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因为乐观,所以幸福(随笔)
时令已近严冬,天气愈来愈冷。黄昏时又陡然起了北风,寒气裹在风里不间断地袭在脸上,我不得不从校门口躲进门卫室。
门卫室里站着一名女学生,她不时地踮脚向外望着。没多久,一位妇女开着电动三轮车停在校门口。“老师,我妈妈来了。”说完,那女学生嘴角带着微笑,一溜小跑着就出了门,跑向那位妇女。
女孩的母亲四十岁上下的样子,穿着很朴素。见女儿跑来,她掀掉了身上的挡风被,用双手按着车座椅想要站起来。此时,她脸上的笑容收了起来,眉头变得紧绷,显然她很是吃力。起身后她转过身,一手按着车把,一手按着车座椅,慢慢地向地下迈出了自己的腿,她的动作是那样的笨拙。天呐,原来女孩子的母亲是位残疾人,她的左裤腿里空荡荡的。
女孩也早已跑上前,去帮着搀扶自己的母亲。她的母亲摘掉手套,用双手捧着女孩的脸。我听不见她们在交流什么,但我知道肯定是母亲在对孩子嘘寒问暖。而后,她的母亲转身在三轮车棚里拿出一件羽绒服,然后抖开帮女孩穿上,最后又替女孩将衣服拉链拉上。整个过程她的母亲孤零零地用右脚支撑着自己,竟然没有摇晃。母亲的嘴角翕动着,拍了拍孩子的肩膀。女孩笑着对自己的母亲摇了摇手,进校门口时,女孩也没有忘记对我摇摇手,说了句:“老师再见。”女孩很高兴,她带着灿烂的笑容跑进了校园。女孩是不幸的,但她却让我感受到了她的幸福,一种溢于言表的幸福。
校门外,她的母亲又慢慢地用双手撑着上了三轮车。寒风依旧没有停止,落叶随风打着卷,凌乱的散在墙角。她的母亲开着电动三轮车走远了,寒风似乎没有因为女孩母亲的残疾产生丝毫怜悯之心,一路追逐着打乱了她的头发。我久久地望着这位母亲的背影消逝为一个黑点。
“那女孩挺可怜的。”门卫大爷的声音将我的视线移到他的身上。“我和那女孩是一个村的,女孩她妈遭遇了车祸,左腿没了。孩子她爸为了挣钱,常年在外边打工,可苦了这个孩子。”
“那真是挺可怜的!”我忍不住也唏嘘了两句。
那次学校落实国家对贫困学生“两免一补”政策时,我又遇到了那位女孩。怀着好奇心我和她聊了很多,从聊天中,我知道了每次周末放假,当别人家孩子早晨还在被窝里熟睡时,她就已经开始起床做饭;当别人家孩子看着电视、玩着游戏时,她就已经开始清洗一周的衣服、整理家务;当别人家的孩子进入梦香时,她却还在灯下学习,因为这时时间才真正属于她。
我说,你比别的同要辛苦,她却说她很快乐。她说,做饭时,妈妈会指点她,而且夸她做的饭特别好吃;做家务时,妈妈会一边插着假花一边给我讲故事。我从妈妈讲的故事里懂得:人不能自暴自弃,要学会勤奋,不要向命运低头;每次晚上写作业时,妈妈都会在旁边陪着我,哪怕我学习到深夜……女孩一直面带着微笑和我聊天,丝毫不觉得自己是个不幸的孩子。
聊天时女孩的班主任郝老师也在一边陪着,“知道吗?王老师。这次考试她又考了年级前三名。”“是吗?想不到你这么厉害!”这使我很意外,禁不住表扬了女孩一句。女孩看了我一眼,低头抿嘴浅浅地笑了。
“这孩子学习很刻苦,早操前都会到教室学习。下课基本都是在教室里看书或者写作业。”郝老师继续说着。
“那她和同学们的关系怎么样?”我问。
“因为她学习好,好多难题都会。学生都愿意去找她问题,她也愿意给同学们讲,同学们都愿和她一块玩。”郝老师接着说:“她干活也利索,经常帮老师们收作业。班级里有什么事,她也安排得有条不紊。”郝老师说话时,或许女孩因为害羞,一直低头扣着拉锁。
最后一次见她,是那次陪同资助她求学的好心人去进行家访。她家在村子的西南角上,是一个有着四间平房的农家小院。小院虽小但很干净,屋门前种了几盆月季花。花朵已凋谢,但枝叶透着深绿。屋子里摆着几件简单的家具,客厅西墙上贴满了孩子的奖状。刚刚吃完早饭,孩子正在屋里刷碗,她的母亲正坐在桌边插假花。和那次校门口遇见那次相比,孩子妈妈的精神好了很多。孩子和她的母亲见我们来了,很高兴。她的母亲一再让座,孩子懂事地拿水杯为我们沏茶。
她的母亲嘴角挂着微笑,丝毫没有因为身体残疾、自己的不幸而灰心丧气。“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整天抱怨,愁眉苦脸的。我发现孩子也跟着我整日哭。后来我也想明白了,事情已经这样,还不如乐观去面对,就算为了孩子。咱在给孩子树立榜样不是?”孩子妈妈说话时显得有些拘谨,两只手不停地来回搓着。“打那后,我就乐观的面对生活。腿脚不利索但我还有手啊。我现在插假发每月还能挣个一两千元呢!渐渐地孩子也乐观了,也懂事了,家务活抢着和我干,学习也知道努力了。”说完,孩子妈妈自豪的用手指着那一墙的奖状给我们看。
现在想想,那女孩已经上大学了吧!有时模糊地记不起她的模样,但她的笑容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坚信她一定会有一个幸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