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芳】这个春,特芬芳(散文)
一
阳春四月,适合踏春。
田野里的麦苗,已经醒来了,路两旁的梨花桃花,在一番竟相绽放后,暂时得以缓歇,而挺拔笔直的杨树,枝叶正繁茂翠绿。黄灿灿的油菜,给这幅诗意的画面,又增加了一抹美好。
桥上的车辆多了起来,这个偏僻的小地方,疫情就算控制住了,因此,不远处的河边,柳枝摇摆、微风轻拂,钓鱼的人们也三五成群。
周末,大街小巷的孩童也都跑出来玩耍了。男孩子们,不是骑自行车,就是踢足球;女孩子呢,一概跳舞,跳绳。村子中央不大的广场,充满了悠长深远的欢声笑语。
慈祥的老人们,坐在门口,面对世事变迁,永远都有说不完的经验。她们的眼里,透露着柔和,又显示着期盼。而最多的感叹,是感激党的补贴政策,给了她们富足的生活。
进入这个小乡镇的街道,首先让人垂涎欲滴的是摊位上的肉夹馍。据说几家烤的烧饼既老成又酥,卤的肉醇香颜色也鲜亮,这可是县城做不出的味道,所以,许多人慕名而来。
午后的阳光暖暖地,抹过吃肉夹馍的嘴,再来一碗飘着红辣子油的旋面,那种舒服的滋味,真是美妙绝伦,也是饭店的其他大吃食不能比的。
吃饱喝足,给家里的老小亲人包上几元的薄皮白糖油糕,再惬意不过。这样才算回家,这样的回家也踏实,还理直气壮。不信,你瞧瞧,走到路口,村里只要有人看见车,或听见车声,只差全体出来迎接你。
这种待遇,比大领导来了,几乎都隆重。
你不仅会放下工作的疲惫,还会激起隐没的热情,重新审视并端正人生的态度。乡间是僻静而富有活力的,乡情也是淳朴而热切的。
在这里,弯着腰的父亲,会近上前,笑盈盈问你,吃了没有?并嘱咐母亲快去厨房生火。我们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多数都是系着围裙,从屋前或院里割几缕韭菜,拔几根葱,再从树上采摘几片香椿。
尽管你一再解释,吃了,吃了!她们却还是不信,要么非让你尝鲜一顿。这个时候,你的肚子再饱,都推辞不过,只好领下心意说,拿上回去吃。
于是,父亲指着房檐下的梯子,母亲则取钩子一类的物件。香椿其实过了黄金期,但嫩芽也不少,当你敏捷的像猴子一样,窜上去又跳下来,这才发觉父母双双老了。
即便在外受到怎样的不满和虐待,在父母跟前,你却成了她们的山,成了她们的依靠。尤其这刻,你更会抑制不住她们年迈的无力状态。
生命就是如此的传承,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从父母手中接过责任和使命。当落日的余辉慢慢洒过,桐树开满了粉嫩的花儿,伸出墙的杏子,也有核桃那么大了。
一回来,就舍不得走了。多少次魂牵梦萦,都是村头的羊肠小道、门前的小菜园、摇摇欲坠的土墙、青砖蓝瓦的木屋,以及叔伯婶娘们熟悉的笑。
走的再远,都要带上这份情愫,不论成为什么,根却永远扎在心里。当你抬脚上车,父母的影子越拉越长,而她们那种满足欣慰的甜蜜和幸福,不但融入了我们血液和骨髓,且还定格在灵魂深处。
我们这刻也知道,深情无价,亲情更贵如金。
二
中午和芳从商场出来,我们曾经的老师却打电话过来,问及,你俩忙不?平时他和我们虽有联系,却一直见面少,今个说他办完事路过,想和我们聚聚。
芳那时虚心,跟着老师学了没多久,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到了合格证。而我却费劲周折不说,还拖拉了两年多之久。所以,对于这份师恩,我除了刻骨铭心,再就是想找机会报答。
有芳的高超厨艺做底气,我的信心顿时倍增。于是,约老师来家里坐坐,顺便做顿饭,以此了却储存已久的心愿。老师没想到我俩这么盛情,无不逗趣全身散发着富态的芳说,咋了,款婆做东啊?
而我俩唯恐老师在门口站着久等,仅仅买了点煮熟的五香花生,就朝回走。果不其然,老师已经按地址走进来了。我俩匆忙迎接,并烧水泡茶、取水果。
比起前些年,老师沧桑许多,白发也添了不少,为此,我都不敢触及他上了六十岁的年龄。芳也是如此,说老师还没到退休的时候呢!
老师高兴的眉开眼笑。当他看到我们都过的不错,就像当初一样,十二分的鼓励说,好好加油,但愿你们更上一层楼。提及我昔日的磕绊,他说,好在考上了,不然,他心里歇不住的。
这份师恩,会伴随着我从容向前走。也是为了不辜负他的心血,我最后冒着严寒和酷暑,历经各种困难,终于赢得了胜利。今日再回首,我无不感激地想对老师说声,谢谢。
一切尽在不言中。厨房里,芳挽起袖子揉面了,我则在一旁拿刀切菜。浓浓的油烟里,包含着我们对老师浓浓的敬意。窗外,一片绿荫,阳光洒照。
芳说,老师毕竟不再年轻,味道就做淡些吧!我双手赞成。老师刚才也说他胃不美气,恰好楼下对面的巷子里有个老中医,我们就建议老师去抓着些药试喝一下。
领路的任务,就交给儿子。
待老师上来,我俩已调好了菜,并摆妥当碗筷。老师以往说他只吃一碗饺子,这刻不仅吃了两碗,还多尝了几口菜。坐在阳台,再给他换了杯红茶,老师说我俩太客气了,简直让他暖心的不知该说什么好。
芳故意说,那您下次就请我们去大饭店回吃?老师一下被逗笑,大方地说,没问题么!我嘴笨,芳既然替代地说了,我就再次挚诚地端起壶,给老师的杯子续水。
夕阳西沉了,老师还有别的事,就起身告辞。我俩送到大门外,目送着他悠长的背影,不但祝他一路顺风,还祝福他安享晚年,并祝福他体态康健。
三
儿子半中午上完网课,我准备出去把零碎事解决完。
首先是窗纱撕扯烂了,我自己能换,买些粘贴条和新纱即可。其次将电脑搬来了,可没信号,人家说,程序得重新装,要么就是线有问题。不过让我先得去柜台出示一下显示屏的状态。
还有几个不值一提却迟早得完成的任务,与其拖拉,不如早早解放了歇息,那样心灵也踏实。而玲却说她今天休假,我若不忙了可以过来。
上个月在抖音无意看见她,我就问及,她身处哪里?从学校出来直至嫁人,我俩就见的少了,这些年,听亲戚说她在外地,我以为很遥远,也就放下了。
这次,她却说,回县城发展好几年了。我当即问,稀罕老友不?她笑着说,从小一起长大的,即便有距离相隔,那份纯真也在拉近着关切的心。
那时,她家境不好,纵然这样,她还带我去她家做客。她父亲热心地给我擀了一顿面,并做了三个菜。那顿饭,是青春和友谊的见证,直到今天,我都觉得意犹未尽。
一别三十多年了,得知她的一双儿女大了,她也拼打出了属于自己的两套房子,从底层开始,过到这份上,就算欣慰了。而我尽管带着口罩帽子,她还是一眼喊出了我的名字。
看到她的头发被风吹得凌乱,手里却还提了许多水果,我赶紧催促儿子快下车帮她拿着分担。到了她家,她的老公却在打扫卫生。她笑着说,她们夫妻俩和别人家的分工恰好相反。
我这才知道,她在外充当女汉子的角色,她老公则负责家里的一切琐碎。问其原因,她说,她运气好些,多数时候还能做成事情,她老公却是一出去就损耗钱财,尤其是接触到车,即便坐人家身边也不行。
如此背运,把她影响的几年翻不过身,现在好了,他呆家也放心,她自己则辛苦些就是了。我说,不管怎样配合,把日子过好就行。她说,目前只能这样。
而看得出,她俩是幸福的,玲感慨地说,都要珍惜,忍让、宽容,否则一个人再努力,皆无济于事。于是,顺便夸起老公的种种好。
她的老公一旁,听得心花怒放,继而谦虚地说,做的根本不够。她倒不是给我显摆,是从心底感激老公的付出和陪伴,也不是趁此给老公带高帽子,而是说,经营好一个家庭,靠的是双方共同的温暖支撑。
幸福的家庭极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这次前来,收获颇多,人家的故事终究不能和我相比,但处事方式是一样的。她仍旧像儿时那样,要给我下厨做饭,并挽留我住一晚。我指着窗外的夜空说,来日方长,再者,只要友谊的灯一如这漫天繁星,又何必在乎这一刻?
她说,行,那就等她做好准备。临走,我一再让她别出来,又说,门外冷。可她依然坚持下楼,并送我到大门口。我都走远了,儿子回过头,说,阿姨还在门口伫立着。
情分到这里,远远没有结束。人到中年,更明白和懂得,余生多么有限。我们虽然负累,这份情却柔软且激励着我们前行。也许,我们想开看淡了外在的物质,而褪去一身浮华,内在的情意,我们却有必要维系,且十二分的用心。
祝福写作快乐,一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