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从双鱼开始说起(散文)

精品 【看点】从双鱼开始说起(散文)


作者:八千岁 秀才,1178.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86发表时间:2020-03-14 12:55:31
摘要:曾经的土地可以埋骨!未来的“荒冢”或者是一种奢侈;未来,我也将“尸骨无存”

【看点】从双鱼开始说起(散文)
   每当我思念父亲的时候,我就想起老家;每当我思念老家的时候,我就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
   “双渔”是我老家的名字,好像古人取名字那样,它还有一个喊名叫做“叶方万家”,至于后人如何简称作“万家”也是有其积极的进化过程,而且对于万姓子嗣来说还附有“成功者”的自豪,甚至是炫耀身份的资本。
   我的老家是江南一座典型的耕读乡村,其耕读文化在世代村民日常生活与四季劳作中几乎都有渗透,遗憾的是老家太多的传承已经断档了,或者说传承变做了传说,而传说正在湮灭。
   少年,对一切事物总是那么好奇。我也一样。记得父亲告诉过我,老家每一个地名每一洼水,都是一段厚重的历史。这一点我从未怀疑,何况是父亲说过的。这一点很重要!
   据说我的祖先由山东迁出于南昌垫居,在安仁(现鹰潭市余江区)繁衍,尚不到二百年历史。在改革开放之前,在我的记忆中,它是取“东、南、西、北、中”的天罡方位而建,也有“众星捧月”的儒家思想蕴含其中。它四面环水,前高后低,排水极其方便,几乎每一场风雨之后,都是一次彻底的大扫除,可谓——廷前绿波跃金鲤,深巷何处无清风?每到夏日更是柳影涟涟,荷香扑面。
   全村坐北朝南,西有白塔河兜转迂回与信江合流后绵延到鄱阳湖;正南方向犹如护城河一样的劲溪与外村相隔,世代护佑着这块土地和这块土地上勤劳而礼仪的人们,它的名字就叫“祝妈港”;西南方向不到三公里处便是有口皆碑、厚德载物,郁郁葱葱、兔惊狐跳的“穷娘山”;穷娘山下九十九孔“赵家桥”,远眺如飞虹南北,近观像九十九个倒扣的陶碗上架起九十九双筷子。传说“赵家桥”应“穷娘山”而得。
   村的东头有松涛起伏,松香沁心的“臭皮山”环抱,北踞良田万顷。
   “臭皮山”与“祝妈港”之间的“小处岭”双峰屹立,似乎一对遨游于碧波之上的鲸鱼。相传这对鲸鱼由神仙从东海挑来,所以后人们称之于“双鱼”,也就是村名的今生前世了。如此乡村,看似世外桃源却又是八面通达。虽然山名苟且、水名无华,却每山每水都教育我们应有乐善好施之德,清白做人之心。
   父亲对“双渔”村名的来历做过这么一段阐述:我们的祖先乃入世修行的高人,农忙时耕作,农闲时读书,虽然衣食不济,却下得一手妙棋,而且远近有名,天庭有闻。一天,王母宴请各路神仙,席间也有说起我们祖先棋艺如何精湛,棋德如何高深,于是惹妒蓬莱岛一位神仙与之博弈。正是农忙季节,神仙也不好耽搁时令却又没有合适的礼物补偿,于是神仙从渤海中捞起一对鲸鱼,觉着足抵农家一年稼穑。于是神仙又从泰山拔起一株巨杉做扁担,便不分黑夜一路兼程而来。神仙走到龙虎山时,为当地风景所震撼竟然震折了扁担,因而大鱼掉进芦溪河中,小鱼则跌入“祝妈港”里。由此,神仙羞于空手拜会,也以为上天示意败绩,所以毅然回头。因芦溪河与“祝妈港”息息相连,俩鱼侥幸却感先祖厚德,所以化作“双鱼岭”世代呵护先祖后人。至于由“鱼”变“渔”则是因为老家沟渠纵横、水网密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原因。我依稀记得小时候,只要有水的地方就一定有鱼,哪怕檐下的流雨。
   其实我的老家原本由叶、方、万三姓聚居。先是叶姓败落,后有方家凋敝,于是万姓一家独大。听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万家拥有常住人口近五千人,实属方圆百里的大村,再者万家先辈不仅有读书尚礼的传统也有习武的精神,可谓“不惹事,不怕事”的大家风范。或者这就是万家人引以为自豪的资本。
   父亲说“祝妈港”因村中一位节妇而得。话说祝妈原本寡妇却谨守妇道赡养公婆,从无不当言行,更无不整衣装。某个夏日綄纱,因见溪水流转倒影清丽,所以祝妈心血来潮,又是午后周边并无人劳作,便于溪水中裸体而浴。祝妈尚在茂年原本心身饥渴,加上流水抚慰,自然粉面桃花,娇声颤颤。只可惜天命弄人,祝妈肥美的身体偏偏被村中一男子所见。这男子虽然没有粗暴却也非礼于祝妈。也是那男子虚荣心作祟,竟然口出妄言,说与祝妈有过苟且之事。正所谓:留言无脚四处走,蜚语缺翅时时飞。可怜祝妈因此流言蜚语,而投井自尽了。后因良心发现,也怜祝妈蒙冤,那位男子便主动向族长请罪。男子坦诚了自己与祝妈偷情之事,原本虚无,而是杜撰。
   由此,族长按族规“调戏妇女”而剥其村籍,没收他田产,乃至男子客死他乡。后人认为男子敢作敢当还祝妈一个清白,也算一条汉子,也给后人一个谨言慎行的警示。
   后人因为祝妈原本最要干净而且将死之前有过沐浴,所以称她非正常场合沐浴为“洗尸”。后人为了赎过,也为了肯定祝妈生前的妇道和妇德,便把这一泓清澈而从不枯竭的溪水,叫做“祝妈港”。再后来,大凡村中有老人做古,在入棺之前净身都得到“祝妈港”边取水,仪式上叫做“买水”。这种庄重的仪式,直到我离开老家后还有耳闻。如此告慰逝者警醒生者的传承,教育了后人做人处事当有“清心静身”的德行。
   而“穷娘山”的得名,则是因一位良母而来。故事说村中有一女子,因丈夫进京师赶考,数年未归却依然日日守候、静待佳音,从而终生不肯改嫁。她前则赡养公婆,中则独善其身,后则苦养幼女。后因公婆早死,小叔为了占其家财被迫迁到众山(全村所有的山林)寡居。
   小女子生就一双巧手,绣花织布,各色女工做得精美绝伦,花鸟虫鱼无不在她手上活灵活现,生动有声。她女儿一天天长大,天资聪颖兼有母亲指点,却也事事心领神会,不论是柳枝上的黄鹂还是沾露的梨花,只要在她针下,个个惟妙惟肖、形神兼备,即使路过的飞鸟,恋花的蝴蝶,也常常因她的绣品而断羽折翅。如此绣娘终非凡品,后做了大宋皇后。若干年以后皇后回家省亲,这时母亲已故,皇后痛彻心肺,万箭穿心。皇后听说母亲死前虽然疾苦,却备受众邻善待,并由“众山”供养。为了报答家乡的养育之恩,感激乡民的好生之德,所以皇后在回宫之前,置田产千亩谓之“公田”,用于助学修路,也为供养“孤寡”所用。传说“赵家桥”也是她留下的公德。
   父亲并没有告诉我,老家人无论出门求学还是他乡谋生,都必须从“赵家桥”走过的仪式是来自哪个典故,或者出于何种原因。但是,我所感受的意义在于“路长长,水茫茫;少年当努力,回头是故乡”的教诲!何况,从“赵家桥”出行并不方便,但是这种被人们严格遵从的仪式,直到毛主席撰写《送瘟神二首》前,老家人为了消灭血吸虫而改水造田赵家桥被废,才被迫停止。记得我出门谋生时父亲在桥头送行,母亲却在桥上抹泪。
   与其说我的老家一山一水都有文化,不如说一草一木都在修行。
   我家老屋的庭院外边是一口硕大的池塘,从东到西一溜红条石围成的栏杆。每到炎夏之夜,这里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茶馆那样热闹,吹笛的、说书的、喇叭锣鼓一起上,二胡京胡同登场,哪怕竹节、柳芽都是乐器,即使敲碗击盆也别有情调。
   大家有一个习俗,大凡大婚或者上梁,只要手头上宽裕一点的,面子上光鲜一点的人家,都会请来一个说唱班子,用老家话叫做“打串段”。意思是,将婆媳和美的、教子有方的、夫妻恩爱的溢美之词从先人到当下,一串串一段段串到一起歌功颂德。当然,也有鞭挞小人惩恶扬善。班子一般由三人组成,但与我们当地的“三角班子”有质的不同。他们是一吹二拉三敲打,吹的是喇叭,拉的是京胡,敲打的是小鼓、大锣,而其中一种似钟如磬的悬挂乐器我却始终不认得它。他们唱有独唱,也有对唱,都由拉的角色和敲击者完成。只是不俗,只是高雅之词,其唱词的格式与韵律既像秦辞也像汉赋,唯独没有唐诗宋词,更没有淫言秽语。记得我五叔善吹拉、谱曲,小叔善击打,而堂哥更精于填词,但他们对于所用乐器几乎上手就来。
   可以肯定的是“打串段”也是仪式,也是文化;是高雅的文化,而且还是宣扬文化的文化。记得我有过两次殊荣:一次是婚娶,一次是载誉归来。虽然小叔他们走了,所谓的“曲终人散”。但是,他们那种肃然的表情以及铿锵的唱腔,偶尔也会在我的记忆里醒来。
   如果说“打串段”是文化,那么“捡漏”与“行脚”呢?它们弘扬的又是什么文化。
   老家的“捡漏”断然不是古董收藏行捡漏的意义,而是拾遗补缺的意思。它表现在主家遇到大型牲畜病死时的互助精神。那时候,被接济者断然不会接受现金的资助,而是通过买肉(要知道在那个衣食堪忧的岁月里,病死的畜禽肯定是不会丢弃的)变相接济,只是价格与市场价格并不会有太明显的区别,而且如果事主觉得“捡漏”者家境并不宽裕而拒绝接济,往往会被“捡漏”者误解为歧视!在我看来,老家“捡漏”的习俗不仅仅是接济的概念,还有深刻的“家”教的意义。家字原本是象形字,取有猪有房才是家的意思。寓意如果一个农村家庭缺失了大型牲畜或者不愿豢养,那么这个家就不健全了,家人就会被他人看低了。这种互助精神既表达了邻家也是家的一部分的大局观,也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意义。当然,这一层意义也是父亲教导的。
   当年,我也曾被母亲强迫“行脚”,心里却有被羞辱的意思,也有滑稽的成分。无论男女老少,当然大多是小孩,只要掉到污秽之中,比如臭水沟、比如粪池就会被视同于晦气缠身,于是每个早餐不得食家中米粟而必须行乞,而且行乞者转身后,主人还得望其项背吐痰。虽然我被母亲强迫过“行脚”,但是父亲始终没有为我解释过这种仪式的真正意义,而很久以后我才理解为:既然做错事情了,就要勇于承认和面对,用自己的行为求得他人的理解与帮助。
   老家的耕读文化,固然远不止我所能描述与感受的这些了,它只是沧海一粟,但已经让我当年幼小的心里获得了在价值取向、行事做人方面的良好教育与积淀德行的熏陶。等我老了可以放下其他的时候,希望带一个还不够老的阅历,与对老家耕读文化的追索,回老家一年半载,以寻找、挖掘老家世代人们传用的,富含哲理与精神的词条。像韩少功先生著《马桥词典》那样,也编写一部“双渔词条”。当然不为出名,也不为了获利,只为老家耕读文化的根髓不至于泯灭。最好有所传承!
   父亲,您可以安息了!因为我不仅是爷爷,至少您推崇的耕读文化后继有人。双鱼,你怎么能够安心呢?因为“双渔”村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双渔”村了,碧海样的红花草早已成为深梦中的噩梦,中华一宝的黄红麻已经绝迹,古迹全废,香堂不再。
   我老家的老宅没了,祭祖的坟场也没了。我再找不回可以让许多童年回忆觉醒的影子,再也找不到少年生活的布景。何况,父母的坟茔已经“出土”,太多懂得或者使用过老家耕读文化精髓词条的老人们,已经或者即将过世。
   我的老家,生我养我的土地,你的村民是市民么?市民能成为乡民么?清明将至,人间四月天,谁能听懂我的“乡音”?
   曾经的土地可以埋骨!未来的“荒冢”或者是一种奢侈;未来,我也将“尸骨无存”。
   (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首发)

共 427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我们每个人的老家都有着不一样的风俗和民俗地名文化,这是因为“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的缘故。可以说每一种不同的风俗文化都有着自己不同于他处的特色。而这些不同于他处的民俗文化,都有着丰厚的传说故事作为支撑。文章中无论是“双渔”村,还是“穷娘山”,还有“祝妈港”的地名由来,都有一段足以感召后人的传说故事。还有对小孩踏污的“行脚”教育和互相帮扶的“捡漏”风尚,都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322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0-03-14 12:57:37
  一篇底蕴丰厚且独具特色的散文佳作,欣赏了,问候八千岁老师。不,应该是给八王爷请安!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八千岁        2020-03-14 21:32:53
  非常感谢武总亲自操刀,编按精准,言简意赅 大大出乎医疗玩。所谓君王暗度臣子心,也不过如此
2 楼        文友:只留阳光        2020-03-14 13:06:45
  从双鱼说起,谈家乡,家乡的景,家乡的人,家乡的传说故事,家乡的民风民俗,给读者展现了独特的耕读文化,字里行间渗透眷恋热爱,以及对家乡文明未来发展走向的担忧,实乃一篇佳作。武总的编按简洁准确,学习了。
温暖向上,以心相交
3 楼        文友:八千岁        2020-03-14 21:34:45
  非常感谢武总亲自操刀,编按精准,言简意赅。所谓君王暗度臣子心,不过如此
4 楼        文友:八千岁        2020-03-14 22:29:56
  社长留评,文字生色了。这篇文字其实是我们这些早年跳出农门的人们的心结。故乡是曾经是多么美好的记忆和心里的慰籍呀,遗憾的是值得牵系的东西都被削平,由此心里空空。原来是游子,现在却是游魂。
5 楼        文友:八千岁        2020-03-23 00:32:28
  感谢社长赏评!小时候还有九天过十岁我会说,怎么还不到呀;这时候,还有五年过六十岁我会想,时间过得真快。生命越来越接“地气”了。
6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0-03-23 07:03:54
  恭喜获得精品,祝贺萧翰老师!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7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0-03-23 07:05:04
  错了,错了,应该是祝贺八千岁老师。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8 楼        文友:花保        2020-03-23 11:54:58
  我们的家乡双鱼村大万家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西邻白塔河,东畔狮子岩河,村四周沟溪密布,鱼儿游弋,稻花飘香,甘蔗林立。梨温高速、沪昆高铁穿境而过,将双鱼红石岭夹于其中。双鱼村万家,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为八千岁家乡民俗文化浓厚的散文点赞。祝老兄佳作连连!
历经磨难铸就非凡人生,矢志不移方见英雄本色!
9 楼        文友:陶桃        2020-03-23 22:09:59
  祝贺老师佳作摘精,祝老师创作出更多的佳作分享,致敬!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