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家乡人物之老金(散文)
“细妹,今天还两眼冒金星啵?”
身后传来一阵声音,不知是安慰还是嘲笑。
老金俯视着我,满眼笑意。我白了他一眼,“哼”了一声转身就走。心想,这乡巴佬竟敢嘲笑我!他怎么知道我两眼冒金星的事?
那时我刚下农村,十四岁。哥要我打猪草,打少了猪不够吃,哥说我,我顶嘴,哥就甩了我一巴掌。当时的确两眼流萤乱舞,我第一次体会到了眼冒金星的味儿,便委屈地哭了:“妈……哥打得我两眼冒金星了!”正好老金经过,故有第二天一笑。也因此,我认识了老金。
老金约三十来岁,瘦高高的,不俊不丑。一年四季只穿黑白二色,头发很短,像个毛芋头。虽然名字不错:金道龙。可人却蔫不拉叽的,耕田、耙地、插秧、割稻样样都不在行,只在禾场里晒得谷、在田里划得行,难怪男人女人都不拿正眼看他,他那像个庄家人?
可这蔫茄子,有一天却使我刮目相看!我没有想到老金有一个不同于乡下人的地方。
那天扯早秧(那时插秧任务到人,秧各扯各的,谁扯谁插。老金不会插秧,却每天主动来扯秧,扯了随便给谁,也不索要公分),我和老金一垅。队长的女儿桃仙嘻嘻哈哈从田埂走过,因为弯腰扯秧洗秧,胸前湿漉漉的。老金直起腰,满眼欣赏,一句话轻轻脱口而出:“好一似梨花带雨!”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连忙追问:“你说什么?你说什么?”老金掩饰地一笑:“没有什么。”便又低头扯秧去了。我奇怪了这句子老金从哪学来的。多少年以后我才知道,这句是形容原形容杨贵妃哭泣时的姿态。后用来以形容女子的娇美的句子,它出自于 唐·白居易的《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我目瞪口呆地看着比农民还农民的老金,发现自己好蠢!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么久了,竟看不出老金有打不见得现形!真是人不可貌像,海水不可斗量啊。我们都错看老金了。
原来,老金并非土著,是青岛某工学院毕业的学生,没工作多久,便因了什么政治原因遣返回乡了。知道了这些,我对他尊敬了许多。
他看我好学又无学可上,也就倾其所有,边干活边给我掉书袋子。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何以也?水土异也。”许多年后,我查过《史记》,他这几句与原文有出入。但有他这几句话垫底,正宗的《晏子使楚》我倒还背不出了。
因为小,下农村务农一年后,我又读了两年中学。在那个年代能坐到课堂上读书还真不容易。
那是个夏天,太阳毒辣辣的。公社开万人大会,批斗现行反革命分子,中学生都参加。会场就设在中学操场,高音喇叭亢奋地叫着。土台上,竖着三个弯腰低头的黑乎乎的反革命分子,看不清其面目,如下黑压压有人群,全校师生都来了。
突然,我从喇叭里听到了“金道龙”三个字,我一惊,连忙挤上前去,见中间那个“毛芋头”,赫然便是老金。三个彪悍的武装民兵,站在三个反革命分子后面,金刚怒目,揪住他们的头发,令其抬头亮相。然而老金头发太短,揪了几下揪不住,只好揪他耳朵了。我心里一紧,老金怎么了?他犯了啥罪?内心好沉重,不由为老金担心起来,也不知道老金以后会怎么样,他能受得了么?
万人大会开了一上午,天热,人们纷纷寻找树荫,台上那三个人额上冒着油汗,每人拖着一尺多长的鼻涕荡着。我那时还不知道“斯文扫地”之类的词语,只是觉得心里难受,难受还不能对别人说。耳边有俩知青感叹:“不是养尊就能处优的,要处优才能养尊。”我悄悄地离开了会场。
约一年后,老金从监狱回来了,依然务农,我依然向他讨教文史知识。但我从未问过他到底犯了什么罪。我那时还小,总觉得不够当他朋友的档次,不敢贸然问他,生怕触痛了他的伤口。怕他难过,有些东西只能放在心底。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是他主动告诉了我三件事:
一、他是冤案,是无罪释放得。
二、在监狱里有一特别好的发现:用手心捂膝盖,可以御寒(我试过,果然!)。
三、问我要不要机械设计制造方面的教科书。
可惜我年少不懂事,说那些书我看不懂,不要。他满脸落寞地说“那只能做卷烟纸了。”我不知道这样说会不会伤老金的心,他是多么想把自己的知识传下去啊。
老金是有家的,妻子球球姐,脸圆圆的,白白的,一对长辫子甩呀甩,说话软软糯糯的,大家都喜欢她,说老金有福气,得了个好媳妇儿。后来有了儿子,小日子过得清贫而安逸。老金落难了也没有离开老金,这样的老婆是经得起风雨的。
二十岁那年,我离开了郑驿公社,去了沙坪,再也没有见到过老金了。问起过,说他后来当了民办老师,又转正成了公办老师。
算算他也应该八十高龄了吧?身体应还无恙,下次回桃源,我得去看看他。但愿老金过得好,享受天伦之乐安度晚年。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