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成功的经验也需要不断创新(随笔)
有这样的一则寓言:有一个卖草帽的老人在路旁的一棵大树下戴着草帽睡着了。等他醒来时发现,树上有好多猴子,模仿他头上均有一顶草帽。据说猴子喜欢模仿人的动作,于是他把头上的草帽丢在地上。果然,猴子纷纷效仿。老人不怎么费力地就收回了被猴子拿走的草帽。他将这次奇特的经历告诉了儿子和孙子。许多年以后,孙子遇到了与这位老人一样的情况。孙子便如法炮制,但效果大相径庭,猴子根本没理这茬事,没有上当。孙子也没有如愿以偿地收回草帽。此时,猴王出现了,拿着草帽得意地说:“你以为就只你有爷爷吗?”
这个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启示:成功的经验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在过去的“四五”普法宣传教育中,广大普法者经过辛勤而智慧的努力,在普法宣传教育中成功地探索出了许多有用的普法经验和做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不琳琅满目、不胜枚举的如意成果。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等各项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推进,普法宣传教育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会不断涌现,普法形态、宣传模式、教育手段、保障措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承继好已有的成功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挥好过去的优势,使其在新时代普法宣传教育上焕发新的活力,是当前信息化条件下值得研究和尝试的一个重要问题。
已有的普法宣传教育经验与方法,必须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合理吸纳,科学整合,与新时代多元化、一体化、复杂化、信息化等新的社会元素有机融合,不断赋予普法宣传教育新观念、新理论、新模式、新内涵、新办法,才能层出不穷地做出新的令人欣喜的成果。假如抱残守缺、敝帚自珍,守着那些不合时宜的“宝贝”不放,不仅会束缚我们的思维和手脚,还会遮蔽我们的高度和视野,使普法宣传教育水平停滞不前,以致影响普法宣传教育效能。比如,“一块黑板一本书,一部电影一台戏;敲锣打鼓搞宣传,拉起横幅造声势”曾是过去因陋就简地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既节约,又有效的活动载体,它与人民调解结合起来,被西方誉为“东方一枝花”。但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电子信息载体的不断更新,特别是网络覆盖面的空前“扩容”,网民的大幅度增加(据统计全国已经有2亿左右的网民),国民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等,对普法宣传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果我们认识不到这一点,仍故步自封,抱着“老皇历”不放,恐怕普法宣传教育将会出现无兴趣、无对象、无活力、无成效或事倍功半的结果来。
新的时代是解放思想、革故鼎新的时代,是创新发展、与时俱进的时代,也是需要我们的思想和观念不断追随和适应其内存要求的时代。在推进中国特色普法宣传教育的征程中,我们一定要依据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那些曾经给我们带来辉煌的传统普法方式和办法进行大胆取舍,合理地整合,嫁接、嵌入、创新,不断注入新概念、新内涵,摸索新手段,总结新经验,索寻新抓手,搭建新平台,创新新理念,给传统的普法宣传教育插上新时代的“翅膀”,使其充分的“遨游”于和谐社会的蓝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