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风】心酸(杂文随笔)
心酸一词,在辞海(增补本)里的解释为:心里悲痛。李商隐在<<离思>>诗里有:“气尽前溪舞,心酸子夜歌。”足见心酸一词对内心悲痛所能表达程度的描绘是何等的到位。
对于心酸一词,也许是过去年岁尚不够大,也许是过去不太在意,反正是听到得不多,更是体会得很少。不能说没有,但可以说是屈指可数、“寥若罕星”,经历的次数极少极少。
记得第一次“心酸”是高考没有充分发挥出我的学习实力,没有考出自己的理想。本来我是我市重点学校之一的重点班的尖子生,任何考试从来没有出过全校前十名。老师和家长都期待我考出最好的成绩,上全国重点大学名校,可是阴差阳错,鬼使神差的我不知为什么,高考发挥失误,考的成绩非常非常的一般,总成绩只排在了参加高考同学的四十名之后。虽然没有名落孙山,但也只能上个一般化的学校。当时我悲愤交加,痛不欲生......这也许就是我感到“心酸”的第一次体验吧。第二次“心酸”那就是距现今已二十五年了,我上大学三年后,学校组织实习,乘坐的列车路过家乡车站,我事先向家里告知了列车到站的日期和车次。后来,我乘坐的列车徐徐进了家乡车站,我看到三年前我走时还是黑发的父母,现在已经白发苍苍,跟着列车在跑,为的是列车停下后能及时地站在我所在的车窗前,好多说几句话(列车只停三分钟),那时,我发自内心地“心酸”了。这里,我看到的不是朱自清笔下的《背影》,而是父母的前影和侧影。年迈的他们,为了多看儿几眼,多说几句话,掂着已不太灵活的双腿,充满爱心地跑着,真是太伟大!太了不起的父爱母爱,让儿永远感动,永远“心酸”,永远铭记......列车停下后,我眼里含着泪望着父母,却说不出来更多的话。那感动和“心酸”的感受是用任何语言都表达不出来的。最后“心酸”的感受是我在有一次执行国家重大军事行动过程中,得知我的父亲去世,以及随之而来的与母亲的永别,那是撕心裂肺的“心酸”,是啼血的“心酸”,是很长时间过不来劲的“心酸”......不过,尔后的十几年中,几乎没有听到,也没有体会到“心酸”这个词了,可以说慢慢淡忘了这个事,与“心酸”绝交了。
进入不惑之年后,尤其是近两年,心酸一词又“陈渣泛起”,渐渐萦绕在我的耳畔,而且又有了内心的体验。当闻到湖北人赊祥林差一点被滥用公权力的人杀头,被冤坐十几年大牢的报道,我感到“心酸”;当看到退休老汉面对上涨的肉价,哆哆嗦嗦的小声说,只要二元钱的肥猪肉时,我想到了过去物资短缺时,肥肉比瘦肉贵时而现在社会富了反而又出现过去的情景以及有人一掷千金,却有人还是很贫困时,我感到“心酸”;当听到党校教授讲到小贩为了生存,当街摆小摊遇到城管粗暴执法,被打被罚被倒拖,甚至有的为抗争杀死城管的犯罪行为时,我感到“心酸”,深深感到,城管是难,小贩真难,看客更难堪;当观到穷人的孩子考上了大学,父母要打96万个烧饼才能供得起大学毕业的学费,甚至有的穷人因交不起孩子的入学费用而自杀的消息时,我“心酸”了......特别是当听到某些人说,目前的中国高校里,穷人孩子的比例只占到10%—20%,还想提高学费的说法时,我更“心酸”了。不,何止是“心酸”,更多的是气愤和愤怒,这不是信口雌黄、掩耳盗铃吗?¬
我们的社会怎么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甚至是原来对铜臭气不屑一顾的专家学者,也都在帮富人说话,而忽视了大多数的中低收入的人呢?为什么不为穷人想一想呢?当然,仇富心理要不得,但抛弃大多数的一般收入者就理所应当吗?当今社会的基尼系数已经够高了,我想还是不要再给它添火加油了。否则,可能会出现谁都想像不到的“悲惨世界”......
令人欣慰的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十七大宣示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金钥匙。还是要全面正确地理解、对待我们的美好社会,还是要全面正确地研探社会的发展规律,还是要以一颗公正善良的心对待我们的美好社会,还是要去掉功利之心为我们的美好社会想好办法、出好主意、献好计策。
但愿我和我们的社会不会再遇到心酸,至少少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