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时光之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时光】遥远的运河小镇(散文)

精品 【时光】遥远的运河小镇(散文)


作者:肖群 童生,808.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37发表时间:2020-04-07 19:24:54

【时光】遥远的运河小镇(散文) 1.
   浙东运河西起钱塘江南岸,流经绍兴、余姚、宁波,在镇海甬江口浩浩荡荡入海,它把京杭大运河南端向东延续了近五百里。
   溯源而行,镇上这条叫马渚中河的河流,是逶迤数百里的浙东运河的一程。汨汨流了几千年的马渚中河,更多乡人称其为饮马河。相传,秦始皇第五次东巡时,曾驻跸渚山,饮马于潭,饮马河由此得名。饮马河上有石拱桥,曰饮马桥,俗称“洞桥”,始建于宋代。古朴的桥身、典雅的造型与潺潺流水相映成趣,和县城浙东第一桥的通济桥齐名。
   河道载来了商船,贸易造就了繁华,这个位于渚山东麓、运河岸边的原始小渔村,也记不得从哪天起,应“运”成镇了。镇上有条青石板铺就的老街市,商铺面河而建,门口的廊棚一直延伸到河沿。老街店铺作坊鳞次栉比:绸布店、南货店、水果店、香烛店、客栈、面馆、中药房,还有剃头铺、铁匠铺、贳船部……以及米行、柴行、鱼行、牛淘、羊淘等,铺展着小镇殷实丰厚的日子。
   每个店铺都有它的历史、风物以及故事。饮马河畔的后河滩原有一家柴行,行主周先生为人本分勤快,柴行生意一向红火。镇里有两个闲散粗汉,觑觎柴行生意,经常上门无理取闹,为彻底摆脱他们的纠缠,周先生想出一计,就是与两粗汉来一场实力比拼,约定谁最先从热油锅里捞出东西,柴行就归谁所有。
   比试的那天,柴行的空地上架了一口大油锅,柴火烧得旺旺的,围满了看热闹的人。不一会油锅青烟直冒,周先生当众向锅里投进一只秤砣,示意两粗汉去捞取,面对沸沸扬扬的油锅,吓得那两人不敢伸一手指。趁他俩退缩丧胆之际,周先生撸起袖子,一个箭步上前,毫不犹豫地把手伸进煮沸的油锅中捞出了秤砣,让众人惊讶的是周先生的那手居然完好无损。见此情状,两粗汉只好悄无声息地溜之大吉。自从“油锅捞秤砣”后,就再也不敢去周记柴行滋事了。子承父业的周宝奎也极有能耐。周宝奎平时斯文儒雅、不露声色,干起活来却动作麻利,记忆力惊人。称柴时,他右肩抬柴,左手打秤,只需瞄上一眼,便能即时说出柴草的重量、单价和金额,分毫不差。不仅如此,颇有头脑的周宝奎当时还发行了一种“米票”,手机大小的一张纸,正中由他亲笔写下的一个“米”字,上面盖上他的私章,凭此“私人银票”就可以到粮站籴米买粮。在众人眼里,除了木桥弄的金牛,宝奎也算得上智商与见识非同一般的能人。
   饮马河上还有一座大木桥,正对桥头的小弄叫木桥弄,弄口的两间青瓦平屋里住着孙家阿太一家。阿太的儿子金牛在木桥脚开了一爿水果店,夫妻俩早出晚归,悉心打理。这店虽不算大,但生意却做得风生水起。店主金牛侠肝义胆,行事谨慎,谈吐文雅且智慧过人,是周围乡邻中声望颇高一个人物。谁料金牛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留下一大帮拖着鼻涕的孩子。
   后来,不知为什么水果店也没了,再后来,金牛媳妇带着幼小的几个子女改嫁三北农村,济济的一大家子人,最后只剩下阿太与一个稍大的孙儿相依为命。阿太挨着儿子原先的水果店址,摆了一个日杂百货的小摊,做点针头线脑的小生意糊口。那年,一位老领导肃然起敬地告诉我一个多年前的秘密,原来金牛伯是这一带最早的地下党之一,他的那个水果店其实是浙东抗日武装的一个红色交通站,那年月小镇发生的几桩惊心动魄的抗日事件,都与这个并不起眼的小水果店有关联。于是,每次从木桥弄经过,我总会想起那爿水果店,想起浓眉大眼,瘦瘦高高的金牛伯,以及那个穿着大襟衣裳,颠着一对小脚的孙家阿太,当然,我也会想起枕河人家的那些岁月往事。
  
   2.
   清早出门,薄雾里的河面水平如镜,河水清澈得可以见到水底晃悠的水草及一闪一闪游弋的鱼们,趁这个时候挑水是小镇人家的习惯。那时还没有自来水,吃的用的全靠运河里的水。挑水的男人们挑着一副大水桶,一趟一趟从河里把水挑回家,一桶桶地倒进七石缸里。挑水的一路晃晃悠悠,清冽的河水把弄堂的石板路洒得湿滑而晶亮。晨曦里,几个妇人腰间支着木盆或挎只竹篮子,心急火燎地来到河埠头,洗衣的妇女蹲在石阶上,衣裳枕着石板,挥杵用力敲打,“啪哒啪哒”的声音传出很远很远。
   那时的夏夜,屋内闷热难熬。吃罢晚饭,镇上的人手持蒲扇,肩背竹椅,都去木桥或洞桥上乘凉,桥栏两旁坐的、躺的、靠的,挤得满满的,只留了一条侧身通过的小道。总有几个中年人在天南海北,谈古论今。街上“罗长发”咸货店的老板,人称牛皮德谦的,胡吹乱编,故事颇多。没事的时候,小孩子们喜欢簇拥着他,听他讲鬼故事。牛皮德谦爱看古书,什么《封神榜》《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等他都读过一些,乘凉时偶然也会来个一二段,不过,他是想起哪段就讲哪段,听起来总觉得鸡零狗碎不过瘾。
   当然,最过瘾的要数听“老医生”说书了。老医生约莫六十来岁,面容清癯,文质彬彬,留一绺山羊胡须,他是西街大药房所请的坐堂郎中,姓甚名谁,很少有人知道,反正一条街上的人都这么叫他。老医生平日里话并不多,可说起书来却滔滔不绝。有人评论他说书:生动形象,曲折离奇,起伏跌宕,勾人魂魄。
   夜色笼罩下的饮马河,蛙鸣阵阵,萤火点点,泻到水里的月辉映照着清亮的河水,泛出粼粼银光。河面常有摇橹的木船穿过夜幕隐隐驶来,船灯映水,橹声欸乃,嘎吱嘎吱的由远及近,由近渐远。坐在桥上的人们,不知不觉被老医生的故事所感染,众人时而轰然大笑,时而又唏嘘不已。夜深了,一丝微风从水面轻轻飘来,带着河水的一丝清凉和腥味,被暑热折腾了一天的小镇渐渐安静了下来。
   那时,饮马河上船来船往,船只是这里主要的交通工具。一年四季,河里总漂着几只渔船,这是早年的船。船上有竹篾与棕箬的篷盖,船板被船妇拖擦得光亮可鉴,船头有一只生火做饭的缸灶,窄小的船舱里堆着被子、衣裳以及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具,这便是一个渔人的家了。年少的我,曾经非常好奇渔民四海为家的漂泊生活,有好几次想跳上他们的船头,跟着他们去老远的地方。
   后来,河里有了一种叫柴油船的运货船。前面一只装动力的拖轮,后面拖挂几条或更多的驳船,这种货船多是重载,船帮吃水,河水几乎要漫到船上来。货船河埠头一靠岸,码头工人便肩扛背驮装货、卸货,“嘿哟嘿哟”的号子此起彼伏。
   还有一种载客的叫汽油船,这汽船是封闭式的,船身漆成绿色或蓝色,像一座移动的小房子,这种船有一个驾驶舱,船员在舱位里操纵方向盘,这些男人面孔黧黑,一般不太说话,神态凝重地注视着流动的河水,目光清明坚定。驾驶室后面是客舱,船舱两边开着一扇扇小窗户,我发现,坐在船上的旅客会通过小窗口奇怪地张望岸上,而岸边的我们也会羡慕地打量着船上的他们。船还在两三里之外,我就感应到那种“噗噗噗”的马达声。我站在岸边,伸长脖子看了好久,才看见蓝颜色的船身远远地驶来。每当汽油船驶近,河面在颤抖,脚下的石板似乎也在颤动。汽油船缓缓地停在了河埠头,埠头瞬间喧闹了,巨大的浪头一记一记拍打着岸边,人们像蚂蚁一样从船上涌出来,又如蚂蚁一样从岸上涌进船舱去。
  
   3.
   面前的河流一如既往地流淌着,生生不息。夹岸的老柳枝黄了又绿,昔日满身缠着藤萝的饮马桥,还有桥堍一株几百岁的香樟无可挽回地湮灭了,现也只能从故纸堆里或街上老人们的片言只语中想见其先前的模样。河边的老街,无论是晴天、阴天还是雨天,一样的灰色空旷。临河的人家是沉静无语的,分明是繁华落尽后的寂寞。这里的老人,守着祖辈的老宅,过着市井的生活,看着与光阴一起流逝的河水静默地远去。殊不知,这些饱含着人文历史与风土人情的建筑都已经被时光,或者比时光更残忍的东西所侵蚀,只留下苍凉的骨架和黯然失色的容颜,不过,无论是破损的石窗石础,零散的雀替木雕,还是门楼残存的砖雕,时光留在这里的印痕和四处弥漫的人间烟火,仍传递着先人们对于美的一种孜孜不倦的追求。
   “春风又绿江南岸”,在阳春三月的风里,让我忽然想起北宋诗人王安石的这句著名的诗来。马渚中河东去十几里的菁江古渡,年轻的王安石曾经也留下了吟诵。千年之前的宋仁宗皇祐二年,王安石任鄞县县令期满回京,乘舟沿运河西行至菁江渡,南眺连绵起伏的四明山峦如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北望一马平川的姚西平原恰似一块炫丽多彩的织锦,诗兴大发,吟出了《离鄞至菁江东望》的不朽诗篇。因了临川先生“丹楼碧阁无处所,惟有青山照眼明”的诗行,菁江古渡从此名扬四海。此后的淳熙十三年三月,南宋诗人陆游前往明州拜访史浩,也行舟于此古渡。不难想见,运河烟波里出没过多少文人墨客、名士才子。
   诗人的背影已远去了千余年,吟哦的余音也散落在轻波浊浪间,偏有不少人读罢诗又追寻过去,试图重温那一份情感,是如愿,是叹息,还是失望,已无从知晓了。如今的菁江古渡已没了渡船,自然也见不到当年舟楫往来、渡客熙攘的景致了。此际,我站在古渡口四望,头顶的天,灰蒙蒙的,压得人心里头一沉一沉的。两岸几乎没有阡陌田野,皆是新建的楼屋,南面绵延的四明山也成了隐约的一道山影,岁月带来的陌生感、变化了的风景以及未曾改变的河流,让我怎么也悟不出那些古诗的意境。
   渡口北面的后场址村,相传是明朝状元韩应龙的祖籍地,遥想状元郎当年金榜题名衣锦还乡,是何等的荣耀气派,可惜天妒英才,他壮志未酬身先死,一抔黄土归故里。据村里老人讲,原来这里是有一座状元坟的,但前些年也被人平毁建了宅子。
   对岸,一群麻鸭拍动双翅争相下水,排成箭状队形,“嘎嘎”地叫着一路游去。依稀听见,深而阔的一片水域里,船头犁开水路哗哗的激水声,古老的船歌从水天交汇的褶皱中飘来,徘徊在心灵的渡口,歌声悠扬,碧波荡漾。

共 382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古老的运河小镇,承载着几代人的悲欢,也承载着几代人的故事。那些人,那些事,那份情,全部都深深地刻印在记忆里,几经岁月的侵蚀与磨砺,看似蒙上了尘埃,在作者心头却依然清晰如昨。那清澈的运河水,古朴的民风,和世世代代生活在运河岸边的人们,虽然被时代隔离在过去,淹没于时光的缝隙中,掩藏在林立冰冷的钢铁建筑背后,同时也记录在了历史的史册里。作者用柔情的笔触,追忆着运河小镇的一个个曾经,那份感叹,那种怀恋令人唏嘘。只是轻轻细数种种过往,便让读者感怀颇深,更从字里行间,深谙作者的感性,于情于景中,惋叹时光之匆匆,岁月之难留。佳作,推荐欣赏。【编辑:红袖留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412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袖留香        2020-04-07 19:27:43
  喜欢作者的写作手法,喜欢这篇文章产生的气氛,读起来,让人情意流荡,颇有感触。
有个性的人不需要签名
2 楼        文友:肖群        2020-04-08 09:33:18
  古老的运河小镇是我梦里水乡,我在此生活二十多年,对小镇是情真意切,但总觉写不好。多谢留香老师精彩留评,辛苦了!
3 楼        文友:黄昏星        2020-04-13 21:43:04
  肖群老师的文字总是流露着生活和时光的模样,好像一张泛黄的照片在被述说中人们重新回到记忆之中。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一条河”。我想起我家门前的那条小河,那里生长着红豆衫,桂花树,龙眼树,树下有冬瓜藤,苦瓜藤,偶尔能看见一两个瓜。晚上,天空有一群迁徙的鹿群,星光下我坐在河坝上喝茶,看桥上的最后一趟公交车路过,那时正好七点三十分,灯火正昏暗。
生命中所有的灿烂,终要以寂寞偿还的。
4 楼        文友:肖群        2020-04-14 22:11:16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河,此话不假。我想念那条月光或星光下的小河以及坐在河堤上喝茶聊天的我们。多谢黄昏星老师的留评,遥握!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