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知青系列之双抢(散文)

编辑推荐 【心灵】知青系列之双抢(散文)


作者:黄皮人 秀才,1474.3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79发表时间:2020-04-01 16:01:14
摘要:在共和国的历史上,记载着两个醒目的大字:知青。当年,它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今天,它已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双抢,是南方一些地方的特定用语,意即抢收早稻、抢种晚稻。这是在每年最炎热的季节,也是农活中最繁忙、最繁重的一项劳作。双抢时节,分秒必争,收获丰收硕果的同时,还要播下希望的种子。
   凌晨,天还未破晓,月亮高挂西头,星星眨着疲倦的眼睛,连雄鸡都懒得开鸣。突然,几声尖利的起床哨音划破渔场的宁静,将酣睡的我们从梦中唤醒。来不及洗漱,勉强睁开惺忪的眼睛,提起农具就出门了,急急忙忙去收割早稻。
   赶往稻田,大部分知青排成一行,手持镰刀,弯着腿、弓着腰,一把一把地切割稻禾。银色的月光下人影孱动,镰光闪闪,稻禾纷纷倒地。割稻禾的人只管朝前走,不管收拾,他们身后有几名体力健壮的知青负责收拾。这绝对是一个体力活,一般人难以承受。南方农村有一种工具,称作“冲担”,一根沙木条子两米来长,两头用铁皮包裹,尖尖的铁头形似矛头。他们将稻禾捆绑成堆后,用“冲担”尖猛扎进去,一头扎一捆,然后,使劲送上肩,挑往稻场。稻禾上半截看起来是干的,但下半截却是湿的,打包成捆后足有六、七十斤重。
   那“冲担”又细又长,韧性极好,挑担子时上下悠动,发出吱呀之声。几天下来,磨得肩膀要掉几层皮,更有甚者血肉模糊。相对而言,切割稻禾要稍好一点,只是紧握镰刀的手心被磨破嫩皮,不至于流血见肉。
   稻场是一块平整的空地,由坚硬的水泥铺就,将稻子摊开暴晒,晒干后开始脱穗。过去是由牛拉着石头碾子反复碾压,现在是由手扶拖拉机完成。知青点只有一台手扶拖拉机,需要干的活又多,只能歇人不歇车,24小时连轴转,所以两个拖拉机手更是辛苦。
   紧张的劳作要一直持续到大天亮,直至太阳远离了大树梢,莫约8点以后,领队的师傅口哨一吹,收工了。所谓领队的师傅,就是当地的农民,领着我们干农活。
   回到知青点,先匆匆忙忙跑到河边洗漱,后简简单单吃点早饭,根本来不及休息,又立马出发上工。到了田里,又是新一轮的劳作。这个时候,可不像凌晨时分,凌晨虽困乏,但天气凉爽。而此时上晒下蒸,蚊虫叮咬,加之稻禾在腿上、手臂上划出了一道道红色的印迹,须臾功夫大汗淋漓,腰酸背痛,浑身瘙痒,难受至极,无以言表。
   稻田里收割完了,清理干净了,仅只完成了三分之一的农活。接着,开口放水浸泡,将干燥的土地变为水田,直至土质泡软、浸透。这时,轮到手扶拖拉机登场了,后面拉上铧犁翻土,来回翻转,使土质充分渗透水分并形成烂泥。最后,由人手持铁耙进行整理,将有凸凹的地面整理成平面。这时,整个稻田被水覆盖着,似一面镜子,映照着蓝天白云。
   于是,刚刚割完稻禾,还未来得及喘气休息的我们又继续投入战斗,插秧。仍然是大部分人在田里掰着秧苗往泥土里插,小部分人挑着秧苗往田里送,刚才还是平静的水田此时一片淤泥,一滩黑水。如果说收割特别苦,那么插秧更是苦上加苦。
   首先,插秧只能挽裤腿、打赤脚下田。洪湖的水资源丰富,到处长满了棱角,棱角深藏在泥地里无法看见,弄不好一脚踩上去就扎进肉里了。待你拨出棱角,鲜血流淌,钻心的痛。最要命的是,被棱角扎过后,特别容易留下后遗症,尔后长脚刺,将伴随一生。
   这是其一,更要命的是洪湖水多,生长着一种水蚂蟥,比旱蚂蟥要大,呈墨褐色,嗜血如命,非常贪婪。我们曾经观察过,将其放在牛背上,它可不停地吸食牛血,以至于肚子灌饱了后,嘴里不断吸,屁股不断流,鲜血顺着牛背、牛腿流到地上。
   这玩艺儿无骨头,软软的,趴在人的腿上毫无知觉。待你发现时,若用手去拽,它的嘴紧紧地吸住人的肉皮,拉得好长好长的还不松口,有时能够将其身子拽断。被拽断的身子即便只有绿豆粒般大小也仍然在剧烈地蠕动,样子非常瘆人。
   最害怕并叫得最恐怖的是女生,发现蚂蟥趴在腿上,像见到鬼似的,扯起嗓子一声尖利的大叫,那声音带着颤抖,令人毛骨悚然。然后,她也不敢动手去拽,使劲地跳,溅得满身的污泥脏水。岂不知,你越动它越趴得紧,怕掉下去了。唯一的办法就是用手对准其身子,猛地一拍,令其猝不及防,惊吓之下松开大口。
   还有更难受的是天气,正是三伏盛夏时分,赤日炎炎似火烧,即便呆在家里都大汗淋漓。被晒透的田野里仿佛一口大蒸笼,热气腾腾,路边的树叶打蔫了,知了不叫了。而我们却面朝黄土背朝天,衣服湿透了又晒干了,干了又湿透了,上面结下厚厚的汗渍印迹。只有此时才真正体会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
   未下乡之前,看到电影里、画报上,“绿油油的秧苗,金灿灿的稻穗,白花花的大米”画面时,感觉好浪漫!好美妙呀!甚至诗兴大发,赋诗抒怀,丝毫没有想到种田人的艰辛和付出。而现在,我们是在用自己的双手,辛勤劳作,深知一粒一粟的来之不易!
   那时我们年轻好胜,唯恐落在别人后面遭人讥笑或受到带队师傅的批评。无论是割稻禾还是插秧,大家都排成一行,同一个起跑线,谁慢谁快、谁好谁坏一目了然。带队的师傅批评人特形象,说:有的人插秧走在别人前面,割稻跑在别人后面。可不是吗?插秧是朝后退,割稻是朝前走,明显比别人慢。还说:插秧像癞子的头,乱七八糟不规整;割稻像胡子的脸,拖泥带水不利索。
   由于体力消耗极大,此时特别容易中暑,病倒了意味着减少劳动力,完不成双抢任务。因而,有经验的带队师傅安排厨房加强伙食营养,多做点鱼肉补充身体。并且,在劳作的中途送一些消暑的绿豆汤、瓜果之类的东西。这也是一年当中唯一能够享受的待遇,我们很知足。
   每天,我们要忙到很晚才收工,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月亮挂上了树梢,田野里一片蛙鸣。天仍然很热,没有一丝风,鸟儿早已歇息了,连蚊子都不愿意叮咬我们赤裸的手臂。回到知青点,抓紧时间吃饭、洗澡,来不及洗衣服,躺下床就睡着了。然而,仿佛刚刚睡着,突然又响起了刺耳的口哨声,黑夜里传来带队师傅的叫喊:起床了,出工了。
   不知谁在使坏,尖着嗓子学鸡叫:“咕咕咕。”紧接着,有人大声嚷道:“周扒皮。”
   “哈哈哈。”一阵爆笑声。
   带队师傅很理解此时知青的心情,也幽默地大喊一声,“错了,我是肖扒皮”。
   于是,我们极不情愿地爬起床,提起农具,半醒半睡地拖着沉重的步伐,带着疲惫的身躯,跟着师傅朝前走,又投入到双抢的战斗中……

共 250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些生动的文字,一篇纪实的散文,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当年当知青时参加双抢的事情,把我们带到了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双抢”是那个时代农村的一种生产形式,具体到各个地方,双抢的内容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意就是抢种抢收。双抢是繁忙的,双抢时节,正值高温酷暑,上面烈日暴晒,下面水汽蒸腾,还有蚊子甚至吸血的蚂蝗。这些实际都困绕着知青,考验着知青。作品讲述了当年参与参抢的情况,讲述了自己的切身感触,对现今的人们,特别的年轻人有着特殊的教育及借鉴作用。感谢赐稿,推荐共赏。【编辑:透明秋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0-04-01 16:01:53
  拜读大作,很好的作品,点赞。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0-04-01 16:03:07
  感谢老现带来的佳作,期待这一系列继续下去。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0-04-01 16:03:26
  恭祝创作丰收!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4 楼        文友:黄皮人        2020-04-01 16:10:13
  感谢秋语老师精彩点评!向老师学习!
北京市某机关退休人员,多年来喜欢文学,并尝试创作了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散文。退休后,热衷于旅游,并撰写了大量的游记,诚与文学爱好者结识,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老年生活。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