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山】为我所挚爱的这片土地(散文)
春风徐来,天气渐暖!随立春、雨水节气的到来,天也渐渐地明得早了。六点半,闹钟准时响起。伴着第一缕朝阳,又迎来新的一天。
我悄然起身,生怕吵醒旁边还在睡梦中的儿子。穿衣、洗漱、做早饭,期间手机不时地传来“叮铃”“叮铃”的微信消息提示音。一看,原来是家长们在通过家长微信群上报学生晨检温度。
今年这个寒假过得漫长而焦灼。春节刚刚来临,新冠肺炎也偷偷逃离潘多拉魔盒肆虐而来。武汉封城、工厂停工、超市关门,我们也接到延迟开学的通知。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我所在的禹城市伦镇中学专门成立了伦镇中学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中的一员,我需要天天到岗,参加学校疫情处置的各种工作。学校为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让学生们居家实行晨午检制度。每天早晨和下午各上报一次体温。
早上七点,天还没有亮透,空气中弥漫着些许薄雾。驱车行驶在上班的路上,大街上略显萧条,完全没有了年前车水马龙的景象。七点二十分我来到学校门口,将车泊在车位上(所有车辆禁止入校),下车关门的一刹那,一缕阳光穿透雾蒙蒙的空气直逼我的眼睛,原来雾霭的尽头终会是灿烂的阳光。
门口测温、登记,和门卫师傅打完招呼,我来到我所在的七年级办公室。根据微信群里家长上报的学生体温信息,逐一登记到学生晨午检记录表。每次总会有两三名学生忘记上报。根据学生花名册联系家长,登记学生体温。七点五十分,我拿出课本、手机,边打开钉钉边重温着昨天准备的新课:每天早八点第一节是我的语文课。
“同学们看看谁没来,抓紧相互通知,一会开课。”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的要求,停课不停学。我们老师也摇身一变成了主播,开始线上授课。线上教学的方式很新颖但总让我有一点不踏实的感觉。不与学生面对面的授课,总感觉学生会走神,就怕他们学不会,记不清。
下课后,学生们一如既往的重复着聊天话题:“老师什么时候开学啊?好想回到学校啊!你不是说快了吗?怎么好几天了还没有消息?”老师又何尝不期盼着开学。期盼春暖花开下的我们一起踏春,一起游戏;期盼操场上、教室里留下你们勤奋、刻苦的身影;期盼暮色下,回寝室的小路上洒下你们的欢声笑语。
“马上就开学了,具体开学时间等待上级通知。最近还是按班级要求不要出门,安心上课,少玩手机游戏。”简单回复完学生,戴上口罩,拿起记录本我一溜小跑直奔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天早上八点半,领导小组的组长李志国校长会准时为我们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的所有成员开会,这已经成为一种制度。
会议开始前,李志国校长再一次一一为我们测量体温并登记在表。今天的会议内容主要是校长带领我们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并根据文件精神安排今天的工作。每次会议上,李校长总要重复“五个一律”和“八个到位”。这么多天下来,光听我就将那些内容背了下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或许就是这个意思吧。
今天的工作除整理档案之外,上午安排的是校园消毒工作,下午是打包教材工作。为保障线上教学的质量,学校决定将教材成套打包发放到每名学生手中。
会议开完,后勤师傅们已经将消毒液和喷雾机准备就绪。为了做好消毒工作,李校长专门安排后勤校长买了一台喷雾机。配好消毒液,启动机器,李校长第一个背起喷雾机。喷雾机轰轰的响着,持续喷出一连串水雾。混合着消毒液的水雾喷洒在地面、墙角、垃圾桶……当我背起喷雾机时才发现,喷雾机比我想象中要重好多,自认为自己年轻力壮,结果背着喷雾机走起路来还是有点摇晃。
时令虽已过雨水,但真正温暖的春天似乎还没有到来。时而路过的一阵阵春风吹在身上仍觉得寒气逼人。我和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的同事们轮番上阵,随着最后一桶消毒水变成喷雾,消毒工作终于完成,同事们的额头上都渗出了汗珠。偌大的校园我们喷洒了整整二十桶消毒液。
日头悄然过了中天。上午的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就到了午饭时间。
我们在餐厅门前按一米间隔站好队,测体温、登记、进入餐厅、洗手消毒,别看吃饭是件小事,也由不得半点马虎。今天的伙食还挺好,鸡肉冬瓜炖粉皮。同事们都安静的面向一个方向就坐,一人占用一张餐桌。平时聊得火热的吃饭时间,现在突然变得安安静静一时还不习惯。
或许是因为消毒工作累了、饿了;或许是因为吃完饭可以享受一会午休;或许是因为又给校园做完消毒工作心里更踏实了。总之这顿饭我们吃的特别香,能为疫情防控工作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能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就是累点我们也心满意足。
吃完饭,戴好口罩,准备到操场散散步。操场边的草坪已经开始春灌,一片枯黄的草丛里竟有几株倔强的新草露出斑斑点点的嫩绿。天刚刚渐暖,几只小虫也迫不及待地忙碌起来,它们要修饰自己的新家,为春暖花开的生活做着准备。你看旁边的柳树也悄悄变得绿蒙蒙的,树下枯黄的草丛里,一簇簇鹅黄的嫩草牙子也悄悄探出了头。呀!春天真的来了。待春暖万物复苏,疫情也该结束了吧!
迷离间,手机突然响了,是我班学生侯金昊的爸爸打来的。电话接通,侯金昊爸爸就大声地一连珠地说开了:“王老师,从今天开始侯金昊请假不上网课了。”
“为什么?”我问。
“我刚才办完事回家,这个小兔崽子竟坐在学习桌上玩游戏。好几次了说了也不听,我刚才把他手机摔了,让他玩。”侯金昊爸爸话语里带着气愤,喋喋不休地说着,话筒里断断续续传出侯金昊的哭声。
挂了电话,侯金昊的哭声一直在我耳边响着。初中生正是叛逆的时候,平时侯金昊还容易上倔,万一他爸爸在气头上把他打坏了可咋办。家访,必须去一趟。这是我的脑海中做出的第一反应。一溜小跑上楼拿到车钥匙,上车直奔崔庄。好在他家离学校也就七八里地。
一路上,我看见每个村的村口都插着一面写有“党员先锋岗”几个大字的红旗,它们迎着风飒飒地响着,展示着最优美的身姿。新冠肺炎肆虐期的抗“疫”第一线,我不知道还有多少面这样的红旗在迎风飘扬,但我知道正是这一面面红旗给了他们力量和勇气。一批又一批的白衣战士逆行而上;解放军战士、公安、交警……在隔离第一线坚毅地值守;千千万万中国人怀着一颗滚烫的心,对武汉、湖北伸出援助之手。肺炎肆虐期间正是这些英雄们冲锋在隔离第一线,才保障了大家的安全,换来了现在的曙光。现在疫情好转,有些隔离检查点都撤了,但象征着他们精神的这一面面红旗仍傲立在村口。
来到崔庄,打听到侯金昊家。进门,侯金昊正抠着手指,低头在墙边站着,眼圈红红的。孩子爸爸胸脯剧烈的起伏着,一脸怒色地瞪着他。见我来了,孩子一把抓住我的胳膊“哇哇”的哭开了。见我来了,孩子爸爸的脸色稍微缓和一些,为我让了座。
……
教师是什么?《师说》里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觉得为人师者不单单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
……
“真是辛苦你又跑了一趟!”“孩子又给你添麻烦了!”
“老师再见!”侯金昊和他爸爸站在门口来送我。
一个多小时,我终于做通了侯金昊和他爸爸的工作。心里的石头落了地,总算可以踏实回校了。
回到学校,门岗师傅又一次为我测温、登记。门岗作为学校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师傅们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所在。
测温时,后勤房加根副校长从门岗走了出来。房校长就是这样一个人,关键时刻、关键点值班总会看到他的影子。房加根校长真是以校为家,来伦镇中学这几年寒暑假值班,不是他值班时也总会碰到他。用他的话说就是来学校转一圈心里踏实。仍记得均衡验收的那个暑假,李校长,房加根副校长和房会计整个暑假天天都在学校盯着,那时我才明白年轻人真的需要有榜样力量的引导。
“中午没休息啊?”
“有点事,出去了一趟。”
“年轻就是好啊!干了一上午体力活,中午也不休息!”
“房校长也很年轻啊!”我开着玩笑回答他。其实房校长还有一年就退休了,虽然和我们年轻老师有着年龄差距,但我们没有隔阂,平时总还开开玩笑,聊聊天。
到办公室坐下倒杯水,记录好学生午检温度。手机“叮铃”一声,“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注意,下午两点准时开会,请按时参加。”房小东副校长通过微信群传达了开会通知。
会议开始前依旧是测温、登记工作。会上李校长再一次强调此次的教材分发工作,重点讲了明天班主任到各村分发教材时的安全注意事项:明天一律佩戴口罩,做好自身保护工作,与学生家长保持一米以上距离。
我所在的七年级有二百四十五名学生,每名学生七本教材,并且要统一装方便袋打包。我将七年级所有的教材从资料室搬出来,一一开封、摆好,按顺序一本一本收齐,装袋打包。打包几十套后,自认为是体育生出身的我也有点吃不消。我掏出手机给伦镇街上的王娜老师去了电话,寻求支援。
半个小时后,当我坐在成摞的教材上喘着粗气时,王娜老师才到。
“离学校这么近,怎么这么晚才到啊?”我疲惫的问道。
“正好有网课,下课才来的。门岗师傅不认识我这个代课老师,先找领导确认又测温登记,才让我进来!”
王娜老师的加入,成倍的提高了打包教材的效率。后来,九年级于风洪副校长、房小东副校长、韩绍村主任、张家翔主任也赶来帮忙,才使我们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分教材任务在六点下班前顺利完成。
忙完,同事们又是一脑门的汗。看着那一片用红色塑料袋包裹着的成摞的教材,甚是有成就感。我掏出手机,拍照,发朋友圈。
“同学们,教材已经分装完毕,明天一早准时送到你们手中!”消息刚发出,家长微信群里立马沸腾起来,同学们或者家长们都回复着:“老师辛苦了!”“感谢老师们为孩子的付出……”一条条微信看湿了我的眼眶。有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是这样,将心比心,相互理解。家长和老师们都是为了孩子成人成才这一个共同目标,多一些理解和沟通,老师和家长能成为最好的朋友。
六点准时下班,难得一个没有加班的日子。回去路上我莫名的兴奋,不时地跟随车上的歌曲哼两句。上午和下午都出了一身大汗,此刻身体感到无比的轻松。想想居家隔离的那段日子,不是躺着就是趴着,都不如今天痛快。
回到家,晚饭已经做好了。儿子见我回来,从凳子上站起来,跑着拿出自己的拼音本:“爸爸,你看今天的作业我都完成了。”拼音本上,儿子用稚嫩的小手写了满满一页拼音,还有什么比这更舒心的呢。看着儿子自己写好的作业,我多了一丝安慰,扫除了今日所有疲惫。
晚饭后,我陪孩子读了他最喜欢的《植物大战僵尸之成语故事》。我真是位不合格的父亲,读一篇故事竟连打了四五个哈欠,最后总算读完了,孩子满意的睡了。我也该进行今天最后的工作了。
研究送书路线,六个班主任分三组,截图高德地图,标明行走路线,在班主任工作群发信息安排明天送书任务,没有回复收到的老师再电话通知,家长微信群发通知,做完这些工作,我扑倒在床上,总算可以睡觉了。
妻子真是个好妻子,知道我最近忙特意端来了洗脚水。把脚放进热水里真叫一个舒服,就像西游记中孙悟空吃了人参果的感觉一样,没有一个毛孔不舒畅。
泡脚之余摸出手机,微信里还有一条未读信息:“老师,我今天的练字交了,和昨天比怎么样啊?”原来是张名扬同学发来的。假期我鼓励他练字,他已经持续半个多月给我发练字图片了。“有进步,开学你要让我刮目相看了!”他回应了我两个奋斗的表情,“老师,明天直播课堂见!”坏了,明天的新课还没准备。擦完脚,赶忙回到书桌。卧室的灯都已灭了,只有书桌上台灯发出的光陪伴着我。
卧室里静悄悄的,挂在墙上的钟表好似不甘寂寞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准备完明天的课,整理出知识点,看看钟表,调皮的时针竟然不知不觉地跑过了十一的位置。疫情隔离了距离,但隔离不断知识的传播。真心希望同学们居家努力、勤奋学习,表现出自己最努力的样子。“这些知识点,明天同学们肯定都能学会!我相信我的学生们!”自言自语一番,上床睡觉。
台灯灭了,卧室里黑透透的没有一丝光亮。月亮也不知道干什么去了,此刻没有一丝影子。看着黑乎乎的一片,我的脑子里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入睡。想想这一天真是忙,但和坚守一线的白衣战士相比;和坚守隔离一线的公安、士兵们相比;和那些为了战胜疫情牺牲的烈士们相比;这又算得了什么呢?如果没有他们的负重前行,我们岂能享受这平安盛世?作为教师,虽然不能上战疫的第一线,但努力工作每一天,认真上好每一节线上教学的课程,教育好学生学习防控疫情知识,这也不是和疫情作战吗?为了我们所挚爱的这一片土地,哪怕付出再多的努力,我们也毫无怨言。
愿山河无恙;愿国旗庇佑下的万千炎黄子孙皆康健;愿早日复学授课,迎来孩子们纯真的笑脸。今天疫情虽未过去,但我坚信,明天的一道春光依旧会带来灿烂的朝阳。
老师的勤奋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