24日这天,看视频,了解这是一座怎样的大桥?
   ①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②世界最长深埋沉管隧道
   ③世界最大规模的钢桥面铺装工程
   2.师:此时你的感受是什么?
   3.师:其实早在1400多年前的隋朝,我国就有一座闻名于世的石拱桥------赵州桥,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为世界第十二处"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并在桥北端东侧建造了这块纪念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座石拱桥。
   二、揭示课题并指导板书。
   1.板书课题,指导书写“州”,(点、撇、点、竖、点、竖)
   师:书写“州”字,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地方?这三个点的方向要注意什么?第一点,左点,第二、三点,右点
   2.认读生字词
   洨河 石拱桥 安济桥 隋朝 石匠 设计 桥墩 砌成 缠绕 前爪
   ①自由朗读生词,读准字音。
   ②指名小老师,带读生词。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第一自然段向我们总的介绍了赵州桥,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准字音,思考:这是一座怎样的桥?(石拱桥、古老,世界闻名等)
   师:你们说她历史悠久,很古老,哪个词语体现了“古老”?(一千四百多年了)这句话该怎么读,读出她的历史悠久?
   2.自由朗读,读出这座桥的古老。
   3.指名朗读。
   4.指导朗读再齐读第一自然段,感受赵州桥的古老、闻名。
   师:为什么叫赵州桥呢?(因为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
   师:为什么说赵州桥世界闻名,她的设计又有什么特点?
   五、过渡句学习
   1.指名读2.3自然段,及时评价学生的朗读是否准确,有感情。
   2.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2.3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赵州桥的特点,并用“‗‗‗‗”勾画(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师:这句话概括了赵州桥的哪两个特点?哪个自然段写了“坚固”,哪个自然段写了“美观”?这种承上启下的句子就叫过渡句。
   六、学习第二自然段及中心句
   1.看图说感受:
   师:这就是赵州桥,第二自然段不仅描写了坚固,还描写了雄伟。
   2.默读第二自然段
   勾出中心句。
   围绕中心句是怎么具体描写的,勾出相关语句。
   语句活动室:
   ①桥长50多米,有9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师:我可以这么说么“桥很长、很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为什么不可以这么介绍?
   ②桥很长、很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师:这是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能去掉“多”吗?
   思考: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样的设计有什么好处?
   3.学生汇报其它句子,引导体会设计的“创举”
   师:这样的设计发生于1400多年前,作者用一个词来高度评价了它,说这是一个?(创举),怎样才能叫创举呢?哪些设计体现了赵州桥是一个“创举”?
   4.复述赵州桥的设计
   结合赵州桥图画,用上“全部......没有......只有......还各有......”复述赵州桥的设计是一个创举,请人上台一边用手指,一边复述
   5.说说这样的设计有什么作用?
   6.再说说其它桥的桥墩作用是什么?感受赵州桥独特的设计和坚固。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的句子,体会赵州桥的雄伟,坚固。
   六、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师: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都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形形色色的龙,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图案精美的语句。
   1.读读课文,找出桥设计的美观之处。
   2.根据图片提示找到相关描写的语句,分小组朗读,这样的图案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还形容?
   3.指导朗读,读出;像活了一样。
   师:所以说赵州桥体现了‗‗‗‗‗,是我国‗‗‗‗。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赵州桥的意义。
   七、资料拓展
   1.赵州桥的经历。
   (赵州桥在1400多年中,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的邢台发生的7.6及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
   师: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对桥又有什么疑惑?这样的疑惑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去探究?
   (鼓励学生找资料或者攻读桥梁学等书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赵州桥为什么又叫安济桥?
   ①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
   ②(出示安济桥的解释,生理解和判断并解释皇帝赐名。)
   北宋哲宗皇帝赵煦北巡时,被赵州桥的雄奇壮丽所打动,赐桥正名为安济桥,取“利贯金石,强济天下,通济利涉,安全渡过,万民以福”的意思。
   八、总结并作业布置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座世界闻名的赵州桥,了解了它的两个特点,更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所以说世界大桥看中国。其实还有一句话是中国大桥看贵州,全中国大桥前10名贵州就有7座,作业:今天下课后,大家去了解一座家乡的桥,下节课分享。
  
   (二)
   《赵州桥》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生字的记忆和理解,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你们看见过哪些桥?
   2.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座一千四百年前的桥。教师板书:赵州桥
   3.师: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样子、地方、什么时间、设计者、材料)
   二、自读课文
   1.读准生字的音,认清生字的形。
   2.从课文中找出写赵州桥特点的句子,用“——”划出来。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检测读带生字词的句子
   (3)交流找到的写赵州桥特点的句子
   三、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指名分段读课文,指名评价。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介绍了什么?
   3.学生可同桌交流。
   4.课文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四、品读第一段,读出自豪,读出敬佩。
   五、品读第二段
   1.品读雄伟:数字、全部、没有、只有、横跨
   2.品读坚固:不容易、既……又……(国务院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也叫大石拱桥,坐落在河北省石家庄东南约四十多公里的赵县洨河之上。它不仅是中国第一座石拱桥,也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座石拱桥。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也是中国十大名桥之一。这座桥建于隋开皇大业年间,由一名普通的石匠李春所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虽然经历过无数次洪水冲击、风吹雨打、冰雪风霜的侵蚀和八次地震的考验,却仍然安然无恙、巍然挺立在洨河之上。)
   3.练说:这种设计,创举。结合练习:用“既……又……”造句。
   4.练说:赵州桥非常雄伟。教师见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六、指导书写:省、举、史
   1.观察,说说要注意什么?
   2.师范写,生练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2.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3.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课文讲了什么?分哪几个方面讲?
   2.师生合作完成赵州桥简笔画。
   A、这座桥没有桥墩,只有拱形的大桥洞。指名读。
   B、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C、师: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以前的桥从来都没有设计过桥身上加小桥洞,赵州桥却有了,并能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三段:
   (1)赵州桥还有什么特点?指名读第3段。
   A、品读过渡句
   既总结了前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赵州桥的坚固,又提示大家这个自然段要讲的是赵州桥的美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
   B、品读美观
   找出写这些雕刻很美的句子读读。
   借助图片,让学生较形象的了解赵州桥栏板上的美丽图案。
   师:这段话中有两个分号,表示连接的三个句子间的并列关系,并列地写出了三种龙的样子。最后一句是前几句的总的说明,这种写作手法是“先分后总”。
   如果把最后一句调到前面去,请同学读一读是否可以?这里的写作手法是“先总后分”。
   C、仿照课文写句子。总分
   看常山石博园图片说话。
   象形石的形状真多啊:有的……有的……还有的……
   石博园里的“满汉全席”真诱人:有的……有的……还有的……
   河里的小鱼真调皮:有的……有的……还有的……
   D、指导背诵
   你喜欢这一段吗?看PPT练习背诵。
   三、结尾升华
   1.师:一个普普通通的石匠,他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建造了这样一座桥,而且这座桥建造在远离今天一千四百多年前,举世闻名,课文是怎样夸它的?指名读。
   你们想夸一夸他们吗?(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赞扬了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
   2.带着这种感受自由再读课文。
   四、课后拓展
   1.除了赵州桥外,你们还知道我国有哪些闻名世界的桥梁?再读最后一段,读出自豪和骄傲。
   2.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富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课后收集
  
   (三)
   《赵州桥》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县、拱”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抓”,会写“赵、匠”等13个字,会写“赵州桥、石匠”等20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赵州桥的雄伟。学习作者的写法“围绕一个意思,将这段话写清楚。”
   4.能用给定的词语向别人介绍赵州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赵州桥的雄伟。学习作者的写法“围绕一个意思,将这段话写清楚。”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写法“围绕一个意思,将这段话写清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孩子们上课前我们先来聊一聊好吗?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桥?
   桥,千姿百态在我们生活中,为我们构成了一道独特的优美风景。
   你们知道吗?我国历代能工巧匠所建造的桥梁,不计其数,流传至今成为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接下来就跟着钱老师一起去欣赏几座我国历史悠久的名桥!
   出示图片:玉带桥:此桥位于北京颐和园内,全桥用汉白玉石建成,拱圈为蛋形,两侧雕刻精美的栏板和望柱,通体洁白、线条流畅。远望犹如一条玉带点缀在碧波粼粼的昆明湖之上,被游客称赞为“海上仙岛”。
   五亭桥:位于江苏扬州瘦西湖内,桥基由12条青石砌成,桥身为拱圈形。由3种不同的圈洞联合,共有15孔,孔孔相通,桥上置有五亭,而且亭之间又以廊相连。
   卢沟桥:坐落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因跨越在卢沟河上而得名卢沟桥。全桥均用白石建成,两边石栏雕柱各140根,石柱头上雕有蹲伏形态各异石狮子485只。1937年这里发生了“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接下来我们再举欣赏另一座历史悠久,世界第一座石拱桥――赵州桥。
   一、直接揭示课题
   1、师板书课题:赵州桥 边板书边强调“赵”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半包围结构走字旁,“走”要写稳,再写撇点。“州”独体字结构,起笔左点。“桥”左右结构,左收右放。
   生齐读课题两遍。
   2、介绍赵州桥的资料。
   课前同学们已经收集了赵州桥的资料,谁能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呢?
   指名学生介绍。师生补充。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课前查找资料的情况,培养学生养成查资料的习惯。】

共 10342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关于教学设计的杂文,杂,其一,一课书,三篇教学设计,各具特色,都是升级、部级公开课的设计预案,值得借鉴。其二,作者研究的内容杂,从2001年至今,集重家之长,完成了三位全国名师的指导任务。“阅读教学不容乐观”这是作者要表达的主旨,呼吁更多学者、专家加入研究行列。教学设计,看似简单,实则关乎教育大计,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载体,更是实施教育改革的一个个铺路石。点石成金,需要大家共同的智慧和努力!感谢赐稿!问候作者!【编辑:马永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纪昀清        2020-02-27 18:12:41
  这是教学设计,属于教案,不具有杂文特点。不是内容杂,就叫杂文。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回复1 楼        文友:孙彩文        2020-02-28 16:45:18
  谢谢指点!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