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红薯窖(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红薯窖(散文)


作者:同淑君同淑君 秀才,1777.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758发表时间:2020-03-14 12:11:50
摘要:红薯窖的直径大约六十公分,有三四米深。圆形的窖壁两边,各有一行均匀的小土洞,是方便人们下去上来时脚踩手攀的。下到红薯窖的底部,脚踩手攀的小洞两边,各有一个高不到一米、宽四五十公分的小窑洞口,猫腰进去之后,里面有一个高一米二三、面积大约两三平米的小土窑洞——红薯窑,这就是专门堆放红薯的地方。

【丁香】红薯窖(散文) 小时候,在陕西合阳老家,家家户户差不多都有一口红薯窖。当然我家也有一口。
   叫红薯窖,那不用说也知道,是专门用来存放红薯的。
   我家的红薯窖位于后院的东边,也就是桑树和东边土墙中间。至于这个红薯窖是谁挖的,什么时候挖成的,现在我已经无从知晓。
   红薯窖的直径大约六十公分,有三四米深。圆形的窖壁两边,各有一行均匀的小土洞,是方便人们下去上来时脚踩手攀的。下到红薯窖的底部,脚踩手攀的小洞两边,各有一个高不到一米、宽四五十公分的小窑洞口,猫腰进去之后,里面有一个高一米二三、面积大约两三平米的小土窑洞——红薯窑,这就是专门堆放红薯的地方。
   红薯窖的窖口是用砖块或石头片砌成,防止土质的窖壁磨损太快。窖口处也要比周围高出三五厘米,主要是防止下雨水流到窖里面。除了放红薯、拿红薯时,窖口平时都是盖着的。有的盖子用一块木板,也有用一块石板,只要比窖口大就可以了。至于盖子的形状,方的可以,圆的也行,甚至是不规则的一块大片石头。
   由于红薯窖的窖壁狭窄,底部小土窑洞又狭小又低矮,所以,每年秋天挖出新红薯后要放到窖里的活计,都是让小孩子下到窖里做,而大人则在红薯窖上面,负责将红薯放在草笼里用粗绳子吊下去,放完之后又将空草笼吊上去。之后,每隔三五天,又要让小孩下到红薯窖里,把存放在窖里的红薯拿上来一部分吃。
   下到红薯窖里放红薯、拿红薯,这种活并不是很重,但是时间久了腰也很难受。进到红薯窑里放红薯,即使小孩子,也得弯着腰,或者只能半蹲着。放红薯时,一般都是晚上,因为白天要在地里忙着挖红薯,从地里用架子车把红薯搬回来,只有晚上才有时间放红薯。夜晚窖底下太黑,先点燃一盏夜油子(古老的一种灯,个头很小,灯里添食用油),用一个空草笼先吊下去。红薯窑门口侧面墙壁上,有一个专门挖好的底部平整的小窑洞,夜油子就放在里面。因为红薯要摆放时,要一层一层地按顺序放,小心翼翼地摞好,不能让红薯翻滚下来。拿红薯上来时,一般都是白天,不用点灯,下去之后稍微适应几分钟,慢慢地就能看见窖里的东西了。
   大概从七八岁开始,我就要下红薯窖里放红薯,拿红薯了。开始下去上来时,发现我家的红薯窖两边用来脚踩手攀的小窑洞距离太远,竭尽全力还是觉得够不到。有一次,下红薯窖的时候,一不小心,脚底一滑,就直接掉下去了。好在距离窖底不是很高,即使这样,我还是坚持把要放进去的红薯摆放好,又自己爬上来。但是,到第二天睡觉起来,就感觉到腰有点疼。吃早饭的时候,我告诉家人,说我腰疼,结果二姐开玩笑说,小孩子哪里有腰?大家说说笑笑地没有当回事。
   那时,我总在想,为什么大人总说小孩子没有腰呢?这个问题,直到现在我才明白了一点。大概上了年纪的人,经常会腰酸背疼,特别是现在人们成天看电视电脑,躺着玩手机,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更加严重了。
   好在那一次摔得不严重,但是我的腰确确实实疼了一周多,特别是要弯腰扫院子、到涝池洗衣服的时候,疼感更明显一些,但是之后又慢慢好了。似乎也没有什么后遗症,也算是万幸了!
   后来,我独自一人,趁着大人不在家的时候,拿了一把小锄头,下到红薯窖里,在窖壁上的两个小土窑洞中间又多凿了一个小土洞,这样再下去上来时,脚踩手攀的地方间隔就小了,方便了许多。
   红薯窖里,每年十月后挖了红薯,到春节后二三月之时,都是用来放红薯的。其余的时间,基本上是闲置着。平时,窖口都是盖着,以防有什么东西掉下去,也防止人们不小心一脚踩空。一般说来,自己家的红薯窖,家里人都知道,在窖口周围做事比较小心,不会出什么事。但是,如果有别人家的小孩子来玩耍时,偶尔就会有不小心掉到红薯窖里的事情。如我们家的红薯窖,正好在桑树底下。六月初麦子成熟时候,正是桑椹红了之时,村子里总是有小孩子来我家院子里摘桑椹,有的爬到树上,有的在树底下指挥,也有人不会爬树,在地上捡那些掉在地上的桑椹。结果就有小孩子不小心一脚踩空,掉到红薯窖里。幸亏那次运气好,掉下去的小孩没有大碍,第二天又满村子跑了。只是他的父母担心,特意来到我家红薯窖旁边,绕着窖口转了几圈,边转边叫孩子的名字,叫他回来,说是怕把孩子摔得吓着了,专门来给孩子收魂的。
   当然,也有不幸的事情发生。偶尔就会听到,什么地方那个村子里有三两岁的小孩子玩耍,不知道怎么掉到红薯窖里,导致死亡这样悲惨的事情。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人们无处可去,这时总有人说,去红薯窖里呆一会儿,保证凉爽。红薯窖和北方的窑洞一样,都是冬暧夏凉:秋冬时节下去,里面暧烘烘的;而夏天下去到窖里,犹如进入开足冷气的空调房间,凉爽舒适。但是,真正要到红薯窖乘凉,只是说说而已,多数人不见得会真的去。可是,在有的村子里,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有人下地干活,感觉太热了,一回家就独自一人躲到红薯窖里纳凉,结果在下面窒息死亡。也有的比较幸运,很快就给家人发现,及时从红薯窖里将他弄上来,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这种事情之所以发生,是因为红薯窖里长时间没有人下去,空气不流通,导致里面缺氧。有经验的人,在下红薯窖之前,先点燃一盏灯放在草笼里,吊下去,如果灯还能亮,就没有问题,人就可以下去了。也有人先放一个空草笼下去,拉上来,反反复复几次,这样人下去之后也没有什么问题。
   还有,夏天天气炎热之时,许多食物容易发霉腐烂,有时就将一些没有吃完的东西放到红薯窖里,这是一个天然的冰箱。如有时怕馒头发霉,或者会买一点韭菜、香菜什么的,一天又没有吃完,母亲就把剩下的放在草笼里,用绳子将草笼吊到红薯窖里,然后将绳子的另外一头绑在桑树的树杆上,这样就不用人下去。到需要的时候,拉起绳子把草笼吊上来就可以了。
   那个年代的红薯,可真是生活中的一种重要食物,很大程度上帮助人们解决了缺粮的问题。冬天吃饭,特别是早饭,首先蒸一些红薯,加上一锅熬得粘糊糊的包谷糁。人口多,特别是男孩子多的家庭,由于麦子欠缺,就依靠玉米红薯等杂粮充饥,有些人甚至都给红薯吃怕了。人们吃剩的红薯和红薯皮等,吃过饭后连同洗锅水,一起拿去喂猪。我家孩子小时候有时不好好吃饭,先生就说:“你现在多幸福,天天白米细面的,我们小时候成天吃红薯。”谁知道,孩子马上说:“多好啊,你们每天都有红薯吃!”听得我们哭笑不得!那时背馒头上学,到了冬天,其实除了背一袋子馒头,还得背一袋子红薯,否则馒头根本就不够吃。现在的人们,吃红薯却是吃一种稀罕的食物,也有人说吃红薯可以延缓智力衰退和增加人体的抵抗力,能防癌抗癌,能保持血管弹性,对防治老年习惯性便秘十分有效,还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等等的功效。真是时代不同了,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不同了!
   也许,现在用红薯窖的人越来越少了,那时常用的红薯窖,也许将来都没有用了!只是家里的红薯窖,在那个缺粮的年代,却是派上了用场,算是物尽其用了。
  
   二〇二〇年二月二十七日星期四
  

共 27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生活困难年代,一年红薯半年粮,红薯就是保命王。现在的人们,吃红薯却是吃一种稀罕的食物,也有人说吃红薯可以延缓智力衰退和增加人体的抵抗力,能防癌抗癌,能保持血管弹性,对防治老年习惯性便秘十分有效,还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等等的功效。真是时代不同了,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不同了!在祖国北方的红薯产地,家家户户差不多都有一口红薯窖。它冬暖夏凉,是个“天然冰箱”,冬季用于储藏红薯,夏季用于凉爽,但要谨防里面缺氧引起人员伤亡。作者满怀深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与红薯窖的亲密交往,描写得情真意切,场景细腻,人物鲜活,情节感人,能够激发起读者的强烈共鸣。佳作!荐阅。【丁香编辑:孙巨才】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孙巨才        2020-03-14 12:13:14
  感谢作者投稿丁香,祝作者佳作连篇,创作丰收!
回复1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0-03-16 09:41:10
  非常感谢孙老师的精彩编按和推荐!祝孙老师健康快乐!万事如意!
2 楼        文友:孙巨才        2020-03-14 12:20:23
  这篇散文的艺术感染力很强,我一看到它,就不由自主地联想起了自己在童年、少年时期和红薯窖亲密联系的全过程,回忆起了吃大食堂饭时依靠吃红薯保命的苦难经历。
回复2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0-03-16 09:44:57
  是啊,那个年代,红薯让人们吃饱了肚子,让人们度过了饥荒。就拿我们村来说,土地还算是比较多,但是到了冬天,大约有一半或三分之一的食物就是红薯。
3 楼        文友:剪一片天空        2020-03-15 04:26:53
  一篇《红薯窖》,一部记录辛酸苦辣的年代史,细腻,富有感染力,读来亲切,谢谢老师的文。
回复3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0-03-16 09:48:58
  非常感谢文友的关注与鼓励!那个年代,生活是清苦一些,人们每天费尽心思都是为了吃饭穿衣。可是人们还是淳朴一些。而现在,商品经济,金钱在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了。可见不论什么年代,生活有其好的一面,也有其不好的一面。
4 楼        文友:秦雨阳        2020-03-15 22:41:45
  红薯窖它是北方人的天然冰箱。在生活困难的年月,红薯是人们的重要口粮,产量高,有它一家人就能填饱肚子。红薯窖它是一代人的记忆,窖里储藏的是一家人的喜悦,经过窖藏的红薯更甜,所以它更是人们美好的回忆。在农村插队时,我也上下过红薯窖,也帮助窖过红薯,也用篮子吊取过红薯。虽没有挖过红薯窖,可挖过防空洞,没派上防空作用,倒也帮助家人存储冬菜。同淑君老师的《红薯窖》写的很优美,叙述生动流畅,细腻鲜活,非常有感染力,情节也很感人,把读者思绪带到了那个年代。感谢老师投稿丁香,分享佳作!祝老师更多好文章来到丁香,给师友们带来美的享受!
文学是用真情道生活的学问,用最美文字度我心。
回复4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0-03-16 09:56:25
  非常感谢秦雨阳都是一直以来的关注与鼓励。看来,对于红薯窖,您也特别熟悉,也有过相似的经历。只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也许将来都不知道红薯窖之类的事物了。生活在一个巨变的社会,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原始的耕作、手工劳动,也见证了社会的大发展大飞跃的阶段,似乎在短短的几十年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现代的网络世界。这个世界的变化太快,太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了。只是想把自己所经历的、所见到听到的写下来,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记录,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会发展的轨迹。
5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0-03-16 10:03:56
  栽种红薯,得一个过程。春天,先要在大棚里培育红薯苗,等到秧苗长到一尺左右时,将剪下来的秧苗移栽到田里。在北方,由于春季经常干旱,栽红薯时常常要挑水浇灌。夏天,是红薯蓬勃生长的阶段,人们只要定期除草就行。到了秋天,红薯叶子开始有点发黄,特别是霜打之后,开始挖红薯,然后运回家窖藏。
6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20-03-17 13:36:17
  好文佳作为作者点赞!感谢老师把精彩文笔展现丁香!还望老师继续投稿丁香!问候老师!茶水敬上!
峥嵘岁月
回复6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0-03-18 10:37:47
  非常感谢峥嵘岁月老师一直以来的关注与鼓励!问好老师!祝老师健康快乐!
7 楼        文友:樱雪        2020-03-17 14:10:25
  红苕窖——地下粮仓,在30年前,作用很大,储存着各家各户过冬用的菜、粮食,虽说现在用不到了,但当年的往事,对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来说,具备不一般的意义。欣赏乡党老师佳作,春日愉快。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7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0-03-18 10:49:15
  久违了,乡党好!正如乡党所说的:“红苕窖——地下粮仓,在30年前,作用很大,储存着各家各户过冬用的菜、粮食,虽说现在用不到了,但当年的往事,对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来说,具备不一般的意义。”可以说,这是那个年代家庭必备的储藏食物的地方。所以,凡是经历过那种生活的人,都应该熟悉红薯窖。祝乡党春日快乐!万事如意!
8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0-03-19 09:43:27
  马忠民:正泰电气说:@同淑君 你们的红薯窑和我们的好像还有区别。我们的还有控制温度的通风口,要根据窖里温度计测量的温度高低,调整通风口的大小,控制窑里的温度。温度高,红薯烂的快。红薯窖里会有老鼠。老鼠会咬坏红薯。老鼠的贡献是,打窝时的土埋住的红薯放的时间长。看了你的文章,儿时的记忆犹新,感到老乡同学就在身边。感谢你的大作!
  
   @马忠民:正泰电气:看样子你们的红薯窖更高级一些,我们家的简单一点,但是没有老鼠。好像年后一两个月,红薯就吃的差不多了,如果吃不完,就有点坏红薯的味道了。这是我的回复。
9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0-03-19 09:45:11
  田车超
   关于红薯窖,有经验的人在下窖之前,先有扫帚在窖口用力挥动几下,进行空气流通。每年的立春节气一过,就开始慢慢盖窖口,不是一下盖完,而是几天才把窖口盖严。这样红薯不容易腐烂。
   每年放红薯前先洗窖,就是轻轻刮一层土,然后是清扫一遍,并把清扫的土吊出窖。出丑啦,同老师。
   同学田车超:
   我家的红薯窖架子车能转圈圈,高低我把手举起够不到顶,深浅都有六七米。
   关于红薯窖,有经验的人在下窖之前,先拿扫帚在窖口用力挥动几下,让空气流通。每年的立春节气一过,就开始慢慢盖窖口,不是一下盖完,而是几天才把窖口盖严。这样红薯不容易腐烂。
   每年放红薯前先洗窖,就是轻轻刮一层土,然后是清扫一遍,并把清扫的土吊出窖。
10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0-03-19 09:51:36
  同事小贺说:“我也难忘红薯窖,伴随着童年长大的。”
   同事戴春桃说:“美好的回忆,谢谢你抚慰了我的乡愁。”“我们以前都是把红薯散落在床下。”“收藏了,时不时翻看。”
共 14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