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我家屋后有座山(散文)

编辑推荐 【八一】我家屋后有座山(散文)


作者:燕山客 童生,998.7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730发表时间:2020-03-29 19:21:19

【八一】我家屋后有座山(散文)
   我家屋后有座山,这座山叫做燕山。
   远远望去,山尖尖上有老长老长的老城墙,每隔一段距离还有一个烽火台。
   小时候,我总是不明白,为啥要把院墙修到山尖尖上?那时,总觉得修院墙的这个人,肯定是个大大大的大地主。于是,我也幻想着有朝一日也能变成那么大的地主。等到懂事之后,我才知道那个地主是谁,也明白想要成为那样的地主,比把燕山变成我家的还难。
   这是我的家,准确地说是我的老家,因为那院子里住着我的爷爷奶奶。我爹,我大爷,我姑,都是在这个院子里出生的,也都是在这院里长大的。而我的出生在一座小县城里,距离这个院子足有八十多公里。虽然这里不是我的出生地,但在我的户籍册上,籍贯那一栏却写着它。因为,这是我的老家,是我的根儿,是我此生永远不会忘记的地方。
   我第一次回老家,大约是我三岁的那一年,因为那时候已经记事儿了。当然,在此之前,爹娘肯定带着我回过老家。不过那段时间的记忆,在我脑子里是空白的。
   那是一个秋天,爹娘拽着我的手走出厂区大院,出门右转上了主街,然后一直往南走了一个多小时,就到了一个乱哄哄的全是人的地方。透过绿漆斑驳的铁栅栏,我看到坑洼不平的院子里,停放着几辆车身涂着黄底红道儿的圆头圆屁股的大班车。
   娘抱着我。老爹在人海中左冲右突,杀到一个小窗口那猫下腰。当老爹直起腰转身之后,他嘴上就多了两张白片片儿。随后,老爹再次披荆斩棘般杀回到我们娘俩身边,一手抱着我,一手拽着我娘,我们一家登上了一辆大班车。
   那年月,乘坐这种大班车回家的小孩子,没有不晕车的。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晃悠的太厉害;二是坐车的人太多,车厢里挤得跟沙丁鱼罐头似的。然而,我却让爹娘很省心。从大班车启动到出班车站这短短的几分钟内,我保证睡得呼呼的,就是被别人抱走都不带醒的那种。
   娘说我是个省心的宝宝,爹说我将来绝对是个心大的糙老爷们儿,现在看来爹娘说得都对。
   不过,人即使睡着了,某些感觉依然存在。这句话,我非常赞同。我就是这样的人,尤其是在乘坐交通工具时,,即使睡着了,也对周围的动静非常敏感。睡梦中的我,能感到车厢里一会拥挤嘈杂,一会安静宽松,能感觉到班车停停走走。就这样,一直晃悠着,不知道停了多少次,也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当班车最终停下时,爹娘抱着我下车了。或许,有人会问我为啥知道是下车呢?因为这里的空气变得新鲜了呗。
   下了车,我也没醒,任由爹娘抱着走。睡梦中的我,能听到爹娘跟人说话,还能感到有人在戳我的脸,然后我就听到哒哒哒哒的巨大轰鸣声。后来我才知道,发出这种声音的是一种方头方脑,脑袋上插着一根烟囱,左脸上有个飞速转动的圆盘盘,靠着两只长长的车把控制前进方向的稀罕物,大人都管它叫手扶拖拉机。那时,即使这种土得掉渣的农业机械,在农村也是少见的。
   当手扶不再哒哒的时候,我感觉自己被爹抱了起来,然后就被另一双手臂接了过去。随后,一股烟袋油子的味道扑鼻而来。迷迷糊糊之中,好像还有一把大毛刷子扎到了我的脸上,又像刷子一样蹭来蹭去的……
   我醒了!我看到的是一张消瘦的满是皱纹的脸,头发是花白的,胡子也是花白的,但一双眼睛却是亮晶晶的。这是我爷!不用爹娘告诉,我都知道他是我爷,一对眼神儿就知道了。我皱着鼻子一阵踅摸,终于发现烟油子味的来源。我爷的肩膀上,就挂着一杆烟袋,铜烟锅,铜烟杆儿,铜烟嘴儿。而装着烟叶的荷包袋看不见,应该是在我爷的后背上。
   我爷见面就夸我是家里的正根儿,还把烟袋塞到我的手里当玩具,还说我比我爹强。因为我爹不抽烟,所以不像山里人。这究竟是个啥道理?我到现在也没闹明白。后来,我把烟戒了,看看自己都觉得不像个山里人。抽烟,或许是山里人的标志嘛!
  
   二
   从见到我的那一刻开始,爷爷就没让我离开过他的怀抱。
   爷对我娘特客气。他扶着我娘上了大车,大车上摆着早就为我娘准备好的小凳和坐垫。爷对我爹却很不客气。他吹胡子瞪眼地骂我爹不孝顺,骂他不知道勤回来看看他娘老子,害得他们老两口成天数着星星想孙子。爹赶紧从我手里夺过烟袋,麻利地装满烟锅。娘赶紧划着了火柴,两手举到我爷面前。这样,爷不用低头就能把烟锅点着了。
   借此机会,爹捏了我屁屁一下。我神领心会,憋足了劲,一嗓子吼了出来,“爷!”
   爷的脸上犹如盛开了一朵牡丹花,方才那副严父的形象顷刻间荡然无存。他老人家一脚踹到我爹的腚上,然后笑呵呵地骂了句:“等老子抱你呢,自己上去。大孙儿,爷爷背。”
   一头大青骡子拉着一辆大车,载着我们一家四口离开镇子向着山里去。路上有相熟的人,老远跟我爷打招呼,打完招呼就会说:“看见没,老谁接他家小谁了。你看人家小谁,在城里上班,还娶了城里媳妇,真有出息!”
   周围的人定会跟着说:“是啊,是啊,真有出息。可比老谁家的小谁强多啦。”
   我爷有时候会让我爹我娘称呼说话的人叔叔、婶子、大爷、大妈。而有的人,我爷仅仅是哈哈一笑点了一下头,然后一甩鞭子扬长而去,也没让我爹我娘叫人。现在回想起来,爷的做派和现在那些在酒会上、谈判桌上谈笑风生的大老板,也没啥两样嘛。后来有一段时间,我很想看看爷穿西装是啥样子。于是,P了一下照片,P完咋看咋不对劲。一是手艺不行,二是感觉不对,是从心里就抵触。那时,我才明白,从见到爷的第一面,他的样子就已经刻在我的心里了,这辈子也改不了。若改了,那就不是我爷了。
   我们一家人离开镇子后,慢悠悠地上了公路。路面不宽,也不太平坦,但走在上面心里总觉得踏实。人们常说,近乡情怯。那时,我却没有这种情怀。因为我已经被眼前这气势雄浑的山峦震住了。
   我搂着爷的脖子,指着山喊:“爷,山,山上有墙!”爷说,这山叫燕山,那墙叫长城。爷指着蜿蜒起伏的长城告诉我:看见这段长城就知道离家不远了,再往前走,等看到那站在山尖尖上的仙女楼时,就到家了。
   我疑惑地看着远处的两座站在山尖尖上的敌楼,不语。他老人家淡定地对我说:“最高的那座叫望京楼,稍微矮的那座叫做仙女楼。咱家就在仙女楼下边,离得没多远。不信你伸出手指比比。”
   当时,我们正走在盘山公路的半山腰。那一刻,爷的气势犹如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将军。
   我顺着爷手指的方向看去,在那仙女楼下方的山洼里,在绿树和山石之间,一片村落映入我的眼帘……
   老家是一个很普通的小山村。这和众多分布在燕山山脉、长城脚下的山村一样,极为普通。那房,那院,那石头墙,和别人家的没啥区别。但是,我家有一样东西跟别人家不同,那就是我家的大门是有门楼的。
   这座门楼,青砖灰瓦,起脊飞檐。两扇松木门,本不名贵,且没漆面,只将木材的天然纹理暴露出来,朴实无华之中带着岁月的沧桑。门楣,门框,门槛,门墩,样样俱全。这都是普通民居的规格,但从门楼那精致的砖雕上可以看出,这座门楼在当年建造的时候,定是下了功夫的。虽说年代久了,门扇也没了当年的颜色,但依旧结实耐用。门扇上左右两个黑乎乎的门环,显然还是当年的老物件儿。那俩门墩儿是圆的,顶上被磨得光滑如镜,不知道是谁有那么大的耐心,把俩门墩给盘成了这样。这样的门楼搁在北京城里,那是比比皆是,根本不算什么稀罕物。但是在这小山村里,在左邻右舍都是红砖平顶院门的衬托下,就绝对算得上鹤立鸡群了。
   门楼虽好,奈何院墙不提气。院墙的主体是用大块的山石堆砌而成的,用的青砖真不多。正所谓,有钱花在刀刃上。山里最便宜的就是石头,而青砖肯定要从山外拉进来,肯定比石头贵。所以,建门楼大部分用青砖。门面就相当于一家人的脸面,自然要阔气些。
   爷把大车停在门口,然后扯着嗓子冲院里吼。他还没吼两句,就听院内脚步铿锵,我奶急火火地跑了出来。
   爷一手抱着我,一手拎着烟袋锅,脸上一副邀功请赏的架势。不料,奶冲上前来,一把将我从爷的怀里抢过去。同时,还夺走了爷的烟袋锅,甩手扔到大车上。这一套动作,如同行云流水一般娴熟无比,一看就知道平时没少练。面对奶大发雌威,爷顿时好似霜打的茄子,蔫儿了。
   奶把我抱在怀里,心肝宝贝肉地亲了一阵。她一边亲我,还一边骂我爷,骂他把宝贝孙子熏的全是烟油子味儿了。爷回了几句嘴之后,笑呵呵地赶着大车去了队里……
   奶抱着我,拽着我娘的手进了院子。
   自打奶把我抱进怀里之后,我心中的忐忑顿时烟消云散。转瞬间,奶在我心中的形象变得异常高大,就像望京楼一样高大。其实,爷的形象也挺高大的。但是,他只有仙女楼那样高大,比我奶还是差了一点儿。
   爷爷奶奶像大山一样强有力,我觉得自己在老家可以横着走了。
  
   三
   我家的院子不大也不算小,正房三间,东西厢房、两间倒坐儿,标准的北方民居布局。
   自打进了院门,我的眼睛就不够使了。院子里,除了五颜六色的花花草草之外,最抢眼的就是满院金黄的玉米。
   秋天嘛,在这个季节里,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堆满了粮食。天气好的时候,在地上铺上席子,把玉米铺在席子上晾晒。玉米,鲜嫩的拿去煮着吃,老一些的直接搓成玉米粒。那一天,院子里就有四五个姑娘,直接坐在一大堆玉米上,有的剥皮,有的搓玉米粒。听我奶说,这几个姑娘都是我的堂姐,大的快嫁人了,小的才六岁。大姐姐们都挺好的,争着抱我亲我,唯独那个扎着两根辫子、一双大眼睛的小堂姐,对我做鬼脸儿,看她那意思是想把我弄哭。
   嘁!爹都说我心大。这种小手段,我怎么可能会怕。再说,我现在是有靠山的人。我给她来了个王之蔑视。那居高临下的两道目光,顺着我的鼻尖砸在我小堂姐的脸上。我发现,小堂姐的眼睛越来越大。后来才知道,她生气的时候眼睛就会变大。不知不觉,我已经得罪了小堂姐。事实证明,得罪女人的后果往往很凄惨,即便你面对的女人是个丫头片子。所以,在面对女人的时候,能不得罪还是别得罪为好。
   奶是这个家里的太后,老霸道的那种。我爹我娘回家之后就成了忠臣,任劳任怨的那种。不过,奶对我娘还不错,因为我娘是她一眼相中之后,逼着我爹娶进家门的。据说,我爹在看到我娘之后,连反抗的意思都没有,就从了。
   奶跟我娘的关系挺融洽的。进屋之后,奶啥都没让我娘干,直接就吩咐我那几个堂姐去做饭。其实,饭菜早就准备好了。那年月的农家能有啥丰盛的饭菜呢,地里打下啥,山里采了啥,就吃啥。
   奶在同族里很有威望,我的几个堂姐都很听她的话。农村姑娘打小就会干家务,干啥都麻利得很。不过我发现小堂姐跟那几个堂姐不同,她是一边干一边说,而且全是捡好听的说。比如,夸我娘好看会打扮,夸我爹有本事在城里工作,夸我又白又胖跟个小猪崽子似的。奶显然很爱听这些。可我却发现小堂姐的主要工作似乎就是说好听的话,其他的事好像啥也没干。这样说,似乎有失偏颇。她也干了,她手上的那把菜到现在还没摘完,大堂姐都催了好几遍了。
   吃饭的时候,我就躲在奶的怀里。爷叫我,我都不去,因为这样安全。因为只有在奶的怀里,小堂姐才不敢借着给我擦嘴的机会捏我的胖脸……
   午饭后,一家人开始忙碌起来。爹跟着我爷下地去了,院子里成了奶的天下。
   西厢房是平顶的,搓好的玉米粒搁在那上面晾晒。大堂姐抱着我顺着梯子爬上了西厢房。艳阳照耀之下,那些玉米粒撒发着诱人的气味。晒了半天之后,最上面的一层变得滚烫,这就需要不时地翻晒一下。这活比较轻松,奶交给了我的小堂姐,顺便也把我交给了小堂姐管理。那年月孩子多,大的带小的很正常的。
   小堂姐把我放在玉米粒上,那暖洋洋松软软的感觉至今让我怀念。
   “看,那是仙女楼,最上面的是望京楼。”小堂姐笑嘻嘻地对我说。我依旧回之以王之蔑视,小堂姐好像有点被挫败的感觉。
   “城里的小孩儿一点都不好玩儿。对啦,你知道望京楼里有啥,仙女楼里住的是谁?”我摇了摇头,小堂姐的双眼立刻变成两弯月牙,她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来。
   小堂姐的讲述没啥逻辑性,也没啥跌宕起伏的感觉,属于想起啥就说啥的那种。后来我总结了一下,其实她说了半天就是这几个意思:望京楼里有古代士兵的盔甲和武器,但是看得见却拿不走,后来被孙悟空借走了。仙女楼里住的不是仙女是老神仙,老神仙帮着董永和七仙女跟王母娘娘对着干……
   现在我知道,当时小堂姐的讲述纯粹是天马行空,她自创性地来了个民间传说大串烧。不过,那时候我还是很爱听的,还有就是奶和我的堂姐们也不时地被小堂姐逗笑。
   多年后,我问小堂姐:“你为啥不写小说,却当警察呢?”
   小堂姐答曰:“我在积累素材,我在观察人生百态、善恶美丑。知道啥叫厚积薄发不?小胖儿。”厚积薄发我知道,可时至今日我的小堂姐还在厚积中,看来得我帮她薄发了。

共 859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我家屋后有座山》这篇散文,作者按照时间的顺序,采用平铺直叙的方法,又详略得当的地谋篇布局,运用朴实无华兼具各种修辞手法的语言,记述了自己在故乡成长的经历。在一个人的灵魂深处,故乡永远是一个人的根,是涵养生命的发源地,无论走遍天涯海角,对于故乡的记忆,记忆里的温馨,都镌刻在灵魂的最深处。作者从三岁孩童懵懂的记忆着笔,以人到中年为人夫为人父携妻带女的再回家乡,荡漾在心头的永远是故乡亲亲的暖。童年那八十公里的挤班车,转乘隆隆作响的手扶拖拉机,还是爷爷青骡子的车子,在作者眼中充满旱烟味儿的慈爱的爷爷,还有燕山脚下可爱的家乡。望京楼、仙女楼,成了作者笔下意象极为深刻的建筑物,像极了奶奶和爷爷高大慈祥的形象。家乡典型的四合院,院落里房顶上金黄的玉米,还有伶牙俐齿的小堂姐。小堂姐嘴里的望京楼和仙女楼,奶奶一针一线绣成的虎头枕,爷爷故事里的望京楼、仙女楼,家乡的形象越来越具体可感,连同吃人的妖怪马猴儿,亦敌亦友小堂姐的搞怪,老家的人、事、物一层层展开,丰满而立体展现在读者眼前。这童年的趣事,趣事里缠绵的暖,期待回老家,就成了作者不言而喻的内心的渴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大,玩伴的不断拓展,青少年的心中的梦想开始涌动,上山摘果,下河摸鱼,望京楼的山风,仙女楼的老神仙,依然成为作者内心的圣殿,只是,这祈福不断加深拓宽,不再只有小时候妄想据为己有铠甲刀枪战旗,转而成为对爷爷奶奶健康的祈福地。山里娃的朴实和执着,不忘本的做派,敦促作者圆了爷爷奶奶盼孙儿成家立业的梦。三岁的女儿,恰似作者当年初回故乡,望燕山依旧,长城亦然,望京楼、仙女楼傲然挺立,只是物是人非,爷爷奶奶幻化成了仙女楼里的老神仙,作者心中永远暖暖的老神仙。纵观全文,脉络清晰,明暗相间,表层故乡的人故乡的事儿,掩映着故乡暖暖的情感,爷爷奶奶的爱,望京楼,仙女楼的守望,无不包裹着层层交织的绵密亲情,继承发扬的质朴忠厚,深入骨子里的血脉流淌;语言纯洁质朴而达意精准,白胡子白头发嘴叼旱烟的爷爷,戴着老花镜绣虎头枕的奶奶,精灵古怪的小堂姐,天真稚气的女儿,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再现作者对语言使用高超的驾驭能力。八千多字的散文一气呵成,读来没有丝毫的涩滞凝噎,实属佳作。感谢作者赐稿八一,期待佳作常驻我站!【编辑:郭秀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郭秀玲        2020-03-29 19:32:26
  质朴的语言,散发着淡淡的茶的清香,氤氲着浓浓的故乡情感!拜读学习致敬!
郭秀玲
回复1 楼        文友:燕山客        2020-03-29 19:40:47
  郭老师,您快把我夸哭了。我默默的告诉自己,不要飘,要写出更好的文章来。谢谢郭老师的鼓励。
回复1 楼        文友:燕山客        2020-03-29 19:41:39
  还有,郭老师的配图太到位了,和我老家的那段长城一样嘞。
2 楼        文友:墨林        2020-03-29 20:20:00
  文章如叙家常,质朴无华,又诙谐幽默,道出了儿时很多故事。同时,文章围绕着山里娃的根展开文化传承。编者按也非常精彩!感谢赐稿八一文学,祝创作愉快!
墨林
3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0-03-29 20:20:17
  情真意浓,生动有趣,质朴感人,亲情浓郁。结尾意味深长,让人回味无穷。故乡的山,故乡的亲人永远难以忘怀。好文章欣赏!
淡淡的云彩
回复3 楼        文友:燕山客        2020-03-30 16:21:21
  有感而发,只是水平有限,还需提高。
4 楼        文友:小小莲儿        2020-03-30 15:50:45
  朴实无华的文句,洇蕴着挚爱的亲情,岁月流逝,执念之深,品读心暖。语句精炼、流畅,脉络清晰,学习了。祝福老师笔丰春安。清茶一杯。
小小莲儿
回复4 楼        文友:燕山客        2020-03-30 16:19:50
  还是有些啰嗦了,以后注意。
5 楼        文友:平林漠漠        2020-03-31 20:26:33
  小时候,我坐牛车都晕的非常厉害。对于长途旅行,总是充满惆怅。生在平原,对于高山大川格外向往。
   今天,有幸看到描写古燕山的美文,仿佛肋生双翅,去古燕山一游!
   祝福老师更多佳作问世!
回复5 楼        文友:燕山客        2020-03-31 20:31:24
  欢迎来山里做客。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