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高跷上的梦(散文)

精品 【菊韵】高跷上的梦(散文)


作者:孤独小男孩 举人,3851.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04发表时间:2020-04-19 08:28:00


   一
   在仓房里清理杂物时,在角落里,意外地发现了两副高跷。这两副高跷是许多年前的产物,上面刷的红漆还清晰可辨,在印证着那个火红的岁月。只是如今已经物是人非,不免让人心生感慨。仓房的泥地潮湿,触地的尖头部分已经蚀朽,上面的马掌钉已经氧化掉。然而,那段记忆却没有被氧化,它们被很好地封存在脑海深处。我一边仔细端详,一边开始检索着记忆的存档,那个曾经的岁月便又浮现在眼前。
   两副高跷高矮不一,高的有一米,矮的却只有高的一半儿,它们的主人分别是哥哥和母亲。那时哥哥只有十六七岁,母亲也只有四十几岁的样子。那时候,我记得哥哥刚刚参加工作。他去检查身体时,因怕过不了关而焦虑不安。那时他的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呢,个子不高,瘦小枯干的。听说局里的招工条件很苛刻,便把父亲的一套行头都招呼上。大头鞋里多塞了两副鞋垫,大棉袄里再揣上两块石头,让身高和体重迅速地增长起来。还别说,他的这套装束,去局里晃荡一圈儿,居然还能蒙混过关。其实,这次招工不过是做做样子,走走形式。招工的对象都是职工子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了。如果真的把征兵的那一套搬出来,他早就被刷回家了。
   就在哥哥参加工作的那年春节,局里下达了指示文件,要求下属的各个林场,以及行政机关和地区的各个单位,都要组织一支秧歌队。并要求加紧排练,春节后的正月十五,举办迎新春秧歌大赛。一声号令,林场上下不敢怠慢,紧锣密鼓地操练起来。林场的领导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不想在这方面被别的兄弟单位给比下去,很想在这个新春之际,赢得一个好彩头。为此出台了几项措施,来激发职工家属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此次秧歌大赛,除了全场职工都要参赛之外,还鼓励职工家属也参与进来。从排练到比赛结束的工资优惠,全额发放。排练场地就在林场大院内,中午和晚间提供餐食。鼓励新创意,新想法,不论是服装设计,还是比赛用具,一旦被场方确认,都由场方负责。
   消息传开,立即掀起一股热潮,报名者蜂拥而来,络绎不绝。我家的参赛者就有两名,即母亲和哥哥。母亲想让父亲也参加,父亲一挥手,坚决反对。咱家有两名就不少啦,总不能全家抬啊!
   在服装设计上,哥哥想到的是长袍水袖的古代人,这个想法与母亲不谋而合。在我家的炕琴最底层,有两床绸缎面的棉被,那是母亲的心爱之物。平时是很难见到真容的,除非家里来了贵客,才会拿出来铺盖。这两床绸缎面的棉被一红一绿,红色的绸缎面有两条金色的巨龙在盘旋着,而绿色的绸缎面有两只金色的凤凰在飞舞。母亲在这个时候能把它们拆下来,足见她对这次秧歌大赛的重视程度。
   林场统一制作高跷,所选择的木材都是优质的紫椴木。这种木材质地细密,树结少。红松和白松都是禁用的,原因是树结多而且木质脆,高跷腿儿细长,极易发生断裂,具有相当大的安全隐患。用紫椴木制作高跷也有问题,那就是其木质雪白,与红红火火的主题氛围相违背。有人就出主意了,干脆就刷上红色油漆,让它一红到底!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
   二
   整个训练过程都在林场大院进行。锣鼓喧天,从早到晚,几乎不停歇,光抡鼓槌的就请来三位。主管秧歌队排练的是一位中年人,也是请来的,表情严肃,生冷的面孔,自始至终都看不见笑容,让人怀疑该不是被这寒冷的天气给冻住了。他手里拿着小红旗,嘴里衔着一只哨子,“嘟嘟”哨子不停,跟带着哨音的北风掺和到一起,让人感觉到从心里往外的冷。这位老师是从局里请来的,严肃认真,不留情面,关键的时候抹得下脸子。场上的人谁都不敢偷懒,其实,也不能偷懒,这天气,不使劲地运动起来,还真说不定被冻住了。
   此时是三九天里的“二九”,是小鬼呲牙的天气。我们这些看秧歌的小孩子最扛冻,跟随着秧歌队一起运动,坚决不撤退。一边跟着转圈,一边擤大鼻涕,总也擤不完。林场的领导可能是被大家感动到了,从屋里跑出来,站在台阶上,使劲喊两句,想给大家助助威。他光着脑袋,没说两句话,就不得不捂住耳朵,狼狈地逃回屋去。大家忍不住笑起来,可是发觉嘴咧开了,再回去可难了。大家都喊,“拉不动大拴了”!干脆都不扭了,直接围着场区跑起来。
   中午食堂里的伙食不错,白面馒头加白菜片炒肉。大馒头在案子上堆得像小山似的。成扇的猪肉看着就让人流口水,白肉膘可够厚的,不用下锅就能闻到香气。这些都是隔着门缝看见的,门口坐着一个黑煞神一样的家伙,这个人我们都认识,都叫他傻老黑。他脑子有些转的慢,看着就有点儿傻。把他弄来看门,林场领导可是煞费苦心。我们在一旁看没问题,再凑近一点儿也行,里面飘出来的味儿随便造。想进门,不行!一条大胳膊就是栏杆。有两个想带孩子进去的职工,看见他,心里就打怵,早早就把孩子打发走了。没混到吃的,反倒惹了一身骚,有些得不偿失。
   母亲晚上回来,从怀里揣回来一个白面馒头。我那时候还没睡呢,就觉得那个馒头比灯光还耀眼。家庭生活的困难,让一年到头,都是靠大饼子或者煎饼一类的粗粮度日,难得看见一个白面馒头,让人觉得无比金贵。
   馒头是定量的,不管男女都限量两个。说句实在话,现在看来,那时候的决策是对的,那样的环境下,仍然可以把人勾住,除了那点工资,就是那两个白面馒头了。在那个什么都匮乏的年代里,一点点的精神和物质上的补足就能满足心理需求,在现在想来,有些匪夷所思。
   只有两个馒头,母亲还居然能省下来一个。父亲很是责备,母亲笑着解释,她的饭量不大,两个馒头都吃进去,会很撑的。排练没有多长时间,把胃撑大了,不是一件好事。等排练结束了,没地方去吃白面馒头了,却把胃惯出了毛病。她的这套说辞好像很有道理,只是在她入睡时,难免会发出痛苦的呻吟。这一走就是一天,究竟走了多少里路,谁也说不清楚,不累是瞎话,
   母亲和哥哥的高跷,到了晚上才能看到。两副高跷不一样高,哥哥的高跷是自己亲手制作,故意高一些,是想找一找身高上的心理平衡。他在高跷上的感觉是那么的好,轻灵的身姿好像一只鸟一样。他的自信就是在高跷上获取的,两条细长的高跷腿儿,也延长了心里热望。他把一腔热情都投入进去,几乎不能自拔。从林场大院回来,他就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嘎吱嘎吱”的踩雪声,一直都响个不停。这声音也让我的心里痒痒,穿上衣服,也想去走两圈,却被母亲喝住。我不得不脱衣又钻回被窝,那声音听来细软的让人沉醉,那副高跷便实实在在地走进了我的梦乡。
   三
   半个月的训练是不是有效果?还有什么不足需要补进?离正月十五还有两天,林场觉得自己检验一下,来一次盛装彩排。这个消息传出去,村南村北的人知道了,沟里沟外的人也知道了。此时正是春节期间,人们吃饱了喝足了,正闲着没事。有这么个有乐趣的去处,哪有不来的道理呢?来的人可不少,熙熙攘攘,俨然成了一个集市。要知道,之前的排练都是素装,平时就是走队形,穿花样,高跷都上的少。这次是盛装彩排,一定会精彩。人们聚在一起议论纷纷时,却听见一声吆喝传来,只见一位脸上戴着猴面具,一身黄色衣衫,腰系虎皮裙的人走来,呀!是孙悟空!他在高跷上威风八面,手中的金箍棒闪闪发光。他一边走,一边清理场地。他的身后涌出几个一身黄衣衫的小猴子,一人一根小棒,奔去各个方向,清理现场。大家自觉后退,一块偌大的场地便闪现出来。
   锣鼓响起,一群身着白衣,头戴红冠的人,扇动着翅膀,翩翩而来。这是丹顶鹤的造型,有人兴致勃勃地评论着,真好,就跟我家年画上的仙鹤一样。
   场地中央有两对划旱船的,其中一对老年组合,划船的老公公长髯飘飘。我又听见有人评价,那是生产队的马尾巴,是我姥爷给他们铰的,他们根本就靠不到跟前,大白马踢他们。没有我姥爷,想都别想,哼!
   我一看说话的人,是我的同班同学李富贵,他姥爷是生产队的饲养员,当然对牲口是最熟悉的了。看他那得意的样子,别提多恶心了,好像马尾巴是他家的。高跷队亮相,人们纷纷去队伍里寻找自己熟悉的人,不时引起一阵哄笑。高跷上的人基本都遮住面孔,不容易分辨。我迷迷瞪瞪,直到一条飞龙闯入眼帘,才让我猛然觉醒,那是哥哥!我马上去人群寻找飞翔的凤凰,果然又找到了母亲。
   场地外出现了小骚动,原来是一个小地痞在欺负一个小孩。那个小地痞气焰嚣张,正当他活灵活现,自以为是的时候,就觉得自己的后脖领子被什么东西勾住了。一瞬间,他两脚离地,身体悬到空中。他以为是吊车把他给勾起来的,是谁在开这样的玩笑?他回头看见一张怪脸,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盯着他,顿时吓得他哇哇大叫。他还没反应过来呢,就被扔进雪窝里。原来,他是被清场的孙悟空给拎了起来,真的有神力啊,难道真的是孙悟空附体了吗?在一片哄笑声里,小地痞灰溜溜地跑了。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场上的秧歌正扭的热闹。孩子们却没心思去看,都围在孙悟空的身边,前呼后拥地不想离开,心甘情愿做他的猴崽子。
   热闹的秧歌大赛很快就过去了,高跷便闲置下来。母亲和哥哥尚在疲惫之中,还没有从喧闹的氛围中解脱出来,需要些时日来调整身心。我却依旧对高跷抱有美丽的幻想,一直想登上高跷的梦,就要实现了。征得母亲的同意,我绑好高跷,扶着柴垛慢慢地站了起来。这一米的高跷,真的不是一般的高度,让我看到了院子以外的地方。参差不齐的栅栏,冰雪初融的田园。信步走上大街,那往日的景象怎么会发生了变化呢?大街的尽头是田野,再向前是漫漫无边的森林。森林仿佛席卷而起,如同一面巨大的屏障,遮挡住了视线。
   我走上山坡,那森林的尽头也看见了,还是森林。我的心里产生了更大的欲望,是不是登上了前面的那座山峰,就可以看到了森林以外的东西呢?
  
  
  
  

共 384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品 高跷的梦 其实也是人生的梦。梦是美好的,充满了希冀和期望,但实现是有时限的,梦的实现与否和人的履历很多时候错落不一,很难对上号。特别是儿时的梦,当时特别希望的,成年之后时过境迁,也觉得不怎么了!可是睹物思人,物是而人非,期间这几十年过去,变化覆地翻天,引起作者的也许和这些变化有关,人生这场拉场戏,不知经历了几多启幕与谢幕,而发展的脚步不曾停歇,日日月月向好,岁岁年年不同,这也是国家梦,中华梦,梦想逐步成真。对高跷的回忆,终于绑上高跷腿离地三尺,别小看这离地三尺眼界大有不同,高度让人看到了远度深度,也悟出山外有山,林外有林,也就是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激励人们要站得高看得远,看得远策测定前途的亨通。也就圆了各自的梦。【编辑:飞云流瀑】【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420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飞云流瀑        2020-04-19 08:36:40
  作品以两付高跷腿发端,牵出这几十年的回想,不忘那曾经火热的时代,奋进的年华,也悟出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梦人人都有,梦想的一成真,需要付出时间、精力、而兑付年华,而已梦想成真做回报,想来今生无悔。作者作品每篇都在平凡的故事里,阐述做人做事的道理,所以文魂凝集。推荐精品,问好作者,鼓励继续精彩,敬茶!
回复1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0-04-19 15:08:02
  谢谢老师的精彩点评。故事很久远了,依稀还记得事情的原委,觉得很有趣。老师辛苦编辑,敬茶!
2 楼        文友:瘦马        2020-04-19 10:10:50
  林场的一场高跷比赛,引发了出许许多与我相关的事。那个火红年代的激情,母亲对儿子的关爱,我想站得更高,看得更愿的愿望……一一跃然文中,让人不忍移目。行文如穿越山涧的清流,不急不徐,却沁人心脾,读罢,闭目深嗅,我好似闻到了,那个年代特有的味道。老师高才,又为读者奉上一道精美的精神佳肴。初夏已款款而至,遥祝老师幸福快乐,写更多的佳作。
回复2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0-04-19 15:10:33
  当年人们的精神劲儿,不是现在人所能比的,我们这里很多年看不到大秧歌了。谢谢老师的精彩点评!祝老师身体康健!
3 楼        文友:岚亮        2020-04-19 12:19:48
  我只知道高跷是一种文化,喜庆、滑稽、热闹、祥和,其另有高远之意读了方知。欣赏佳作,为小男孩老师点赞!
回复3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0-04-19 15:11:28
  谢谢岚亮老师的来访留评!遥祝春安!
4 楼        文友:黄金山        2020-04-19 14:48:05
  很精彩!学习,问好大作家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4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0-04-19 15:12:04
  问候老师,谢谢来访留评,祝身体康健!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