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感动】今年的春事像恋爱(散文)
一
春事像恋爱,不是我很浪漫,而是我有感触和感慨。
我爱春,我把心还是给了今年的春,在春事里找恋爱的感觉。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我最佩服“花间派”诗人韦庄的眼光和情调,春来的事,不过一个“情”字,恋爱在其中,春事才不俗。少年可风流,老人可读春事的风流,各得其宜。
但今年的春很不幸。闹病毒,倒春寒,似乎都在为难今年的春,春事来得跌跌宕宕,起起伏伏。春和景明,草长莺飞;花似锦,光若织,这样的春色始终迟迟不肯明朗。春,被潜藏暗处的病毒,弄得像被冷遇的怨女,春若是有知觉,一定感觉毫无生趣,因为没有人徜徉在春事里,春来了也不闹,狂放与欣喜,都似乎离春而去。宅家的日子,赏春读春的情绪特别强烈,心中储备了许多春的诗,整理了纳春光入怀的情绪,看春眼光格外尖细急切,解春的心意格外倾向浪漫,希望可以弥补怠慢春光的那些虚度之日。
胶东半岛的春,忽冷忽热,探个头瞧瞧,马上缩着脖颈听春风长啸,总以为冬临。不是春胆怯,而是春羞涩。我有了别样的赏春感觉,也是受了一位名家的启发。
朱自清在《春》里这样唱和: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我在想,朱子在写春时,若年老,也会告别龙钟的步子,舞起欢快的秧歌。文学家笔下的春是浪漫的,也最有力量。
我教读这篇美文的时候,喜欢深情诵读,至此,我总是眼睛发光,看着那些刚刚升到中学的小女生的眼睛,羞涩,入情,显得特别妩媚而骄傲,似乎她们就是春。我把自己想象成被孩子们崇拜的学者朱自清,这样的春,不曾从记忆里溜走,回不去,但我拥有过。
是啊,春事来了,春事的主题是花事,花事如姑娘怀春。想想那时我陶醉在这种用眉目认可用心自况的爱春氛围,不醉才怪。
把门关窗,憋了这么久,春事一定不是小姑娘了。春风是小伙子,一半从大海里拾起了豪爽狂放的性格,一半将柔意透出,逗引得那春树春花春草,芳心初萌,就有点乱了心阵。此时的春姑娘不是豆蔻,不是“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娇羞无力,应该是女大十八变,是“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的妩媚婉丽年华,如此,那春风小伙子只要耸肩跺脚,春事的难耐就不是含情目若石隙流水留半分,而是恣肆入怀还觉得不够味儿。三四月的媚,是最禁不住挑逗,只要赏春的情绪基调像吹笛弄好调门,一切春事都逃不出恋爱的圈圈。
最扛不住春风轻拂的就是桃李的枝条,一抹春风无需多,就脸红滴艳,羞赧的皮儿就像被划破,好不忍心哦。春风说,那么经不起,怎见得了世面,只能在一岸,一坡,偷偷地弄艳,登不上华夜的舞台,桃花自叹“一簇开无主”,哪知春风去别处。一冬的枝干枝条都是铁青着脸色,不近人情的样子,突然春风习习,藏在骨子里的红泪,都在春风里渗出,满枝丫都被红泪湿透,想用手拭去,却又怕碰掉了桃李的美睫。春风不顾美人泪,一夜劲吹,那些红泪都溢出,成桃油,垂在红脸颊,春风就是要桃李这番感动,哦,是桃李面的羞赧,是承爱而幸福的脸色。我们常常读不懂这些,是因为我们太自顾了,其实,和我们有着一样情感的还有这如桃李的多情嘉木。
记得一首《爱情如烟》的歌词首段是:手握红色的请柬/眼泪就像断了线的帘/说好和我白头心不变/如今什么都化作云烟……这股烟太哀伤,春来看柳如烟,那依稀害羞的情调,将爱情的朦胧美诠释得可谓是淋漓尽致。令我想起“折尽春风杨柳烟”的句子,春风拜倒在柳烟下,摇曳柳梢拂水舞。是烟柳弄了春风,还是春风动了烟柳?真不知了。刘禹锡的诗句更直白:“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其实他对爱情的理解是一种幻觉,绝非是郎踏轻歌给烟柳,是诗人在幻想爱情的唯美动感画面,动画般地跳出一个情郎。看那烟柳的着色也是颇有层次感的,先是轻烟若雾,仿佛从温泉里出浴的美人,真恨那春风不劲吹,揭开那雾纱,让人看个清晰,可一想,那么清晰却也残酷,不给她留一点神秘。春暖几度?烟柳自知,嫩黄的色泽那是在闺房里思春的情绪,如飞萤曼舞,凄凄切切,向她的情人春风诉着哀婉有几分。我想,所谓怜香惜玉,是否是从烟柳依偎东风怀抱得到的启迪?
美好如烟,朦胧绕身;愁绪也如烟,不忍别离。所以,千年的柳烟,总是难以说清其本色。爱,最美的状态就是藏在这轻盈里,一对对恋人河岸扶柳,莫非就是想让知情懂意的柳烟读懂自己?
二
如果我们就喜欢满足地呆在春光里,不再费心思读春,那就守着“年年岁岁花相似”,也好,诗意地走过,但真正动情的人,会把自己代入春天,从春事花事里读到自我。最能够让人读出爱情滋味的就是那玉兰树。春风还带着一缕轻寒的时候,玉兰就在一夜间爆开骨朵,大如茧,绵若虫,几遍风舞也还是矜持,令人遐想,是否是在等一场淅沥的小小春雨,花瓣儿是唇,太干燥,裂了唇纹线,好心痛。蠕动之时,我都希望她只是微动传情,不要启齿动唇。那花苞,在几经矜持之后便似绽又阖,似乎有什么悄悄话难以说出口,哦,那是故意让我去读出,就像我上学读中国古典文学时,教授一语点醒的那样,要猜读,不是“死抠”字眼,那样才会感觉“字现意遂”,哦,读书读花儿也如此,去猜,揣度的人也会心花怒放,醍醐灌顶……多少年了,我才体会出这段导读的经典意义。半开是对春风的矜持,也是愿意把自己交给春风任由摆布的态度。恋爱的状态,最妙的就是一个字来关照——“半”。古人说,“半”就是“匀”,这是需要一些悟性才可理解的。是“云鬓半偏新睡觉”,让人体会醒与不醒中间状态的美。是“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的娇美样子,又怕一个雨滴碎了海棠的红颜玉面。是“半笺娇恨寄幽怀”,我想敞开怀等那恨意来袭……真的,多么像恋人,选了一个手拈花枝的地方等着新郎风,风情万种,才是玉兰花的心事。哦,不开,是心事装在花瓣里,半开就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全开就是气急败坏,嫌风无半点风情柔意,怎么就不懂花之心。多情而不能直接,这种状态,岂是一个含蓄可以描摹其态其状的!哦,我猜测着,人类的恋爱,是否就是玉兰花与春风伴舞给的暗示?帘儿半卷好露玉容,楼内灯盏半明灭,那是主人的心事不明朗,懵懂不是装模作样。玉兰树花把个心事装满又弄风情等春风,让人看了都羞答答,却又暗喜和自己当年遇到的恋爱有几分像,“似曾相识”几个字不都是写失落的哀伤,还有一份旧时的温暖来袭。
《红楼梦》里描写王熙凤的一句诗“丹唇未启笑先闻”,是一种泼辣和无忌,我觉得前四个字“丹唇未启”正合适红色玉兰花的花意,绝无朗声的笑,似乎是怕惊了花上擎着的美感,含苞的样子,迟迟让人心揣着很多猜想,是哪里让她不惬意?是哪里使她忐忑心难安……
那日朋友发来一本书出版的信息给我,书名是“36,半生不熟的人生”,啊,竟然是我观花的心得被她偷去,真的是“画帘半卷东风软”,熟透则腐败,不熟则生涩,如此合适,这么像春事一场!我买一本,想伴着书一起,或生,或熟,在生熟里咀嚼人生的滋味。我想邀作者来读春,她和我意趣相投。
我得这样说,酒微醺的才妙,花半开的才好。人生一朵花,急着开,没有了矜持,就不能惹来羡慕和想掰开看的冲动。我想,人生,如花半开半熟的时长多些,是不是更有味道呢?酸酸的杏,涩涩的李子,为何给我们的味觉总是那么好,那么敏感……
三
喜欢春事的人最死心塌地的表达是:活成一棵树,笑成一树花。我想,一棵树只有桃树可以设喻,是年年岁岁在春风里青春萌动。笑成一树花,也只有桃花了,人面桃花相映红,唯美的意境只有桃花可以诠释。桃花灿烂时,就像炸开的鞭炮,满天的烟花星光,不是瞬间烟花,是挂着的心情,可以让我们慢慢欣赏。桃花的落,是喜事缤纷,是幸福落地。是在给爱情的幸福时刻天女散花,纷纷扬扬,是桃花瓣儿雨,片片点点都是幸福的音符。桃花是要铺设一条幸福的花路,丝路花雨的袖珍版就是如此吧。我们面对桃花,总是可以生出浪漫的想法。现实有时候很骨感,硬碰硬不会有答案,也不会让人有绵软的爱心,那就让爱情来绵软我们的春心吧,让我们的爱情观念绽放在春天的树上花上叶上草上,如此,就是想活成什么样都可以,因为爱总是很喜欢让我们寄托着。爱情没有谢幕,桃花飘落,幸福尘埃落定,那是进入爱情的绵延期,是慢慢弯腰捡起桃花瓣儿的稳定期,灿烂可以在随水流入的小溪里,缠绵蜿蜒,流淌缓缓。那不是失落,不是惆怅,是恣意流淌,是缓缓释放。
记得一位诗人的诗句是这样:爱情永不需要跪下去祭奠。这不是和恋爱决绝,和失恋抹泪,而是不断憧憬。是啊,我们应该捡起爱情,抱住爱情,在爱情面前永远不写《桃花祭》。
正如我的朋友说,桃花春荣,每年都值得我来看。我觉得,他是在跟桃花树谈自己爱情的甜蜜,因为他喜欢时不时找点方式刺激自己。岁岁年年花相似,岁岁年年花如初。每年看桃花,就是好心情,况且我们拥有一棵桃花树。这是他的暗语,怕我不懂得,说出的时候声音高八度。爱,要大声喊出来,他不敢,害羞,我倒喜欢他这种表达方式,用声音提高爱的温度。
去年春天的春事,有的还挂在树上。每日晨步,经过那棵欹曲的苦楝子树,为它不争的身子骨默默生哀,其实我错了。黝黑而苍老的枝干,是风霜的留影,每条枝丫上挂着几簇铃铛,似乎是最招惹春风,听不见声响,但我觉得是在呢喃絮语。银色的外壳包裹着今年的春种,落下就是一对鸳鸯树。我查阅了资料,又名金铃子,每簇铃铛只有两个,它们是从去年的春一直谈到今年的春?窃窃私语的样子,多少路过的男女可能都发现了这种相拥的含义,走到树下就禁不住挽手。我突然想到一句关于苦楝子的诗——
花开成果/如醉如痴的甜蜜/就连飘过的云/驷去的风/也沾染了快乐的香溢……
真正可以诗意透析骨髓的诗,都不能绕开恋爱的情感,否则就没有了震撼力。此时,我发现,树身沧桑铁色的样子是一种岁月的美感,不见花开,却用时间来写着花语。我相信,金铃子是年轻人爱情的榜样,所以一直无言胜万语。
每两颗金铃子挂果相伴一起,我不知果子是否也有雄雌之分,应该有,不然怎么会让我生出那样的感想呢?自然界,一花一木,一草一石,都值得我们敬畏,其态无需言语,却诠释着人生,我们如此看人生,也就生动起来。
我常常想,爱情是不能落下每一个人的。这是一种心愿,也成了我看世界的眼睛。真的,我在春事花事里找到了根据。一处悬崖,崖壁上露出让人不寒而栗的瘦骨,裸露着筋脉,登临着危岩,在寸草难生处,却攀爬着网状的迎春花。
有的人的爱情并不在肥沃的地儿上生长,但并不是不能从那泛绿的枝节处萌生一颗嫩黄的春芽,那是它的爱情之火。贫瘠,不必说给她听,一生扎根崖壁的缝隙,是因为爱不曾失去。春色是什么颜色,迎春花就告白着什么样的颜色。无需造作,用不着乔装,以本色示人。迎春花的花语就是“相爱永远”,这样的花语,无声却有形,你看,网状的枝条将爱情编织成网,抱住最先探望她的春天春风,从此,生于悬崖,爱在贫瘠。我明白,春风也不会辜负迎春花,偏向旮旯,攀住峭壁,春风都会拐着弯来找她,因为爱情总是讲究“你情我愿”。别不理解她为何许身于他,正如春风偏爱迎春花。
我的一个老年朋友总拿迎春花来比拟他的老伴,解读迎春花很动情,我深受他的启发,妻子的很多品质都写在“迎春花”三个字里,不弃贫瘠,不贪肥沃。这是这位朋友着重跟我强调的本色,正如白居易所吟,“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他也有恋爱的忏悔,一个男人,不能给与他的迎春花更多的呵护,也就是一把廉价的春光晃一晃,他的心是痛的,是在痛里看花开的感觉。这是我的朋友跟我谈及的他的“花事”。
爱情,你可以谈,但不一定你懂得。向春事花事里学习恋爱吧,过了谈一场恋爱的年纪,可以用回顾来看自己的爱情,重温的浪漫,也可以悦动一颗爱美的心。读懂了春事,看透了恋爱,可我们还是老了,不要紧,我们还在记忆的饱满里。
如果你遗憾自己年轻的时候辜负了一场恋爱,不要紧,在春事正当的时候,放下琐事,将春捧起来读读吧,尤其是宅家久了,眼光变得呆滞的时候,读一处春事,看一树花开,萌一颗年轻的心,也就弥补了曾经失去的恋爱。
梨花带雨,可能就是你的她魂魄飞来;桃红柳黄,可能就是当年的情丝没有离开,还在缠着你说爱。缤纷的樱花里,可能有你当年情事的样子,重温,给自己一场盛大的缤纷璀璨。
恋爱什么样,春事正在演绎。每个人的第二春,都会年年来。不来?那就让我们在春里恋着爱着,“不信东风唤不回”。
2020年4月12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