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母亲的照片(散文)
母亲的照片
1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就要到了了,我的内心深入有种“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惆怅。不论自然界的天气怎么样,我心里都是湿漉漉的。昨夜窗外下期淅淅沥沥的春雨,孩子们都进入了甜蜜的梦乡,我一个人翻出母亲的照片来默默地凝视……
我母亲不喜欢照相,她总是说:“你们年轻,照相好看,我老了,模样丑了,不用照了。”其实母亲很上相的,她的每一张照片都风韵独特。我这里保存着母亲的三张照片,每一张都反映了母亲的一段生活经历。
最早的那一张是我十七岁那年,我报名去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获得了批准,母亲说全家人照一张相吧,以后你们长大了都走南闯北去了,聚集到一起不容易,于是,我们全家老少九口人去照相馆,照了一张全家福,母亲和父亲并排坐在椅子上,我们七个孩子像众星捧月一样围绕在父母的身边,母亲那时候才三十七岁,脸上没有一点儿皱纹,穿一件对襟碎花上衣,脸上带着慈祥的微笑。
那时候的母亲已经完成了她的生育任务,最后一个妹妹的出生后,母亲做了绝育手术,她再也不想生孩子了,生孩子损坏了母亲的身体,并且由于孩子拖累母亲不能出门去工作,家里的经济生活水平一降再降。母亲那时候已经开始打算在工业区五七公社的建筑工地上做小工,她要用瘦弱的肩膀帮助父亲一起挑起生活的重担。
母亲本来不希望我离开家的,她舍不得我离开她那么远,但是家里的经济生活实在困难,已经到了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程度,小妹妹才不到一周岁,还是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四妹妹也才七岁该上一年级了。其他两个弟弟两个妹妹都正在学校读书。母亲实在没有办法用她那不算丰满的羽翼保护我,于是狠了狠心,说:“闺女,家里的经济状况实在不好,没有办法供你上高中了,我也就不挽留你了,你自己出去闯一条生存道路吧。”说这话的时候,母亲搂着我的肩膀,脸上挂着泪珠。我从小心肠硬,很少掉眼泪,但是看见母亲掉泪,我总是经不住会陪着母亲掉泪。
我哽咽着说:“妈,相信你的女儿吧,我已经羽翼丰满,会自由地飞翔的。我必须飞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给弟弟妹妹做个好榜样。”母亲拉住我的手,紧紧地握住,久久不松开。
我离开家以后,母亲天天盼望着我的回信。我当时正在与父亲置气,我感觉父亲不亲我,父亲嫌弃我是个女孩子。母亲识字不多,看不懂信。于是我没有及时给家里写信。正巧路上有四辆运送我们的车出了事故,摔死了7个人,母亲担心这七个人里有我,所以担心加焦急,几天时间白了双鬓。后来父亲打听到我的地址,催我赶快写信回家报平安。我才给父母写了信。现在想起来仍然感觉对不起母亲。
在全家七个孩子中,母亲最钟爱的是我,每天晚上,母亲一边做针线活儿,一边陪我读书,每当这时,我总是感觉母亲慈爱的目光落在我身上,我和母亲很晚才睡觉,母亲不顾自己辛苦,反而来安慰我,母亲说:“俗话说,宁当大骡子大马,不当大儿大女,这话真不假,你跟我们当长女吃了不少苦,放学回家不能做作业,还要干家务活,晚上弟弟妹妹睡觉了才能写作业、读书学习,真难为你了。难得你学习成绩还这么好。”我说:“妈妈,有你陪着我,我很幸福,不觉得辛苦。”
2
我相册里的第二张母亲照片是在河北阜平上苍山村的小南园门口照的,那是父母亲回到故乡生活的第二年,我和丈夫回老家看望父母。我们带着刚买的照相机,给父母亲拍了不少照片,我选了一张父母亲的合影,放在我影集的第二页。那时候父母亲六十多岁,花白的头发,朴素的衣着,和当地农民没有区别。但是,我还是从母亲那种安然、自信的神态中看出了他们和农民叔叔婶婶不一样的地方。那时候,母亲替二叔争取到了退休费,父亲也有退休金,我经常给父母亲寄钱。在我们村父母算是有钱的人,谁家有个七灾八难母亲总是借钱给乡亲们。所以,村里的叔叔婶婶都开玩笑叫母亲“白胖子。”母亲借出去的钱,从来不记账,也不催着还,对方有能力归还,就收回来,否则就算捐赠的。于是村里的孩子们都喜欢帮助母亲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母亲呢,总是准备着上好的牛奶糖,随时给孩子们吃。
刚回去那几年父母身体都还硬朗,他们一起开荒种地,母亲还负责做三个人吃的饭,除父母之外,那个人就是是“疯子二叔”,母亲对“疯子二叔”就好像是对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经常督促他洗脸、吃饭、喝水,他脑子有问题,听不懂别人讲话,唯独对母亲的话唯命是从,因为他特别信任母亲。村里人都说“疯子这几年有福啦,有这么好的嫂子照顾,真正是老嫂比母啊!”
“疯子二叔”冬天穿的棉衣棉裤都是我母亲一针一线缝制的,他的一日三餐都是我母亲给做的,母亲甚至会把苹果削皮后给他吃。母亲在帮助父亲开荒的同时,还无微不至的关心照“疯子二叔”,全村人都夸母亲有个菩萨心肠。
母亲的确有菩萨心肠,她总是对我说:“你们孩子穿剩下的衣服扔掉多可惜,不如寄回来,我送给村里的困难乡亲。”于是我听了母亲的话经常把孩子大人不能穿的衣服洗干净,消毒处理后寄给母亲,母亲根据乡亲们的具体情况送给他们穿。
这一段时间是母亲过得最安详、舒适的生活阶段,她住在村里,与世无争,感觉就像生活在世外桃源一样。母亲这个人头脑简单,喜欢简单的生活,他感觉在农村生活非常开心!
3
第三张照片是我和母亲在烟台海边照的,母亲那天特别高兴。她是来烟台看我的,那时候,我身体很差,不能长途坐车,母亲从兖州改道烟台,专程来看我,我非常感动,带着母亲和我儿子一起去海边,儿子为我和母亲拍了几张照片,虽然阴着天气,照得效果都不好,只有一张效果还可以,就被我珍藏在相册里。那时候母亲已经68岁了,不能自己回家了,丈夫替我将母亲送回老家。
母亲非常喜欢大海,她来过烟台两次,两次都是冬天,第一次赶上了涨潮,整个海岸边都是冻僵的飞蛤,我和母亲第一赶海,母亲高兴地像个孩子似得。第二次母亲来烟台我们赶上了退潮,也跟着海水跑出很远,母亲说:“真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你们烟台有这么丰富的宝藏,一定能生活的很富裕。”是的,母亲说对了,我自从来烟台工作以后,收入增加了,慢慢地有了存款,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父亲去世以后,我曾经想接母亲来烟台生活,但是母亲说:“你爹倒在了第二故乡的土地上,他的尸骨埋在了内蒙古大草原,我会陪着他,总有一天会睡在他身边。”我被父母的爱情所感动了,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只好由着母亲。母亲是一个倔强的人,她走得很突然,没有麻烦儿女。自己匆忙离开了人世间,让做儿女的万分不舍。
母亲离开已八年余了,每当想起她我还是心痛,我总是想:我要怎样做才能修行到与母亲再次相遇的缘分,如果下辈子和母亲能够成为母女,我一定好好守在母亲身边,绝不离开家乡这么远,母亲需要我的时候,我总是缺位。母亲,对不起,如果有来世,一定好好孝敬您!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物、场面等表现对象的细微而具体的刻画。
并不是所有的描写都叫细节描写,只有那些于微小之处表现事物特征或作者情感态度,能够给予读者深刻印象的描写才可称之为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类似电影里的“特写”镜头,把一个镜头拉近拉近再拉近,使观众在视觉和心理上受到强烈的感染。
在文学写作中,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推进故事情节、深化作品主题、创设
环境氛围都离不开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物、场面等表现对象的细微而具体的刻画。
并不是所有的描写都叫细节描写,只有那些于微小之处表现事物特征或作者情感态度,能够给予读者深刻印象的描写才可称之为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类似电影里的“特写”镜头,把一个镜头拉近拉近再拉近,使观众在视觉和心理上受到强烈的感染。
在文学写作中,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推进故事情节、深化作品主题、创设
环境氛围都离不开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物、场面等表现对象的细微而具体的刻画。
并不是所有的描写都叫细节描写,只有那些于微小之处表现事物特征或作者情感态度,能够给予读者深刻印象的描写才可称之为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类似电影里的“特写”镜头,把一个镜头拉近拉近再拉近,使观众在视觉和心理上受到强烈的感染。
在文学写作中,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推进故事情节、深化作品主题、创设
环境氛围都离不开细节描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