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战士归队的前一天(散文)
朋友,当你在出发前,如果还有一点点属于自己的空间,你会做什么?当属于你的这一天没人要求你把它奉献,你会怎么办?
在普兰店区莲山街道水门子村的台历上,记录着这样一段文字:于兴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的一名现役军人。2020年1月12日回家休假。大年初一,听到武汉爆发疫情,再也坐不住了。初二一早他就接到通知,要求他立刻返回部队……
于兴双他定好返程票,就和母亲商量:“妈,明天我就要离开家了。虽然我只能在家呆一天,但是国家有难,村里也一定在忙了。我不能这么在家干坐着,我要去村里帮着做点什么。”母亲爱怜地说:“你明天就要回部队了,还是在家准备准备吧。妈妈赶紧给你做点好吃的……”他打断母亲的话:“不行,哪怕还有一分钟,我也要参加抗击疫情。”说着,他就跑出门去……妈妈追出去喊道:“双儿啊,那你晚上早点回来!”
当天一早,他就跑进村委会,主动请缨:“快点给我安排任务吧。”村主任宋长春考虑到他明天就返回部队,今天一定还有很多事处理。另外,他当兵离家多年,好不容易回来一趟,还是让他在家多陪陪家人吧。可于兴双态度坚决地说:“我是个现役军人,更是名共产党员,虽然我只有一天的时间,正因为我非常珍惜这一天的时间,所以我想将它用在为家乡为抗击疫情上。”宋主任感动了,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孩子!谢谢你!这阵子村里啊,还真是缺少人手的。跟着我走吧!”
这一天,他和村民们一起发放传单,排查外来人员,做好登记,宣传新冠病毒的危险性。要求大家了解病毒,引起重视,绝不可以掉以轻心,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狙击战!
春节那几天,不知是因为疫情的猖獗,还是湖北一再告急,人们的心头布满了阴霾,愈发让人感觉寒气逼人,尤其是夜晚。
夜幕降临,一天繁忙的工作结束了。宋主任握着于兴双的手,一再感谢他在假期的最后一天,不顾寒冷和疲劳,为村里的抗疫工作奉献力量,并让他快点回家准备明天归队的事情。谁知,于兴双根本没有离开的意思。他说:“归队是明天,我还有一夜的时间。村里晚上不是需要人值班吗?今晚的任务交给我。”宋主任坚决不答应,一个劲地推着他快回家:“兴双啊,我理解你的心情,也感动你的觉悟。可是你得为家人想想啊。我要是再同意你值一宿的班,你的母亲还不心疼死啦?赶快回去吧!”
战士自有战士决心,战士自有战士的坚定。宋主任的话怎能动摇于兴双的决定。
傍晚时分,母亲就找到他工作的地方,一把攥住儿子冻得冰凉的手,心疼地说:“好啦,你要帮村里抗疫情,妈妈也答应了,你也帮完了。现在赶紧和我回去,全家人都在等你回去吃饭呢……”
战士自有战士的信念,战士自有战士的情怀。母亲哪里懂得儿子的执念。
夜深了。
莲山街道水门子社区的村头巷尾、大路小道上,有个身影在移动着。一双警惕的眼睛在夜幕中观察着、巡视着。正月初二的气温是寒冷的,夜晚的温度更低,低到在外面多呆一会儿也受不了。此时的于兴双如同战士巡逻般地坚守在岗位,没有丝毫畏惧。
那一晚,他轻轻地放慢脚步,仿佛在寻找他儿时的足迹。河岸边笔直的杨树,曾是他和玩伴们嬉戏攀爬的地方;清澈的河水里,他和小伙伴们裸露的身躯曾溅起多少浪花飞扬。莲山,作为普兰店区的中心地带,肩负着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优越的地理位置从来都是人们关注和瞩目的地方。他为了保护家乡而穿上军装,他为了祖国的繁荣祥和而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是要时刻准备上战场!
那一晚,他仰望天空,脚步未停,他是在祈福家乡的父老安康幸福;那一晚,他眼睛未眨,思绪万千,他渴望明天能冲锋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
东方渐渐放亮,露出了鱼肚白……
于兴双带着一身的疲惫,还有一身的风霜,踏上了归队的路程……
第二天上午,在水门子社区的办公室里,所有人知道了于兴双的举动后,被深深感动了。他们欣喜家乡这块淳朴的土地上培育出如此优秀的战士。他们欣慰于兴双的自觉担当和奉献精神,必定会感染和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为莲山的建设,为普兰店的发展做出更加出色的贡献。于是,他们便在台历上记下那珍贵的一页!
于兴双的一天一夜,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奋不顾身的无畏。但是,在国家面临疫情猖獗的严峻形势下,他这一天一夜的坚守和奔波的身影,却在父老乡亲们的心中留下了一幅最难忘的画面,为莲山这块前人洒下汗水的土地上,又播种了一棵最美的胡杨。它虽不高大坚挺,但却时刻准备奉献;它鞠躬谦和不张扬,却随时准备热血甘洒。
此刻的于兴双那张质朴憨厚的面孔上,露出的是朝霞般的灿烂和冲锋前的坚定目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