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向花情结(散文)
春天来了,同学都会相邀去“科大”看樱花,这是同学间的习惯了。但是,今年的春天,我们却没有相邀,而是宅在家里抗击疫情。按说,那些花儿此刻应该开得正艳了吧。
记得最早是06年吧,在科大当教授的同学,首度相邀去其校园看樱花。当时还有点纳闷,樱花不是日本国花吗?怎么在科大落户呢?因而十分向往。
樱花,我是知道的,当年中日友谊被广为渲染时,就得到了樱花是日本国花的知识。而且,最让我记得的是一首“樱花樱花我爱你”的歌曲,歌颂了中日“一衣带水的深情,饱含中日人民的友谊”。然而,仅仅知道了樱花,却没有能亲眼目睹她的芳容,更没敢想今生能见到这种长在异国他乡的花。
看樱花去。我首先想到的是要带女儿去,以增长她的见识。“科大”就在河西,坐车过去也就二三十分钟时间吧。十岁的女儿显然也很乐意,在路上,她就已经跟我问及樱花的情况了,我说还是眼见为实吧,而且,留点悬念和想象的空间才更有意思呢。
到了“科大”,才发现这里简直是车水马龙了。一路上,也碰到了几个熟人,竟也是慕名前来看樱花的。顺着人流往校园里走,远远地能看到一片树林,不,应该说是一片粉红色的云。那应该就是樱花林了吧。女儿已经是在奔跑了,向着那片粉红色的云。在樱花林外,有人在兜售着樱花图片,有的人在出租照相机。这是很大一片樱花林,林中有弯曲的小道。赏花的人很多,小道上,林子里都有人,或三五成群地合影,或用照相机对着花儿在选择角度调焦。女儿已经抓住了她能够着的树枝,对着花儿仔细瞧了。我让她小心些,不要伤了树枝,她点了点头。
樱花树看上去象桃树一样,不算高大,枝杈较多,只是花开得特别茂盛,一树一树的,花的形状却不像桃花那样简单的几瓣,整个花都被柔软的花瓣挤满了,一簇簇,一团团。女儿形容樱花像巴蕾舞女的裙摆,我觉得,倒也形象。我倒是觉得更像芙蓉花,但比芙蓉花要小些。看到樱花的时候,我觉得很平常,就算在某地偶然见到,也可能很浅地瞄一眼,然后擦肩而过,因为,她并不是十分艳丽的花。
林间的地上,散落了些许花瓣,女儿显然不忍去踩踏,而是拣了空地走过。有人把地上的花瓣拢在了一起,拼成了一个巨大的心形图案,很是醒目。
突然就想,年年相约去看樱花,却百看不厌,这是为什么?一桩心事在心里,却没深入想下去。
有一天,朋友约我去白沙洲看油菜花,我仍然兴致不减。记得最早兴起看油菜花,是去婺源。当时网上把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及成群成落的徽式建筑,称作“中国最美乡村”。我真的在某个晴朗的周日,就去了婺源。
我又在想,油菜花实在是极普通的花了,作为在乡下长大的我,从小就熟悉,熟悉到熟视无睹的境界了,而今,却还是想去看它,甚至还要跑到婺源、安化、湘乡育塅去看,这又是为什么?
没过几天,一帮摄影发烧友,发出去桃花源拍桃花的邀请。我的心又为之一动,又是时间关系没有成行。心里不免有点遗憾。
我在想,人的向花情结是基于什么样的心理呢?四季当中,世间万物的状态是各有各的美,为什么不厌其烦地在春天的时候,相约去看樱花、油菜花、桃花?仔细想想,其实四季当中,我们都在向花而行。夏天,我们是一定要去河口千亩荷塘赏荷的;秋天,我们也曾相约去看麓山红叶的,不是有“霜叶红于二月花”吗?冬日,我们不是结伴去南岳山、去东北雪乡看雪花吗?雪花也是花的一种呀。
看来,还是花的情结使然,只不过春天是繁花似锦,百花争艳,花儿开得更加热闹一些罢了。只是,今年的新冠疫情,大家还能戴着口罩去赏花吗?
花儿是美丽的,清纯的,是人心向往的境地;花儿是春的使者,让人情不自禁就联想到自己的青春年华,那的确是人生最美的年华;花是“好”的开始,沉暮一冬的心情,花的开放,犹如乌云散后的阳光初显。
人之向花,非是故友相见,而是在寻求一种美好、愉悦的情怀,而花,正是这样一种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