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风】不妨先“滥竽充数” (随笔)
滥竽充数说得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典故,主要意思是说,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当然,假的就是假的,当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是叫300个乐师在一起合奏听竽以显示做国君威严的齐宣王死后,那个冒充乐师的南郭先生最终逃不过齐湣王喜爱一对一听演奏这个实践的检验。他怕被揭穿伪装,只得连夜收拾行李逃之夭夭了。这个典故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然而,事物都是复杂多元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在嘲笑南郭社先生的同时,也不妨把“滥竽充数”拿来借用一下,变废为宝,以增强或者开启我们学习新技能的勇气。就拿依法治理和依法行政来说吧,刚开始有的地区和有的同志总感觉不顺手,往往把行政手段当做是解决各类社会问题的“撒手锏,但大部分的地区或同志,勇于跳出原来的思维定势,果断地进行了依法治理、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的建设,结果是思想大解放、经济大发展、政治大稳定、社会大和谐、文化大繁荣、文明大进步。而那些单纯靠行政手段治理的地区却止步不前,思想僵化,各类社会事业明显落后于前者。出现了用顺了“行政的手”却阻碍了“前进的脚”的被动局面。又如学跳集体舞这个例子,一开始,好多人均因不好意思,总是站在舞池外边看,可是看来看去,还是没学会。而另一些人,不论跳得对不对、好不好,只管下舞池跟着其他会的人群学跳,先“滥竽充数”一把。一来二去,慢慢的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跳舞。那些站在舞池外边看的,在嘲弄那些进舞池学跳的是“滥竽充数”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落伍了。而开始“滥竽充数”的那些人,因勤奋“学跳”,却又成了站在舞池外边“看客”的老师等等。除了这些例子外,世间上的好多事情皆是如此。特别是在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转变新观念方面更是显得突出。
当然,本人这里没有一点提倡投机取巧,弄虚作假,不会装会的滥竽充数的意思,只是感觉在新事物、新思想、新形势面前,要提高勇气,解放思想。不要因为开始不会、不熟练、不顺手就观望放弃,要敢为人先,先做“丑小鸭”来“滥竽充数”一把,后当“白天鹅”货真价实达到真才实学的境界。我想,我们一旦具有了这种勇于拚搏精神,敢于打破既有平衡的斗志,创新发展,昂扬锐气,勇于亮剑,务实争先,那么,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都将无往而不胜。也就是<<亮剑>>主人翁李云龙所说的那样“剑锋所指,所向披靡”。