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小巷深处有家店(散文) ——舌尖上的鼓乡美食系列之一
一
山东的商河,有“鼓乡”之称,其实,最盛名的不是打鼓,是各种美食。我想,击鼓招来万千客,美食就在商河城。
听我的叔叔评价一座城市,他说,所有的风光在城市里可能都不能持久,但小吃可以让城市,让一条街成为风景,且一直长在人们的记忆里。我想,如果鼓声阵阵,加上小吃香飘飘,这样的商河,记忆是不是更会丰盈。
说真的,吃什么,曾经是让我们的父辈最发愁的一件事。去哪里吃,则是今天让我们经常发愁的一件事。舌尖不是矫情了,而是日子让我们的选择太难了。一段时间,美食在商河城里被尘封,那些弄美食的高手手艺搁置,手痒痒啊,他们不能为食客送上美食,心中不安,现在好了,可以大展身手,是美食师傅的天下。一饱口福,商河城里人,再也不必为吃的挖空心思了,反倒是为选择美食而犯愁了。
我曾经在朋友面前数着哪家的小吃好,那条街的烟火香,饿着朋友的胃口。但这番吃钱攻略是必须的,先调节食欲,本无需调节,也要卖个关子啊。
外地来了朋友,同事偶然小聚,节假日家人不想在家里吃饭,要出去换换口味。去哪里吃?也许会一时陷入迷茫。这个地方最好环境清幽,干净卫生,又可以吃到符合大家口味的美食。不管是朋友、同事,还是家人在一起,不需要太华丽的装饰,只要大家坐在一起,共渡一段暖暖的时光,饱饱地吃一顿,好好犒劳一下自己的胃,便是你我凡俗日子里的幸福。
此时,吃又在其次了。人真的很怪,挑剔,成了一种情调,现在听到那些计较吃得不如意,我听着也顺耳,为他们不能好好享受而心鸣不平。
我是商河人,山东的商河是农业大县,农副食品丰富多样,让商河人对美食格外钟情,也格外挑剔。街面上的饭店多起来,会吃的人大多不会去看店面是否漂亮,关注的依然是舌尖上的感觉。所以,去哪里吃,还真是一件很要紧的事。
济南文化学者魏新老师对美食颇有研究。他的经验是,不管到哪个城市,你如果想吃地道的当地美食,千万不要去大饭店,而是要去老城区,去小巷子里,找那些门头简陋却顾客盈门,尤其老顾客喜欢光顾的小店。在这样的地方,你才能品尝到正宗的当地美食。
城市里的风景,人造的居多,但年份又成了风景是否厚重的要素。躲在小巷里的店铺,不能给食物添加什么历史的厚重,但源于老手艺,一定有着传承的温度。吃饭,趁热吃,是否就是这个意思?
二
商河自然不会少了这样的小巷。在上中路永安街斜对过的育英巷14号,沿小巷往里走,快到尽头时,会看到一个普通人家的院子,如果不是大门上方挂着“巷子深火锅店”的招牌,没人想到这里是饭店。
有个词叫“酒香不怕巷子深”,来着这里的顾客,没有不想起这个词的,似乎是来唤起对这句俗语的怀念。
进大门,是一个宽敞的厅堂;穿过厅堂,是更开阔的天井。在天井的东南角,一米多高的灶台上,并排架着两口大锅。灶下红彤彤的火苗正旺,火舌欢快地舔着锅底,锅里翻滚着热气,不断飘出阵阵诱人的肉香。被这香气吸引着,我走近去,师傅正用一把大铁勺慢慢搅动着。原来,一口锅里炖着羊肉,一口锅里炖着大鹅。
香气,被围裹在天井里,别看天井袒露着口子,似乎香气只属于这家火锅店。来的顾客,都要围着大锅深呼吸,或者静观羊肉大鹅在沸汤里跳跃翻滚的样子,先来一点食前的口欲准备。看和吃,常常是不能分割的,看不下去了,那就不能吃了。看着好,就有了胃口。火锅店的主人边干活边这样告诉观赏的食客。这道理太俗,可深刻得很。
师傅说,只有用木材、大火、铁锅炖出来的肉才味道鲜美,既锁住了营养,肉质还不柴。大鹅、笨鸡都是到农村散养户收来的,羊是每天定点现买现杀的,选羊也有讲究,要选择30斤左右的羊,炖出来口感才最好。
我的眼睛在院子和屋子转了一圈,没有发现有什么藏匿。
如果说,大铁锅炖肉满足了北方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豪放,那么,涮羊肉的精细则满足了更多年轻人的情怀。那些年轻人,猴急的,吆喝着要老板添汤上肉。看见一个瘦小的年轻人,居然学着武松,用碗吃酒,样子好笑,身子骨有些软。人啊,在吃的面前,往往原形毕露,展现天性。多么好的吃相!
要介绍这些食物,我觉得就俗气了。每一种,只要你眼睛看上,你弄一点在汤里煮,半生不熟是情调,煮老了是情调,唇齿在这里得到的是不是挑剔,而是旅行。
三
店老板自己亲手调制的调料,红汪汪滚烫烫的辣椒油、韭菜花、豆腐乳、香油、香菜等小料,可按自己的口味添加;生菜、菠菜、油麦菜、苦菊等涮锅不可缺少的“伴侣”鲜灵灵地,让人一看就有食欲;喜欢海鲜的,还有墨鱼仔、大虾、鲍鱼等可以点。当然,大家主要还是冲着羊肉来的。薄薄的,红白相间、肥瘦相宜的肉片均匀地打着卷儿,被码在盘子里,像一朵朵盛开的花。吃顿饭,有了花一样的心情,多么好。看着主人在盘子里摆的羊肉薄片肉卷,真不舍得马上动筷子了。待锅里的汤料滚开后,夹几片放进去,稍等片刻捞出来,蘸着小料放进嘴里,肉香加上调料丰富的味道,会把你的味蕾一下子唤醒,不由你不进入到大朵快颐的状态。
店老板张丙超说,选择做肉卷的羊,也是有讲究的。只有二十斤以下、十七斤以上的羊,卷出来的肉才容易烂,又有弹性,还不会柴,口感刚刚好。这些羊肉卷,都是店老板每天现选、现杀、现卷的,难怪如此鲜美。他反复强调着这些,其实是宣传,人们吃饭的警惕性都高了,他不想让顾客吃得不明不白,所以口舌还是得费的。
想必每一个酒足饭饱,走出这个“农家大院”般火锅店的人,定然会感慨,在僻静的市井小巷里,竟然藏着这样一个货真价实的美食店。而“巷子深”这个店名,恰恰彰显了店家的自信与笃定。
小巷深处有人家,人家,值得我们坐下来与之促膝的不是主人健谈,而是他的火锅好,聚拢着人气,收着我们的口味,诱惑着我们的舌尖。
我真的不是给“巷子深火锅店”做什么广告,我想吆喝几声,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巷子深处,美味飘香……
我常常想,新时代日子的好,什么也不稀罕了,吃一顿饭,小事一桩,可舌尖上的滋味,就不是小事,其中传承的味道是可以吸引着食客的脚步的。这几年,商河在不断挖掘民间美食,老百姓的心思用在吃上,这是哪个时代都没有过的现象。
我想,商河人闲在自家门口吃出点名堂来,用不着推广,食客就会闻名而来。小巷深处并不深,美食的口碑传千里,但愿这个店成招牌店,门面店,生意兴隆,车水马龙。
找一处偏僻的地方,守着火锅的温度,看着人们被火锅的火烤得红润的脸,口味在次,情调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