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父亲陪我一起成长(散文)
1
我和父亲见第一面的时候,我已经3岁了。那时候,父亲在集二线当铁路工人,我和母亲还有二妹妹在太行山老家生活。父亲由于工作比较忙,三年才休一次探亲假。所以我印象中,第一次看见父亲的时候,我三岁。其实据妈妈说,我周岁生日的时候父亲曾经利用出差的机会回家来过一次,只是那时候我太小了,没有记忆而已。
那次见面,父亲穿着一身铁路制服,戴着大盖帽,形象英俊潇洒。我很想亲近父亲,又感觉有些陌生,于是,当父亲拿着一个洗干净的苹果给我的时候,我夺过苹果赶紧跑开,藏到奶奶怀里不敢出来了。奶奶说:“不要害怕,他是你爹。叫爹爹。”我转过身,扭扭捏捏地叫“爹爹。”父亲拉过我的小手,说:“哎,这就对了。以后爹爹每年都回家来看你们。”
从那以后,我和父亲慢慢地熟悉起来,父亲每天都会从他的背包里变出好吃的东西来给我吃,有牛奶糖,有牛肉罐头,还有各种饼干。等父亲要带着母亲和妹妹去集宁的时候,决定把我留给奶奶爷爷,我坚决不干。但是,无论我再怎么哭闹都无济于事,父亲和母亲还是带着妹妹离开了我,我只好留在老家跟着爷爷奶奶过日子。
当我6岁需要上学的时候,大舅舅去集宁看望父母顺便将我带去,那时候,家里已经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了。我突然间变成了“大姐,”感觉很不适应。
自从我来到父母身边以后,我慢慢地感觉到了父亲的威严,弟弟妹妹可以贪吃,可以偷懒,可以对着父亲撒娇,而我却是行不通的。我必须听父母的话,做一个“小大人,”帮助母亲干家务活儿,帮助母亲照看弟弟妹妹。
一年以后,我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亲却迟迟不急于给我报名上学,我急了,就追问父亲。父亲说,家里没有钱交学费,让我等明年再上学。我听了这话很生气,干什么的钱都有,就是没钱交学费,那叫我来跟着你们生活图得是什么?还不如让我回老家找奶奶,奶奶是最亲我的人了,不会叫我做那么多家务活儿。
正在这时候,铁路子弟小学的聂老师来我家走访,说:“学龄女童必须上学读书,这是国家的政策,没有钱,可以免费,这是铁路子弟小学对子女的优惠。”于是我才有了上学读书的机会。为这件事,我一直感激聂老师,却记恨父亲。父亲曾经给我解释说:“也不是不叫你读书,是想晚一年再去读书,等家里的经济状况好转了再去读书。”我不听父亲的解释,固执地以为,父亲对我读书的事情不重视。
上学以后,父亲总是要求我考100分,90分就要挨批评。说什么你不好好读书就在家看孩子算了。我是个十分要强的孩子,父亲这样说我,更加激发了我努力学习的积极性,每次考试都是100分。
父亲不但要求我学习成绩第一名,还要求我只有弟弟妹妹睡觉了,才能写作业。弟弟妹妹不睡觉,要陪着弟弟妹妹玩,或者帮助弟弟妹妹识字。就这样,我养成了深夜读书的习惯。每天晚上,弟弟妹妹进入了梦乡,我开始写作业、读书和写作文,这时候母亲总是默默地陪着我,母亲一边纳鞋底,或做针线活儿,一边陪着我读书。只有这时候我才感觉自己是幸福的,是母亲喜欢的孩子,可以一个人独享母爱。
接下来那个冬天,奶奶病重,母亲带着弟弟妹妹回老家了,只有我和父亲在集宁生活。这一段时间是我跟父亲单独相处的日子,也是父亲对我最疼爱的日子。每天放学以后,我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和面擀面条,等父亲下班回来,就可以吃上热乎乎的面条了。吃完饭,父亲读书,我写作业,写完作业和父亲一起读书。他读政治书籍,我读小说。有时候父亲高兴了,还带着我下馆子,吃羊肉泡馍,或者羊肉饼。周末,我跟着父亲去铁路工人俱乐部,父亲下象棋;我看书,或者看电影。那时候,我感觉父亲脾气特别温和,从来不发火,总是和言细语地与我说话。于是我深深感觉到父爱的温度,我喜欢享受这种温度。
2
父亲的脾气变坏,是在奶奶去世以后,那时史无前例的运动开始了,父亲由于开荒种地受到了造反派的批斗。他们要割父亲的资本主义尾巴,让父亲做检查,对父亲百般刁难。光是我帮助父亲写检查的次数就数不清了。父亲在单位不敢发火,只能低头认罪,回到家经常拿我撒气。开始只是用很大的嗓门对着我吼,后来就是对我拳脚相加了。于是那时候我认为父亲变了,他不喜欢我了。
那一次父亲错打了我,我离家出走了。虽然父亲主动对我道歉了,说不该打我,错不在我,是父亲心情糟透了才拿我出气的。但是我铁了心要早日离开家,出去闯一番事业。后来遇到了建设兵团征兵的机会,我毅然报名走了。对于父亲来说,他也想让我走出去锻炼锻炼,他感觉我是他放飞的乳鸽;对于我来说就是正大光明的“离家出走”。所以我离开家后,没有及时地给家里写信报平安。父亲和母亲担心至极,几天白了头发,最后还是父亲打听到我的地址,主动给我写信,我才给父亲写了回信,并寄了40元钱。父亲接到信和钱,他落泪了。我想他一定感觉做一个倔强女孩的父亲真是太难了。而我感觉做父亲的长女也是太难了,不管我怎么做,都达不到父亲的期望。
当我考上大学回家的时候,我看见父母亲都已经白了头发,感觉非常心疼。这时候我才真后悔自己对父亲的态度,后悔自己不及时给父亲写信,叫父亲母亲操心了。父亲也认识到打骂孩子是不对的,父亲说:“打骂孩子是无能的表现,自己没有文化,不能用语言说服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只能用简单粗暴的打骂来解决问题,结果问题没有被解决,反而矛盾更加激化。”这时候我已经长大了,我能够理解父亲的处境了。我说:“爹,我现在能够理解你当时的心情,你同时受到政治运动和经济生活两方面的挤压,肝火很盛,正想找个地方发泄一下子,让我撞在枪口上了。我现在理解父亲的难处了。”父亲已经在岁月的磨难中成熟了,他再也不是以前那样爱发火了,我们父女可以心平气和地谈论父亲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谈起我从小的倔脾气……
这时候,我发现父亲对最小的妹妹很有耐心,小妹每天早晨赖床,父亲一遍一遍耐心地叫她起床,还用烤好的馒头干哄她快点起床,说:“你要再不起床,姐姐就把馒头干都吃完了。你看爸爸给你凉的稀粥,都不烫嘴了……”
“爸爸”,这个称呼都和我不一样了,从小到大我父亲都让我叫他“爹”,他说这是中国人的传统叫法,意味着对父亲的尊敬,而小妹妹可以叫他爸爸,这意味着父亲的家庭教育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确实从一个“肝肾火大”的人,面成了“温柔心肠”的爸爸了。弟弟妹妹真的是有福气啊!就连父亲都是这样对待他们的。
3
我在大学读书的时候,经常把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写信告诉父亲,与父亲一起探讨很多人生问题。父亲对我的来信很重视,他总是把我的信粘贴在笔记本上,然后给我写回信,并且把回信的内容也抄写在笔记本上,用以观察我的思想进步动态。
我在大学里学习了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的理论,又跟着社教工作队一起去福建省漳浦地区做了经济调查,我写了《长兴大队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寄回家给父亲看。父亲看了,心情格外沉重,他来信说:“你的调查资料证明你的意见和建议是对的,我们国家的经济是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我们生活在底层的百姓也感觉应该抓生产、促进经济的时候了,但是父亲我担心你的调查报告,会给你带来政治风险,不利于你入党、提干……”
我接到父亲的信,知道父亲担心什么,他被运动整怕了,但是我不怕。我那时候想:“如果大家都不讲真话,那我们的领导怎么才能了解民间的真情?”于是我将其调查报告投寄到《经济研究》,一周后,我收到了编辑部的来信,来信首先肯定了我的出发点,肯定了我们所做的调查和资料的真实性。他说,自从小平同志主持工作以来,调查报告中提到的问题正在逐步达到解决,因此这次稿件就不发表了。虽然如此,我心里还是比较高兴的。我将编辑部的来信转给父亲看。父亲很宽慰地说:“这样就好了,你安心读书吧,你现在还是学生,以学业为重,不要再去搞调查了,你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读书上,多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以便将来担当重任。”
是的,父亲对我的期望值太高了,远不是“孝顺、听话和生活平顺快乐”这样的期盼,而是想让我像男子汉一样报效国家、为国家的建设出力、献策。可是父亲又很怕我的政治工作经验不足,影响到自己的进步。于是父亲总是一边担心我的政治前途,一边有担心我此生碌碌无为。总想在风险和投资收益之间反复地做平衡。可见父亲对我是多么上心!而我只懂得勇往直前,有点不顾后果。
父亲在对我的教育中学会了怎样教育一个有野心的、像男孩子一样敢说敢干的女孩子。我在父亲的教育下学会了认真思索事物的根本原因,学会了谨慎处理一些问题,我和父亲都成长了,父亲学会了做一名优秀的父亲,我学会了做一个理解父亲和孝顺父亲的孩子。
大学毕业以后,我进入一家中央企业工作,同时启动了我的恋爱程序。这时候父亲与我都遇到了新问题:父亲感觉自己心爱的女儿就要被另外一个陌生的男人抢走了,他一点也不了解这个男人,甚至对山东籍男人有看法,他听说山东男人都是“男尊女卑”的典范,于是她担心这个人会亏待自己的女儿,把自己倔强的女儿交给这样生硬的男人手里,他不放心。
于是父亲写信给我说:“你年龄还小,读书还不多,去考研究生吧,听说研究生考试开始了。”这一句话点中了我的穴位,我毅然报名参加研究生考试。但是男朋友不愿意陪我一起去,他说家里着急叫他结婚,他已经快30岁了,他父亲身体不好,想早一天看见儿子结婚。等等。
那时候的我,已经被爱情冲昏了头脑,认为男朋友的需求比什么都重要,于是尽管报名了研究生考试,却没有复习,更没有去参加考试,选择了半途而废!父亲对我彻底失望了,他感觉我自从谈恋爱之后,就只懂得“儿女情长”,忘记了家国情怀。于是,我与父亲之间展开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论战”,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时候,我在工作上也干的不顺利,顶头上司是一个偏心眼,他偏爱那个能说会道的“河南娃,”不喜欢我这个老实巴交的“河北妮。”于是无论我干多少工作,在他眼里都一文不值,“河南娃”不做任何工作,只要陪着上司出差就可以了。这些困顿,我无法与父亲沟通。只好与大学班主任老师说。而老师总是说“日久见真心。”他让我经受时间的考验。
关于选择结婚还是考研这个问题上,我没有听父亲的话,也没有听从自己的内心,而是听了男朋友的话。这件事,我后悔了一辈子。事实证明父亲的话是对的,那时候我要考上研究生,早早就晋升教授职称了。
4
在筹办结婚的事情上,我与父亲的世界观发生了碰撞。丈夫家的长兄,代表他父母来我家认亲,什么也没有带。父亲很生气。说“他这是瞧不起我们家,应该送彩礼来,至少500元。不然带点礼物也行,他们竟然连一瓶酒、一盒点心都没带,这分明是瞧不起人,不拿我们当回事,太不像话了。”我对父亲说:“人家山东人不讲究送彩礼。你就认识钱,想用500元卖掉女儿吗?”于是我与父亲不欢而散。多年以后,我来到烟台,才发现父亲是对的,山东人也有送彩礼的习俗。而丈夫家那么对待我家是对我父母的大不敬!可是这时候已经时过境迁了,只能说明我对自己的父亲还是缺乏了解,而对婆婆家确实特别宽容。
父亲带着对我的失望提出了“带着小弟出嫁;或每月寄钱给父亲”的单项选择题,让我二选一。我选择后者。其实这也不是我一个人的意见,这里面有丈夫家人的意见。他们不同意我带着小弟嫁过来。我当时虽然已经结婚,却没有房子给小弟住,就连我自己也没有住处。心想:“等单位分配了房子,再回家接小弟弟来一起生活,我相信只要有房子,我可以说服丈夫。”没想到,不等我分配到房子,弟弟就出事了。他与人打架,惹出了人命官司。这一下,父亲把所有怨恨都对着我抛过来。看到父亲的来信,我哭得心肺具裂。从此我与父亲有了八年的不见面历史。我只寄钱给父亲,却不回去见面。我感觉父亲心目中弟弟比我重要多了,为了弟弟他可以不要我这个女儿。不管我结婚后是否生活得顺利;生活上有没有困难。一味儿地埋怨我没有带着弟弟出嫁,难道我带着他就可以不出事儿?
在我与父亲冷战期间,我一直坚持给父亲寄钱。我感觉唯有给父亲寄钱才能免除我心里的内疚。一直坚持到我为小妹妹争取了一个上中专读书的指标,我才回家看望父母。这期间我由于心情不好、劳累过度和小产后得不到休息等原因,得了严重的高血压症。我想:“这也许这是我和父亲达成互相谅解的唯一机会,不然,我有可能要叫父亲这白发人送我这黑发人了。”说实在的,我那时候身体情况是不容乐观的。
可是小妹妹并不是读书的材料,她的主要精力都用在和学习无关的事情上,她贪玩、好动,静不下心来学习。于是,我为了迫使小妹妹读书,使尽了浑身解术。最后,终于叫她拿着毕业证走人了。她回家见到了父母亲,我感觉自己卸下了包袱。父亲从此对我冰释前嫌,开始了我和父亲的正常来往。父亲在河北老家生活期间,我经常回家看望他和母亲,每月给父亲寄的钱,随着我的收入增加不断地增加。
后来,我被评上了副教授,父亲很高兴。问:“副教授相当于副处级吗?”我说:“正科级吧。”父亲说:“也行,要是在咱们县城工作就好了,离家太远了。”直到这时候,父亲才开始说:“我现在不缺钱,你儿子正在读书,是需要钱的时候,以后不要给我寄钱了。”而我那时候已经不被钱困扰了,每月给父亲的钱,根本不会影响到我的生活。父亲老年以后心态特别好,对子女非常慈祥,甚至有点看着子女脸色行事的意思。父亲一直想到烟台来看看大海,但是家里许多事情离不开父亲,特别是还有一个疯子二叔需要父亲照顾,所以一直没有看看大海。这成为父亲的终身遗憾。
回想起我和父亲之间的关系,我感觉父亲是在陪着我长大,我的每一步成长都有父亲的心血,父亲这辈子第一次做一群孩子的父亲,他有时候很忙、很累、不知所措,而我也是第一次做女儿,而且是长女。父亲想让长女当一个头羊,将一群“羊儿”带着找到正确的道路上。而我做的不够好,我只顾自己前行,没有带好弟弟妹妹,有愧父亲对我的期望和培养。
无论如何,我和父亲的今世缘份,是今生前世好不容易修来的,当时我没有足够的珍惜,希望能够有来世相见的一天。如果那样我一定服从父亲的要安排,去考研究生,做一个女强人,做一个事业上有成就感的、父亲心目中的好女儿。
父亲,感谢您陪我长大,父亲,对不起,我辜负了您的期望,不过现在还不晚,我会勤奋写作,实现老父亲对我的人生期望!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物、场面等表现对象的细微而具体的刻画。
并不是所有的描写都叫细节描写,只有那些于微小之处表现事物特征或作者情感态度,能够给予读者深刻印象的描写才可称之为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类似电影里的“特写”镜头,把一个镜头拉近拉近再拉近,使观众在视觉和心理上受到强烈的感染。
在文学写作中,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推进故事情节、深化作品主题、创设
环境氛围都离不开细节描写。

1、《作家》吉林长春,可以直达邮箱 ccwriter@263.net
2、《边疆文学》昆明,直达邮箱kmbjwx@163.com
3、《延安文学》yawx1979@163.com
4、《百花洲》371754934@qq.com
5、《黄河文学》hhwxxs@163.com
6、《厦门文学》xmwenxue@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