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水润闽南山色翠(散文)
闽南与陕北,相隔万里。闽南的山水,自是与陕北风格迥异。但站在闽南的山中,我竟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我是在一个夏日乘航班飞赴闽南的。离开时,陕北的晴空下,千山万壑被一层绿色覆盖,草木葳蕤。落地时,闽南的山川笼罩在一片烟雨空濛里,苍翠欲滴。恍惚间,就觉得闽南的山和陕北的山很像:都是山连山,连绵不断,像大海起伏不定的浪涛。绿涛汹涌处,山势陡峭;碧波宁静处,低坡和缓。
晚上回到宾馆,再仔细回味,又觉得颇有不同。
陕北的山显得干、薄、淡,即使在雨水丰沛的夏季,山们也会裸露出枯黄的肌肤。阳光燥热,空气干得似乎划一根火柴就能燃起来。树们密密窄窄的叶子会被正午的阳光晒得卷起边来。绿色覆盖了山峦、河滩、平地,但是这绿毯只铺了薄薄的一层。那绿色,有老绿,有嫩绿,却被脚下黄土洇染得有点寡淡,稀稀疏疏的,像大地长了一层细细的绒毛,不浓密,也不厚实。
闽南的山则显得湿、浓、厚。从厦门驱车前往云水谣古镇途中,我们见识了这闽南山色的气象万千。远望群山,郁郁苍苍,烟岚云岫,云雾一会儿像飘带缠绕在山涧,一会儿如棉絮飘荡在山坡。头顶上的天色更是云诡波谲,阴晴不定。阳光普照时,无垠的翠色青得逼人的眼。彤云密布时,天空没有预兆便飘起了雨丝,那些个树木、草地都给洗得发青,更是赏心悦目。
有人突然问导游:“小林,看那个山涧,是烟还是雾?不会是着火了吧?”顺着车窗望过去,只见一团白雾从两道山梁之间的谷底升腾,越扯越长,不多时候,就弥漫了整个山谷。大家都惊讶了,小林则见怪不怪,轻描淡写地说:“是雾啊!这山中潮湿,夏天也会有浓雾。”旅途中,我们也发现,闽南山间朝晖夕雨,乍阴乍晴,山中的空气,永远是湿漉漉的。
闽南的山,到处都是密密匝匝的绿色,浓荫蔽日,像一块巨大的碧玉,润泽着游人的眼。坐落在漳州深山里的云水谣古镇,更是被重重叠叠的绿色包裹。耸立的土楼绿树掩映,房前屋后铺设着绿色的秧田,就连曲曲折折的村中小径,篱笆墙上也爬满了了藤蔓。环绕着小镇的那条长教溪,更是被百年古榕树的绿叶笼罩得不留一点缝隙。
一路所见,这大树、小树,青草、翠叶覆盖着闽南的山,像被浓得化不开的绿色染料洇染。那绿,铺满了道道山岭,像厚厚的绿云,起伏不定;那绿,溢满着道道山谷,像滚滚的绿涛,波澜壮阔。
父亲是一名老兵,曾在闽南驻守过八年。他离开后,不止一次地梦见闽南。他一定是无数次地想念过这块土地,却再也没有机会看一眼。他告诉我:“闽南山多水多。山环着水,水绕着山。那山,一年四季都是绿的;那水,真清啊,连围着房屋的秧田都像一面明亮的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绿树、村舍……”此刻,我站在这闽南的山里,看见了父亲梦中的闽南山水,仿佛和已逝的父亲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
哦,正像父亲说的,闽南多山多水。看见闽南的山,再想想陕北的山,差别就在道道清水里。
在陕北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安卧着我居住的小城。有一条流经县城的小河,也是唯一的一条小河,它叫周河。瘦瘦的河水像大地的毛细血管从干瘪的石山下流过,春冬旱季,它时不时地会断流。夏季,雨水旺时,它的水面也泛不起一朵浪花,更不用说浇灌农田、菜园了。山峦上长些榆树、柳树、槐树,它们把根深深地扎在山的肌肤中,伸向天空的虬枝也只会长些细窄的叶子,没有人会幻想它们能结出些果实来。一年之中有半年时光,群山们裸露着黄色的肌肤。五月,山才开始长出新绿。六七月间,气温升高,雨季到来,山们才会换上一身葱茏的绿装。十月秋风乍起,山上就已经枯叶飘飞。那些坡地、河谷地上的庄稼,全都是靠天吃饭,能不能有一茬收成,全得看老天爷的脸色。
眼前漳州群山里的云水谣古镇,也被弯弯曲曲的长教溪环绕着。这溪水是青绿色的,水面又宽又深。我们顺山路下来,站在水边,看对面的云水谣古镇。水车、屋顶、店铺的招牌,一切看起来都那样模糊又渺远。导游带领我们踩着溪水中的石桥向对岸走去。无数个石桥墩匀称地排列在水中,湍急的水流,在桥墩间打着旋儿,卷起浪花,吓得我这北方人有点眩晕。听见走在前边游客的尖叫声,我更是站在桥墩上不敢迈步。而这样的水,才被叫做“溪”!这里河泊纵横交错,有无数个这样的“水”,被轻描淡写叫做“溪”,对闽南人来说也就不足为奇了。想起绕着我的陕北小城的那条叫做周河的“河”,不免有点自惭形秽。一个“河”字,一定也寄托了干旱的黄土高原人对水的期盼吧?
其实,一道水,叫“溪”还是叫“河”,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水”能不能承担起“水”的使命。说到底,靠实力说话,才是这个世界的通用法则。
陕北的河岸上是漫漫黄土,嶙嶙石山。匮乏的出产,很长一段时间让生活在这黄土高坡上的人们衣食艰难。闽南的溪水边则碧树暮云,繁花鲜艳。水车在风中欢快地旋转,汲取的溪水便浇灌了一畦秧苗,在稻米四溢的清香里,闽南便富足了。
勤劳的客家人在山坡上开辟出层层梯田,有溪水蒸腾的水汽滋润,那一陇一陇的茶树叶片肥厚润泽,在晴空下闪烁着令人欢悦的光芒。原来我爱喝的茶,如铁观音、大红袍、黄金桂、金骏眉、白牡丹……皆产于这云雾缭绕的闽南山中。从厦门,到永定土楼,到漳州龙岩,再到云水谣古镇,一路上看得最多的,是茶叶铺、茶具店、茶楼。在闽南,人人爱喝茶,家家都泡茶。来闽南旅游,话题也离不开茶。有谚“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全身疏通;一天三盅,雷打不动。”闽南人之爱茶,可见一斑。一枚小小茶叶催生出闽南浓郁的茶文化,并形成一道茶文化产业链。
闽南的山间没有荒地,陡坡横坎也挤挤挨挨长满了树木。在闽南长成一棵树,应该是很享福的事情吧?树们不必为了节约一滴水费尽心思,把自己的叶儿缩成细针、水滴形。这里的树叶子长得宽阔又舒展,叶间缀满了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果实。夏日,正是水果成熟的季节。车从山间驶过,窗外的风景总能引起车上游客的惊呼:“看,这么大的柚子!”“呀!红色的香蕉!这么大一挂,有五六十斤哦!”导游小林便自豪地告诉我们,闽南水果除了著名的“五圆一弯”,其他南方水果如枇杷、橄榄、杨梅、芒果等林林总总不下几十种。话刚说完,又引起游客们一阵“啧啧”惊叹。
回程,坐在飞机上,鸟瞰陕北和闽南,同样是连绵起伏的群山。陕北的山如同被蹩脚理发匠理坏的发型,绿得斑斑驳驳。闽南的山因为有水滋养,则万山一碧,翠色苍茫。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山水水,自有其灵性。灵动的水流到哪里就给哪里披上绿色,带来生机,带来鸟语花香,带来富足安康……于是,浸润在碧水柔波里的闽南,一片山清水秀,一派繁荣昌盛。
一滴水,渺小到微不足道;一滴水,又壮观到无可比拟!请感恩大自然赐予生命的每一道水,请珍惜流过生命的每一滴水!
(2020年1月12日于志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