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暖】千年南丰(散文)

精品 【晓荷.暖】千年南丰(散文)


作者:刘克邦 童生,543.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95发表时间:2020-03-25 10:36:11

千年,是令人肃然而生敬畏的字眼。它代表了时光的绵长与厚重,也勒刻着沉甸甸的沧桑与不朽。
   九月,金风飘来瓜果的缕缕清香,将我与其他来自天南海北的文友们迷醉在旖旎的南丰。
   尤其是,“千字号”的名片——“千岁贡品”“千载非遗”“千古才子”“千秋古窑”“千年古邑”接踵而至,如山间波光灼亮、汩汩而淌的清泉,一阵阵叩击我的心弦。
   我止住脚步,躬下身来,掬一捧在口,心脾清爽而心旌摇曳……
  
   一
   一帘烟雨,万亩平畴。南丰之美,在一植一木间,在自然孕育的生灵万物间。一种水果,能成为朝廷贡品,已属难得;若是千年如斯,从未断绝,成为千岁贡品,则更是世间所稀了。
   平日里,我喜欢吃“南桔”,却从未考究其产地,更不知它还顶着“千岁贡品”的桂冠。到了南丰,才知“南桔”就是南丰蜜桔。
   儿子三岁时,邻居送来些金黄小南桔。他吃了两个,太好吃了,舍不得再吃,余下的几个视为珍宝,搁在茶几上。刚好我出差回来,口渴难耐,不管来由,全把它吃了。儿子回头不见了“珍宝”,伤心地大哭起来。动了他的“奶酪”,得赶快弥补上。跑下楼去,从街头到巷尾,寻遍了所有店铺,哪里有南桔的影子?沮丧之下,只好买几个本地桔子交差。儿子见此桔非彼桔,噘着嘴,眼泪唰唰下来了。
   掠了儿子的爱物,我后悔莫及,好长时间都心绪不安。
   那时候,南丰蜜桔已根植于我的内心。我不时地想,南丰,该是一片何等神奇的土地,能产出如此美味的桔子?
   也许,是冥冥中的一种安排,时隔数十年,我竟然踏上了南丰的土地,方知南桔“身价”不菲,且来头不小。
   南丰,就那么从容地铺开近20万公顷的天光云影,真实地展露在我的面前。
   原来,南丰种植蜜桔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唐朝开元年间便已成为皇室贡品,享尽珍馐的唐玄宗和杨贵妃很难看上一般瓜果,却独爱南丰蜜桔。至此之后,历代皇宫的贡品中少不了南桔的身影。
   水南村,位处南丰城郊,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主席去苏联给斯大林祝寿,见面礼之一就是水南密桔。斯大林品尝后,连称好吃,誉其为“桔子中的皇后”。
   1951年11月15日,水南村蜜桔丰收,刚获得解放的村民为了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将一千斤蜜桔和一封感谢信寄往中南海。这封信不久被刊登在《江西日报》头版,成为轰动一时、家喻户晓的佳话。
   为了礼赞,也为了纪念,南丰人称这片桔园为“国礼园”。
   踏着细碎而温蔼的阳光,迎着裹挟桔香的秋风,我们走进了这个园子。
   国礼园中心,有一座文化广场。广场面积不大,但玲珑别致,美观大方,水池、护栏、花草、牌匾簇拥,石碑、雕塑、图腾柱、文化墙点缀,桔林、门楼、游道、观景台陪衬,生态与艺术辉映,天然与人文融合,组成一幅典雅、绚丽的实景画图,称它“豪华自然生态舞台”最为贴切,水南村的重大庆典活动都在这里进行。
   广场中央,有一座铜质群雕,述说着一个远古神话:很久以前,在一棵桔树下,神婆一边品着桔子,一边向守树的后生传授种桔秘术——“两截接起生”。憨厚的后生毕恭毕敬,仰首聆听神婆的指陈。打那以后,南丰人就掌握了桔树的嫁接技术,使得香甜可口的蜜桔历经千年,永不变异。
   画面人物形象逼真,故事生动感人,喻意深刻而隽永,彰显了苍穹大地对百姓的眷顾与关照,也颂扬了南丰人勤劳与智慧的神圣和伟大。
   漫步桔林小径,仿若置身人间仙境。蜜桔飘香,葱蔚洇润,在时空变幻中,幽静的桔园散发着迷人的光亮。
   那是时光的金色碎片,在历史的深洞里无限延伸,拉长……再闭上眼睛深吸一口香甜的空气,便能看到千年的物事沉浮——帝王宠妃在阳光密实的树林里衣袂飘飘,红拥绿扶,好不惬意!
   头顶上,冷不丁一个青黄待熟嫣然含笑的桔子敲击脑门时,方如梦初醒,从浮想联翩中回到现实。
   望着眼前满树密匝匝、水灵灵、圆嘟嘟的小桔果,我禁不住心动手痒起来,凑上前去,轻轻抚摸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嗅嗅沁人心脾的桔香,聆听大地的胎音,感受大自然的恩惠……
   东道主告诉我,全县像这样的乡村桔园比比皆是,漫山遍野,房前屋后,都摇曳着桔树婀娜多姿的身影,年复一年源源不断地向人们馈送满树的密桔。
   全县32万人,有20万人种植蜜桔,5万人营销蜜桔;280万亩土地,种桔70万亩,年产桔26亿斤,产值120亿元。不仅畅销全国,还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居全国首位。
   南丰不光产销蜜桔,还以蜜桔为资源,加工制作蜜饯、桔糕、桔子饼干、桔子汁和桔花茶,开辟赏桔、摘桔和桔园民宿的观光旅游业,将桔子效益发挥到了极致,为南丰人带来了丰厚的财富,也带来了美好的梦想。
   “老祖宗的奠基”“老天爷的恩赐”“老百姓的汗水”。在古朴、清幽的国礼文化馆,我看到了以此为题的三块展板。
   一个“老”字,土得掉渣,但实道,亲切,别出心裁,饱含深情。毋庸置疑,这是对南丰蜜桔最好的诠释和礼赞!
   千年已远,青山愈老,而南丰蜜桔观照众生的悲悯之心却未曾老去,日渐熠熠生辉,福泽绵长,甜了南丰的百姓,也迷倒万千钟情于它的桔迷们。
  
   二
   南丰,不仅仅只是一味的云淡风清,它更有着难以为外人知的永恒的孤独感。
   正是这份孤独,让它卓尔不群,让它丰饶多姿,让它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精神疆域和生命哲学。
   南丰傩舞,闻名遐迩,享誉中外,是南丰又一张靓丽的名片。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中国古代民间舞蹈活化石”。
   这是一种自由奔放、充满艺术灵感的地域性民族舞蹈,是生命之舞,力量之舞,人民之舞。人们用最初的原始,懵懂的认知,生死的波折来表现人生中的情感和欲望追求。
   南丰傩舞源于民间,传于民间,更滋养着民间,福泽了民间。据史料记载,从汉代起,南丰就有傩舞,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沿袭至今,经久不衰。
   东道主告诉我们,全县有傩舞班子百多个,会跳傩舞的数千人。逢年过节或喜庆的日子,各乡各村没有不跳傩舞的,人们用自己发明的舞蹈来驱鬼逐疫,“以靖妖氛”,崇拜自然与神灵,表现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千年的星移斗转,物是人非,傩舞经过一代又一代南丰人的传承,保持了自我的风骨与独特的魅力,也赋予了这方土地鲜活与旺盛的生命力。
   南丰傩舞,剧目丰富,服饰、面具花样百出,表演的故事也精彩纷呈,中央电视台还曾来这里拍过专题片呢!
   想想就觉得来到南丰,不看看傩舞,也是会留下说不出的遗憾。还是要到现场去看看,才能跟这千年的历史一道演绎风云岁月,留下珍贵的记忆。
   记得那天看的是《傩公傩婆》的经典节目。只见两位表演者分别头裹白布头巾,面戴白色面具,手系绿色袖套,身着红底白花长褂,分别装扮成傩公和傩婆,踏着鼓点悠然出场。
   傩公在前,银须飘逸,步履矫健,气宇轩昂;傩婆随后,慈眉善目,温婉若水,亦步亦趋。两人配合默契,似跳似舞,亦庄亦谐,时而急骤,时而舒缓,时而欢快,时而凝重,神秘而诡黠,端严而风趣,赢得观众一阵又一阵掌声、叫好声和赞叹声。
   我看不懂这段傩舞的具体情节,但从他们肢体语言中揣度,里面有波折,有苦难,有体贴,有恩爱,有生死,有繁衍,还有美满与幸福,一定是一段男耕女织、祈愿求福的远古佳话。
   晚上,我们走出宾馆散步,来到文化广场。
   广场一角的灯影下,四五十人聚集在一起,有男有女,女的占多数,大都四五十岁年纪,个别年长与年轻的夹杂其中,看样子应该都是附近的居民。他们头戴傩舞面具,或拿扇子,或持拐杖,在一位教练带领下,摇头晃脑,手舞足蹈,原来都在学练傩舞。
   他们虽然熟练程度不一,动作也不甚齐整,但都聚精会神,超然物外,全身心投入。看得出来,在他们的心目中,这个世界除了傩舞之外,什么都不存在。
   我们湘西也有傩舞,但是会跳的人寥寥无几,大都只在祭祀现场和文艺表演舞台上呈现,是民间法师和专职演员的“专利”,像眼前如此众多群众喜爱和参与,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广场中央,几辆货车停在那儿,十几个戴着安全帽、身穿工作服的人在紧张忙碌着,卸的卸车,搬的搬货,扯的扯线,搭的搭架子……
   一座临时搭建的大舞台已初步成型,支撑舞台的钢管支架像蜘蛛网一样不断向空中延伸,一块巨大的电子屏正在起吊,一大堆装运音响、灯具的大铁箱码在一边。看架式,场面不小!
   经打听,才知再过几天“中国舞蹈协会·南丰面具舞蹈文化周”开幕式和联欢会将在这里举行,有来自非洲、南美洲、东亚和云南、甘肃、吉林等20多支国内外表演队参加,南丰傩舞将作为主打节目登台演出。
   遗憾的是,我们的采风活动届时已经结束,无缘观看到这场盛大、精彩的傩舞表演。
   我知道,举办这样一场大型活动很不容易,花费的人力、财力、物力一点都不轻松。我不得不佩服南丰人的眼光与智慧。
   他们不仅珍爱和痴迷傩舞,悉心保护和传承千年非遗,还煞费苦心、不遗余力地加强与其他地区特色文化的合作与交流,在推广和宣传南丰傩舞的同时,不断丰富千年非遗的内涵,提升本土传统文化的品质。
   南丰的秋夜,是凉爽的,也是火热的。我们倘佯在南丰的夜色下,早已被璀璨的千年非遗感染和陶醉!
   “傩舞之乡”,真的是人民的舞蹈,名不虚传!
  
   三
   苍穹淡远,群山如赋。一个地域有丰富的物产、独特的人文,必然能孕育出优秀的人才。
   人才是一个地域最为持久、影响最为深远的辉煌名片,震古烁今,永不消逝。也许,理解了它的人文传承,才能真正读懂一个地域的精神史。
   来到南丰,方知这里是“唐宋八大家”曾巩的故乡。我顿时恭肃起来,这是南丰最有分量、最有人文蕴藉的名片,无论时光怎么流转,文学长廊里始终伫立着这个彪炳史册的南丰人。
   东道主送给我们的礼物,暗示了这个地方的人看待世界的角度。一见面,每个人就得到一套装帧精美、文本厚实、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曾巩文化丛书》。
   我如获至宝,顾不上一路舟车劳顿,一头扎进丛书中,沉浸于曾巩文化的斑斓中,放飞思绪,穿越时空,与这位千年才子来一次心灵碰撞与对话……
   说来凑巧,曾巩的童年、少年和青年,与我的身世有着惊人的相似,都遭遇了太多的不幸。
   他自小由继母带大,父亲遭陷害被罢黜官职,生活陷于极度贫困;我自幼丧母,父亲在时代洪流中被打成了“右派”,成为社会的“弃儿”。
   他身居陋室,躬耕垄亩,寒窗苦读,39岁如愿以偿,科举考试金榜题名;我家境窘迫,缺衣少食,边干活,边自学,上世纪70年代末参加高考,跳出了“农门”。
   他步入仕途,体察民情,关心民生,勤于政事,刚正不阿,深受百姓的拥护和爱戴;我参加工作,知恩图报,如履薄冰,尽己所能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情,也算是自我感觉良好,于心无愧了。
   与曾巩相比,我所经历的一切算不得什么,他遭遇的困苦与磨难、付出的艰辛与努力恐怕要多我十倍、上百倍。
   我无意与曾巩相提并论,更不敢不知天高地厚地张扬与炫耀自己,是打心底里崇拜和敬仰曾巩的刻苦、坚忍和顽强,借此文字在情感上拉近与千古才子的距离,抒发我对生活艰难、读书辛苦和获取成功不易的切身体会,从而学习和追随他的奋斗精神和无我境界。
   夜已深,难入眠。我掩卷移步窗前,看万家灯火,如星光闪烁,将整座县城照得通亮。以千年才子命名的子固大道,灯火辉煌,流光溢彩,像一条永不知疲倦的火龙,逸兴遄飞,摇头摆尾,自东而西穿城而过,延续着白天的繁华与暄腾。
   千年古邑,今非昔比。先古们遗传下来的璀璨文化,在新的时代已赋予了新的气象、新的涵义和新的使命。
   倏忽间,我恍惚看到,一个高大的身影在冉冉上升……
   第二天,我们起了个大早,坐车来到曾巩纪念馆,有幸参加了南丰县举行的纪念曾巩诞辰1000周年祭祀典礼。
   许是秉承南丰先生生前的风尚与节操,没有华丽的装潢与粉饰,也没有热闹的声乐与歌舞,人头攒动间,一条横幅,两块展板,四对大花篮,简约而庄重,肃谨而热烈,依然烘托出活动现场的隆重与喜庆。
   在主持人与嘉宾简短而深情的致辞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作家、曾氏族人和本地的民众虔诚向曾巩塑像三鞠躬,由衷表达对千年醇儒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我们步入纪念馆,聆听讲解员的讲解,浏览一幅幅图片与文字,感叹曾巩的文学才华,更被他的立身素养和亲民情怀深深折服。
   曾巩入仕前,就忍辱负重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以身作则带领弟妹们辛劳耕作,刻苦攻读,终于曾门同榜六位进士,时轰朝纲与乡野。

共 612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讲述了千年南丰的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美名远扬的水果——南桔、舞蹈等,南桔曾经是千年的贡品,也是当下人们最喜欢的水果之一。千年南丰不仅环境优美,而且还是唐宋八大家曾孔的故乡,文中对曾的生平做了比较全面的概括,让读者对其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南丰的厚重的历史文化,让人感叹不已,而南丰优美的传统舞蹈更是吸引了众人的眼球。读了此文,竟然勾起了小编想去南丰一游的强烈愿望,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也能一睹千年南丰的娇美的容颜。这篇散文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是篇很耐读的美文。此文表达了作者对千年南丰的无比赞美之情!感谢您一如既往支持我晓荷社团,祝创作愉快!佳作推荐赏读,欢迎继续投稿!【编辑:张爱珍】【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3300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张爱珍        2020-03-25 10:39:12
  学习欣赏老师佳作,力荐赏读!
2 楼        文友:张爱珍        2020-03-25 10:40:16
  欢迎继续投稿!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