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恋】 围城日记(随笔 一 )
二0二0年元月二十二日,星期三,阴
上班的我,只是简单地听说肺炎传染,还没要求人人都要戴口罩。当时,谁也没高度警重视,只是轻描淡写。下午三点,村里人小毕说:“路上没人了,你还不回去。”我说:“手上有事,走不了。”刘某说下午过来的,说是到街道领口罩,拿不完,通知我去拿。结果到三点还没通知,我干脆就走了。也是年终放假了。
天色阴沉沉的,大街上,匆匆忙忙的人们,没有看到一个人戴口罩。
二0二0年元月二十三日,星期四,阴
封城第一天上午十点开始。
一大早六点半起床,一切准备好,到老爸家去吃年饭,昨天在家庭微信群约好的。七点十八分,出门总喜欢翻看一下手机微信,有一条十点封城:“武汉市公交地铁等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开通道关闭。”《湖北日报二十三日》的信息,当时,脑袋一片空白,两腿发颤,真不知道是咋回事。本来头天约好要到老爸家吃年饭,我是想看看三个孩子。这下不能去了,完蛋了。因为到老爸那里去,要转乘两道车,就是叫了滴滴,回来咋办,当即,就在家人微信群里留言说:“我无可奈何取消吃年饭。”大弟马上回应:“行。”这好,我像请好假一样地浑身轻松了一截。随后,就是做厨房卫生。做的过程,时有拿手机看看,看有新的消息没?到十点,手机里像雪片般地飞来封城的信息。心想幸亏没去,要不然真难回来。就那么短时间里。看看窗外,小区静悄悄的,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没有人来车往,家家户户关门闭户。其实,这是病态,有人的地方,应该生机勃勃。中午十二点,大弟发来视频,他们给母亲上坟后,就回家吃年饭。吃完年饭的视频,看到他们弟兄两家匆匆地吃,接着就是和阳,晨语两人扫地的视频,随后,就是打道回府,老爸跟在后面送行。看着老爸健壮的样子,心里也安心了。
关于吃年饭的事,就过去了。
这一天,我是在家里做厨房卫生,忙得不亦乐乎。
二0二0年元月二十四日,星期五,阴
封城第二天
今天是大年三十,没有客人来,和老伴在家,又做客厅的卫生,把前台子上的纸全部换完。地面卫生,做做歇歇,反正不能出门,还有窗子上的卫生,边做卫生,边想如今国力强大了,小小瘟疫无所谓。家庭群里传来小弟一家人已经赶回南通了。这真叫人佩服,小弟真灵活,晓得问题的严重性,快速返程,他的决策大大滴对了。以免阻隔在家里。
下午空闲一下,感觉还是写点啥?如今国力强大了,该颂祖国的。后来提笔写下了《瘟疫何所惧》的诗。
这是历史的罕见,
这是科学与瘟疫的搏击,
虽然它来势凶猛,
防范,森严壁垒,
抗击,迅猛传递。
……
当今时代无与伦比,
再不是“东亚病夫”。
而是强国强党强军!
家里只有两人,晚上,草草地吃过年饭,就看春晚。一台春晚看到转钟。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快乐代替了担心受怕。窗外黑漆咕咚,没有喧哗,更没有新年庆贺的鞭炮声。一场新旧交接,就这样冷冷清清地过去了。
二0二0年元月二十五日,大年初一,星期六,阴天转多云
封城第三天
一大早,就把《瘟疫何所惧》的诗发在洪山作协群里,得到大家的认可。其实大家都有家国情怀,认为小小的瘟疫,是可以战胜的。接着就是读《武汉记忆》这本书,因为这是年前,作协傅炯业老师给我的,希望我写一篇书评。当时,我有其他写作任务,就答应年后一定写。恰好,借机会抓紧时间读完。平常上班忙,心里总惦记着。读完好写。我一字一句地读,我读书慢。三餐饭,都是老伴做的。我也不顾别的。这下能安心读书,美哉。刚开始,拿着这本书,是找不到感觉的。慢慢地就找到感觉了。这本书是以武汉历史为主线,沿着发生在三千五百年前的历史写过来的。当我认识这部历史后,对我十分重要。作为武汉市民,是要好好了解一下武汉自己的历史,要不然,就是一问三不知。第一章的历史钩沉,从盘龙城开始,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不错,再说,书是以叙事诗的手法书写的,好读,易懂,何不好好读完,第一天,就读了三分之一。其实,这本书薄,总共也只五千多行诗。
今天上午九点左右从电视里看到驰援官兵到武汉了。看来事情不那么简单,肯定十分严重,要不然国家不会派解放军来。武汉有救了。
二0二0年元月二十六日,大年初二,星期天,阴天转多云
封城第四天
大年初二继续读这本书。美哉!由于封闭在家,感觉是休息的极好机会,想干啥,就干啥。第一天很顺利,哎,感觉来了。写首诗把,于是,我放下书,就开始写,《这个春节》的诗,写完了。书也看了三分之二。
今天汉北诗会要出一期抗疫微刊,要我写《序》,大过年的,人们的行动之迅速,对这场瘟疫同仇敌忾,投笔从戒,支持前方。接到任务,我欣然答应了。
《序》
春晓殷殷,绿野盈盈。岁首当福年,新春暖娇莺。
忽来风烟滚滚寒流急,冠状病毒扰人心。院落云收,垂柳困舞。汉北诗会,迎难而上,挥笔助阵,歌一曲当今豪杰,颂一阙征战盟友。词赋连连,壮语篇篇。满纸赤忱,句句丹心。为中华高歌猛进,为大武汉雄风再起。小小瘟疫何所惧,巍巍战神建奇功。白衣天使今犹在,党和政府送关怀,三军驰援暖人心。汉北诗友,意气风发。困难当头,岿然不动。团结一心,同舟共济。一举歼灭,冠状妖魔,让它有来无回。绿柳舒眉辞旧岁,神清气爽过新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序一发出,编辑满意。
二0二0年元月二十七日,大年初三,星期一,晴天
封城第五天
天气转晴,心情也好多了。书读了一大半,心里有底了。还是和往常一样,早早起床。老伴也起来了。我们吃过早餐,我说出门走走。没有拖累,也没有牵挂。我最大的想法是感受下人少乘电梯的快速感,起码不会拥挤吧。再看看周围的情况。我主要是想积累一点素材,因为有点写作的爱好。我提出出门走走,老伴说:“我陪你去。”老东西很少有这个想法,难得他有兴致。一会,我俩出门了。果然,电梯特快,不用等,一会就来了。出门的时候,走北门。真的大街上没人,空荡荡的,好冷清。心里一阵寒颤。往日人来车往,大过年,都是关门闭户。但是,有两名清洁工仍然坚持岗位的。心想,她们不该死的,她们不会感染。他们是逆行者,向着太阳生,朝着风而行。右手边的小卖铺开门的。没有关门。我们沿着右手方向前行,沿途,我也感觉好清静,拿着手机抓拍一些宽敞马路的全景。真的,好干净、宁静。我拿着手机,站在路中央,对着北洋桥路,园林路,对着拍,一眼能看到好远,好远。镜头也非常清晰。真是好机会。冬日的暖阳照进了大街上,也照得马路亮亮的,感觉以前浑浊、嘈杂些。这会,真干净,真的要感谢那些清洁工,是他们坚守岗位,不辞劳苦得来的。起码比平常人少,车少,也是一大利好。
偶尔还是有一二人从身边穿过。我们笔直往前走,老伴说:“我带你去转个小圈。”哦,走到前面不远,新开的一条路也通了。叫“丰福”路,好开心,因为以前太多嘈杂声,这会安静了,反而觉得是一种放松。我们还是往前走,一会,就到了“江南新天地”小区,我们进去,里面的设计比我们小区感觉略好些。绿化面积宽敞,树也种得好些。成林,成荫。我在那里照了相。后来出门,又想到巷边的林园去看看。我们又往前走,去了林园,这处林园呈长型,是一道围绕小区的绿色屏障,平常这里是周边居民活动的主要场所,这会没有人了。这里道路整洁,树荫浓密,但还是有三二个人出门转转,都不认识,也没打招呼,也没有碰到一个熟人。看来,大家还是都蛮自觉,遵守封闭纪律。防止交叉感染。我们把整个园区走完,左侧大街都没人,平常人丁兴亡。此时,空荡荡。太阳照在树干上,绿的泛绿光,红的泛红光,相互映衬。还有园林那些密密丛丛的草坪地,怎么突然感觉像是回到大自然的天地里。这样的散步,带着压抑进行,也感觉像从没有过的肃穆。健康多重要。人老了,健康就是福。如果病在医院抢救,那不是见阎王去吗。看来只有健康,才能欣赏风景,享受快乐。一会,我们打道回府。不能逗留久了,时间一长,怕出纰漏。
沿途,和老伴一直议论着那些患者,心里多少还是沉甸甸的。仿佛那些患者的哀叹声,在揪心一样地疼痛。庆幸自己没被感染。一路的宁静,倍受病毒的干扰,这不正常。
一个小时的溜达,回来继续看书。大有书香伴我过年之意。因为吃的喝的,年前都备足了。再说孩子们又没来,那么多东西,就只我们二个人吃,好打发。大有快乐逍遥之意。没感觉封闭的难受。从荧屏里看到重播解放军驰援部队来了。心里倍感问题严重性。绝对是出大事了。事到临头,还是懵懵懂懂的。只晓得微信群传递紧迫声,真正严重到什么程度,不知道。既然国家这么重视,电视机里时时传来医护人员辛苦劳累的镜头,心中多有些不安。问题绝对没有说的那么简单。我们必须自觉遵守纪律。再说,又是春节放假在家,何必去自讨麻烦呢。
今天把《这个春节》的诗发在朋友圈里。
这个春节,
在风花雪夜里挺进,
在瘟疫雾霾里漫步,
……
回复说:“说出了大家心里话。”有点自我安慰。晚上接着又写了一篇:《为你点赞,白衣天使们!》,接着就发表在黄陂诗联。
这一天书也看完了,有发言权了。夜晚构思如何下笔。决定题目为《一曲波澜壮阔的历史乐章》
来自微信群的信息:今天晚上8点全武汉市有一个特殊的活动:
在家隔离的武汉人今晚组织大型活动,有愿意参加的一起哈。
@所有武汉人,今天晚上组织唱《国歌》,晚上20:00开始,届时大家打开阳台窗户唱就可以了,请各位邻居把此消息通知到各楼栋群,然后截图发到各自群里,晚八点,不唱不散!19:55:00统一关灯,19:59:50十秒倒计时开始,到1时开灯同时20:00唱《义勇军进行曲》,唱完大喊三声武汉加油!20:09:50十秒倒计时开始第二首20:10唱《我和我的祖国》,唱完大喊三声武汉加油!!!武汉900万人春节大合唱。
推开阳台窗子,看看外面,小区内黑洞洞的,准时8点,有人对着窗外大喊:“武汉加油”的口号。太振奋人心了!关闭了几天,视乎感觉遮天蔽日般地压抑。江城传来《我和我的祖国》歌声时,似乎明天就会大天亮了。武汉大有希望了。歌声的感召力极强,催人奋进。民众的心声,在这一刻大放异彩。虽然外面天寒地冻,但是热情高涨,豪情一并迸发。这是对瘟疫的怒吼,它惹烦了大众的心,忍无可忍。愿武汉吉祥。
宅家不能为国难添砖加瓦,心还是一直惦记。每天守候电视机旁,关注疫情发展动态,关注为武汉积极奉献的将士们。国难出英雄,老人钟南山,李兰娟的事迹,一直都在荧屏前闪烁,感人至深。他们是当今的伟人,历史的英雄。我们不会忘记,武汉不会忘记!
文姐,大赞这好文章,就是让全国人民知道,英雄的域市就是这样自己用热血高歌,用精神在写着大中华。

一一再赞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