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半年的师生情(散文)
说起小学老师,忘记了好几位,可是有位老师,怎么也不会忘记,虽然她教了我只有半年时间,然而足够让我深深地记在心里一辈子。
一
记得那年家乡发大水,房子冲倒了,学校也成了废墟,庄稼也淹了,损失极大。为了避免再次遭受水灾,秋后全村都搬到一处高地。
秋末,新学校建好了。我们这些孩子非常高兴,相约后跑步来到校园,只见空旷的草地上,独幢瓦房成“一”字形,门前是宽广的长方形草场,正中间屋檐下挂着一个铜色的铃铛,那是上下课用作铃声的。这哪像一座学校,远远看来就像是一座庙。不管像什么,有个学校,当然很高兴。
走进空荡荡的教室,没有课桌,只有讲台和黑板。学校要求我们自带凳子,至于桌子,校长说,勤工俭学,做泥浆桌子。我们叫上家长,抽空砌一张像书桌那样的泥巴桌子。趴在上面,浑身粘满灰尘,甚至脸上、手上有时也会粘着洗不净的泥垢。我们大家相互看着笑,有了自己的“书桌”,坐在那里心里还是美滋滋的,每天大家都是笑着来上学。
一切就绪后我们就呆坐位置上,等待着新老师的到来。我们等呀等,好几天过去了,仍不见新老师,大家着急起来,怕耽误了学习。
一天上午早操后的铃声响了,一位清秀而又标致的女老师快步地走进教室。她看上去也就二十岁的样子,中等身材,浓眉大眼,长着一副鹅蛋形的脸,皮肤细腻,白里透红,乌黑的头发,梳着两条不长的辫子,垂挂在耳旁,上面还结着两个黑色的蝴蝶结,好像两只漂亮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她面带微笑登上讲台,点点头说:“同学们好!我叫尚清岚,以后我就是你们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了。由于老师缺编,我一边兼村里的青年书记,一边和大家一起学习,共同提高。希望大家听毛主席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她摆了摆手,示意掌声停下。然后举起手里的书,非常严肃地说:“同学们,由于家乡遭到前所未有的水灾,物质非常紧缺,所以这半年你们就没有课本了,只有老师手上有一本,以后每上一节新课老师把它抄到黑板上,你们每人准备一个笔记本,专门抄写课文,好吗?”“好!”同学们用洪亮的声音回答着。
二
尚老师年轻,有朝气,课也讲得不一般。只见她笑眯眯站在讲台上,认真地在黑板上抄着《珍贵的教科书》。边抄边讲,将情感揉合在书本里,同学们都听得入神。我至今还记得那篇文章的内容,讲的是革命战争年代,延安小学的师生们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坚持学习的故事,课文描写了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
老师用清晰的语言,洪亮的声音朗读,根据内容适当加上一些简单的动作,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深深地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不易。
老师的灵活教学,让我们很喜欢。她还采用分角色朗读,进一步挖掘人物思想内容。然后又找两个同学现场表演。只见那两个同学在老师的提示下,演绎得十分逼真,尤其是那个“张指导员”,为了保护教科书不受损失,用身体挡住子弹的轰炸,鲜血染红了教科书,太悲壮了!教室里又是一阵掌声。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从那一刻起,我越来越喜欢上了这位新老师,更加敬佩她了。我暗暗地想,长大后也想做一位这样的老师。
没有课外阅读资料,老师每天别出心裁变换着讲学形式,还给我们讲故事。课程开设大多根据当地的资源和实际情况而确定的,我们就在这样的环境里中汲取知识营养,愉悦地成长着。
那时,还讲究个半工半读。即一边学文化,一边参加生产队里的劳动。年轻的尚老师很能干,教我们学医。到田头去,去野外挖蒲公英、车前草、半夏……回来后,利用实物,分别讲解各个药草的性能功效等知识。没想到,小小年纪的我们,就认识了这些中草药。更没想到语文老师竟然也是个“医学”老师呢。
三
学校里举办了很多活动,将各个班级逐一规划,弄个特长班。不知怎么搞的,我们班成了文艺班。同学们兴奋之余,担心了起来。大家既不会唱,又不会跳。学校里也没有音乐室,又没有乐器,只有一套锣鼓,一个二胡。
由谁来教呢?没想到,我们的班主任尚老师,毛遂自荐进了村里的戏班子,在那里求师拜学,学会了再回来教我们。乐器不够时,她去村里借来。
没多长时间,我们文艺班在学校初次登台了。记得当时只表演了简单的唱歌,说了一两个“三句半”。尚老师和其他班的同学们拍着手大声叫着“好”,于是,学校便安排我们下田间地头为群众慰问演出。
我们担忧着,平时自娱自乐还行,到群众中去宣传,会不会丢人现眼呢?尚老师安慰我们,她把能够表演节目的学生都组织起来,利用晚上时间,点了冒着青烟的煤油灯,教唱一部分革命歌曲,创作一些“三句半”,编排几支舞蹈。
对于零基础的我们来说,一个扭羊角的动作就要练习若干遍,好多次尚老师和我们一起练到深更半夜,甚至天亮。如此训练十几天后,我们总算能唱起来也能跳起来了,多少有点像艺术班的味道了,也学会了几支舞蹈:《北京的金山上》《我爱北京天安门》《纺织工人》……老师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甜美的微笑。
那天,全班同学排着整齐的队伍,高举红旗,一路唱着革命歌曲,到各个生产小队去慰问演出了。
每到一处我们至少表演三个节目,有大合唱、独唱、舞蹈或者三句半。我们的尚老师紧张地看着,时而点头来鼓励我们。她既是导演,又是化妆师,还给我们穿演出服饰。表演后,她给我们弄水喝,拿东西,看着她额头的汗珠,还没来得及擦,便带着我们下地干农活去了。
在长时间相处中,我们都很依赖于她,大家都将她当成是自己的亲姐姐了。
四
半年后的一天晚上,我去姑姑家玩,却听到一个令人震惊的噩耗。姑姑含着眼泪说:“华娃,你们老师出事了,你姑父和她哥哥都在城里工作,我们俩既是同事又是朋友,真是无话不谈。昨天她来约我一起去城里买东西,我托儿带母的不方便就没一起去。她就一个人骑自行车去了。”“哦,哦”,我竖起耳朵认真地听着。
姑姑接着说:“她才学会骑自行车,技术不好,听说在洪山头下坡处,听见前后汽车鸣笛,一惊慌便从车上摔下来了,然后……送医院后没抢救过来。”
我听了浑身颤抖,泪眼婆娑中浮现着出她美丽的容颜,想起她那双灵巧的双手曾给我好多次编过小辫子,想起她耐心地教我学舞步的,想起她上课时的认真模样,想起她……我的心沉沉的,连连喊着“不可能、不可能。”我不敢相信这个事实,她这么优秀,又那么年轻,怎么就……
我踉踉跄跄地回到家里,一头扎到床上,抽泣了半天。
安葬那天,北风呼呼地刮个不停,似乎大地也在悲恸,山河也在哭泣。我们全校师生都来了,胸戴白花来给她送行。女同学们三三两两地抱成一团,哭声一片。那场景,至今都无法忘记。
虽然我们和尚老师相处不足半年时间,她的一言一行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她是我们人生路上的引领人,既是老师,又是亲人。
尚老师,虽然我与你只有半年师生情,可是这些年来,我常常会想起与你相处的那段温馨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