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芳】山乡巨变(散文)

精品 【柳岸•芳】山乡巨变(散文)


作者:水墨灵溪 秀才,2467.9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58发表时间:2020-04-12 10:11:47

每年及至风雪将至时,对回山乡总是异常焦急,真是有种归心似箭之感。心中的山乡,风雪落地前,总希望能够如期而至。我再也不怕回那个贫穷的山乡了,再也不怕近乡情更怯了。相反,我是思乡情更浓,犹为牵念。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山乡发生了巨变。当我跨入到吕梁山的地界时,心里就涌起了阵阵欢喜。曾经贫穷的山乡,是我生命的诞生地,是我平凡生养的故里。在那里留下了我所有的屈辱荣耀,喜悲欢乐;在那里留下了我难过时伤心的泪水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为了这份信念,几代人挣扎在黄土地上,几辈人拼命付出,尤其是祖父辈。他们是从最困难时期走过来的,经历了种种苦难的岁月。以至于至今都节衣缩食,勤俭持家。殊不知,曾经背井离乡时,心境是怎样的凄凉。
   常听父亲说,我们家族的过去。在他十三岁的那年,祖父便拖家带口的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岢岚县温泉公社刘家岔村。走的时候很着急,连埋葬亲人的黄土地都没来得及亲吻。在去往异乡的一路上风餐露宿,三餐不济,往往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中途饿的昏迷了几次,直等到了贺家圪台时,父亲才缓缓清醒了过来。所幸的是,所有人的命是保住了,但镌刻在记忆深处的贫穷至今都仿如昨日。
   从祖父算起,黄河边上的兴县就成为了我的故乡。在二祖父的帮扶下,我家在东坡村扎下了根。紧接着父亲同他的弟兄都各自为婚,在盛产煤炭的黑沟沟里过起了光景。那个年代,父亲能够娶妻生子,是很不容易的。母亲也是刚刚捅破成年人的壳就委曲求全地下嫁过门。父母亲两家的家世背景,简直是有天壤之别之分。母亲嫁过父亲,只有一孔黑窑,一台缝纫机和不到一千块钱。就这样的条件,祖父也还是东拼西凑出来的。说实话,父亲娶到母亲这样的女人也是他的福分。
   母亲下嫁过去,除了要营务土地,还要相夫教子。姐姐的出生,黑窑里洋溢起了欢腾的笑语。父亲几易营生,操持着家。最后还是沾了黑煤,游了地狱。这样的营生,石头缝里生存,稍不留神就会发生危难。母亲悲喜交织,愁虑万千。但父亲耿直,他对母亲说:“怕什么,娃子们成长重要。”言毕,母亲在油灯下偷偷的哭泣了起来。
   改革开放的第十个年头,我在故乡诞生。母亲生我的时候,已告别了那孔黑窑。父亲凭借自己的努力在背坡崖碹了两孔砖窑。崖底流淌着东坡河水,一圪梁上,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几十孔不同级别的窑洞。在我记事时,姐姐只身一人从家到东坡煤矿给父亲送饭。母亲走不开要看我,做好了饭年仅五岁的姐姐提着饭盒顺着东坡河向煤矿走去。那个年代,给我的记忆是无止无尽的贫穷。我第一次出现在关家崖供销社时,拽着母亲要吃一根五毛钱的冰棍。可母亲却拖着我走出了供销社的大门。现在的我,也许能够体会到母亲那时候的艰难。父亲在煤矿里扯碳,一天累死累活的挣一点钱。对于这些血汗钱,母亲是不会让随便乱花的。
   地处晋西北吕梁西北端的故乡兴县,自古以来就是十年九旱之地。贫瘠的黄土地,给庄稼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从春播到秋收,家家户户都是全家出动。种地的苦日子,伴随了我们的童年。这片金黄色的土地上,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田园般的美好生活。
   紧接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席卷了整个全中国,偏远的山乡也不例外。一些工矿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原本平静的山乡也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巨变。煤矿、铁厂、焦化厂、火力发电厂、砖厂、化肥厂出现在了大地之上。一根根冒着黑烟的粗大的烟筒如擎天巨柱般屹立在天地之间。村里有了万元户,山乡开始变得复活了起来。
   我清楚的记得那时候山乡的辉煌,拉煤车排满了山沟。日以继夜的机器的轰鸣声响彻云霄。外乡人纷纷来此,也加入了这个时代巨变的漩涡之中。如此一经数年,山乡旧貌换新颜。城市的建设加快了步伐,商品经济日渐丰富。人们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过起了好的光景。
   但这样的光景并没有为之持续,仅然只有煤炭处于黄金的那段时期。也许是意识到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乱砍乱伐的危害。几年后山乡又迎来了一场更大的巨变。污染企业全部关停,一时之间,曾经辉煌的厂矿企业停止了咆哮声,山乡开始变得寂静了起来。这样下来,劳动力过剩,人口面临着外流。走西口的双脚又重现在历史的舞台之上。
   求学内蒙以后,举家而迁。步入工作岗位后又举家回迁。此时候的山乡,又是一番巨变。穿越吕梁西北端的高速路、铁路打通了通往山外的通道。越过吕梁山我们可以走向省城,走向京城。我不得不对山乡重新回望,回望这艰难困苦的七十年。尤其是新中国开辟出改革开放的这条道路,这对于祖国和千千万万的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党和国家的扶持下,山乡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巨变。回首七十年前,国家积贫积若。那时候山乡亦是贫穷,七十年的复兴之路,中国发生了巨变,平凡生养的山乡也发生了巨变。中华民族屹立在了世界民族之林,七十年的风雨征程,新中国浴火重生。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山乡巨变。
   站立在山乡的这片黄土塬上,看着飞驰而过的“蔡家崖”号列车,喜极而泣。每每想到父亲在煤矿里“游地狱”的情景,几度潸然泪下。艰苦的年代,贫穷的年代,充斥着饥饿与苦难。我始终无法摆脱父亲那张沾满了黑煤的脸,那张终日看不见阳光的脸。如今身为人父,切身实际地感受到作为一个男人的责任。所幸的是,烂包的光景过去了,我们在时代的巨变下挺了过来。遗憾的是祖父并没有看到今日的巨变。但愿他泉下有知,在另一个世界得以看到,如愿以偿。
   现在回家的次数少了,每次至家都抱愧难当。在山乡巨变里,我却未能尽己之力。我期待过年,但又害怕过年。每年只有等到年终岁末,才匆匆回乡。回到山乡,亲人的坟墓也搬离了原地。时代的巨变像飓风一样,波及到了山乡。城市一体化的建设,让乡村变得越来越小,城市越扩越大。远望着早已停止了生命的东坡煤矿,两行热泪夺眶而出。我仿佛看到父亲下班后背着我姐姐从路口走来,又仿佛看到姐姐提着饭盒向煤矿走去。一幕幕的画面,如潮涌来,骤然间让我悲喜交织。如今身在京城,看遍了城市的繁华,体会到了时代巨变下的益处。父母亲逐年老迈,为了我依然东奔西跑,走南闯北。有时候,我在想这种时代的巨变是否会冲击到父母辈。耳畔似乎又响起了父亲那耿直的言语,以及母亲那忧虑的惆怅。
   不管怎样,光景过的越来越好了起来。这无疑是一场巨变。从饥饿到温饱,七十年奋斗不止;从贫穷到富强,七十年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经历了多少鲜为人知的事情。中国数以万计的山乡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巨变。这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当下的时代巨变。
   前年的隆冬,我随父亲再次回到了岢岚县温泉公社刘家岔村(现已叫做温泉乡)。二十几年未归,不再是离开之时的破落萧条。父亲指着黄土地下的一孔土窑,老泪纵横。土窑退出了历史的大舞台,代之而来的是一排排新居。我们走的时候,正值一对新人被送进了洞房,欢声笑语震天价响。父亲望着埋葬祖辈的黄土山深深地鞠了一躬。而后,起伏不定的身影消失在了不远的黄河上……

共 279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描述家乡巨变的优美的散文。文章通过对作者家乡由贫穷走向富裕的巨变的描述,抒发了作者对父辈付出的辛勤汗水和苦难的感恩之情,歌颂了在改革开放后带来的家乡巨变中共产党的领导。文章开头秀美,用作者急切盼望返回故乡的心情唤起读者的兴趣,接着采取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描述了祖辈和父老乡亲在黄土地上的艰苦生活,然后描述了改革开放后家乡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后抒发了作者对共产党的赞美之情和对山乡巨变悲喜交加的心情。文章语言流畅,描述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感真挚,内蕴丰满,主旨积极。整篇文章所要阐述的主旨,可以用一句歌词来表述:苦难中开花。特别是作者不仅仅描述了家乡的巨变,而且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满感恩之情,从这里深深地体现出作者浓浓的家国情怀。感谢作者赐稿柳岸,祝作者创作快乐,期待更多精彩,推荐赏阅!【编辑:金佑重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413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金佑重阳        2020-04-12 10:13:19
  因为经受了那么多的苦难,我们更要珍惜当下的生活!
金佑重阳
2 楼        文友:金佑重阳        2020-04-12 10:20:25
  风雨压不垮,苦难中开花。记住这段苦难史,记住父辈的艰辛。
金佑重阳
3 楼        文友:圈圈是句号        2020-04-15 11:39:31
  父母一生的漂泊是为了你这个根,故乡让父母拴在了你的身上。
随性而活,性如流水
4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04-16 05:39:44
  不忘初心,感恩时代。好文点赞!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