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多姿多彩的中学(散文)
写下这个题目,忽然就想起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句:生如夏花之灿烂。是啊!那如夏花般灿烂的中学时代到现在还浮现在我眼前。不能忘记课堂上那些朝气蓬勃、挥斥方遒的意气风发;不能忘记操场上生龙活虎、你追我赶的火热场面;不能忘记课余时间唇枪舌战、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慨。那不能忘记的还有很多很多,中学时代,正是一个人打下知识、素质和能力基础的奠基时代,也是一个人人生中的黄金时代。
我的中学时代是在莒县二中度过的。莒县,是坐落于鲁东南当时隶属于临沂地区的一个县级行政单位。虽然莒县只是一个县级行政单位,但莒县的历史和文化极为悠久灿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莒县就已被分封为“莒国”,并留下了战国四公子之一小白避莒的故事。在历史上的县级单位,敢以国自称的恐怕不多。但莒县就是其中之一。莒县二中当时莒县唯有的两所重点中学之一。它坐落于莒县县城东部的东关区,与莒县水利局紧紧挨在一处。我在莒县第二中学度过了大约六年的学习时间,初中和高中时代(1985年9月——1991年7月)都是在那里度过的。所以,我对莒县二中的记忆非常深刻。
读初中时我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一直名列前茅,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每学期都会获得许多奖励和奖状。当时的初中每个年级有四个平行班,我在四班。我最好的一次成绩是在初二下学期那年取得的,是全班的第二名,全年级的前十名。英语是我最喜欢和成绩较好的科目。当时的英语老师是刚从临沂师专毕业分配到我们学校的一位女大学生。我还记得她第一次给我们上课时紧张的状况,脸颊绯红,像初升的两片彩云挂在脸上。我中学时代英语科目成绩一直很好,就是她给我打下的基础。当时莒县每年组织的英语学科竞赛,老师每次都会派我代表我们班前去参加。语文老师是一个年龄较大男老师,瘦瘦的,高高的,因为我的作文经常被他当作范文在班级里诵读,所以我那时也很喜欢语文。我最不喜欢的科目是代数,每次考试成绩也不尽人意,尽管这是我用功时间最多的一门学科。这种偏科倾向最终导致了我读高中时选择了文科。当时教我们代数的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一位中年男子,中等身材,戴一副眼镜,做任何事情都不急不慢,我还记得他的名字叫李世贤。现在想起他来,我就想起他在我们班上反反复复提到的经典名句: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的人,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人。不幸的是,在我人生路上,不管是学业、恋情还是事业,其中许多次的失败和跌倒都被他的这句经典名言所击中。
初中时的生活虽然比较简朴,但我从未觉得生活困苦。莒县八十年代的初中学生学校统一不安排住宿,所以,我只能寄宿到父亲的亲朋好友家里。我第一个寄宿的人家在莒县城里北关一户人家。这户人家的女主人是我们村子里嫁到莒县北关的,她是我们的一个远房亲戚。父亲当天下午把我领到她家安置好我的住宿后就回去了。我第一次离家寄宿到人家,并没有感到不安。只是当天晚自习后回到寄宿那家的路上,发生了我至今记忆深刻的一件往事。莒县二中的初中要在学校里集体上晚自习,上完晚自习课程后,我就准备回到寄宿那里,因为没有路灯,夜空下路途很难认清,结果在城里北关我走迷路了,怎么也找不到寄宿的那户人家。当时心中非常的恐慌,这黑灯半夜的,一个小男孩走在漆黑的陌生的路上,无依无靠,心情可想而知。我强迫自己定下心来,仔细把白天走的路回忆了一遍。于是,我返回学校门口,因为这里是父亲带着我出发到我寄宿那户人家的原点。然后,凭借着对白天走过的路口的记忆,终于找到了我的那户寄宿人家。
初中时期我一直是寄宿在父亲的亲朋好友家里,但住宿不是初中生活的唯一困难。初中生活,我遇到的第二个困难是吃饭,因为我们家是农村,没有粮票。因此,我都是每个周末带上一个星期的干粮——煎饼。我在初中的第一个星期,除了我带的煎饼,父亲还给了我六块钱。但第一周,我只花掉六毛钱。虽然食堂有菜,但我第一次离家上学,生活相当节约。这六毛钱,我每天早饭的时候到学校的商店买上一毛钱的咸菜皮。是的,没错,就是那种从咸菜疙瘩上削去的外边那层皮,可能是加上酱油腌制的缘故,我觉得那是我吃过的最好的咸菜。从早饭,到午饭、晚饭,每天我就靠这一毛钱的咸菜作为吃饭的菜肴。就这样吃了一个星期,当我把剩下的伍元四角钱带回家时,父亲好长时间默不作声,母亲看到我就一直在抹眼泪。后来,还是在父亲的教导下,我慢慢地开始在学校里买食堂里的菜作为我吃煎饼时的菜肴。每周的菜票大约在两元钱左右。
初中时代,我最要好的朋友是莒县二中初中三班的陈为国,因为我们都来自农村的一个乡镇,而且两个人的村子前后相临。他学习成绩在班级里也是名列前茅,但他比我聪明,他擅长数学,我擅长英语,从这两科成绩可以看出。而且他的家庭状况要比我们家好,因为他的父亲是乡村教师,有一些工资。因为他水利局有亲戚,所以初中寄宿他就住到了亲戚家的楼房里。不仅如此,他的亲戚还给了他一个单独的房间。有时,他也会约我到他寄宿的地方去玩。就是在那时,我们一块摸索出了怎样下象棋。初中时的娱乐活动实在太少,很早就听说有象棋这种棋牌游戏,但是当时不知道象棋怎么走,就是说连象棋的游戏规则都不知道。但又不好意思去问其他人。我只是隐约的听有人说过:象走田,马走日,炮是隔山打,车是一杆枪,卒子一去不返乡等等象棋口诀。为了打发和消遣课余时间,我终于下决定买了一副象棋。从此,我们在他的寄宿处就开始了象棋大战,经常是乐得不可开交,游戏也难分胜负。其实,那时,我们连平常人们说的象棋里的塞象眼蹩马腿都不知道。但是,慢慢地学习过程中,我们基本了解了象棋的游戏规则。此后,我和他以下象棋的方式度过了许多快乐的课余时间。
高中三年我依然是在莒县二中度过的,高中三年,莒县二中有两个文科班,两个理科班,我在文科班的一班。由于面临高考,压力空前增大。那时,除了体育课能放松一下,其余时间基本用来学习。我高中时的英语老师也是临沂师专刚毕业分配到我们学校的一个女大学生。她叫王娟,中等身材,肤白微胖,经常面带笑容,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而且说话总是很温和。我们班平时那些很淘气的男生,到了英语老师上课的时候全变得乖乖的,既安分又听话,可见我们英语老师当年的魔力。语文老师是一个刚结婚不久男青年,他曾带过我们高中一年的班主任。他讲课非常有激情,讲到激动的时候,经常脸红的像喝醉了酒一样,一直红到耳朵根那里。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经常借助班会把他的价值观加到我们身上。他对读书人最根本的看法是: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学而优则仕;千万不要去当老师,没出息。并经常以自己做靶子,说大好时间都浪费了云云,并反复教导我们:家有一担粮,不做孩子王。可见他对老师的偏见之深。后来,我大学毕业后,一直想谋个一官半职。但因为情商太低,又缺乏凡成大事者必做于细的耐心和才华,结果做过最大的官就是主任——班主任。当然,没有想到的是我最终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
高中时学校已经开始提供食宿,所以那时生活相对于初中而言有了很大改善。到高二时,学校给我们换了新的班主任,他叫王存著,一个中年男子,高高的个子,有点偏瘦,说话和气,待人接物文质彬彬,教授我们地理课。他经常会在早上五点左右跑到我们的集体寝室大声喊叫,而且喊叫的内容也很奇葩:“哥们,快起床了,太阳晒到屁股啦!”然后我们在笑声中纷纷起床。高中三年,因为陈为国到了理科班,加上那个学业繁重,我们之间的来往日益减少。就在那时,我结识了一位新朋友。他叫于新勇,因为他和我意气相投,我们逐渐在学习和生活上相互交往越来越多,他成为我高中时最要好的朋友。于新勇学习非常用功,是我们班上的体育委员。而且,我们在一起搭伙吃饭,他每次都会带很多煎饼。由于他家的煎饼是麦子烙的,比我们家用地瓜干和玉米烙的好吃。所以,我们每次都是先吃他带的煎饼,吃完后再吃我带的煎饼。一个星期在校六天,他带的煎饼往往能吃到周四。现在想起来,对于新勇还是有点内疚,觉得当时自己真是厚颜,没有一点男子汉的骨气。而且于新勇还经常意气风发地谈论时政。北京学生闹风潮那年,他和我们众多师生的立场很不一致,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因为当时北京学生闹学潮提出过一些看似进步的口号,例如,坚决打倒腐败等。我们众多师生在内心里大多同情北京学生的时候,于新勇一边挥动着拳头,一边有力地说,必须采取强硬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学潮事件之后,我们大家才开始对于新勇刮目相看。
时光飞逝,岁月如流。如夏花般灿烂的中学生活很快结束了。我们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飘散到祖国各地,有的参加了工作,有的考上了大学。工作后,许多当年的好友和同学已在当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再一次温习中学时代,让我内心既充满自豪,又有许多失落感。那些年轻的脸庞永远成为了过往,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也已走进了世事沧桑。但不能忘记的是,我们中学时代那种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依然会永驻心间,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知识分子的气节将会永驻心间,那些纯洁朴素而又善良美好的友谊会永驻心间。
回忆往事,展望未来。点赞精彩,真情实感的文字必定引人入胜!
期待佳作连连,再现丰富情感和不凡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