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正】咱(散文)
一
“咱”,虽然看似简简单单一个字却代表无限量的责任,许多“咱”的领头人用细心、耐心、恒心、担当,传递正能量,福泽身边人。
我们单位里有近三十人,班长是退役军人,他,五十大几的年龄,身材笔直,走路带风。班长平时话不太多,出口便带着咱。他言谈举止无不把这几十人团结成“咱”。
换季了,他嘱咐年轻人:“年轻人,实时穿衣,咱不能感冒。”他也会叮嘱年龄大点的同事:“咱有岁数了,不能逞强,多穿件衣服,热,可以脱减,等感到冷,就没地藏了。”
今年春节过后,由于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蔓延,我们突然接到任务:隔离封闭的同时还不能耽误工作。班长对大家讲:“这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咱国家在紧要关头,咱是一个集体,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组成细胞,不能小看这个细胞,咱个个都是好细胞,组成一堵墙坚决抵制疫情,从自身做起,定会胜利。”
这一番话,语重心长直抵内心深处。
此时,我们的工作量加大,看着操作间满满当当的工作,有人发几句牢骚,班长胳膊一挥:“眼是软蛋,手是好汉,套用现下最时髦的话,咱干就完了。”话音落地,他带头行动起来,大家都被他的精神所感染,不再说什么,各司其职,进入工作。在班长的带动下,看似难以完成的工作就这样迎刃而解,当天的任务顺利完成。
班长在大家换衣服的空当发话了:“看看,是不是咱的力量无比巨大,不可被困难吓得,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咱要是强……”班长笑着,没有说下去,我们听懂其中的道理,大家相视而笑。班长也笑:“好鼓不用重锤。咱大家加油!”
班长很少发火,但大家在一个锅里摸勺子,难免遇上勺子碰锅沿,发生点不愉快的事。几天前,俩同事因为一点小事吵起来。俩人你一言,我一语,声调越来越高。
他们的争吵在继续,我的脑子却开了小差,忆起多年前与此事几乎相同的一件事。那时,我还在另一个单位里,倒三班。轮到一个大夜班,俩同事就因一句话,彼此放下手里的活计,剑拔弩张,闹到要大打出手的地步。我们的带班班长,坐在不远处的连椅上,双手垫着下巴,眼睁睁看着,就那样看着。最后是一位上年纪的女同事挺身而出,立在双方中间,用力推搡开双方,舌枪唇剑才得以平息。那位大班长心里一定没有意识到“咱”的重要性,要不然他不会只观战,不制止。可惜,那个厂子后来倒闭关门。我摇一摇头,哎,但愿今天……
我的回忆被急匆匆赶来的班长打断,只见他三步并成两步跑,抢到俩人中间,厉声批说,尴尬的场面才得以缓解。
等到再次上班,那俩同事竟然说笑着同时进入工作间,大家眼目传疑,却猜不透其中内情,又不便多问。而我是个心里不存事的直肠子,抽时间,找机会,悄悄地询问其中一位同事。得到如此回复:班长抽空,避开大家,把我们叫到别处,让我们自己把事端掰开,揉碎,讲明。然后班长帮我们调和,消除芥蒂,使我们重归于好。最后班长强调,“咱”是一家人,决不能说两家话。
二
我有一个群,群员咱们仨。来自不同地方,相互不认识,也没有过多深聊,彼此之间甚至是陌生的。可我们因为共同爱好,因为几句戏言,便借用著名主持人窦文涛先生主持的节目“锵锵三人行”做群名。约定在群里无论谁发出写好的文都要力所能及地挑刺,毫无保留,各抒己见,以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一周前,看到企鹅老师在江山文学网连发的文,篇篇加精,高兴之余,感觉自己懒惰得过分。我突发奇想,何不来个同题作文,题材不限,让“咱”各显神通呢?说干就干,我在群里吆喝一声,得到倦鸟美女的响应。题目《咱》是企鹅老师提议,几经讨论,《咱》这个同题文的提议被“咱”三人通过。
看到题目我首先想到的是那些带“咱”的歌曲。《咱当兵的人》《咱老百姓》《咱们工人有力量》等,对于这些耳熟能详的歌特别喜爱,时不时哼唱几句。这些歌曲给百姓大众带来鼓舞和激励。
已经深夜,想着题目,我还是无从下手。打开百度,哇塞,一个“咱”竟有七种释义。我比较倾向它代表多人的解释。
从陌生到熟悉需要时间的积累。企鹅老师是最勤勉的,建群没几天,他接连发文数篇,其中有散文、小说、还有古韵。散文描述的是身边的小事,笔触丰盈,蕴含亲情。小说曲折离奇,视角独特,充满正能量。读他的文章让我学到许多,更激励着我。无奈自己才疏学浅,只能找出文中的错字,而倦鸟美女提出的建议总是让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可以说在“咱”群里的交流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每个人收益良多。
一个群无论成员多少,都算是集体。既能把五湖四海、天南海北的朋友聚在一起,又可以把同事们拢到一处。近距离接触,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现实生活中用心观察,就会发现身边有许许多多“咱”的故事,让人感动。在我家隔壁小区,有一位以办传统文化教育班为职业的老师。认识他是在一次义工活动中。那次活动是在市府广场举办,众多的义工组织一起参与,面对人山人海,我努力寻找自己参加的组织,就是没找到。只得在群里发消息求救,就是这位老师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回复我。终于我在这位老师的指点下,找到组织,并且认识了他。后来在参加的多次活动中,在某个细节出现纰漏的时候,这位老师都会及时出现,做最恰当的补救,使得事那些纰漏圆满解决。我们对他表示感谢,他反而有些不好意思,“咱聚到一起不容易,参加活动难免有瑕疵,再说是一些小事情,咱不必客气。”面带微笑的他不善言谈,做出的事却那么贴心。
“咱”,是平凡的陪伴。以心相交,坦诚相待。无论遇到什么事,众人拧成一股绳,保持一心。就像歌曲《咱老百姓》里的歌词:都说咱老百姓啊是那原上草,芳草连天才有那个春意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